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著:中美社科学术体系的比较与展望
1
作者 黄宗智 赵珊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3,248,共12页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此,国外先进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在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中,美国形成了以投入三四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再加上六七年的后续研究的重量级专著传统。它固然存在广泛偏重主观理论...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此,国外先进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在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中,美国形成了以投入三四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再加上六七年的后续研究的重量级专著传统。它固然存在广泛偏重主观理论过于客观经验研究,偏重建构理想化的、逻辑上前后一贯的理论模式的弱点,但奠定了其在国际社科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则表现出深层的矛盾,没有形成较为重量级专著传统,因此使中国自身的学术水平提升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的中国社科学术体系亟须改革,需要从国家层面鼓励结合中国实际的重量级经验研究与新型社科理论的专著,来塑造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专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专著环境 美国的专著传统 中国的社科学术体系 新型社科理论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大分流”:澄清中西历史和现实中两大不同农业演变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宗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246,共9页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和李伯重最近承认,自己过去坚持中国和西方经济的“大分流”要到1800年之后方才出现是错误的,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农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自己原来的论点是正确的。18世纪以来英格兰的农牧结合模式和中国的单...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和李伯重最近承认,自己过去坚持中国和西方经济的“大分流”要到1800年之后方才出现是错误的,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农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自己原来的论点是正确的。18世纪以来英格兰的农牧结合模式和中国的单一种植模式有着根本性不同,掌握两者的差异才能认识到两国过去和未来发展出路的不同。坚持两者的相同和相等性只可能继续导致错误的认识和抉择。中国农业(和其政治经济总体)所走的历史、近现代和当代的实际道路都不可能与西方一样。直面两者间基本不同的实际,才可能真正认识到符合中国如今和未来所需要的发展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流 中西农业模式 小农经济 内卷化与去内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国长远的发展道路:从承包与合同的区别谈起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宗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42,246,共15页
在市场经济与集权的国家体系、市场合同与行政发包(承包)两者结合的框架中,由国家与社会间互动所产生的第三领域及其运作机制,已经成为中国新型政治经济体系的一个关键点。它既引进了现代西方的私营企业市场经济,也保留了(革命的)社会... 在市场经济与集权的国家体系、市场合同与行政发包(承包)两者结合的框架中,由国家与社会间互动所产生的第三领域及其运作机制,已经成为中国新型政治经济体系的一个关键点。它既引进了现代西方的私营企业市场经济,也保留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国家体系以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的制度。它的行政体系既趋向类似于(韦伯型的)现代西方科层制,又带有(古代)中国的“集权的简约治理”和“分块的集权体系”特色。它不可能通过中西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路来认识和理解,需要从二元合一的思维来掌握。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被认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具体和实质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合同与行政发包 集权的简约治理 分块的集权体系 二元合一 第三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还是个人? 被引量:49
4
作者 黄宗智 《学术前沿》 2012年第1期76-93,共18页
在中国经济史上,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一直都是农户家庭,而不是个体化的雇工;一定程度上,今天依然如此。回顾明清以来的中国经济史,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生产单位,其实一直在和依靠个体化雇工的规模化生产进行顽强竞争。中国经验不同于英国和西... 在中国经济史上,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一直都是农户家庭,而不是个体化的雇工;一定程度上,今天依然如此。回顾明清以来的中国经济史,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生产单位,其实一直在和依靠个体化雇工的规模化生产进行顽强竞争。中国经验不同于英国和西欧,也异于印度和"东亚模式"。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东亚模式"理论,都没有直面中国家庭经济顽强持续的基本现实。认识到家庭单位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才有可能想象一个与现代西方不同的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家庭农场 雇工大农场 结合农业和手工业 结合农业和工业 新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三实”与西方的“三理”:一个总结性的回顾、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宗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传统和改革时期的基本思维方式可以用“三实”——实践、实用、实质来总结,与西方的“三理”——理性、理推、理想(类型)十分不同。“三实”是基于二元(或多元)互动与合一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主流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思维十分不同。当... 中国传统和改革时期的基本思维方式可以用“三实”——实践、实用、实质来总结,与西方的“三理”——理性、理推、理想(类型)十分不同。“三实”是基于二元(或多元)互动与合一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主流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思维十分不同。当然,两者在历史中都显示过其偏颇的一面。当代中国曾经显示趋向平衡之外的极端,譬如,脱离实际和过度管控的“大跃进”,或与其相反的过度动乱的“文化大革命”。西方现代则在自由主义的同时,长期显示帝国主义侵略、资本主义无穷逐利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偏颇。中国未来的正确发展道路在稳定、平衡地推进由上而下的领导与由下而上的民众参与,也在继续吸纳必须的“三理”思维和其连带的机械化发展,以及自由主义和西方法律的个人权利观,借此追求超越中西二元对立,迈向综合中西优点的长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三实” 西方式“三理” 二元合一 二元对立 集权的简约治理 第三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土地的资本化到资本的社会化:中国发展经验的新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宗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95,247,共18页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大特点。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既是新兴市场经济中的主要长期性固定资本,也相当容易被转化为短期性流动资本。城市建设用地已经成为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也迥异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除...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大特点。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既是新兴市场经济中的主要长期性固定资本,也相当容易被转化为短期性流动资本。城市建设用地已经成为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也迥异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除了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外,其转化的关键还在于国家的长远经济决策,而近几年,中央决策明确将其转向社会化资本。正是“社会主义资本”的特殊性质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治理理念相结合,为现今和未来的中国朝向新型的、上下协同治理的“人民参与化的社会主义”演变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可能。其中关键在于,国家涉及民生的政策必须克服一些官僚主义的弊端,成为真正满足人民实际需要、真正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积极参与的政策。正是如此的前景呼唤着一种扎根于中国发展经验和实践的新型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本化 中国发展模式 “社会主义资本” 上下协同治理 新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