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向着全球现代性觉醒——晚清的文言小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晓鹏
路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30,共8页
本文是针对中国晚清古典小说文类的研究,尤以王韬的古典小说为例。笔者着力于分析王韬的短篇小说集《后聊斋志异》(又名《淞隐漫录》),着重分析了三则中国人和他们的欧洲恋人之间的跨国爱情故事。王韬的这类小说代表了中国在进入现代世...
本文是针对中国晚清古典小说文类的研究,尤以王韬的古典小说为例。笔者着力于分析王韬的短篇小说集《后聊斋志异》(又名《淞隐漫录》),着重分析了三则中国人和他们的欧洲恋人之间的跨国爱情故事。王韬的这类小说代表了中国在进入现代世界前夜,对西方世界降临的一种独特回应。它们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国际关系中真实存在的地缘政治问题,提供了想象性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形成了一种古老文类的最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现代性
文言小说
王韬
《后聊斋志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语电影概念的起源、发展和讨论——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9
2
作者
鲁晓鹏
许维贤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1,共12页
"华语电影"概念不是出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港台学界,而是更早出自20世纪50年代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书刊。它是当时华人创造的概念,用以寻求一种自主的华人电影论述方式。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本土电...
"华语电影"概念不是出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港台学界,而是更早出自20世纪50年代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书刊。它是当时华人创造的概念,用以寻求一种自主的华人电影论述方式。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本土电影导演和媒体报刊已普遍使用华语电影一词,当时新加坡已有华裔导演易水亲自拍摄使用普通话和华人方言的华语电影,易水也前后在当地报刊撰写有关华语电影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反响和讨论,之后他把这些文章和讨论结集出版成书。华语电影在当时的使用语境已类似当代华语电影的用法,即是一个复数的概念,既包含中国大陆和港台以及其他华人区域的中文电影,亦涵盖各地华人方言电影。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电影提倡的"多种华语"是21世纪鲁晓鹏和叶月瑜提出的华语电影的先声。这不但为我们当代华语电影概念的生成深化提供了一个历史化的维度,也在厘清华语电影概念既不是美国中心主义,也不是中国中心主义的争论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美国中心主义
中国中心主义
华语
多种华语
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向着全球现代性觉醒——晚清的文言小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晓鹏
路程
机构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比较文学系
华东师范
大学
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30,共8页
文摘
本文是针对中国晚清古典小说文类的研究,尤以王韬的古典小说为例。笔者着力于分析王韬的短篇小说集《后聊斋志异》(又名《淞隐漫录》),着重分析了三则中国人和他们的欧洲恋人之间的跨国爱情故事。王韬的这类小说代表了中国在进入现代世界前夜,对西方世界降临的一种独特回应。它们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国际关系中真实存在的地缘政治问题,提供了想象性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形成了一种古老文类的最后繁荣。
关键词
晚清
现代性
文言小说
王韬
《后聊斋志异》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语电影概念的起源、发展和讨论——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9
2
作者
鲁晓鹏
许维贤
机构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比较文学系
南洋理工
大学
中文系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1,共12页
文摘
"华语电影"概念不是出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港台学界,而是更早出自20世纪50年代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书刊。它是当时华人创造的概念,用以寻求一种自主的华人电影论述方式。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本土电影导演和媒体报刊已普遍使用华语电影一词,当时新加坡已有华裔导演易水亲自拍摄使用普通话和华人方言的华语电影,易水也前后在当地报刊撰写有关华语电影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反响和讨论,之后他把这些文章和讨论结集出版成书。华语电影在当时的使用语境已类似当代华语电影的用法,即是一个复数的概念,既包含中国大陆和港台以及其他华人区域的中文电影,亦涵盖各地华人方言电影。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电影提倡的"多种华语"是21世纪鲁晓鹏和叶月瑜提出的华语电影的先声。这不但为我们当代华语电影概念的生成深化提供了一个历史化的维度,也在厘清华语电影概念既不是美国中心主义,也不是中国中心主义的争论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华语电影
美国中心主义
中国中心主义
华语
多种华语
方言
Keywords
Chinese-language cinema
US-centrism
China-centrism
Chinese-language
multiple Chineselanguages
dialect
分类号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向着全球现代性觉醒——晚清的文言小说
鲁晓鹏
路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语电影概念的起源、发展和讨论——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鲁晓鹏
许维贤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