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壳聚糖纳米复合薄膜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俊华 邝代治 +2 位作者 冯泳兰 刘梦琴 邓华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72-2178,共7页
利用壳聚糖(CHI)溶液分散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该分散液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纳米复合薄膜;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在该纳米复合层上固定了葡萄糖氧化酶(GOx),同时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构建了一种新型葡萄糖... 利用壳聚糖(CHI)溶液分散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该分散液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纳米复合薄膜;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在该纳米复合层上固定了葡萄糖氧化酶(GOx),同时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构建了一种新型葡萄糖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AC)对所制备的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同时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考察了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测试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在0.5~20.0 mmol.L-1范围内有线性响应,检出限为0.2 mmol.L-1;电流达到95%的稳态时间小于5 s;此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能有效排除抗坏血酸、尿酸等常见干扰物的影响并成功应用于饮料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环己基锡邻(二茂铁甲酰基)苯甲酸酯配位聚合物的微波固相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邝代治 冯泳兰 +5 位作者 庾江喜 张复兴 蒋伍玖 彭雁 朱小明 谭宇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29-1634,共6页
在微波辐射下,邻二茂铁甲酰基苯甲酸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含铁锡多核配合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晶体衍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中心锡与配基原子形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通过配体... 在微波辐射下,邻二茂铁甲酰基苯甲酸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含铁锡多核配合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晶体衍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中心锡与配基原子形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通过配体的羧基氧和羰基氧原子分别与锡原子连接形成一维链配位聚合物.热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163℃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溶液在电极上能准可逆电子转移,对人体细胞HT-29,MCF-7,HepG2,KB和A549的体外抗癌活性均高于对照药顺铂,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杨酰腙配体的二丁基锡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及与DNA相互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建华 刘俊 +7 位作者 肖尧 戴玲林 李海洋 谭宇星 冯泳兰 蒋伍玖 庾江喜 邝代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2-569,共8页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二丁基锡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二丁基锡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氛下,配合物在103℃以下可稳定存在;研究了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与DNA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法及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方式为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大茴香酸与含氮杂环配体构筑的锌、铜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志敏 杨颖群 +3 位作者 毛芳芳 邝代治 王剑秋 张复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13-1722,共10页
通过水热法,以大茴香酸(Hmba=methoxybenzoic acid)、2,2′-联吡啶(bipy)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Zn(mba)(bipy)(HCOO)]n(1)和[Cu(mba)(bipy)2]·2Hmba(2),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分析。配合物1... 通过水热法,以大茴香酸(Hmba=methoxybenzoic acid)、2,2′-联吡啶(bipy)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Zn(mba)(bipy)(HCOO)]n(1)和[Cu(mba)(bipy)2]·2Hmba(2),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分析。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Zn(Ⅱ)离子处在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环境中。每个HCOO-桥联2个相邻Zn(Ⅱ)离子,形成一维链,然后通过氢键作用和芳环间的π-π堆积延伸一维链为三维网络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与配位原子构成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结构。其配合物单元通过芳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连接为一维超分子链,一维链通过氢键、芳环间的π-π堆积和C-H…π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327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锌配合物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甲酰苯甲酸铜配合物的合成、电化学、荧光及磁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斯萍 张少华 杨颖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65-2469,共5页
以2-苯甲酰苯甲酸(H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Ⅱ)配合物{[Cu2(Phen)4(NO3)][Cu(Phen)2(L)]2(L)2(NO3)3}·2H2O(1)。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38 57(5)nm,b=1.193 49(7)nm,c=2.615 31(1... 以2-苯甲酰苯甲酸(H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Ⅱ)配合物{[Cu2(Phen)4(NO3)][Cu(Phen)2(L)]2(L)2(NO3)3}·2H2O(1)。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38 57(5)nm,b=1.193 49(7)nm,c=2.615 31(13)nm,α=89.428 0(10)°,β=82.753(2)°,γ=74.537 0(10)°,V=3.3968(3)nm3,Dc=1.408 g·cm-3,Z=1,μ(Mo Kα)=0.700 mm-1,F(000)=1 480,最终偏离因子R1=0.057 1,wR2=0.133 4。在标题配合物分子中,有2个单核阳离子[Cu(Phen)2(L)]+和1个双核阳离子[Cu2(Phen)4(NO3)]3+,中心铜(Ⅱ)离子的配位数都是五。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电化学、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Cu(Ⅱ)/Cu(Ⅰ);当激发波长为488 nm时,配合物在494 nm附近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300~52 K,配合物具有抗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苯甲酰苯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 荧光和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剑 鄢瑛 张会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4-47,56,共5页
制备了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通过在固定床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装填颗粒活性炭(1.08mm)和微纤复合材料形成结构化固定床,测定了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并与颗粒活性炭固定床... 制备了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通过在固定床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装填颗粒活性炭(1.08mm)和微纤复合材料形成结构化固定床,测定了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并与颗粒活性炭固定床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床层高度和气体流量对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层上的透过时间较在颗粒活性炭固定床上的透过时间延长了约20min,床层利用率提高了12%。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时间随着床层高度降低或气体流量增加而缩短。同时,采用Yoon-Nelson模型对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和颗粒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实验结果与Yoon-Nelson模型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活性炭 微纤复合材料 结构化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构筑的锰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电化学、荧光及磁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志敏 杨颖群 易正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9-663,共5页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L)2(2,2’-bipy)2。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719 8(2) nm,b=1.039 80(14) nm,c=2.346 3(3) nm,β=95.732(3)&...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L)2(2,2’-bipy)2。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719 8(2) nm,b=1.039 80(14) nm,c=2.346 3(3) nm,β=95.732(3)°,V=4.174 8(9) nm3,Dc=1.346 g·cm-3,Z=4, μ(Mo Kα)=0.373 mm-1,F(000)=1 756,最终偏离因子R1=0.042 3,wR2=0.094 9。标题配合物的中心锰(Ⅱ)离子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测定了配合物的电化学、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Mn(Ⅲ)/Mn(Ⅱ);配合物在536~556 nm之间有一个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300~2 K,配合物有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Ⅱ)配合物 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 荧光和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生长法制备微纤复合纯硅分子筛膜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剑 鄢瑛 张会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2-437,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二次生长法制备了不锈钢微纤复合纯硅分子筛膜,考察了载体预处理方式、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ASAP-2020自动吸附仪对其形态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二次生长法制备了不锈钢微纤复合纯硅分子筛膜,考察了载体预处理方式、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ASAP-2020自动吸附仪对其形态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阳极氧化法预处理载体所制备的纯硅分子筛膜较采用高温煅烧法预处理的膜表观形态更为连续规整。随着晶化温度从100℃升高到160℃或晶化时间从12 h延长到96 h,分子筛膜表面更加致密,晶体颗粒尺寸增加。不锈钢微纤复合纯硅分子筛膜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微孔孔容分别为93.24 m2?g?1、0.0654cm3?g?1和0.0382 cm3?g?1,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58%,相应的纯硅分子筛膜负载量为23.3%(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膜 不锈钢纤维 二次生长法 阳极氧化法 晶化温度 晶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In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
9
作者 李俊华 邝代治 +2 位作者 冯泳兰 唐文清 费锡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9-263,共5页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Ni、In电极和A、B两种不同类型Ni-In合金电极,考察了这些电极在0.2 mol/L NaOH溶液中的伏安行为;同时讨论了葡萄糖在所制电极表面的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Ni电极和Ni-In合金电极对葡萄糖的氧化都有一定...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Ni、In电极和A、B两种不同类型Ni-In合金电极,考察了这些电极在0.2 mol/L NaOH溶液中的伏安行为;同时讨论了葡萄糖在所制电极表面的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Ni电极和Ni-In合金电极对葡萄糖的氧化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A型Ni-In合金电极的催化作用最强;在镀液中Ni2+、In3+摩尔比为5∶1时得到的A型Ni-In合金电极对葡萄糖催化效率最高,同时葡萄糖浓度在1~10 mmol/L之间与其氧化峰电流成线性关系.A型Ni-In合金电极性能稳定,抗中毒能力强,可以作为葡萄糖燃料电池的高催化活性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In合金电极 循环伏安 电催化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卡巴肼二丁基锡配合物的微波溶剂热合成、结构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春林 冯泳兰 +4 位作者 张复兴 庾江喜 蒋伍玖 邝代治 阳年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97-1402,共6页
微波甲醇溶剂热中,二丁基氧化锡与双(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卡巴肼(H_2L^1)及缩硫代卡巴肼(H_2L^2)反应,合成了2个二丁基锡双核配合物[(Bu_2Sn)_2L]·MeOH,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和^(13)C NMR结构表征。X射线晶体衍射结构表明... 微波甲醇溶剂热中,二丁基氧化锡与双(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卡巴肼(H_2L^1)及缩硫代卡巴肼(H_2L^2)反应,合成了2个二丁基锡双核配合物[(Bu_2Sn)_2L]·MeOH,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和^(13)C NMR结构表征。X射线晶体衍射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类似结构的双锡核配合物,Sn1和Sn2分别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三角双锥和畸形八面体构型。相邻分子间通过O-H…N氢键作用,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配合物1和2对马齿苋、刺苋以及决明子等杂草的根和茎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丁基锡双核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羧酸酯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及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宇星 冯泳兰 +4 位作者 尹笃林 庾江喜 蒋伍玖 张复兴 邝代治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81-2788,共8页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酒石酸、乙二酸反应,合成了2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羧酸酯[CH(OH)COOSn(CH2Me2CPh)3]2(1)和[COOSn(CH2Me2CPh)3]2·2Me OH(2)。经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酒石酸、乙二酸反应,合成了2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羧酸酯[CH(OH)COOSn(CH2Me2CPh)3]2(1)和[COOSn(CH2Me2CPh)3]2·2Me OH(2)。经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化合物中,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O-H…O和C-H…O氢键作用,化合物1和2分别形成一维无限链结构和二维网状结构。在空气氛下化合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马齿苋、稗草、反枝苋、决明子、狗尾草和藜等农作物杂草显示出一定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对马齿苋、狗尾草和藜的茎和根的作用较明显,化合物2在25 mg·L-1的较低浓度下选择性、高效地抑制马齿苋的茎和根的生长,为马齿苋的除草剂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羧酸酯 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Ⅱ)配合物Zn(2-PMBBA)_2(Phen)的合成、电化学、磁性及荧光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斯萍 许志锋 +1 位作者 冯泳兰 王海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83-2687,共5页
以2-(对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2-PMBBA)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锌(Ⅱ)配合物Zn(2-PMBBA)2(Phen)。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晶胞参数:a=1.371 6(4)nm,b=1.336 8(4)nm,c=1.928 7(5)nm,V=3.536 4(17)nm3,Dc=1... 以2-(对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2-PMBBA)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锌(Ⅱ)配合物Zn(2-PMBBA)2(Phen)。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晶胞参数:a=1.371 6(4)nm,b=1.336 8(4)nm,c=1.928 7(5)nm,V=3.536 4(17)nm3,Dc=1.360 g·cm-3,Z=4,μ(Mo Kα)=0.746 mm-1,F(000)=1 496,最终偏离因子R1=0.035 8,wR2=0.086 1。在标题配合物中,中心锌(Ⅱ)离子的配位数是4,处于变形的四面体配位环境中,这是不多见的。本工作还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电化学、磁性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不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Zn(Ⅱ)/Zn(0);在300~7 K,配合物有抗磁性;当激发波长为224 nm时,配合物在450和472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配合物 2-(对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 磁性及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正丁基锡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春林 冯泳兰 +3 位作者 张复兴 庾江喜 蒋伍玖 邝代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5-801,共7页
在微波甲醇溶剂热中,正丁基三氯化锡(n-Bu Sn Cl3)与双[4-二乙氨基或(3,5-二叔丁基)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配体反应,合成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n-Bu Sn)_2Cl_3(OH_2)[(2-OH,R)Ph CH NNH]_2CX[... 在微波甲醇溶剂热中,正丁基三氯化锡(n-Bu Sn Cl3)与双[4-二乙氨基或(3,5-二叔丁基)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配体反应,合成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n-Bu Sn)_2Cl_3(OH_2)[(2-OH,R)Ph CH NNH]_2CX[R:4-NEt_2(4-二乙氨基),X:O(A1);R:4-NEt_2,X:S(A2);R:3,5-(t-Bu)_2,X:O(A3);R:3,5-(t-Bu)_2,X:S(A4)],经元素分析、IR、1H和13C NMR表征,X射线衍射获得的配合物A2的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A2是具有六配位畸形八面体构型的双锡核配合物。配体及其丁基锡配合物均对马齿苋、刺苋、四九菜心、苋菜和决明子靶标植物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配合物A1和A2具有较广谱、配合物A3和A4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杂草生长抑制候选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 晶体结构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性质的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偶氮二甲酰肼二丁基锡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泳兰 邝代治 +3 位作者 张复兴 庾江喜 蒋伍玖 朱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3,共7页
在甲醇溶液中,卡巴肼、(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二乙酸二丁基锡"一锅法"反应,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基于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偶氮二甲酰肼(L)的七配位有机锡配合物[Sn(L)(n-butyl)_2]n(T)。经元素分析、IR、(1H,119Sn,13C)NMR和X... 在甲醇溶液中,卡巴肼、(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二乙酸二丁基锡"一锅法"反应,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基于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偶氮二甲酰肼(L)的七配位有机锡配合物[Sn(L)(n-butyl)_2]n(T)。经元素分析、IR、(1H,119Sn,13C)NMR和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表征,T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中心锡周围由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偶氮二甲酰肼的O,N配位原子占据赤道位置和2个丁基占据顶端位置形成畸变五角双锥构型。通过烯醇式氧原子的桥联配位作用,T向一维带状无限扩展产生"竹筏状"超分子结构。配合物T在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乙醇、甲醇和甲苯有机溶剂及其有机溶剂-水混合物中具有强荧光发射峰,当含水量的体积分数在0~10%(V/V)时具有良好的聚集荧光增强效应,含水量大于10%(V/V)时发生荧光淬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偶氮二甲酰肼 丁基锡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水杨醛)-5-(香草醛)缩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谱学性质和除草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泳兰 张复兴 +2 位作者 庾江喜 蒋伍玖 邝代治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7-1863,共7页
卡巴肼分别与水杨醛和香草醛缩合制备1,5-不对称二取代卡巴肼配体,在甲醇溶剂热中,正丁基三氯化锡与配体反应,合成1-(水杨醛)-5-(香草醛)缩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B1)和含N,N′-双水杨醛缩连氮分子的丁基锡配合物(B2),经元素分析,IR,1H、11... 卡巴肼分别与水杨醛和香草醛缩合制备1,5-不对称二取代卡巴肼配体,在甲醇溶剂热中,正丁基三氯化锡与配体反应,合成1-(水杨醛)-5-(香草醛)缩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B1)和含N,N′-双水杨醛缩连氮分子的丁基锡配合物(B2),经元素分析,IR,1H、119Sn、13C NMR和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表征,配合物(B1)、(B2)晶体分别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和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锡与配基原子构成六配位畸形八面体构型,配合物(B1)在DMF-H2O溶剂体系中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当含水0~10%(V/V)时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效应,含水量大于10%,随含水体积分数增加荧光强度减弱,以至最后淬灭。配体及其配合物(B1)对马齿苋、刺苋、决明子、四九菜心和苋菜5种靶标植物均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尤其是配体对马齿苋、刺苋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配合物可以选择性抑制决明子的生长,可作为决明子除草剂的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不对称二取代卡巴肼 丁基锡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及其苄基锡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荧光性质和除草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泳兰 杨春林 +1 位作者 张复兴 邝代治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7-1745,共9页
用5-甲基水杨醛、4-二乙氨基水杨醛分别与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缩合,制得1,5-二取代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配体。在微波甲醇溶剂热条件下,二苄基二氯化锡前体与配体反应,合成了双(取代水杨醛)缩(硫代)卡巴肼苄基锡配合物T1~T4,但T4的结构与T1... 用5-甲基水杨醛、4-二乙氨基水杨醛分别与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缩合,制得1,5-二取代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配体。在微波甲醇溶剂热条件下,二苄基二氯化锡前体与配体反应,合成了双(取代水杨醛)缩(硫代)卡巴肼苄基锡配合物T1~T4,但T4的结构与T1~T3不同,T4由N,N′-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连氮及甲氧基桥联锡组成的苄基锡配合物,T4还可由卡巴肼、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二苄基二氯化锡“一锅法”合成。T1~T4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13CNMR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确证配合物T4的晶体分子结构。T4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锡原子与氮、氧、苄基碳和氯原子组成六配位变形八面体构型。T4在DMF-H2O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当含水量0~30%(V/V)时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效应,含水量大于30%时,随含水体积分数增加荧光强度减弱,以至最后淬灭。配合物对马齿苋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作用,T1和T3对决明子、T2对苋菜和T4对四九菜心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除草剂的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 苄基锡配合物 荧光性质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