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阿尔伯达西部泥盆系凯恩组的上浅旋回成因
1
作者 金振奎 R.J.Spencer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22-27,共6页
加拿大阿尔伯达西部的上泥盆统凯恩组中上浅旋回沉积比较发育,每个旋回自下而上是由潮下带逐渐变为潮坪沉积而形成的。潮坪沉积为浅灰色粉晶白云岩,风化后至黄褐色,具水平纹理、泥裂和鸟眼等构造;潮下带沉积包括深灰色纹理细晶白云岩、... 加拿大阿尔伯达西部的上泥盆统凯恩组中上浅旋回沉积比较发育,每个旋回自下而上是由潮下带逐渐变为潮坪沉积而形成的。潮坪沉积为浅灰色粉晶白云岩,风化后至黄褐色,具水平纹理、泥裂和鸟眼等构造;潮下带沉积包括深灰色纹理细晶白云岩、虫迹细晶白云岩和层孔虫细晶白云岩,这些旋回发育于海侵初期,是在海平面上升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沉积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上浅旋回中的潮下带沉积和潮坪沉积的厚度可用来推测古水深和潮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 上浅旋回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地质力学耦合建模表征水力压裂诱发地震:以加拿大Fox Creek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惠钢 陈胜男 顾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4-875,共12页
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加拿大西部盆地的诱发地震活动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诱发地震的综合表征方法还不成熟.本文采用一种综合地质、岩石力学及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对Fox Creek地区2015年2月8日发生的M 3.0诱发地震事... 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加拿大西部盆地的诱发地震活动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诱发地震的综合表征方法还不成熟.本文采用一种综合地质、岩石力学及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对Fox Creek地区2015年2月8日发生的M 3.0诱发地震事件进行了综合表征.首先,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反射地震资料,采用蚂蚁体追踪技术识别潜在断层.其次,利用测井曲线和压裂施工数据等资料定量求取岩石力学及地应力参数,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明确水力压裂缝的空间扩展规律.最后,建立流体-地质力学耦合模型,计算水力压裂过程中断层附近的孔隙压力及局部应力变化,利用摩尔-库仑破裂准则判定断层激活的时间与空间位置,揭示本次诱发地震事件的触发机制并提出风险控制对策.结果表明,三条由Precambrian基底向上延伸至Duvernay地层的近垂直断层在水平井压裂过程中被激活.由于水平井的部分压裂缝与断层沟通,注入流体沿断层的高渗透破裂带向下迅速扩散,在基底位置激活断层并诱发M 3.0地震事件.其中孔隙压力增加是本例中断层活化的主要因素.现场措施表明,增大压裂水平井与已知断层之间的距离被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风险.因此在进行水平井钻井及压裂作业之前,明确地下断层的分布位置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地震 水力压裂 断层活化 流体-地质力学耦合模型 摩尔-库仑破裂准则 风险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喉结构对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钰祥 闫海军 +7 位作者 位云生 曹正林 郭建林 杨胜来 邓惠 陈掌星 郑国强 王忠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渗流机制复杂。选取川西北地区双鱼石区块栖霞组储层岩心,通过多尺度CT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储层条件下的单相渗流、气水两相渗流及应力敏感试验等,系统定量地研究超深层多类型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渗流机制复杂。选取川西北地区双鱼石区块栖霞组储层岩心,通过多尺度CT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储层条件下的单相渗流、气水两相渗流及应力敏感试验等,系统定量地研究超深层多类型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参数与渗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深入剖析裂缝、大孔和基质孔隙对超深层多类型气藏气体单相和气水两相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于中深层储层,增加喉道数量对于提高目的超深层储层的渗流能力非常关键;裂缝发育增加了岩样喉道数量、提高了岩样的连通性从而来大幅度提高岩样的气体渗流能力,并降低了含水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缩小了岩样的气水两相共渗区间,但裂缝受压易形变的特质导致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增强,在高压差时岩样的渗流能力和弹性能也急速下降;大孔喉发育提高了储层的储容能力,其抵抗变形能力强的特质有利于降低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在高压差时维持岩样较高的渗流能力和弹性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考虑对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在生产初期控制产气速度以维持长期稳产,对孔洞型和孔隙型储层增大生产压差或进行压裂和酸化等工艺措施以释放储层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气藏 栖霞组 碳酸盐岩 渗流机制 缝洞结构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基DES在EOR及CCUS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白佳佳 陈掌星 +2 位作者 康毅力 陈明君 陶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深共晶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低饱和蒸气压、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易降解、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DES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DES中的氢键网络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驱油作用。关于DES与常用表面活性... 深共晶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低饱和蒸气压、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易降解、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DES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DES中的氢键网络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驱油作用。关于DES与常用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二者复配体系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机理尚不明确。在全面分析归纳总结胆碱基DES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究了DES及其与阴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EOR机理,揭示了DES吸收二氧化碳机理,提出了DES在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EOR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中的应用建议。研究结果对DES在EOR和CCUS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基深共晶溶剂 化学驱 氢键 提高采收率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全球案例分析和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薛振乾 谢祥 +3 位作者 马浩铭 孙喆 张凯 陈掌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了实现中国21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大规模应用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可以减少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国内外CCUS技术、项目的调研,得出了关于未来CCUS部署的3个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能源行业实现转型。首先,碳源浓... 为了实现中国21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大规模应用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可以减少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国内外CCUS技术、项目的调研,得出了关于未来CCUS部署的3个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能源行业实现转型。首先,碳源浓度较低导致碳捕集效率低,从而导致碳捕集的经济成本较高的问题是目前CCUS项目无法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在发展当前的碳捕集技术,提高捕集效率和降低捕集成本的同时也应大力研究空气捕集技术,尤其是在工艺设计和新型吸附材料研发方面,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其次,CO_(2)在油气藏和咸水层的封存与利用应当作为CCUS技术研究的重点,逐步实现大规模推广,并在技术升级和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推广CO_(2)增强地热、煤层气等其他耦合技术;最后,应当在当前国际上较成熟的碳政策的基础上研究适合中国的激励政策,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论文总结了当前CCUS的关键挑战,并为未来的CCUS研究方向提供了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碳中和 碳捕集 CO_(2)利用 CO_(2)地质封存 CO_(2)提高油气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我国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91
6
作者 李士伦 孙雷 +2 位作者 郭平 李健 陈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4,共5页
在我国未来的石油工业中,提高石油采收率处于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将是一项迫切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国油田类型多,地质情况复杂,应该多元化地发展该项技术,尤其是我国的低渗透油藏,虽然地质储量在50×10^8t以上,但动用程度... 在我国未来的石油工业中,提高石油采收率处于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将是一项迫切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国油田类型多,地质情况复杂,应该多元化地发展该项技术,尤其是我国的低渗透油藏,虽然地质储量在50×10^8t以上,但动用程度很差。现根据最近在美国、加拿大查阅的资料,再论注气技术,希望对近混相驱注气技术、注N2推动与原油能混相的气体段塞(CO2、富含C2~C5中间分子量烃等)的混相驱技术、利用注气体混合物(CO2/C1、CO2/N2、C3/N2等)来改善单井吞吐的增产效果技术和轻质油油藏注空气驱(低温氧化)技术等予以重视,以此促进我国注气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注气 技术 美国 加拿大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国内外经验,开发好大气田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士伦 汪艳 +2 位作者 刘廷元 郭平 李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1,共5页
在我国开发可采储量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已提到议事日程,形成万亿立方米气区也已指日可待。为此,简要介绍了俄罗斯乌连戈伊、亚姆布尔、梅德维日和荷兰格罗宁根等4个巨型气田的开发经验,归纳提出了8条建议:①针对气田规模大、钻井和... 在我国开发可采储量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已提到议事日程,形成万亿立方米气区也已指日可待。为此,简要介绍了俄罗斯乌连戈伊、亚姆布尔、梅德维日和荷兰格罗宁根等4个巨型气田的开发经验,归纳提出了8条建议:①针对气田规模大、钻井和地面建设速度滞后等情况,宜采取"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立体开发"的技术思路;②井型、完井方式和井网井距优化是开发巨型、大型气田的关键;③优化气藏开发规模(采气速度)和气井产量;④气藏驱动方式的确定至关重要;⑤动态监测要贯彻于开发全过程;⑥均衡开采非常必要;⑦要发展"进攻性"的工艺技术措施;⑧制定有关气田开发健康、安全和环保(HSE)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 气田 开发 技术 综述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藏微裂缝气体传输特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克柳 李相方 +3 位作者 陈掌星 李俊键 胡源 姜亮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5-964,共10页
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藏发育微裂缝,其开度多在纳米级和微米级尺度且变化大,因此微裂缝气体传输机理异常复杂.本文基于滑脱流动和努森扩散模型,分别以分子之间碰撞频率和分子与壁面碰撞频率占总碰撞频率的比值作为滑脱流动和努森扩散的权... 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藏发育微裂缝,其开度多在纳米级和微米级尺度且变化大,因此微裂缝气体传输机理异常复杂.本文基于滑脱流动和努森扩散模型,分别以分子之间碰撞频率和分子与壁面碰撞频率占总碰撞频率的比值作为滑脱流动和努森扩散的权重系数,耦合这两种传输机理,建立了微裂缝气体传输模型.该模型考虑微裂缝形状和尺度对气体传输的影响.模型可靠性用分子模拟数据验证.结果表明:(1)模型能够合理描述微裂缝中所有气体传输机理,包括连续流动,滑脱流动和过渡流动;(2)模型能够描述不同开发阶段,微裂缝中各气体传输机理对传输贡献的逐渐变化过程;(3)微裂缝形状和尺度影响气体传输,相同开度且宽度越大的微裂缝,气体传输能力越强,且在高压和微裂缝大开度的情况下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致密气 微裂缝 滑脱 努森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水平井非达西流动二项式产能试井公式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黔川 吕涛 吕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3-85,共3页
文章依据气藏水平井湍流仅发生在井附近短半轴小于10倍井半径的旋转椭球体内,而此椭球体外的流动是达西流动,可以使用水平井达西流的各种地层边界条件下的产能公式的特点,研究了高速气体向水平井流动的非达西流二项式产能公式。水平井... 文章依据气藏水平井湍流仅发生在井附近短半轴小于10倍井半径的旋转椭球体内,而此椭球体外的流动是达西流动,可以使用水平井达西流的各种地层边界条件下的产能公式的特点,研究了高速气体向水平井流动的非达西流二项式产能公式。水平井二项式产能公式是基于气藏被分为达西流动区域和非达西流动区域二部分的公式组合,借助对水平井系列研究成果及非达西流压力梯度的二项式公式,导出了气藏水平井新型产能公式。这些新公式充分考虑了水平气井的特点,较之其它文献,如据Joshi公式导出的气藏水平产能公式,更能准确地反映水平井的渗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非达西流 气藏 产能公式 二项式 产能试井 水平气井 流动 特点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含水条件下致密砂岩/页岩无机质纳米孔隙气相渗透率模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靖 李相方 +5 位作者 李莹莹 石军太 吴克柳 白艳改 徐敏 冯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2-944,共13页
页岩及致密砂岩储层富含纳米级孔隙,且储层条件下页岩孔隙(尤其无机质孔隙)及致密砂岩孔隙普遍含水,因此含水条件下纳米孔隙气体的流动能力的评价对这两类气藏的产能分析及生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纳米孔隙内液态水及汽态水... 页岩及致密砂岩储层富含纳米级孔隙,且储层条件下页岩孔隙(尤其无机质孔隙)及致密砂岩孔隙普遍含水,因此含水条件下纳米孔隙气体的流动能力的评价对这两类气藏的产能分析及生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纳米孔隙内液态水及汽态水热力学平衡理论,量化了储层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进一步在纳米孔隙单相气体传质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孔隙含水饱和度对气体流动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含水饱和度与气相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基于本文岩心孔隙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储层含水饱和度对气体流动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储层含水饱和度20%的情况下,气相流动能力与干燥情况相比将降低约10%;在含水饱和度40%的情况下,气相流动能力将降低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含水饱和度 纳米孔隙 页岩 致密砂岩 气相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理念和开发模式的发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士伦 孙雷 +3 位作者 陈祖华 李健 汤勇 潘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1-14,共14页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油藏工程理念上已形成连续CO2注入、恒定比例C-WAG(Constant Water-Alternating-Gas)注入、梯度/混合-WAG注入(Tapered/Hybrid WAG Injection)以及SWG(Simultaneous Water and Gas)或SSWG(Simu...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油藏工程理念上已形成连续CO2注入、恒定比例C-WAG(Constant Water-Alternating-Gas)注入、梯度/混合-WAG注入(Tapered/Hybrid WAG Injection)以及SWG(Simultaneous Water and Gas)或SSWG(Simultaneous Separated Water and Gas)注入等多种开发模式。CO2之所以成为极具活力的提高采收率注入气,得益于其所特有的超临界流体特征和显著的溶剂化能力。在对CO2主要的具有优势的驱油机理以及国内外典型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理念和开发模式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开发特征,特别是水平井技术、低渗油气藏体积压裂技术的成功应用经验,以及与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一体化的CO2 CCUS-EOR(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Enhanced Oil Recovery)的综合利用理念,进一步对国内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为促进国内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超临界CO2 开发理念 开发模式 CCUS-E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微观驱气效率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克柳 朱清源 +5 位作者 陈掌星 李靖 冯东 王牧原 郭世强 郭豫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油气产区重要的开发对象,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中后期普遍面临水侵影响,将引起驱气效率和采收率下降等问题。为此,首先通过耦合流体流动方程和界面追踪方程...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油气产区重要的开发对象,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中后期普遍面临水侵影响,将引起驱气效率和采收率下降等问题。为此,首先通过耦合流体流动方程和界面追踪方程,建立了孔隙尺度水气非混相流动模型,然后基于随机生长4参数法生成的非均质多孔介质模拟了水驱气过程,最后明确了剩余气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并探讨了微观驱气效率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剩余气的分布包括盲端剩余气、孔喉间剩余气和簇状剩余气,其比例和规模受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和毛细管数共同控制,通过改变生产压差,打乱原有压力系统及气体膨胀,能进一步动用剩余气,进而提高微观驱气效率;②微观驱气效率与渗流过程密切相关,每一条水相优势通道的形成或扩大都会引起出口含水率的急剧上升并使驱气效率的增速变缓;③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特征是确定的,通过优化毛细管数改变界面推进模式能有效提高微观驱气效率。结论认为,对于实际气井,应基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特征,揭示气水界面推进力学机制的演变规律,进而确定最优毛细管数;明确孔隙尺度水气渗流特征及微观驱气物理机制,有助于指导气藏提高采收率方案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 孔隙尺度 数值模拟 水气渗流 界面追踪 剩余气 驱气效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汪艳 郭平 +1 位作者 Li Jian 张良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低渗透油藏大多属于轻质油藏,轻质油藏注空气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论述了轻油注空气技术的机理,分析了轻油注空气与重油层内燃烧的区别,阐述了高压注空气室内评价实验。通过实例分析了轻油注空气技术的... 低渗透油藏大多属于轻质油藏,轻质油藏注空气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论述了轻油注空气技术的机理,分析了轻油注空气与重油层内燃烧的区别,阐述了高压注空气室内评价实验。通过实例分析了轻油注空气技术的经济性,并对我国发展轻油高压注空气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轻油注空气特别适用于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低渗及特低渗等采用常规开采方法开发效果差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油 注空气 氧化特征 经济性 前景 低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小波奇异性故障检测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唐英 孙巧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113,共3页
该文以滚动轴承振动信号为分析对象 ,基于小波奇异性分析原理进行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新方法的研究。通过求解待测信号的小波变换极大模来检测和识别信号中奇异点位置和奇异性大小 ,以及对噪声极大模的抑制处理 ,达到抑制或消除噪声的目的 ... 该文以滚动轴承振动信号为分析对象 ,基于小波奇异性分析原理进行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新方法的研究。通过求解待测信号的小波变换极大模来检测和识别信号中奇异点位置和奇异性大小 ,以及对噪声极大模的抑制处理 ,达到抑制或消除噪声的目的 ;最后 ,在剩余小波极大模的基础上进行信号重构 ,展现原待测信号中的故障信号模式。通过对铁路货车车轮用滚柱轴承振动信号的分析表明 ,此方法在大幅度地提高信噪比的同时 ,对由轴承损伤冲击造成的信号突变仍保持了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为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信号重构 奇异性 小波变换 滚动轴承 振动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中国旅游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研究述评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星群 赵伟兵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6,共7页
本文对《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三大权威旅游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旅游研究的51篇文献进行了综述,确认了现状分析、旅游政策、旅游开发与规划、基础研究、出境旅游以... 本文对《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三大权威旅游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旅游研究的51篇文献进行了综述,确认了现状分析、旅游政策、旅游开发与规划、基础研究、出境旅游以及旅游与政治等六大研究主题,并对每一主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探讨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旅游研究 文献分析 国际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循证实践中“证据”的四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文登 李晓苗 张小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1-852,共12页
循证实践正在成为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如何理解循证实践的"证据"仍是见仁见智。部分社会大众甚至心理学专家仅将"循证"当作一种"修辞"或"时尚",顾名思义地界定"证据",或... 循证实践正在成为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如何理解循证实践的"证据"仍是见仁见智。部分社会大众甚至心理学专家仅将"循证"当作一种"修辞"或"时尚",顾名思义地界定"证据",或按主观信仰随意地选择与应用"证据"。文章以"证据"为研究焦点,试图建构系统理解"证据"的全面图景,探讨了心理治疗循证实践中关于"证据"的4个基本问题:(1)从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心理治疗为什么需要证据";(2)从证据的类型范围、生产者及存在形式三个视角,描述了"心理治疗存在哪些证据";(3)从证据的科学程度、研究设计的严谨程度及解决实践问题的契合程度出发,阐述了"哪些证据才是好的证据";(4)从6个步骤推广证据及创新研究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了"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推广与应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循证实践 证据 实证支持治疗 循证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凝析气与蒸汽混注水平井井筒流动传热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东晓虎 刘慧卿 +1 位作者 侯吉瑞 陈掌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为了准确预测非凝析气与蒸汽混注水平井的井筒沿程流动特征,基于热采水平井管柱跟端注汽与趾端注汽模式,充分考虑水平井的孔眼出流、压降损失以及注入流体的热效应和相态特征,建立射孔水平井混注非凝析气(N2、CO2)与蒸汽时的井筒沿程变... 为了准确预测非凝析气与蒸汽混注水平井的井筒沿程流动特征,基于热采水平井管柱跟端注汽与趾端注汽模式,充分考虑水平井的孔眼出流、压降损失以及注入流体的热效应和相态特征,建立射孔水平井混注非凝析气(N2、CO2)与蒸汽时的井筒沿程变质量流动半解析模型。采用井筒细分微元与节点分析方法进行求解,对气汽混注下的稠油水平井井筒沿程流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注入参数对于井筒流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仅靠近注汽点位置处的井段加热效果较好,这与矿场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相比传统注蒸汽,气汽混注下的水平井热有效长度更长,加热效果更好;不同注汽模式的水平井具有不同的加热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轮回改变注入管柱的下入深度,实现不同的加热模式,改善水平段油藏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 蒸汽 非凝析气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6
18
作者 段跃芳 戴尚安 《水利经济》 2002年第3期34-37,65,共5页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是国内外广为关心的问题。根据 2 0 0 1年在三峡库区进行的为期半年的调查以及移民研究文献的回顾 ,我们对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 ,提出应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移民安置方式、提...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是国内外广为关心的问题。根据 2 0 0 1年在三峡库区进行的为期半年的调查以及移民研究文献的回顾 ,我们对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 ,提出应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移民安置方式、提高移民补偿标准、稳步推进库区退耕还林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等措施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以确保三峡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补偿标准 移民安置方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基因组结构:识别种系群的分子标志(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树林 刘桂荣 +9 位作者 李绍贤 刘葳峤 郑君芳 朱万孚 谷鸿喜 郭晓奎 马佳毓 K.E.Sanderson 周宇光 R.N.Johnston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7-463,共7页
目的 :评价细菌基因组结构作为种系标志在细菌亲缘关系识别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用 3个属的细菌 :Klebsiel la ,Neisseria以及Vibrio。为得到完整的基因组DNA ,整个提取的操作过程都在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经proteinaseK除蛋白后 ,基... 目的 :评价细菌基因组结构作为种系标志在细菌亲缘关系识别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用 3个属的细菌 :Klebsiel la ,Neisseria以及Vibrio。为得到完整的基因组DNA ,整个提取的操作过程都在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经proteinaseK除蛋白后 ,基因组DNA置于TE缓冲液中待用。内切酶Ⅰ CeuⅠ是本研究中主要的工具酶。酶切后的基因组DNA经脉冲场电泳分离。结果 :Klebsiella的所有菌株 (两个种 ,即Klebsiellapneumoniae和Klebsiellaoxytoca)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结构 ,而这一“Klebsiella基因组结构”与Escherichiacoli或Salmonella的基因组结构很相似 ,其主要不同之处有 3点 :(1)有 8个rrn操纵子 (Escherichiacoli和Salmonella各有 7个 ) ;(2 )基因组较大 ;(3)Ⅰ CeuⅠE片段易位。以往学术界认为Neisseria具有高度易变和多态的基因组结构。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Neisseria的基本基因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我们比较研究了 30 0株N .meningitidis,结果仅仅发现了少数几个不同的基因组结构。其中Z2 4 91株代表 5 0 %的群体 (Ⅰ型基因组结构 ) ,MC5 8株代表 2 0 %的群体 (Ⅱ型基因组结构 ) ,N0 4 5株代表 17%的群体 (Ⅲ型基因组结构 )。已知Z2 4 91和MC5 8代表不同的种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结构 种系群 I-Ceu 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砂岩中的混相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萍 陶果 +1 位作者 董明哲 叶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1,共5页
利用异丙醇(isopropanol,IPA)和水对高黏度的流体驱替低黏度的流体和低黏度的流体驱替高黏度的流体两种混相驱替模式进行试验,研究流速和驱替模式对于混相流动和弥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PA驱水的过程中,驱替的界面平稳而整齐,驱替... 利用异丙醇(isopropanol,IPA)和水对高黏度的流体驱替低黏度的流体和低黏度的流体驱替高黏度的流体两种混相驱替模式进行试验,研究流速和驱替模式对于混相流动和弥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PA驱水的过程中,驱替的界面平稳而整齐,驱替的速度较低时,IPA突破较早,IPA质量分数达到1.0时所需注入的体积较少,效率高;在水驱替IPA的过程中,当水的流动速度较小时突破也较早,纯水时所需注入的体积较少,效率高;用低黏度流体驱替高黏度流体时,驱替发生'拖尾',黏性指进比高黏度的流体驱替低黏度流体的过程中严重;弥散系数与平均速度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与孔隙介质的结构和驱替类型相关,同一介质低黏度驱替高黏度流体时,其比例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相流动 黏度 速度 IPA驱水 水驱IPA 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