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赣南森林生态系统倒木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春生
刘苑秋
+5 位作者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41-45,共5页
对赣南地区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4种不同森林类型30个样地内不同分解等级倒木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倒木生物量和材积分别为0.04~14.60 t/hm2、0.60~23.00 m3/hm2,常绿阔叶林倒木生物量和材积...
对赣南地区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4种不同森林类型30个样地内不同分解等级倒木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倒木生物量和材积分别为0.04~14.60 t/hm2、0.60~23.00 m3/hm2,常绿阔叶林倒木生物量和材积最大,且与其他森林类型差异显著;不同分解等级倒木比例差异较大,中度分解倒木所占比例最大,为60.7%,轻度、重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2.1%、17.2%;赣南森林倒木材积分布以Ⅴ径级木(中央直径≥20 cm)为主,占36.4%,Ⅲ径级木(中央直径10~15 cm)次之,占25.8%,Ⅰ径级木(中央直径0~5 cm)最小,占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木
生物量
材积
径级
分解等级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倒木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春生
刘苑秋
+6 位作者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莫其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著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著。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森林
倒木
生物量-碳储量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北米亚罗地区雪积/雪融光谱测量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简季
江洪
江子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1365,共5页
山地冰盖和积雪在全球很多地区的水分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面积山地冰盖和积雪的测量方法主要依靠遥感测量方法。为使用遥感反演某地区山地冰盖和积雪的储存量,了解其光谱特征是快速、准确建立反演算法的基础。以川西北米亚罗...
山地冰盖和积雪在全球很多地区的水分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面积山地冰盖和积雪的测量方法主要依靠遥感测量方法。为使用遥感反演某地区山地冰盖和积雪的储存量,了解其光谱特征是快速、准确建立反演算法的基础。以川西北米亚罗地区为研究区,布设了24个测控点,在2007年1月利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该地区积雪进行了积雪反射光谱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米亚罗地区,1 026,1 256,1 493和1 990 nm是积雪的特征吸收谷,积雪表面光谱反射率与积雪厚度有关,同时,积雪在不同深度所表现的反射光谱特性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雪积/雪融
光谱测量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南森林生态系统倒木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春生
刘苑秋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机构
江西农业
大学
林学院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出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41-45,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5)资助
文摘
对赣南地区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4种不同森林类型30个样地内不同分解等级倒木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倒木生物量和材积分别为0.04~14.60 t/hm2、0.60~23.00 m3/hm2,常绿阔叶林倒木生物量和材积最大,且与其他森林类型差异显著;不同分解等级倒木比例差异较大,中度分解倒木所占比例最大,为60.7%,轻度、重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2.1%、17.2%;赣南森林倒木材积分布以Ⅴ径级木(中央直径≥20 cm)为主,占36.4%,Ⅲ径级木(中央直径10~15 cm)次之,占25.8%,Ⅰ径级木(中央直径0~5 cm)最小,占0.3%。
关键词
倒木
生物量
材积
径级
分解等级
赣南地区
Keywords
fallen trees
biomass
volume
diameter class
decomposition classes
south Jiangxi Province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倒木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春生
刘苑秋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莫其锋
机构
江西农业
大学
林学院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中国
科学
院华南植物园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050205)资助
文摘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著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著。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森林
倒木
生物量-碳储量
分布格局
Keywords
mid-subtropics
typical forests
fallen tree
biomass-carbon storag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北米亚罗地区雪积/雪融光谱测量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简季
江洪
江子山
机构
南京
大学
国际
地球
系
统
科学
研究所
成都理工
大学
遥感与GIS研究所
浙江农林
大学
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森林生态
系
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1365,共5页
基金
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073819)
科技部重大基础性项目(2007FY110300-08)
+6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5CB422207
2005CB422208
2010CB42850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AA122001&2009AA12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32)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08C13G2100010)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青年项目(07ZB121)资助
文摘
山地冰盖和积雪在全球很多地区的水分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面积山地冰盖和积雪的测量方法主要依靠遥感测量方法。为使用遥感反演某地区山地冰盖和积雪的储存量,了解其光谱特征是快速、准确建立反演算法的基础。以川西北米亚罗地区为研究区,布设了24个测控点,在2007年1月利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该地区积雪进行了积雪反射光谱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米亚罗地区,1 026,1 256,1 493和1 990 nm是积雪的特征吸收谷,积雪表面光谱反射率与积雪厚度有关,同时,积雪在不同深度所表现的反射光谱特性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雪积/雪融
光谱测量
光谱分析
Keywords
Northwest of Sichuan province
Snow cover/snow melt
Spectrum measurement
Spectrum analysis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赣南森林生态系统倒木特征研究
吴春生
刘苑秋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倒木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吴春生
刘苑秋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莫其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北米亚罗地区雪积/雪融光谱测量及光谱分析
简季
江洪
江子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