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前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丽 刘志强 +3 位作者 刘春明 Tsao Rong 吕磊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30-1434,共5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车前草药材中的苯乙醇苷化合物,根据其在负离子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质谱行为,提出了车前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能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建立了车前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方法.
关键词 车前草 苯乙醇苷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当归果胶多糖的酯化度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元琳 崔武卫 +2 位作者 顾小红 汤坚 申瑞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2-685,共4页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对果胶多糖酯化度(DE)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当归果胶多糖为测试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建立了DE与A1730/(A1730+A1630)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852,表明果胶多糖的D...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对果胶多糖酯化度(DE)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当归果胶多糖为测试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建立了DE与A1730/(A1730+A1630)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852,表明果胶多糖的DE与其在1730和1630cm。处的吸收峰面积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经测定,从当归中提取的果胶多糖粗品和纯品的酯化度介于42.36%~54.06%之间。将FTIR法与传统的化学滴定法进行比较,两种方法间相对误差为7%,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等特点。KFIR测定果胶多糖酯化度具有可行性,可成为替代化学滴定法的一种的快速易行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果胶多糖 酯化度 当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ASP3及其水解产物的NMR光谱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元琳 陕方 +2 位作者 崔武卫 汤坚 顾小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39-1743,共5页
对当归多糖ASP3的糖链结构进行分析.分别采用0.2mol/L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和内切-α-(1→4)-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对ASP3进行部分酸水解和酶水解,并对水解前后多糖组分的1D和2D NMR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SP... 对当归多糖ASP3的糖链结构进行分析.分别采用0.2mol/L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和内切-α-(1→4)-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对ASP3进行部分酸水解和酶水解,并对水解前后多糖组分的1D和2D NMR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SP3是一种果胶多糖.GalpA和Rhap位于多糖分子的主链,由1→4-D-GalpA相连形成的"光滑区"(半乳糖醛酸聚糖)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α-(1→4)-GalpA通过O4位与α-(1→2)-和α-(1→2,4)-Rhap的O2位交替连接所形成的重复单元[→4)-α-GalpA-(1→2)-α-Rhap-(1→]构成具有较高分支的"毛发区"(富含中性糖侧链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Galp和Araf是中性糖侧链的主要组成,通过Rhap残基的O4位与主链相连.非还原性末端T-β-Galp,β-(1→3)-,β-(1→3,6)-,β-(1→4)-,β-(1→4,6)-Galp聚合形成以β-(1→3,6)-Galp为分支点的β-(1→6)-半乳聚糖和以β-(1→4,6)-Galp为分支点的β-(1→4)-半乳聚糖.T-α-Araf,α-(1→5)-Araf和α-(1→3,5)-Araf聚合形成以α-(1→3,5)-Araf为分支点的α-(1→5)-阿拉伯聚糖.此外,由α-(1→5)-阿拉伯聚糖通过α-(1→3)连接与β-(1→6)-半乳聚糖末端聚合形成阿拉伯半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果胶多糖 部分酸水解 酶水解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流变学性质 被引量:18
4
作者 华欲飞 Steve W.Cui +1 位作者 Qi Wang Yoshinori Mine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8,共6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三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 (分别为SG、ADM和ON)的凝胶性能。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 7S/ 11S比率和变性热焓类似 ,但表面疏水性和混浊度却明显不同。通过小变形振荡流变分析研究了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胶性能。在去离子水中 ,S... 本文比较研究了三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 (分别为SG、ADM和ON)的凝胶性能。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 7S/ 11S比率和变性热焓类似 ,但表面疏水性和混浊度却明显不同。通过小变形振荡流变分析研究了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胶性能。在去离子水中 ,SG和ADM的凝胶浓度均是 90mg/ml,且两者的凝胶强度接近 ;ON的凝胶浓度是 110mg/ml。在 1.0mol/LNaCl溶液中 ,ADM的凝胶强度高于SG。在NaSCN存在的情况下 ,ON的凝胶强度明显增加。尽管N -乙基马来酰亚胺 (NEM )能够封闭巯基 ,但该试剂可增强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结果显示SG和ADM之间的凝胶性能的差别主要是由于表面疏水性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分离蛋白 流变学性质 凝胶性能 小变形振荡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小麦麦麸戊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与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元琳 顾小红 +2 位作者 陕方 张俊明 崔武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4-968,共5页
研究了黑小麦麦麸戊聚糖(AEPH)的部分酸水解特征及其糖链的取代度和取代方式等结构信息.分别采用0.02,0.1和0.2 mol/L的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对AEPH进行部分酸水解,结合甲基化分析、GC-MS和HPLC等方法对AEPH的糖链结构和... 研究了黑小麦麦麸戊聚糖(AEPH)的部分酸水解特征及其糖链的取代度和取代方式等结构信息.分别采用0.02,0.1和0.2 mol/L的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对AEPH进行部分酸水解,结合甲基化分析、GC-MS和HPLC等方法对AEPH的糖链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戊聚糖AEPH的糖残基主要由阿拉伯糖(Araf)和木糖(Xylp)组成.其取代度(A/X),即Araf与Xylp的比值为0.60,并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Mw=3.81×105).AEPH的主链由Xylp残基通过1→4连接形成木聚糖.主链Xylp在O2,O3或O2/O3位被Araf单取代或双取代.非取代(u)、单取代(m)和双取代(d)Xylp残基的组成比例为57.7∶22.0∶6.2.非取代与取代Xylp的比值为2.1,双取代与单取代Xylp比值(d/m)为0.3.Araf主要以非还原性末端T-Araf以及通过1→2和1→5连接形成低聚阿拉伯糖的形式与主链Xylp相连,或与T-Xylp相连形成戊聚糖分子的支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戊聚糖 部分酸水解 甲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亲水胶体混合凝胶的强度和相行为 被引量:9
6
作者 华欲飞 Steve W.Cui Qi Wang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6,共6页
用小形变振荡流变仪测定了大豆蛋白 亲水胶体胶混合物的胶凝性能.通过聚合物"混合定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组分质量分数增加,大豆蛋白 卡拉胶混合物的胶凝强度沿着混合定律所计算出上限或下限而变化,显示有相... 用小形变振荡流变仪测定了大豆蛋白 亲水胶体胶混合物的胶凝性能.通过聚合物"混合定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组分质量分数增加,大豆蛋白 卡拉胶混合物的胶凝强度沿着混合定律所计算出上限或下限而变化,显示有相变发生.大豆蛋白 黄原胶混合物的凝胶强度总是沿着上限变化,表明大豆蛋白始终是连续相.大豆蛋白和海藻酸丙二醇酯(PGA)的结合能产生强度高于上限的混合凝胶,可能是PGA和大豆蛋白间形成了共价键.大豆蛋白 槐豆胶(LBG)混合胶体的贮藏模量低于下限,可能是因为大豆蛋白 LBG混合物的去混合速率较低而降低了各组分的有效质量分数.大豆蛋白 槐豆胶(LBG) 黄原胶的三元混合物的凝胶强度沿着下限变化,但是当蛋白质质量分数较低时接近上限,表明大豆蛋白质的存在可能抑制了LBG 黄原胶混合物形成连续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亲水胶体胶混合物 胶凝性能 强度 相行为 混合定律 贮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