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刚 闫礼成 +5 位作者 张弛 彭成周 陈功 杨文杰 蔡芳昌 叶正涛 《胶体与聚合物》 2011年第4期177-180,共4页
以聚丙烯(PP)为基体,凹凸棒土(AT)为无机粒子填充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P/AT复合材料,探讨了AT对PP/AT复合材料的热行为、机械性能及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能起到一定增强的效果,当AT的含量为2 wt.%时,PP/AT复合材料的抗拉... 以聚丙烯(PP)为基体,凹凸棒土(AT)为无机粒子填充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P/AT复合材料,探讨了AT对PP/AT复合材料的热行为、机械性能及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能起到一定增强的效果,当AT的含量为2 wt.%时,PP/AT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可达到35.5MPa,但其冲击强度随AT含量的增加而呈现阶梯式递减趋势;AT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但对其熔点的影响不大;随着AT的添加,PP/AT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AT的含量为3 wt.%时,其熔融指数达到最大值,体系的粘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凹凸棒土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电性的研究
2
作者 蔡芳昌 马宁 +6 位作者 蒋涛 文胜 文艺 刘凯 尚小鹏 朱杰 周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7-50,共4页
在碳纳米管的羧基化改性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条件对羧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在碳纳米管/PVA复合材料的制备中采用不同的配比进行混合制备,再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测定以表征其电导性质。通过红外光谱及激光粒径分析仪对产品形态和结... 在碳纳米管的羧基化改性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条件对羧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在碳纳米管/PVA复合材料的制备中采用不同的配比进行混合制备,再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测定以表征其电导性质。通过红外光谱及激光粒径分析仪对产品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羧基已经成功接上碳管、表面形态较规整、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羧基化碳纳米管结构;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膜的结晶温度有所提高;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呈现出典型的金属性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乙烯醇 电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聚苯胺/聚乙烯醇掺杂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凡 万丽 +3 位作者 张修华 董兵海 许祖勋 王世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81,共5页
通过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制备了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掺杂氧化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TGA、CV对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聚乙烯醇能够插入到氧化石墨烯的层间和包裹在氧化石... 通过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制备了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掺杂氧化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TGA、CV对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聚乙烯醇能够插入到氧化石墨烯的层间和包裹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形成复合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掺杂的聚苯胺/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材料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导电性能,将复合物进行还原和再次用酸掺杂之后,发现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乙烯醇 氧化石墨烯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草莓型PSt/SiO_2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玉红 董正凤 +1 位作者 王治国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29,33,共4页
在纳米硅溶胶分散介质中,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不添加任何辅助单体,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PSt/SiO2有机-无机复合微球,透射电镜研究显示,复合微球具有草莓型形态。所得复合微球粒径在190 nm... 在纳米硅溶胶分散介质中,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不添加任何辅助单体,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PSt/SiO2有机-无机复合微球,透射电镜研究显示,复合微球具有草莓型形态。所得复合微球粒径在190 nm-300 nm之间,二氧化硅吸附量介于28%-44%之间。研究了初始硅溶胶用量、AIBA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复合微球粒子粒径和二氧化硅吸附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初始硅溶胶用量增大,复合微球粒径减小、二氧化硅吸附量增大;引发剂用量增加,二氧化硅吸附量增大;反应温度升高,复合微球粒径增大,但对二氧化硅吸附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球 草莓形态 无皂乳液聚合 Pickering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化低分子量聚丁二烯接枝改性LLDPE的制备及增韧尼龙6的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利军 陈华兵 +3 位作者 柯卓 施德安 殷敬华 吴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125,共4页
在传统橡胶增韧塑料体系中,由于橡胶含量通常大于10%(质量分数,下同),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成本而且大幅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和模量。文中报道了以马来酸酐化低分子量聚丁二烯(MLPB)接枝改性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g)为增韧剂,通过反应挤出... 在传统橡胶增韧塑料体系中,由于橡胶含量通常大于10%(质量分数,下同),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成本而且大幅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和模量。文中报道了以马来酸酐化低分子量聚丁二烯(MLPB)接枝改性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g)为增韧剂,通过反应挤出的方法制备了LLDPEg与尼龙6(PA6)的合金。利用在反应挤出过程中LLDPEg增韧剂中马来酸酐(MAH)与PA6中端胺基的反应,在合金体系中形成以LLDPE为核,MLPB为壳的核-壳结构。结果发现体系中MLPB净含量只有3%时,核壳增韧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可达到118kJ/m2。与POE-g-MAH增韧PA6的体系相比,在相同增韧剂含量的情况下,核壳增韧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官能化低分子量聚丁二烯橡胶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醚胺为单体的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川 黄明富 +2 位作者 颜善银 徐祖顺 易昌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以聚醚胺(T-403)、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为单体,采用A2+B3法通过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得到一系列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通过红外光谱测试(FT-IR)、热重分析测试(TGA)、溶解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 以聚醚胺(T-403)、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为单体,采用A2+B3法通过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得到一系列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通过红外光谱测试(FT-IR)、热重分析测试(TGA)、溶解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FT-IR表明生成了预期的聚合物;TGA表明合成的超支化共聚PI随着共聚体系中芳香二胺的比例增大,其在N2中5%和10%的热失重温度也随之升高;溶解性测试表明合成的超支化聚酰胺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化学亚胺化合成的HBPI溶解性良好;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聚合物的结晶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 共缩聚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超 李海波 +2 位作者 仇凤玲 高风 黄世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共水解共缩聚反应合成二乙烯基六甲基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得出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在单体浓度为0.35 mol/L,催化剂浓度为0.4 mol/L...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共水解共缩聚反应合成二乙烯基六甲基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得出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在单体浓度为0.35 mol/L,催化剂浓度为0.4 mol/L,水与单体物质的量比为6时,于50℃反应40 h得到的产物有最高的产率。利用红外、核磁共振(1H-NMR、29S-i NMR)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产物形成了完整的笼型结构,产物的结构式为[Si8O12(CH=CH2)2(CH3)6],XRD测试也表明产物具有较好的结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笼型结构 有机-无机杂化 共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政 周佑亮 黄世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用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与环氧树脂AG-80反应制得改性环氧树脂(Ⅰ);以硅硼树脂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反应得到改性环氧树脂(Ⅱ);将改性环氧树脂(Ⅰ)和(Ⅱ)按比例在室温下充分混匀为A组分,把固化剂、阻燃剂等混配成B组分,将A和... 用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与环氧树脂AG-80反应制得改性环氧树脂(Ⅰ);以硅硼树脂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反应得到改性环氧树脂(Ⅱ);将改性环氧树脂(Ⅰ)和(Ⅱ)按比例在室温下充分混匀为A组分,把固化剂、阻燃剂等混配成B组分,将A和B组分按不同配比均匀混合配成灌封材料,并以IR、拉力机等仪器分别对改性树脂、灌封材料进行结构及力学性能的测试表征。筛选出的最佳固化条件为,当A组分与B组分用量为25:1时,于80~100℃固化2~4h,可得到理想的灌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丁腈橡胶 硅硼树脂 改性环氧树脂 灌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尼龙6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廖和兴 蔡芳昌 +3 位作者 刘志伟 邓志 胡萍 叶正涛 《胶体与聚合物》 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
采用MAH-g-PE与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尼龙6进行改性制得了改性尼龙6纤维(MPA),研究了MAH-g-PE和DOP用量对MPA流变性能、热性能、热延伸及比强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A样品流动性随着DOP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说明增塑剂对于尼龙... 采用MAH-g-PE与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尼龙6进行改性制得了改性尼龙6纤维(MPA),研究了MAH-g-PE和DOP用量对MPA流变性能、热性能、热延伸及比强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A样品流动性随着DOP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说明增塑剂对于尼龙6的增塑效果比较明显。DSC分析表明,MAH-g-PE的加入使得尼龙6熔融吸热峰峰值(Tm)下降,结晶度(Wc)增加;随MAH-g-PE含量的增加,MPA样品中原先对应于尼龙6的α晶型部分的转变为γ晶型。在最佳延伸温度120℃、DOP含量5wt%时,MPA延伸纤维样品的比强力值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熔融纺丝 增塑剂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型P(St-BA)/SiO_2纳米复合微球制备与表征
10
作者 张玉红 舒兴旺 +1 位作者 黄娜娜 何培新 《胶体与聚合物》 2010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在混合溶剂丙酮/水介质中,以纳米SiO_2粒子为Pickering乳化剂,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TC)为辅助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发生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固含量高达25%的草莓型P(St-BA)/SiO_2纳米复合微球。研究了初... 在混合溶剂丙酮/水介质中,以纳米SiO_2粒子为Pickering乳化剂,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TC)为辅助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发生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固含量高达25%的草莓型P(St-BA)/SiO_2纳米复合微球。研究了初始硅溶胶用量、软硬单体配比对复合微球形态、粒径和SiO_2吸附量的影响,并测试了乳胶膜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制备得到的复合微球粒径在290~560 nm之间,SiO_2的吸附量介于28~34wt%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化剂 复合微球 草莓形态 乳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尼龙66初生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冯刚 蔡芳昌 +2 位作者 喻亚格 易忠业 叶正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4,共3页
采用PP-g-MAH与PA66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改性尼龙66粒料,熔融纺丝后制备初生纤维。研究PP-g-MAH含量对共混物料流动性能,初生纤维热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P-g-MAH含量的增加,PA66/PP-g-MAH共混物样品... 采用PP-g-MAH与PA66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改性尼龙66粒料,熔融纺丝后制备初生纤维。研究PP-g-MAH含量对共混物料流动性能,初生纤维热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P-g-MAH含量的增加,PA66/PP-g-MAH共混物样品的熔体流动速率逐渐减小,流动性变差;初生纤维的结晶度(Wc),熔点(Tm)和断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P-g-MAH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结晶度,熔点和断裂强度达均达到最大值。其中结晶度为37.8%,熔点为263.87℃,断裂强度为4.31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改性 尼龙66 熔融纺丝 PP-G-MAH 初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ODA-ODPA-BPADA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明富 颜善银 +4 位作者 陈川 王丽 严微 徐祖顺 易昌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34,共4页
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作为二胺,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ODPA)及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作为二酐,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了可溶性共聚聚酰亚胺。用红外光谱(FT-IR)... 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作为二胺,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ODPA)及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作为二酐,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了可溶性共聚聚酰亚胺。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溶解性测试和拉伸测试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780 cm-1、1720 cm-1和744 cm-1左右出现了聚酰亚胺的特征吸收峰。在常见有机溶剂中可溶,并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氮气氛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21.1℃,起始降解温度512.4℃,800℃质量保持率为53.5%。共聚聚酰亚胺膜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38.7 MPa、1.76 GPa和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溶性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丹 曾少敏 +1 位作者 胡虔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HBPUI)。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旋转黏度计、差式扫描...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HBPUI)。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旋转黏度计、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电子拉力机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线性聚氨酯-酰亚胺(LPUI)相比,HBPUI具有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Tg;HBPUI的热分解温度达到300℃以上,与高度支化聚氨酯相比,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力学测试表明,HBPUI的拉伸强度随硬段含量和[A2]/[B3]的增大而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支化 聚氨酯-酰亚胺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吡啶环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明富 颜善银 +4 位作者 王丽 沈杰 严微 徐祖顺 易昌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用4-苯基-2,6-双[3-(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吡啶(m,p-6FPAPP)作为二胺,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BTDA)及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作为二酐,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 用4-苯基-2,6-双[3-(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吡啶(m,p-6FPAPP)作为二胺,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BTDA)及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作为二酐,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了可溶性含氟聚酰亚胺。用FT-IR、DSC、TGA、UV-vis、溶解性和吸水率测试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T-IR测试在1780 cm-1、1720 cm-1和1380 cm-1左右出现了聚酰亚胺的特征吸收峰。所得聚酰亚胺在常见溶剂(如间甲酚,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吡咯烷酮(NMP),四氢呋喃(THF))中可溶解;在氮气氛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02.1℃~219.7℃,10%失重温度为537.0℃~572.8℃,800℃质量保持率为60.7%~63.1%。PI膜的紫外截止波长为375 nm^380 nm,吸水率为0.55%~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亚胺 含吡啶聚酰亚胺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肝素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川 黄明富 +3 位作者 颜善银 严微 易昌凤 徐祖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1,共4页
在众多类型的抗凝血材料中,类肝素化聚合物由于可以显示出类似肝素化聚合物的抗凝血性能,制备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抗凝血机制、制备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抗凝血材料类肝素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液相容性 类肝素化聚合物 抗凝血 生物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文求 马宁 +3 位作者 陈川 严薇 易昌凤 徐祖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2,共4页
以季戊四醇(PAT)、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通过两步法制得了两种新型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PUITPP和PUIIPP)。研究发现:PUITPP在40℃时预聚反应的时间为40min,酰亚胺... 以季戊四醇(PAT)、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通过两步法制得了两种新型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PUITPP和PUIIPP)。研究发现:PUITPP在40℃时预聚反应的时间为40min,酰亚胺化反应在120℃反应2h后完成。高度支化PUITPP和PUIIPP均为晶相分明的半结晶态,分子链间距(d)分别为0.3896nm和0.4089nm。这两种嵌段共聚物分别在228.5℃和215.8℃附近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它们在N2中呈现出两个失重台阶,对应的热分解温度(Td)分别在230℃和630℃,玻璃化温度则分别为220℃和325℃。另外它们能溶于少数几种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且对无机稀酸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超支化聚合物 聚酰亚胺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种活性八极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祁小云 胡泉源 +2 位作者 王世敏 杨飞 喻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6-300,共5页
设计、合成了以均三嗪为核,苯乙烯基为桥、含活泼羟基的八极分子Ⅰ、Ⅱ,用IR、EA、1H MNR、UV-Vis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八极分子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在DMF中八极分子Ⅰ、Ⅱ的最大吸收波均为439 nm,热分解温度... 设计、合成了以均三嗪为核,苯乙烯基为桥、含活泼羟基的八极分子Ⅰ、Ⅱ,用IR、EA、1H MNR、UV-Vis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八极分子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在DMF中八极分子Ⅰ、Ⅱ的最大吸收波均为439 nm,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01℃、475℃,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制备性能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非线性 八极分子 三甲基均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可溶透明聚酰亚胺的改性二胺和二酐单体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善银 陈文求 +3 位作者 杨小进 陈川 徐祖顺 易昌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36,共4页
芳香聚酰亚胺在有机溶剂中通常是不溶的,并且光学透明性低,因而限制了它们在某些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合成可溶透明性聚酰亚胺成为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用于合成可溶透明聚酰亚胺的改性二胺和二酐单体的常用合成路线。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溶 透明 合成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旋转剪切法测量聚合物熔体零切粘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利军 陈华兵 +1 位作者 施德安 吴京 《胶体与聚合物》 2009年第2期20-22,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测试条件下用旋转剪切法测量聚合物熔体零切粘度值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比较旋转剪切法所得数据与蠕变法及动态法数据,得出对于均聚物或均相共混体系零切粘度的测量,旋转剪切法与蠕变法及动态法同样适用。
关键词 旋转剪切法 零切粘度 聚合物熔体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