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藓对碳酸盐型锰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盛 张朝晖 +1 位作者 吴启美 吴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145,共9页
锰矿开采产生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有必要对矿区重金属进行监测。研究以典型碳酸盐型锰矿——南茶锰矿(按职能划分为4个功能区:矿井区、废石区、选矿区、蓄矿区)为对象,以区域内真藓Bryum argenteum为材料,结合相关分析、聚... 锰矿开采产生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有必要对矿区重金属进行监测。研究以典型碳酸盐型锰矿——南茶锰矿(按职能划分为4个功能区:矿井区、废石区、选矿区、蓄矿区)为对象,以区域内真藓Bryum argenteum为材料,结合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考察了真藓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人为干扰越强,区域污染越严重。在不同污染梯度的功能区内,真藓的重金属(Fe、Mn、Zn、Cr、Ni、Ba、Co、Mo、Hg、Pb、Cd、Cu、Tl、As、Sb)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真藓是监测碳酸盐型锰矿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指标。真藓指示南茶锰矿除了可能受到采矿活动的强烈影响外(Mn、Cu、Fe、Zn、Cr、Ni、Mo、Ba),还受到来自运输车辆的机械磨损、排放及采矿活动的复合污染(Tl、Cd、Pb、As、Sb),识别结果与区域重金属分布情况吻合,表明真藓具有识别重金属污染的能力。在今后碳酸盐型锰矿污染防治工作中,可将真藓作为重金属污染监测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型锰矿 重金属污染 真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春平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18期20-21,共2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黔东南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从黔东南民族文化的价值角度精神上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在民族文化保护上应该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