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压缩传感的光学单点成像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涛 钟舜聪 +1 位作者 沈耀春 姚立纲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压缩传感理论(Compressive Sensing,简称CS)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对稀疏信号进行全局观测,通过少量观测值即可准确重构原始信号,突破了香农采样定理的瓶颈,使得宽带信号和高分辨率信号的采集成为可能。目前压缩传感理论大都停留在... 压缩传感理论(Compressive Sensing,简称CS)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对稀疏信号进行全局观测,通过少量观测值即可准确重构原始信号,突破了香农采样定理的瓶颈,使得宽带信号和高分辨率信号的采集成为可能。目前压缩传感理论大都停留在理论研究和仿真阶段,鲜有涉及将该理论硬件化进行实践应用。文中介绍了最小均方差线性估计(MMSE)算法,通过与常用重构算法的仿真重构对比,突出了MMSE算法的优越性,证明了该算法在低采样率下重构质量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潜力。并进一步搭建了光学单点成像系统对压缩传感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实验表明该系统成像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传感 稀疏性 重构算法 最小均方差线性估计方法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光学相干振动和热变形层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丹阳 张秋坤 +4 位作者 钟剑锋 郭金泉 钟舜聪 沈耀春 姚立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本文提出采用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增强型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EOCT)及其在非接触结构振动和热变形检测的应用.该EOCT系统采用基于CCD的宽带光谱仪以及宽带低相干的白光,所以这个增强型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具有很高的检测分辨率,可达到0.9μ... 本文提出采用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增强型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EOCT)及其在非接触结构振动和热变形检测的应用.该EOCT系统采用基于CCD的宽带光谱仪以及宽带低相干的白光,所以这个增强型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具有很高的检测分辨率,可达到0.9μm精度.但是,由于光谱信号作傅里叶变换的过程中产生了能量泄露,从而导致振动或热变形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一种频谱校正技术来校正此误差.从振动、热变形以及压电驱动器标定等实验的结果可知该方法的检测精度最高可达0.1μm.因此,自研制的EOCT系统在非接触振动、热变形测量以及压电驱动器在线标定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 频谱校正技术 非接触检测 压电驱动器在线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气关联强度的虚拟微电网划分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春潮 薛飞 +3 位作者 徐晓彤 卢少锋 蒋林 李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4-60,70,共8页
随着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研究的兴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不断接入,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大量现存的传统配电网如何适应自由、对等、灵活的目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电网的电气关联强... 随着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研究的兴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不断接入,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大量现存的传统配电网如何适应自由、对等、灵活的目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电网的电气关联强度将传统配电网划分成若干具有强内部聚合特性的虚拟微电网,并提出了基于扩展信息、物理、社会经济(CPS)的虚拟微电网实施框架,以及边界划分、资源优化部署、协同能量管理的三阶段研究问题。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通过定义电气关联强度,对复杂网络中经典的Newman快速分区算法进行改造,实现对虚拟微电网边界的自动优化。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微电网(微网) 电气关联强度 Newman分区算法 智能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结构氮化镓功率器件及其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钱洪途 朱永生 +3 位作者 邓光敏 刘雯 陈敦军 裴轶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能转换效率,介绍了一款基于650 V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gallium nitrid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的共栅共源级联(cascode)结构开关管及其在无线电能传输方面的应用。在GaN HEMT器件设计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能转换效率,介绍了一款基于650 V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gallium nitrid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的共栅共源级联(cascode)结构开关管及其在无线电能传输方面的应用。在GaN HEMT器件设计方面,通过仿真讨论了器件的场板设计对电容和电场的影响。所制造的cascode器件在650 V时漏电约为2 μA,在源漏电压400 V时输入电容Ciss、输出电容Coss和反向传输电容Crss分别为1 500 pF、32 pF和12 pF,动态导通电阻升高约16%。基于该款cascode器件设计并展示了一款240~320 kHz、满载功率1 kW的无线充电样机,在200~1 000 W负载范围内效率明显高于Si器件,最高效率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级联结构 无线电能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蜂群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48
5
作者 秦全德 程适 +1 位作者 李丽 史玉回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作为一种较新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人工蜂群算法自提出之时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介绍了人工蜂群算法的生物背景和基本原理,在对基本人工蜂群算法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人工蜂群算法的... 作为一种较新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人工蜂群算法自提出之时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介绍了人工蜂群算法的生物背景和基本原理,在对基本人工蜂群算法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人工蜂群算法的改进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的参数调整、混合算法和设计新的学习策略3个方面。针对现实的复杂环境,对人工蜂群算法在约束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最后,阐述了人工蜂群算法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人工蜂群算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智能 人工蜂群算法 约束优化 多目标优化 选择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单粒子优化算法 被引量:61
6
作者 纪震 周家锐 +1 位作者 廖惠连 吴青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561,共6页
文中在传统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单粒子优化算法(Intelligent Single Particle Opti mizer,ISPO).与传统的PSO算法不同,该算法采用了一个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粒子的位置矢量被分成一定... 文中在传统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单粒子优化算法(Intelligent Single Particle Opti mizer,ISPO).与传统的PSO算法不同,该算法采用了一个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粒子的位置矢量被分成一定数量的子矢量,并基于子矢量对粒子进行更新.在子矢量更新过程中,通过分析之前的速度更新情况,引入一种新的学习策略,使粒子在搜索空间中能够动态地调整速度和位置,从而向全局最优靠近.实验表明,此算法对大部分标准复合测试函数都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其寻优能力超过了国际上最近提出的基于PSO的改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单粒子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 子矢量 学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觅食算法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储颖 邵子博 +1 位作者 糜华 吴青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基于传统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网络,提出一种结合细菌觅食算法(bacterial fora-ging algorithm,BFA)的改进型BP网络(BFA-BP),并将其用于图像压缩.为克服传统BP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算法引入BFA特有的复制和驱散操作,... 基于传统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网络,提出一种结合细菌觅食算法(bacterial fora-ging algorithm,BFA)的改进型BP网络(BFA-BP),并将其用于图像压缩.为克服传统BP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算法引入BFA特有的复制和驱散操作,以提高网络收敛速度,加强全局寻优能力.对标准测试图像进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重建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 细菌觅食算法 生物启发式计算 图像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进化模拟退火矢量量化图像编码新算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雍正正 罗萍 +1 位作者 吴青华 孟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3-656,共4页
模拟进化和模拟退火是解决全局优化问题的随机搜索技术 ,它们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这两种技术有机结合 ,提出了一种进化模拟退火算法 ,并用其解决图像编码矢量量化码书设计问题 .实验表明 ,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码书性能佳... 模拟进化和模拟退火是解决全局优化问题的随机搜索技术 ,它们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这两种技术有机结合 ,提出了一种进化模拟退火算法 ,并用其解决图像编码矢量量化码书设计问题 .实验表明 ,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码书性能佳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进化 模拟退火 矢量量化 图像编码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学习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6
9
作者 秦全德 李丽 +1 位作者 程适 李荣钧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7-553,共7页
分析基本的粒子群优化学习机制的缺陷,启发于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可以交互学习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LPSO.在ILPSO算法中,粒子由2个种群构成.当2个种群中最佳的全局最优位置在连续一定的迭代次数内没有改善时,执行... 分析基本的粒子群优化学习机制的缺陷,启发于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可以交互学习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LPSO.在ILPSO算法中,粒子由2个种群构成.当2个种群中最佳的全局最优位置在连续一定的迭代次数内没有改善时,执行交互学习策略.依据每个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的适应值,运用模拟退火的机制和轮盘赌的方法确定学习种群和被学习种群.提出了一个基于适应度排序的经验公式,计算学习种群中的每个粒子向被学习种群学习的概率.为了摆脱选择压力,采用了一种速度变异的方法.多个测试函数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IL-PSO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是一种求解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交互学习 学习策略 学习行为 群体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序列数据压缩技术综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纪震 周家锐 +1 位作者 姜来 Q.H.Wu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3-1121,共9页
DNA序列数据压缩技术是根据DNA数据特点针对性地构造编码算法,以提升整体压缩效率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DNA序列的基本概念及数据特点,DNA序列压缩算法的一般性描述,DNA序列的典型压缩算法,以及评估DNA序列压缩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 DNA序列数据压缩技术是根据DNA数据特点针对性地构造编码算法,以提升整体压缩效率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DNA序列的基本概念及数据特点,DNA序列压缩算法的一般性描述,DNA序列的典型压缩算法,以及评估DNA序列压缩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并对DNA序列压缩算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数据压缩 DNA压缩算法 压缩编码 压缩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特征的DNA序列数据压缩算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纪震 周家锐 +1 位作者 朱泽轩 Q H Wu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995,共5页
本文通过将生物学特征和生物学含义引入DNA序列数据的压缩处理中,提出了基于生物信息学特征的BioLZMA压缩算法.在BioLZMA算法中,DNA序列根据组成部分生物学含义的不同切分重组为四个集合:编码序列CDS集合、内含子序列集合、RNA序列集合... 本文通过将生物学特征和生物学含义引入DNA序列数据的压缩处理中,提出了基于生物信息学特征的BioLZMA压缩算法.在BioLZMA算法中,DNA序列根据组成部分生物学含义的不同切分重组为四个集合:编码序列CDS集合、内含子序列集合、RNA序列集合以及剩余序列的集合.根据各集合中序列的具体生物学特征分别使用针对性的压缩策略进行预处理,并通过LZMA算法进行压缩编码.实验结果表明,BioLZMA算法在基准测试序列上的压缩性能优于原有的DNA序列压缩方法.特别是对于生物信息学特征清晰的长序列,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压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数据压缩 生物信息学 序列重组 近似重复片段 LZ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牵引货运列车节能运行研究(一):目标速度曲线优化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杰 贾利民 +1 位作者 卢少锋 李卓玥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1,共10页
列车运行是典型的非线性、多约束、多目标复杂时变过程,其目标速度曲线优化是目前制约国内外节能运行控制工程应用的主要瓶颈。本文以电力牵引的货运列车为对象,采用数学推理、逻辑分析及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目标速度曲... 列车运行是典型的非线性、多约束、多目标复杂时变过程,其目标速度曲线优化是目前制约国内外节能运行控制工程应用的主要瓶颈。本文以电力牵引的货运列车为对象,采用数学推理、逻辑分析及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目标速度曲线节能运行优化(简称优化,下同)算法,并采用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介绍。提出能耗敏感度和全要素能耗机理集总模型的概念,用以表征优化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要素集;针对平直道简化了已有的最优惰行关系的证明;证明了缓坡区段匀速运行的最优性,得到了对于含有缓坡线路模态切换点的确定方法;针对陡坡区段介绍了等效匀速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较复杂的线路条件下实现高效优化,且计算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节能运行控制 目标速度曲线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_1范式的粒子群算法群体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适 史玉回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0-193,239,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1范式的粒子群算法群体多样性定义,这种观测方式可以准确地描述算法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首先,通过对比新的观测方式和已有方式,解释了新的观测方式的特点;然后通过实验观测了位置、速度和认知三种群体多样性在算法执...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1范式的粒子群算法群体多样性定义,这种观测方式可以准确地描述算法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首先,通过对比新的观测方式和已有方式,解释了新的观测方式的特点;然后通过实验观测了位置、速度和认知三种群体多样性在算法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给出了群体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最后讨论了粒子群算法在不同解空间维数、不同粒子群拓扑结构和不同粒子数目时的群体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计算 粒子群优化 群体多样性 位置多样性 速度多样性 认知多样性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畸变触发开关新型触发电极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显 王俊启 +2 位作者 屠昕 葛国伟 顾蕴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4-41,共8页
气体触发开关是脉冲功率电路的重要组成器件。针对工程中对低抖动、长寿命气体触发开关的需求,结合三电极场畸变型触发开关,设计一种拥有较多孔隙的多环型触发极结构。对三种主电极-触发极分别为平板-多环、平板-圆盘、球冠-圆盘的开关... 气体触发开关是脉冲功率电路的重要组成器件。针对工程中对低抖动、长寿命气体触发开关的需求,结合三电极场畸变型触发开关,设计一种拥有较多孔隙的多环型触发极结构。对三种主电极-触发极分别为平板-多环、平板-圆盘、球冠-圆盘的开关进行击穿特性实验研究,结合电场仿真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22.4k V/40ns的触发脉冲和5.0~7.5k V的工作电压下,平板-多环结构的开关时延及抖动比较稳定,开关时延基本在81.0~84.5ns之间,抖动为0.8~1.1ns。平板-多环电极结构开关时延、抖动均明显优于平板-圆盘结构,其开关时延、抖动与球冠-圆盘结构基本相同但使用寿命优于球冠-圆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触发极结构 工作寿命 开关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边形顶点单应映射的多摄像机前景融合实时运动目标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劼 许铭 赵慧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8,共9页
采用多摄像机多平面单应前景映射融合的方法可以减小目标遮挡所造成的影响并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传统的前景图单应变换是一个图像级的运算,需要将前景图中的全部像素逐一投影到参考视角中。为了消除透视效应产生空洞区域... 采用多摄像机多平面单应前景映射融合的方法可以减小目标遮挡所造成的影响并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传统的前景图单应变换是一个图像级的运算,需要将前景图中的全部像素逐一投影到参考视角中。为了消除透视效应产生空洞区域,还需根据分辨率较高的参考视角反映射的方法确定前景投影图。由于计算量较大,处理无法应用到实时目标检测中。该文提出了一种前景轮廓多边形顶点映射的方法,首先对在单摄像机中检测出的前景进行多边形逼近,只对前景多边形的顶点进行单应映射,最后在参考视角中根据映射顶点进行前景重构,提高前景映射的运算速度以满足多摄像机前景融合实时目标检测。实验中,多边形顶点法与传统法、轮廓法、矩形框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重构的前景映射图不仅可以有效地逼近图像级单应变换的前景映射图,而且在运动目标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多摄像机前景融合目标检测的运算速度可以分别提高约12和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检测 单应 多摄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单粒子的联合代数重建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储颖 糜华 +1 位作者 纪震 Q.H.WU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单粒子(intelligent particle optimizer,IPO)的改进型联合代数重建算法(simultaneous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ART).为提高重建图像质量,引入松弛矩阵概念,利用智能单粒子算法搜索每一像素特有的最优松... 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单粒子(intelligent particle optimizer,IPO)的改进型联合代数重建算法(simultaneous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ART).为提高重建图像质量,引入松弛矩阵概念,利用智能单粒子算法搜索每一像素特有的最优松弛因子,增强重建算法对图像局部特性的针对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IPO-SART算法获得的重建图像质量较传统SART算法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代数重建算法 智能单粒子算法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反馈线性化的机械手随动控制(英文)
17
作者 费跃农 吴青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6,共8页
为机械手线性化和随动控制设计了一种滑动模态扰动观测器.在观测系统状态的同时,估计由系统的非线性和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外来的干扰所造成的广义扰动.它使非线性、强耦合的机械手系统可以仅靠关节角反馈实现线性化和解耦,且控制器的设计... 为机械手线性化和随动控制设计了一种滑动模态扰动观测器.在观测系统状态的同时,估计由系统的非线性和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外来的干扰所造成的广义扰动.它使非线性、强耦合的机械手系统可以仅靠关节角反馈实现线性化和解耦,且控制器的设计不依赖于机械手的精确模型.二连杆机械手仿真研究表明,在机械手荷载大范围变化的场合下,该控制器的随动控制性能优于采用全状态反馈线性化的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 滑动模态观测器 滑动模态控制器 虚状态 扰动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最小化条件下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钰 张玥 +3 位作者 韩新阳 韩冰 卢少锋 薛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4,共8页
针对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发电设备的碳排放特性、清洁能源所在位置以及负荷的时空分布特点等因素,参考历史运行数据,建立电动汽车充电与发电设备边际出力增长关系的模型。考虑电动汽车出行特性及其电池充电特性,建立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情... 针对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发电设备的碳排放特性、清洁能源所在位置以及负荷的时空分布特点等因素,参考历史运行数据,建立电动汽车充电与发电设备边际出力增长关系的模型。考虑电动汽车出行特性及其电池充电特性,建立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情景下的边际碳排放增长模型。为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以减少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引起的边际碳排放增长,提出碳市场中电动汽车充电与清洁能源,协同的有序充电策略。最后,以碳费用计算模型为基础,提出电动汽车碳排放的评价指标。在算例中,根据提出的评价指标对电动汽车碳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相比,电动汽车与清洁能源协同的有序充电策略可有效地减少边际碳排放增长和碳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边际碳排放增长 清洁能源 有序充电策略 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隐私保护的非聚合式数据共享综述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尤慧子 殷昱煜 +2 位作者 高洪皓 金一 王新珩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12,共18页
海量数据价值虽高但与用户隐私关联也十分密切,以高效安全地共享多方数据且避免隐私泄露为目标,介绍了非聚合式数据共享领域的研究发展。首先,简述安全多方计算及其相关技术,包括同态加密、不经意传输、秘密共享等;其次,分析联邦学习架... 海量数据价值虽高但与用户隐私关联也十分密切,以高效安全地共享多方数据且避免隐私泄露为目标,介绍了非聚合式数据共享领域的研究发展。首先,简述安全多方计算及其相关技术,包括同态加密、不经意传输、秘密共享等;其次,分析联邦学习架构,从源数据节点和通信传输优化方面探讨现有研究;最后,整理对比面向隐私保护的非聚合式数据共享框架,为后续研究方案构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此外,总结提出非聚合式数据共享领域的挑战和潜在的研究方向,如复杂多参与方场景、优化开销平衡、相关安全隐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数据共享 联邦学习 安全多方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功率模块封装失效机理及监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20
作者 尹志豪 余典儒 +2 位作者 朱家峰 沈耀春 徐菊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70,共20页
IGBT功率模块对于绿色电能的使用具有重大意义,IGBT功率模块封装结构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文从IGBT功率模块两种主要的封装方式——焊接型和压接型的结构入手,阐述了不同封装结构可能存在的不同失效机理。对比了两种封装模块... IGBT功率模块对于绿色电能的使用具有重大意义,IGBT功率模块封装结构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文从IGBT功率模块两种主要的封装方式——焊接型和压接型的结构入手,阐述了不同封装结构可能存在的不同失效机理。对比了两种封装模块的性能,包括焊接型模块的散热能力、可靠性、串并联能力、制造费用和功率密度等性能以及压接封装中的直接压接和弹性压接模块的性能。在模块性能监测参数方面,介绍了相关参数的监测电路,阐述了一些常见的监测参数以及目前存在的失效耦合机理不清和单一参数难以监测等问题,对其监测方法进行了叙述,并对比了焊接型和压接型模块在封装性能监测中的异同。对一些新的封装方式和监测方式进行了简述,最后展望了目前IGBT功率模块封装失效机理和监测的研究方向、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功率模块封装结构 模块失效判定参数 失效机理 失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