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子晗
索艳慧
+4 位作者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29,共22页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形成和演化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西部构造—气候—地貌综合演变的结果。长江三峡的贯通是现代长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但受限于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单一方法的制约,对“长江三峡何时贯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形成和演化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西部构造—气候—地貌综合演变的结果。长江三峡的贯通是现代长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但受限于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单一方法的制约,对“长江三峡何时贯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了构造运动、古气候及海平面变化等影响河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输入Badlands古地貌模拟软件,动态重建了长江“第一弯”以东地区晚白垩世(80 Ma)以来的长江流域地貌及水系演化过程;并利用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的地震剖面资料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青藏东部及上扬子西南缘晚始新世—渐新世的阶段性隆升迫使四川盆地原有南流水系下切受阻,沉积物在盆内堆积形成冲积河道并促使四川盆地地貌由“东北高西南低”反转为“西南高东北低”;新生代早期,江汉盆地长期受控于中国东部的裂陷环境,持续处于较低基准面。四川盆地的水系反转和江汉盆地的持续低基准面,最终导致位于二者之间的长江三峡在晚渐新世发生贯通。由此,本研究提出一种上扬子地区水系反转并被下游捕获的三峡贯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重建
长江三峡贯通
晚渐新世
四川盆地
江汉盆地
水系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及热河生物群东迁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双双
索艳慧
+4 位作者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田子晗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91,共20页
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区东北部分布着极其重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其繁盛期对应着华北克拉通破坏峰值时期(125 Ma)。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热河生物群分布时空发生变迁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然...
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区东北部分布着极其重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其繁盛期对应着华北克拉通破坏峰值时期(125 Ma)。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热河生物群分布时空发生变迁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缺少对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过程的定量描述。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构建古土壤风化指标(PWI、CFX_(Na))、碳酸盐同位素等数据库,重建了华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145 Ma)的古地形;并结合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剥蚀厚度恢复、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利用Badlands软件定量化动态模拟了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期间,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华北克拉通经历了由“东高西低”变为“西高东低”的地形翘变和破坏过程,并伴随着自西向东的断陷盆地的迁移;大规模火山喷发与断陷盆地的出现共同控制了热河生物群的向东迁移,热河生物群在燕山地区的山间盆地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古地貌
热河生物群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续
索艳慧
+4 位作者
李三忠
丁雪松
宋双双
田子晗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7,共16页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经历了华北古高原垮塌形成渤海湾盆地的地貌巨变过程。针对中生代的华北古高原和古近纪期间的渤海湾盆地裂陷过程已有大量研究,但新近纪以来,由于受太行山隆起、黄河沉积物输运、黄河贯通及海侵等地质事件影响,现今...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经历了华北古高原垮塌形成渤海湾盆地的地貌巨变过程。针对中生代的华北古高原和古近纪期间的渤海湾盆地裂陷过程已有大量研究,但新近纪以来,由于受太行山隆起、黄河沉积物输运、黄河贯通及海侵等地质事件影响,现今华北东部沿海地区及海域的地貌演化过程及地貌格局的定型时间还存在争议。使用Badlands数值模拟软件,定量化分析了地幔对流、构造事件、古气候、侵蚀和沉积等地球深浅部多种因素对于地形地貌的贡献,动态重建了华北东部晚新生代(25 Ma)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并通过与区域构造格架和沉积相展布的对比,检验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华北东部的地貌格局在中新世期间已定型并趋于稳定演化;陆架海沉降是该时期华北东部地貌演化的一级控制因素。此外,该时期华北东部可能存在一条环山东半岛的古河流——华东河,这条古河流的形成时间不晚于中新世,可能在全新世期间消亡。本研究的古地貌模拟结果也有助于系统理解华北洋陆过渡带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新近纪
古地貌
陆架海沉降
华东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子晗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机构
深海圈层与
地球
系统教育部前沿
科学
中心
青岛海洋
科学
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行星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29,共22页
基金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省专项经费(编号:2022QNLM05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21005,91958214)
+1 种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21YQ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2172003)联合资助。
文摘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形成和演化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西部构造—气候—地貌综合演变的结果。长江三峡的贯通是现代长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但受限于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单一方法的制约,对“长江三峡何时贯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了构造运动、古气候及海平面变化等影响河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输入Badlands古地貌模拟软件,动态重建了长江“第一弯”以东地区晚白垩世(80 Ma)以来的长江流域地貌及水系演化过程;并利用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的地震剖面资料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青藏东部及上扬子西南缘晚始新世—渐新世的阶段性隆升迫使四川盆地原有南流水系下切受阻,沉积物在盆内堆积形成冲积河道并促使四川盆地地貌由“东北高西南低”反转为“西南高东北低”;新生代早期,江汉盆地长期受控于中国东部的裂陷环境,持续处于较低基准面。四川盆地的水系反转和江汉盆地的持续低基准面,最终导致位于二者之间的长江三峡在晚渐新世发生贯通。由此,本研究提出一种上扬子地区水系反转并被下游捕获的三峡贯通机制。
关键词
古地貌重建
长江三峡贯通
晚渐新世
四川盆地
江汉盆地
水系反转
Keywords
paleo-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Three Gorges incision
Late Oligocene
Sichuan Basin
Jianghan Basin
drainage inversio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及热河生物群东迁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双双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田子晗
付新建
机构
深海圈层与
地球
系统教育部前沿
科学
中心
崂山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行星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91,共20页
基金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编号:LSKJ202204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21005,91958214)
+1 种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21ZD09,ZR2021YQ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2172003)联合资助。
文摘
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区东北部分布着极其重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其繁盛期对应着华北克拉通破坏峰值时期(125 Ma)。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热河生物群分布时空发生变迁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缺少对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过程的定量描述。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构建古土壤风化指标(PWI、CFX_(Na))、碳酸盐同位素等数据库,重建了华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145 Ma)的古地形;并结合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剥蚀厚度恢复、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利用Badlands软件定量化动态模拟了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期间,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华北克拉通经历了由“东高西低”变为“西高东低”的地形翘变和破坏过程,并伴随着自西向东的断陷盆地的迁移;大规模火山喷发与断陷盆地的出现共同控制了热河生物群的向东迁移,热河生物群在燕山地区的山间盆地兴起。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古地貌
热河生物群
断陷盆地
Keywords
North China Craton
Early Cretaceous paleo-landscape
Jehol Biota
subsidence basi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续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宋双双
田子晗
付新建
机构
深海圈层与
地球
系统教育部前沿
科学
中心
青岛海洋
科学
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行星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7,共16页
基金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省专项经费(编号:2022QNLM05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21005,91958214)
+1 种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21YQ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2172003)联合资助。
文摘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经历了华北古高原垮塌形成渤海湾盆地的地貌巨变过程。针对中生代的华北古高原和古近纪期间的渤海湾盆地裂陷过程已有大量研究,但新近纪以来,由于受太行山隆起、黄河沉积物输运、黄河贯通及海侵等地质事件影响,现今华北东部沿海地区及海域的地貌演化过程及地貌格局的定型时间还存在争议。使用Badlands数值模拟软件,定量化分析了地幔对流、构造事件、古气候、侵蚀和沉积等地球深浅部多种因素对于地形地貌的贡献,动态重建了华北东部晚新生代(25 Ma)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并通过与区域构造格架和沉积相展布的对比,检验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华北东部的地貌格局在中新世期间已定型并趋于稳定演化;陆架海沉降是该时期华北东部地貌演化的一级控制因素。此外,该时期华北东部可能存在一条环山东半岛的古河流——华东河,这条古河流的形成时间不晚于中新世,可能在全新世期间消亡。本研究的古地貌模拟结果也有助于系统理解华北洋陆过渡带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关键词
华北东部
新近纪
古地貌
陆架海沉降
华东河
Keywords
eastern North China
Neogene
paleo-landscape
continental shelf subsidence
East China River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田子晗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北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及热河生物群东迁
宋双双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田子晗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韩续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宋双双
田子晗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