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论、现象学与交叉学科研究——与剑桥大学史蒂文·沃特森的对话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丹 洪其绿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全球学术界日益关注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跨学科方法,逐步超越传统学科限制。通过整合社会系统理论和现象学,聚焦交叉学科与跨学科在认知、社会系统和学科关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为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提供有力方法。卢曼的社会... 全球学术界日益关注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跨学科方法,逐步超越传统学科限制。通过整合社会系统理论和现象学,聚焦交叉学科与跨学科在认知、社会系统和学科关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为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提供有力方法。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重新定义学科,将其视为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为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提供框架;现象学专注主观性,为研究者理解复杂系统提供了开放的研究路径,与系统论相互契合,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全面理解。然而,交叉学科发展面临学术环境转变的挑战,包括培养知识生成的共同精神、创造创新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及处理学科边界和学术奖励体系的制度问题。尽管面临挑战,整合社会系统理论和现象学方法在应对21世纪的挑战方面具有潜力,能为理解复杂现实问题提供新途径,为学术界和研究者在未知领域探索提供机遇,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交叉学科 跨学科研究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意涵、进展与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萑 徐淼 吴雨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53,共24页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到阐明。自主知识的生产指向单个/份研究,涉及学术研究论文内部获得结论、生产知识的过程;自主知识的增长指代知识生成的纵切面,涉及不同学术研究之间如何互动、交流、迭代或递归。为了更清晰、具体、深入地呈现中国教师教育的研究进展、自主知识及其生产与增长情况,研究将教师教育划分为六个研究议题:目的与价值;招考、选拔与入口;师范生、教师教育者的素养;学习与发展;环境及其作用;系统。全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内容分析与案例分析展开,所分析的文献主要是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与实证研究论文。在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的生产与增长部分,政策、实践与理论三个驱动源对于该过程的影响被单独剖析,并以经典案例综合展现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生成的驱动源、内在过程与动态机制。从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的现状来看,已然有许多成果,整体上存在内在分析性强、外在整合性弱、演绎为主、归纳为辅、批判与否证不足的特征,未来还需在进一步解决教师教育领域长期面对的诸多核心问题的背景下持续走出独属于中国的教师教育科学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自主知识 职前培养 知识生产 知识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圣朋 鲁珀特·韦格里夫 袁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教育依托多种通讯技术媒介,包括书面文字、印刷图书、互联网,乃至日益先进的人工智能语言辅助技术。这一趋势凸显了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教育理论对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深远影响的探讨仍不充分。本... 教育依托多种通讯技术媒介,包括书面文字、印刷图书、互联网,乃至日益先进的人工智能语言辅助技术。这一趋势凸显了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教育理论对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深远影响的探讨仍不充分。本文深入剖析了教育、理论与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了对话式教育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哲学内涵,分析了当前主流的教育技术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旨在为教育技术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由此理论框架衍生的设计原则,强调在多维空间与时间序列中利用教育技术支持、拓宽和深化教学对话,重视技术在促进教学互联互通和提高学习参与度方面的关键作用。文章辩证地提出,利用技术开展对话式教学,不仅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的有效策略,更是应对世界环境变迁和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根本路径。以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的教育革新,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赋予学生迎接并塑造未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技术 对话教育 人工智能 未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条途径来看美国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晓玲 刘美凤 李玲 《成人教育》 2013年第12期36-39,共4页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是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风向标。美国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如何?对教育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网络调研了美国教育技术相关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得到其中最重要的30条能力素...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是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风向标。美国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如何?对教育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网络调研了美国教育技术相关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得到其中最重要的30条能力素质项;通过多种途径访谈了大量美国教育技术专业人士,得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一些关键能力。研究结果将为同仁们理解和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及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育技术人才 社会需求 能力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研究的机遇与陷阱——张丹与苏珊·罗伯森的对话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6,共13页
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学科交叉,加快“双一流”建设目标,着重打破传统学科间壁垒,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学科协同交叉融合,这对提出并解决交叉学科难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真正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及跨学科... 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学科交叉,加快“双一流”建设目标,着重打破传统学科间壁垒,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学科协同交叉融合,这对提出并解决交叉学科难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真正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及跨学科方法并不可能通过制度性的强制要求而孵化产生,且在现有实践中很难实现真正的交叉学科。那么,交叉学科研究是否必要?如何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在学科交叉发展中又存在哪些制度性发展陷阱?针对以上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张丹副教授与剑桥大学教育学院苏珊·罗伯森教授,以对话的方式共同探讨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机遇与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知识生产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