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胸部创伤病死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云 都定元 +4 位作者 胡旭 夏道奎 向小勇 周继红 刘朝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创伤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777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资料,对影响其病死率的15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严重胸部创伤病死率有价值的相...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创伤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777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资料,对影响其病死率的15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严重胸部创伤病死率有价值的相关因素分别是年龄、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肺部感染、腹腔脏器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胸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其中影响严重胸部创伤病死率的最终独立危险因素有5个,分别为失血性休克(B=1.710,OR=1.291,P=0.001)、MODS(B=3.453,OR=1.028,P<0.001)、肺部感染(B=2.396,OR=10.941,P<0.001)、腹腔脏器损伤(B=1.542,OR=1.210,P=0.005)、胸AIS值≥4(B=0.487,OR=1.622,P<0.001);影响严重胸部创伤病死率的保护因素有2个,分别为年龄≤60岁(B=-0.035,OR=0.962,P=0.01)、GCS值≥12(B=-0.635,OR=0.320,P<0.001)。结论年龄、严重并发症、伤情准确诊断与评估是预测创伤后救治结局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1例0~18岁儿童颅脑创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溢华 邱俊 +2 位作者 周继红 徐伦山 许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分析19 821例0~18岁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特点,为该人群颅脑创伤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0~18岁不同年龄段(0~6岁、〉6~12岁、〉12~18岁)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在时间分布、伤因、结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总共有... 目的分析19 821例0~18岁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特点,为该人群颅脑创伤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0~18岁不同年龄段(0~6岁、〉6~12岁、〉12~18岁)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在时间分布、伤因、结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总共有19 821例被纳入研究,男性占72%,女性占28%,平均住院天数15.15 d(中位数9 d),死亡445人。2不同年龄段儿童TBI的高发月份不一致(P〈0.05)。3〉12~18岁人群发生颅脑损伤可能性大于其他2个年龄段(P〈0.05)。4交通事故是0~18岁人群首要伤因,高处坠落是0~6岁的第2位致伤原因,而〉6~12岁、〉12~18岁第2位致伤原因为平地跌倒(P〈0.05)。5年龄、救治结局均是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3个年龄段TB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不一致,通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0~6岁加强看护,对〉6~12岁、〉12~18岁人群不断减少其特有的高风险活动和行为,来降低0~18岁儿童TB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流行病学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严重烧伤小鼠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陆建华 施冲 +2 位作者 屠伟峰 张兴安 粟永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31-3833,共3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严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明确SGB可否成为改善严重创伤后的GR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过度的手段。方...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严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明确SGB可否成为改善严重创伤后的GR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过度的手段。方法:20%TBSAⅢ度烧伤小鼠分为单纯严重烧伤组(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颈部SGB治疗组(单侧SGB组)、严重烧伤后双侧颈部SGB治疗组(双侧SG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巨噬细胞GR水平及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结果: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烧伤组,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的作用均显著低于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SGB组及双侧SGB组间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IL-6的表达释放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或双侧颈部SGB均可成为改善严重烧伤巨噬细胞GR功能、抑制其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星状神经节 巨噬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严重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建华 施冲 粟永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629-3631,共3页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到颈交感神经及其附近组织,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性阻滞。既往认为SGB只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现在知道SGB对神经痛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到颈交感神经及其附近组织,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性阻滞。既往认为SGB只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现在知道SGB对神经痛疗效显著,其治疗范围几乎遍及全身。在日本,每天至少有2万~3万人进行SGB治疗,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严重创伤 颈交感神经节 局部麻醉药 治疗学 SGB 颈交感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对血管内皮细胞止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闫红 赖西南 葛衡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探讨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对血管内皮细胞止血功能影响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建立弹烧复合伤的犬实验模型 ,致伤后将犬随机分为非浸泡组和浸泡组 ,将浸泡组犬在海水中浸泡 4h后捞出 ,然后于伤后 4、7、10、2 0、2 8h分别取血检... 目的 探讨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对血管内皮细胞止血功能影响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建立弹烧复合伤的犬实验模型 ,致伤后将犬随机分为非浸泡组和浸泡组 ,将浸泡组犬在海水中浸泡 4h后捞出 ,然后于伤后 4、7、10、2 0、2 8h分别取血检测循环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issue typeplasminogenacti vator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血栓素B2 (thromboxane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1α( 6 keto prostaglandinF1α,6 K PGF1α)比值的变化 ,并且于伤后 2 8h活杀犬 ,取肺组织行病理检查。非浸泡组除不浸泡海水外 ,余检测时相及指标同浸泡组。结果 非浸泡组于伤后 4h和 7hCEC、PAI 1、TXB2 6 K PGF1α均升高 (P <0 0 5 ) ,t PA降低 (P <0 0 5 ) ,而浸泡组于伤后 4、7、10、2 0、2 8hCEC、PAI 1和TXB2 6 K PGF1α均持续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t PA持续降低 (P <0 0 1) ;组间比较 :浸泡组从伤后 4h至伤后 2 8h ,各指标均与非浸泡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光镜下可见肺血管中血栓形成。结论 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可引起全身EC急性损伤以及造成EC止血功能紊乱 ,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弹烧复合伤 内皮细胞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小鼠烧伤早期肝组织核因子-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军 粟永萍 +2 位作者 王军平 艾国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多卡冈进行SB治疗)、RSB组(烧伤后使用罗哌卡因进行SB治疗),每组5只。烧伤为TBSA15%~20%m度。烧伤后6h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NF-κBP65、类同醇受体辅活化子-3(SRC-3)的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烧伤对照组肝组织NF-κBP65、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增加;与烧伤对照组相比,LSB组NF-κBP65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SRC-3蛋白表达及NF-κBP65、SRC-3核转位显著下调;RSB组NF-κBP65、SRC-3蛋白表达及核转位均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且比LSB组下调更明显。结论烧伤早期(6h)NF-κB及其辅活化子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上调,SB在严重创伤中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功能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程度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阻滞 烧伤 核因子-ΚB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烧伤血清诱导大鼠神经胶质细胞VEGF基因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艺明 杨宗城 刘兴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7-98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去甲肾上腺素(NE)/烧伤血清诱导神经胶质细胞时基因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E/烧伤血清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后24 h VEGF在细胞内的分布。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用荧光定...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去甲肾上腺素(NE)/烧伤血清诱导神经胶质细胞时基因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E/烧伤血清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后24 h VEGF在细胞内的分布。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检测细胞VEGF mRNA表达。结果:①高剂量NE(50μmol/L)刺激时,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内绿色荧光增强,烧伤血清刺激后绿色荧光明显增强,当烧伤血清加高剂量NE刺激时绿色荧光显著增强。②烧伤血清组细胞VEGF蛋白表达增加,烧伤血清加中剂量(20μmol/L)、高剂量NE组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③烧伤血清刺激后,细胞VEGF mRNA表达增加,烧伤血清与NE同时刺激时,随着NE剂量的增加,细胞中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E/烧伤血清能够诱导神经胶质细胞VEGF的基因表达增强,提示烧伤应激因素诱导神经胶质细胞分泌VEGF可能是烧伤后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烧伤 去甲肾上腺素 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依凌 陈传莉 +1 位作者 王裴 王凤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下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及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肠黏膜上皮CaC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6 h+Y27632组,以FITC-albumin荧光强度检测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下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及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肠黏膜上皮CaC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6 h+Y27632组,以FITC-albumin荧光强度检测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在未烧伤、1、2、6、12、24 h时相点通透性变化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MLC(p-MLC)和Rho激酶蛋白水平在6个时相点的变化及烧伤血清6 h+Y27632组总MLC、p-MLC及Rho激酶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严重烧伤后人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并呈时相依赖性变化,6-12 h达到最高;p-MLC以及Rho激酶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上述蛋白表达的增强可在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后取消。结论:烧伤大鼠血清能诱导肠黏膜上皮细胞内Rho激酶激活、p-MLC表达增加及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抑制Rho激酶活性能逆转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大鼠血清 肠黏膜上皮细胞 RHO激酶 MLC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质性及其在创伤失血后免疫紊乱中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华华 朱京慈 +3 位作者 顾长国 马铮 胡承香 李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 探讨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异质性与创伤后免疫紊乱的关系。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48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 失血后 1,4,7d组 ,以无色孔雀绿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不同部位单核 /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及I A抗原的表达... 目的 探讨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异质性与创伤后免疫紊乱的关系。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48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 失血后 1,4,7d组 ,以无色孔雀绿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不同部位单核 /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及I A抗原的表达。结果 ①生理状态下 ,肺泡巨噬细胞 (AM)非特异性吞噬功能最强 ,腹腔巨噬细胞 (PM )次之 ,单核细胞 (Mo)最弱。PM高表达I A ,而AM及Mo表达量较低。②创伤 失血后大鼠单核 /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均下降 ,但各部位变化具有差异性。AM降低最为显著 ,且持续时间长 ,而PM受影响较小。创伤 失血后大鼠单核 /巨噬细胞I A抗原表达变化各异 ,PM伤后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而AM在伤后 4、7d出现升高。结论 生理状态下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及表型存在异质性 ,创伤 失血后这种异质性表现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异质性 吞噬功能 I-A 免疫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艺明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 inephrine,NE)对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健康W istar大鼠48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烧伤组1组,烧伤前腹腔注入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共分为8组,每组6只,采用40%T...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 inephrine,NE)对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健康W istar大鼠48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烧伤组1组,烧伤前腹腔注入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共分为8组,每组6只,采用4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观察、脑含水量测量方法,观察脑组织水肿情况。结果病理观察显示烧伤和烧伤应激时脑组织水肿明显,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尤以烧伤应激时更加严重。结论NE诱导了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故认为烧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促进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烧伤 脑水肿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烧伤早期小鼠肝应激相关蛋白IFIT1和JA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巩继平 陈玉培 +1 位作者 郭晓姝 粟永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应激相关蛋白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tide repeats1)和JAB1(c-Jun平activation共处五项原则domain-binding protein 1)在肝脏的表达的细胞定位及氯胺酮对烧伤后早期肝脏IFIT1和JAB1表达... 目的:观察小鼠应激相关蛋白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tide repeats1)和JAB1(c-Jun平activation共处五项原则domain-binding protein 1)在肝脏的表达的细胞定位及氯胺酮对烧伤后早期肝脏IFIT1和JAB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氯胺酮调节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5只健康C57/129小鼠随机分为3组(n=5),正常对照组、烧伤组、烧伤+氯胺酮组。采用TBSA 15~20%Ⅲ度小鼠烧伤模型;氯胺酮10mg/kg,肌肉注射,烧伤15min给予。分别于烧伤后4h脱臼处死,取肝。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察各组肝IFIT1和JAB1的表达情况。取正常对照组肝组织作病理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IFIT1和JAB1的表达做细胞定位。结果:烧伤组IFIT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烧伤组JAB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氯胺酮治疗组IFIT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氯胺酮治疗组JAB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较烧伤组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IFIT1在肝细胞胞浆表达为阳性.JAB1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均表达为阳性。结论:烧伤早期小鼠肝组织IFIT1表达增高而JJAB1表达降低,氯胺酮可降低烧伤早期小鼠肝组织IFIT1的高表达,增高JAB1表达;氯胺酮可通过调控严重烧伤应激中IFIT1和JAB1的表达而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相关蛋IFIT1 应激相关蛋白JAB1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创伤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权 王正国 葛衡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创伤后发生炎症反应以促进损伤恢复,反映了天然免疫的活化。Toll样受体家族(TLRs)不仅能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近来发现其某些成员,尤其是TLR4对于无菌性损伤后释放的众多内源性分子即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 创伤后发生炎症反应以促进损伤恢复,反映了天然免疫的活化。Toll样受体家族(TLRs)不仅能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近来发现其某些成员,尤其是TLR4对于无菌性损伤后释放的众多内源性分子即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也有反应。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敲除动物证实,在局部损伤、失血性休克、股骨骨折等模型中,TLRs在局部炎症反应、远隔器官损害、全身炎症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TLRs,对于深入理解创伤后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发生、发展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阐释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甚至可能寻找到调节创伤早期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炎症反应 TOLL样受体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组蛋白1促皮肤创伤愈合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艳 王仙园 +1 位作者 罗向东 周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6期24-26,55,共4页
目的了解富组蛋白1(histatin1,Hst1)对人表皮细胞(human adult skin keratinocytos,HaCaT)、人成纤维细胞株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实验:(1)将HaCaT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均分为空白对照组(1640/DMEM+1%新生牛血清)、Ⅰ组(100... 目的了解富组蛋白1(histatin1,Hst1)对人表皮细胞(human adult skin keratinocytos,HaCaT)、人成纤维细胞株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实验:(1)将HaCaT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均分为空白对照组(1640/DMEM+1%新生牛血清)、Ⅰ组(100μg/ml Hst1)、Ⅱ组(30μg/ml Hst1)、Ⅲ组(3μg/ml Hst1),比较两种细胞的增殖数量;(2)细胞划痕实验:将两种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640+1%新生牛血清)、A组(30μg/ml Hst1)、B组[10ng/ml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rhEGF)]、C组(30μg/ml Hst1+10ng/ml rhEGF)、D组(15μg/ml Hst1+5ng/ml rhEGF)、E组(15μg/ml Hst1+10ng/ml rhEGF),比较两种细胞体外创面愈合速度。结果 (1)3~100μg/ml的Hst1能够促进HaCaT增殖,72h时Ⅰ组细胞数高于空白对照组、Ⅱ组及Ⅲ组(P<0.01);3~100μg/ml的Hst1能够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24h时Ⅰ、Ⅱ组细胞数高于其余各组(P<0.01);(2)30μg/ml Hst1能促进HaCaT细胞迁移,16h时A组划痕愈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组高于A组(P<0.05);30μg/ml Hst1能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划痕创面愈合,与rhEGF联合应用时划痕愈合率高于单独用药。结论 Hst1能够促进HaCaT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与rhEGF联合应用时对其促进体外创伤愈合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AT细胞 人成纤维细胞 富组蛋白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研究生构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平台的尝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锋超 粟永萍 +2 位作者 王军平 冉新泽 武书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7期141-143,共3页
探讨了依托研究生对研究平台的建立、维护、传承等几个方面内容,旨在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整合有限研究资源,促进研究生成才,达到双赢的管理局面。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研究生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背景在创伤反应异状性中的作用
15
作者 黄文 朱佩芳 +2 位作者 王正国 冯刚 杨志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观察BALB/c和C57BL/6小鼠间的创伤反应差异现象。方法以BALB/c和C57BL/6两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冲击波所致全身冲击伤模型,观察伤后即刻、1、6、24、72 h的动物死亡率和肺损伤严重度的病理形态学。结果在相同的冲击伤条件下,BA... 目的观察BALB/c和C57BL/6小鼠间的创伤反应差异现象。方法以BALB/c和C57BL/6两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冲击波所致全身冲击伤模型,观察伤后即刻、1、6、24、72 h的动物死亡率和肺损伤严重度的病理形态学。结果在相同的冲击伤条件下,BALB/c和C57BL/6小鼠伤后72 h内的死亡率和肺损伤严重度的病理形态学有明显差异,BALB/c和C57BL/6小鼠的死亡率主要发生在伤后1 h内,但在同系动物内雌雄之间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结论BALB/c和C57BL/6两系小鼠间存在对冲击伤的创伤反应差异现象,这当中异质性可能与两系小鼠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反应差异 小鼠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致病机制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子艾 周元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作为微管相关蛋白的一员,Tau蛋白结合、稳定微管及其过度磷酸化时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状态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是部分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作为微管相关蛋白的一员,Tau蛋白结合、稳定微管及其过度磷酸化时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状态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是部分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本文首先总结了对Tau蛋白生理功能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最新研究发现分析了Tau蛋白如何参与创伤性脑损伤后远期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阳 张连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2月10日,确诊病例已超过4万例,其中仅湖北省就有近3万例,且尚未看到拐点。鉴于COVID-19肆虐期间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保护参与紧急救治的医护人员,并确...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2月10日,确诊病例已超过4万例,其中仅湖北省就有近3万例,且尚未看到拐点。鉴于COVID-19肆虐期间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保护参与紧急救治的医护人员,并确保创伤患者救治的时效性,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本文对该专家共识的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强调了医护人员安全与患者安全是同等重要的目标,COVID-19疫情期间需要调整严重创伤的救治策略和流程;在救治中应普遍使用兼具COVID-19筛查和创伤精准评估作用的CT扫描,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并重视其影响;提出规范穿戴三级防护用品、手术全过程没有意外暴露的医护人员免除隔离。该专家共识是首部从外科医师角度系统复习、归纳并分析COVID-19进展的文献,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和开展其他各类手术时作为防护和操作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2019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性疾病 严重创伤 紧急手术 共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鲁秀敏 冯爽 +3 位作者 汤竣杰 陈兴栋 黄华 王永堂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7-213,共7页
为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某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利用自拟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 为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某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利用自拟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大学生PTSD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利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87名大学生中,PTSD阳性症状者64名,占16.54%;不同性别的大学生PCL-C得分女性高于男性,两者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年龄段间的PCL-C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时间越长PCL-C得分越高,越易患PTSD(P<0.05),而是否经历创伤及在创伤事件中的角色不影响PTSD的患病率(P>0.05);父母去世者可能更易患PTSD(P<0.05)。因此,本调查范围的大学生中PTSD的发生率为16.54%,且性别、创伤事件暴露时间及父母是否健在可能为PTSD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见,重庆大学生PTSD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相关高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针对PTSD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大鼠失能性脑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洁 康健毅 +5 位作者 王丽丽 杨策 伍亚民 李兵仓 王建民 赖西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大鼠失能性脑损伤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开阔地爆炸组(OTB组,n=32)和舱室爆炸组(ECB组,n=32)。舱室爆炸组和开阔地爆炸组分别在模拟装甲舱室内和舱外以60... 目的探讨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大鼠失能性脑损伤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开阔地爆炸组(OTB组,n=32)和舱室爆炸组(ECB组,n=32)。舱室爆炸组和开阔地爆炸组分别在模拟装甲舱室内和舱外以600mg雷管电起爆,动物距爆点21.5cm。观察大鼠伤前及伤后1、3、5、8、12、24、72h(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失能性脑缺血面积和诱发电位的改变。结果舱室内、外爆炸后30min大鼠失能程度均为25%。TTC染色显示开OTB组伤后5h出现肉眼可见脑缺血区域,12h缺血区面积最大,至72h基本恢复正常;ECB组伤后3h即可见缺血区,至72h缺血区仍存在。诱发电位检测显示,ECB组伤后5h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伤后8h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且感觉变化先于运动变化。结论舱室爆炸致脑失能较开阔地爆炸更早且伤情更重,缺血区域和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可能与失能性脑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空间 复合冲击波 脑损伤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铀弹伤害及其医学防护 被引量:12
20
作者 程天民 李蓉 +2 位作者 粟永萍 徐辉 艾国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9-551,共3页
贫铀在军事上主要用于加固装甲和制造贫铀弹。贫铀武器多次在实战中被使用,造成人员死伤,装备破坏,环境污染,产生了严重后果。本文从贫铀弹的4种杀伤因素、贫铀弹伤害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医学防护和救治几个方面阐述了贫铀弹所致的伤... 贫铀在军事上主要用于加固装甲和制造贫铀弹。贫铀武器多次在实战中被使用,造成人员死伤,装备破坏,环境污染,产生了严重后果。本文从贫铀弹的4种杀伤因素、贫铀弹伤害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医学防护和救治几个方面阐述了贫铀弹所致的伤害及其医学防护,同时也对防护中几个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贫铀弹伤害 医学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