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读教育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路径与成效研究--以凯里学院蔬菜追肥劳动教学为例
1
作者 刘明洁 陈仙君 +2 位作者 刘立波 刘雅兰 杨芩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93-196,共4页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难题,提升非农学专业学生的劳动认知与实践能力,凯里学院立足地方农业资源,依托卓越农林人才实训基地,以“蔬菜追肥”为核心内...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难题,提升非农学专业学生的劳动认知与实践能力,凯里学院立足地方农业资源,依托卓越农林人才实训基地,以“蔬菜追肥”为核心内容的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探索。该文基于“任务驱动—小组协作—成果输出”的教学结构,构建“课前调研—课堂导学—实践操作—成果展示—反思总结”的五阶段教学路径,融通劳动技能、专业素养与思政价值,形成“劳动+专业+思政”的融合育人体系。研究表明,该课程在强化学生劳动价值观、促进跨专业协同学习和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蔬菜追肥 课程思政 专业融合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里学院不同区域的紫叶李果实品质分析
2
作者 刘雅兰 彭舒 +2 位作者 邓成鑫 杨芩 李丽 《南方农业》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以种植在黔东南州凯里学院内不同区域的紫叶李果实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种植在凯里学院湖边的紫叶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高达7.59 mg·(100 g)^(-1),感观评分为14分,宜食性高。紫叶李色泽... 以种植在黔东南州凯里学院内不同区域的紫叶李果实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种植在凯里学院湖边的紫叶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高达7.59 mg·(100 g)^(-1),感观评分为14分,宜食性高。紫叶李色泽好、口感佳、鲜食品质上等,营养价值高,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李 不同区域 果实品质 凯里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凯里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芩 刘立波 +2 位作者 彭舒 樊传慧 刘雅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269-272,共4页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使命,学科、平台、团队和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资源要素,如何融会贯通形成育人合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凯里学院园艺专业的发展过程...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使命,学科、平台、团队和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资源要素,如何融会贯通形成育人合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凯里学院园艺专业的发展过程和实践检验,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凝练学科方向和办学定位,以学科研究方向为纽带搭建科研与教学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进行了园艺学学科和园艺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的有益探索,以期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平台团队 核心课程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农科背景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改革--以凯里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芩 刘雅兰 +3 位作者 刘立波 李性苑 李丽 张婷渟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157-159,162,共4页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发展、新型农林人才培养和一流应用型专业建设融合发展为契机,对凯里学院园艺专业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与规划、办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课堂教...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发展、新型农林人才培养和一流应用型专业建设融合发展为契机,对凯里学院园艺专业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与规划、办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站在一流专业建设新起点,对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未来的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园艺专业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为同类院校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新型农林人才 园艺专业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里学院土壤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宏 邓洁 李向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土壤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近3届资源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土壤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管理与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对土壤学野外... 土壤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近3届资源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土壤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管理与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对土壤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深入剖析其对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土壤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强调要完善土壤学课程野外实习实践教学内容,取得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野外实习实践 教学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火龙果品种在凯里温室的栽培比较试验
6
作者 潘国追 范建新 +2 位作者 杨昌美 王维凤 陈七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3-56,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凯里温室栽培的火龙果品种,以6个火龙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栽培技术,比较不同火龙果品种在凯里温室栽培的表现。结果表明,金都一号、软枝大红、桂红龙、紫红龙、桂白龙在凯里温室栽培,果实外观性状、经济性状、适应性... 为筛选出适宜凯里温室栽培的火龙果品种,以6个火龙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栽培技术,比较不同火龙果品种在凯里温室栽培的表现。结果表明,金都一号、软枝大红、桂红龙、紫红龙、桂白龙在凯里温室栽培,果实外观性状、经济性状、适应性等均表现较好;燕窝果具有独特的外形及风味色泽,在凯里温室栽培表现为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其嫁接苗在凯里温室栽培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且结果周期长。综合各性状表现,软枝大红、桂白龙是较理想的品种,桂红龙、金都一号、紫红龙次之,燕窝果口感清甜,风味独特,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品种 温室栽培 适应性 果实 外观性状 经济性状 贵州凯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桑葚品种在凯里地区的引种试验及综合评价
7
作者 潘新春 冯芬 +2 位作者 吴明秋 刘欣 杨芩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57-62,共6页
为丰富贵州凯里地区果树种类,引进‘桂花蜜’‘云南野桑’和‘泰国黑桑’等6个桑葚品种并在该地区进行试验种植,观测其物候期,比较叶片生长状况、果实特性,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果糖等9个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为丰富贵州凯里地区果树种类,引进‘桂花蜜’‘云南野桑’和‘泰国黑桑’等6个桑葚品种并在该地区进行试验种植,观测其物候期,比较叶片生长状况、果实特性,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果糖等9个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物候期方面,6个参试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中‘泰国黑桑’‘黑珍珠’在4月下旬成熟,‘桂花蜜’‘云南野桑’‘农家桑’和‘四季果桑’在5月初成熟;叶片和果实特性方面,6个品种叶片生长情况与果实性状存在差异,‘四季果桑’的叶长、叶宽和叶柄长较大,‘黑珍珠’的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较高;营养品质方面,‘桂花蜜’‘四季果桑’的营养品质较优,其中‘桂花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果糖等含量较高,‘四季果桑’的果糖、葡萄糖和总糖等含量较高;综合评价表明,‘四季果桑’‘泰国黑桑’和‘农家桑’的营养品质综合评分较高,可在凯里及周边地区适度发展,亦可作为桑葚品种培育的优良母本。本文为推广桑葚栽培、优良品种培育和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品种 引种 物候期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农科的园艺专业“一核双翼四机制”金课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8
作者 杨芩 刘立波 +5 位作者 李丽 钟程 刘雅兰 刘明洁 彭舒 卢星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268-273,277,共7页
新农科建设从改革思路、产教融合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为涉农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指导。作为一所民族地区本科高校,凯里学院园艺专业基于新农科积极探索了“三链”式课程教学“三全育人”落地机制,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铸造了“四维... 新农科建设从改革思路、产教融合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为涉农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指导。作为一所民族地区本科高校,凯里学院园艺专业基于新农科积极探索了“三链”式课程教学“三全育人”落地机制,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铸造了“四维”联动的“夯知识”和“强技能”的双翼,构建了统筹协同、团结合作、运行畅通的基层教学组织四联动运行机制,凝练形成了基于新农科的园艺专业“一核双翼四机制”金课建设和教学模式。该研究构建的“一核双翼四机制”金课建设和教学模式操作性强,实践检验效果好,可复制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一流课程 课程资源 教学模式 推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动力学和胚囊寿命的影响
9
作者 付燕 杨芩 潘康碧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15-19,共5页
为探究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以‘粉蓝’兔眼蓝莓作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花龄(去雄后0、1、2、3、4、5、6和7 d)的花进行自花授粉,观察其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生长情况和胚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花龄对兔眼... 为探究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以‘粉蓝’兔眼蓝莓作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花龄(去雄后0、1、2、3、4、5、6和7 d)的花进行自花授粉,观察其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生长情况和胚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动力学有明显影响,在气球花期(去雄后0 d)自花授粉,其花粉管萌发有所延迟,但花粉管生长至基部的花柱比率较高;花龄越大,花粉管生长至基部的花柱比率越低;胚囊出现胼胝质比率随自花授粉花龄的增大而增加,其中去雄后0~1 d出现胼胝质比率较低,表明花龄越大,‘粉蓝’兔眼蓝莓胚囊退化越严重。综合分析表明,‘粉蓝’兔眼蓝莓气球花期授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龄 自花授粉 花粉管动力学 胚囊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根系抵御镉胁迫的抗氧化酶及亚细胞镉分布的响应规律
10
作者 田筱 涂德辉 +4 位作者 周鹏 刘立波 李伟 肖玖军 邢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5,共9页
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辣椒品种根部抗氧化响应及Cd的固持分布情况,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分析不同Cd浓度(0、0.5、2.0mg/L)胁迫下辣椒生长发育与不同胁迫时间(0.5、1、3、7d)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亚细胞、细胞壁多糖... 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辣椒品种根部抗氧化响应及Cd的固持分布情况,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分析不同Cd浓度(0、0.5、2.0mg/L)胁迫下辣椒生长发育与不同胁迫时间(0.5、1、3、7d)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亚细胞、细胞壁多糖组分中Cd含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用2.0mg/LCd处理7d后,辣研101的根长、茎粗、株高、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33.49%、15.43%、19.88%、46.72%,辣研201植株的相应指标也呈减少趋势。随着Cd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辣椒根系积累的Cd含量呈增加趋势,Cd处理下辣椒根系积累的Cd含量是地上部积累的Cd含量的16.77倍以上。在不同胁迫时间下,Cd处理辣椒根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较CK有所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根系亚细胞Cd含量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2个辣椒品种细胞壁的Cd相对占比达57.09%以上。细胞壁多糖组分中的Cd含量分布表现为果胶>半纤维素1>半纤维素2,2个辣椒品种根系细胞壁中果胶组分的Cd相对占比达57%以上,说明辣椒根系中细胞壁及其果胶组分是固持Cd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辣椒 根系 亚细胞 细胞壁 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种质资源引种鉴定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瑶 陈文波 +1 位作者 陈仙君 罗家雄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1,共12页
为丰富黔东南地区蔬菜多样化并增加当地优良蔬菜栽培品种,以引入的21个不同黄秋葵品种为材料,利用田间比较鉴定、主成分综合指数和聚类分析,通过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果实质地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性状,果... 为丰富黔东南地区蔬菜多样化并增加当地优良蔬菜栽培品种,以引入的21个不同黄秋葵品种为材料,利用田间比较鉴定、主成分综合指数和聚类分析,通过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果实质地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性状,果实质地品质间存在差异。通过聚类分析遗传距离为10时,将21个黄秋葵品种分为三大类,其中Ⅱ类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主成分分析提取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同时累积贡献率达83.26%。综上所述,适宜栽培且生长优良的品种为FX434、AMWH、YGF、AMQH和OKE,均具有耐旱耐贫瘠,植株生长状态良好,生长特征优良、果实品质良好和产量高等特点,后期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农艺性状 质地品质 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酱香型白酒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能级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阳志锐 冉红艳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1,共7页
以酱香型白酒为主的白酒产业作为贵州省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完善酱香型白酒全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提高产业的本地根植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该研究... 以酱香型白酒为主的白酒产业作为贵州省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完善酱香型白酒全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提高产业的本地根植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该研究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系统梳理酒用原料供给、白酒生产、包装、销售、产业融合、制度保障等环节的发展现状,发现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日趋成熟,酒用高粱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省内包装配套率大幅提升,酱香型白酒消费市场扩大,“酒+”融合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酒用高粱供给仍存缺口、包装配套产业结构需优化、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酒+”融合深度有待提升等问题,需大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国酱香型白酒优质高粱基地,不断提升白酒包装配套能力,持续发力渠道建设拓宽市场,积极建设“酒+”融合示范区,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酱香型白酒 全产业链 发展现状 能级提升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多胺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张健伟 蒋瑶 +2 位作者 余国峰 陈仙君 李焕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60,共9页
为研究外源多胺对低温胁迫下辣椒的缓解作用,以得荣树椒为试验材料,比较叶面喷施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浓度均为0.5 mmol/L)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Put、Spd、Spm预处理对低温下辣椒幼苗... 为研究外源多胺对低温胁迫下辣椒的缓解作用,以得荣树椒为试验材料,比较叶面喷施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浓度均为0.5 mmol/L)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Put、Spd、Spm预处理对低温下辣椒幼苗的胁迫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在低温处理24 h时,Spd处理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_(2)^(-)·)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分别较CK降低了30.77%、37.79%、35.13%、23.4%;Spm处理的REC、MDA含量、O_(2)^(-)·含量、H_(2)O_(2)含量分别较CK下降24.16%、29.40%、20.78%、34.53%;Put处理的REC、MDA、O_(2)^(-)·、H_(2)O_(2)分别较CK降低19.56%、24.18%、19.10%、7.34%。此外,外源Spd处理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光合荧光参数、多胺含量及多胺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综上,叶面喷施多胺既可通过提高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酶活性来保护叶片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缓解低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亦可通过促进多胺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游离态多胺含量,从而提高辣椒幼苗对低温的抗性,其中以喷施0.5 mmol/L Spd的效果最优,其次为喷施0.5 mmol/L Spm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多胺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 光合荧光参数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红酸汤特征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莉 董玮 +1 位作者 严红光 袁玮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1,共8页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为5种红酸汤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5种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可归为3类(W样品、H和G样品、Y和L样品)。运用GC-MS检测到5种红酸汤中含有醇类、酯类、酸类、烷烃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共15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共筛选出乙醇、乙酸、十六酸乙酯、苯乙醇、1-丙醇、乙酸乙酯等25个VIP值>1的红酸汤关键特征香气物质。综上,利用两种检测技术进行协同分析,可获得较全面的红酸汤特征香气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改进红酸汤的风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香气物质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飞虱刺猬基因(SfHh)的功能分析
15
作者 陈柠楠 雷庆 +3 位作者 王召 龙贵云 金道超 杨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翅是其能够迁飞、扩大危害的重要器官。因此,解析昆虫翅发育基因可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靶标。刺猬基因(Hedgehog,Hh)是能够参与调控昆虫翅发育的重要基因,但其在白背飞虱体内的转录特征和生物学功...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翅是其能够迁飞、扩大危害的重要器官。因此,解析昆虫翅发育基因可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靶标。刺猬基因(Hedgehog,Hh)是能够参与调控昆虫翅发育的重要基因,但其在白背飞虱体内的转录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克隆获得白背飞虱刺猬基因SfHh,解析其时空表达模式,并借助RNA干扰技术验证其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SfHh基因在5龄若虫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较大,其中在肠道与翅中表达量最高;(2)RNA干扰沉默SfHh基因24 h后,SfHh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降低了62%,且羽化成虫大多数个体的翅褶皱、末端卷曲或弯折等不能正常展开,而对照组成虫的翅均无任何畸形。表明SfHh基因是白背飞虱翅发育不可或缺的基因,其表达缺失可导致白背飞虱的翅不能正常伸展。本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白背飞虱及其他迁飞性害虫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作用靶标,还可丰富半翅目昆虫翅发育的分子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翅发育 刺猬基因 RNA干扰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农耕文明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玉米大豆间套作劳动教学为例
16
作者 刘明洁 陈仙君 +2 位作者 刘立波 刘雅兰 杨芩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72-175,共4页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之一,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农耕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起源,其间...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之一,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农耕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起源,其间蕴含大量且优秀的劳动教育资源,而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成果。因此,该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背景,积极探索中华农耕文明与民族地区劳动教育融合实践开展教学的方式,切实培养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劳动教育 教学研究 中华农耕文明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型GG-g-PHEMA载药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侯露 吴超群 常飞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4,共8页
水凝胶因具有出色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但单一组分的天然水凝胶缺乏对环境的智能响应,仅通过药物的被动释放难以实现靶向递送。为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医学领域的适用性,以硝酸铈铵(CAN)为氧化... 水凝胶因具有出色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但单一组分的天然水凝胶缺乏对环境的智能响应,仅通过药物的被动释放难以实现靶向递送。为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医学领域的适用性,以硝酸铈铵(CAN)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单体与结冷胶(GG)接枝共聚,制备pH敏感型的新型GG-g-PHEMA水凝胶,通过优化HEMA和CAN浓度提高接枝共聚反应效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同步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对GG-g-PHEMA水凝胶进行表征,通过溶胀、保水和生物降解实验评价GG-g-PHEMA水凝胶的吸水性和生物降解性,并以万古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GG-g-PHEMA水凝胶的载药性能,采用抑菌圈法考察GG-g-PHEMA水凝胶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HEMA与GG已成功接枝共聚,接枝共聚反应效率最高可达81.29%;GG-g-PHEM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生物降解性,在pH为7.4时的缓冲溶液中溶胀率最高可达425.96%±4.43%,高于pH为1.2时的缓冲溶液,具有pH敏感性;21 d的生物降解率为42.88%±0.66%,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载药量最高可达14.89%±1.5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19 mm,具有一定的药物负载和释放性能。因此,GG-g-PHEMA水凝胶有望作为pH敏感型药物递送载体而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接枝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结冷胶 pH敏感型 药物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结冷胶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侯露 曾珠亮 常飞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5,138,共6页
为了改善传统的天然多糖应用于污染防治或生物医药领域的局限性,以硝酸铈铵(CAN)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结冷胶(GG)接枝共聚物(PAM-g-GG),改变引发剂CAN浓度、单体AM浓度和反应时间优化PAM-g-GG的制备工艺... 为了改善传统的天然多糖应用于污染防治或生物医药领域的局限性,以硝酸铈铵(CAN)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结冷胶(GG)接枝共聚物(PAM-g-GG),改变引发剂CAN浓度、单体AM浓度和反应时间优化PAM-g-GG的制备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进行表征,并对PAM-g-GG的溶胀性能、保水性能和降解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AM浓度为0.48 moL/L,引发剂CAN浓度为8.36 mmoL/L,反应时间为2 h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597.45%和80.00%,为制备的最佳工艺。FTIR和TG显示AM与GG已成功接枝共聚。经溶胀性能及降解性能测试显示,PAM-g-GG最大平衡溶胀率为211.46%,21 d降解率最高为84.44%。通过接枝共聚使GG与AM的性能相互改善和促进,从而获得经济适用、高溶胀率和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的接枝共聚物材料,在环境污染防治或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冷胶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甘薯愈伤形成及生根的影响
19
作者 范建新 邓仁菊 王维凤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2-28,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甘薯愈伤形成及生根的影响,为甘薯的组织培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紫云红芯薯、福薯24号、福薯404号等6个甘薯品种的叶片或茎段进行不同消毒方式处理、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统计分析甘薯外植体的污染率... 【目的】探明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甘薯愈伤形成及生根的影响,为甘薯的组织培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紫云红芯薯、福薯24号、福薯404号等6个甘薯品种的叶片或茎段进行不同消毒方式处理、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统计分析甘薯外植体的污染率、褐化率、出愈率、分化率及生根率,筛选适宜甘薯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部位、消毒方法及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结果】甘薯叶片在0.1%HgCl_(2)灭菌8~10 min时,成活率高;茎段在0.1%HgCl_(2)灭菌12~15 min时,成活率高。甘薯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茎段。在MS+NAA 0.1 mg/L+6-BA 0.5 mg/L培养基下,紫云红芯薯、福薯24号、福薯404号、渝薯27号、黔菜1号5个品种外植体的褐化率低,出愈率较高;普薯32号在MS+NAA 1.0 mg/L+6-BA 0.5 mg/L培养基下褐化率低,出愈率高。紫云红芯薯在MS+NAA 0.2 mg/L+6-BA 0.5 mg/L培养基中能够诱导分化,分化率1.67%;渝薯27号在MS+KT 2.0 mg/L+IAA 0.5 mg/L培养基中分化率为3.33%,其余4个品种的愈伤组织均未分化。6个甘薯品种在MS+6-BA 1.0 mg/L+IBA 0.3 mg/L培养基下生根率较高,其中,紫云红芯薯、普薯32号、渝薯27号的生根率均达100.0%。【结论】甘薯叶片的表面灭菌时间以0.1%的HgCl_(2)灭菌8~10 min为宜,茎段的表面灭菌时间以0.1%HgCl_(2)灭菌12~15 min为宜。甘薯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茎段,且以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的效果最好,出愈率均在97.8%以上。适宜甘薯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3 mg/L,生根率均在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培养基 MS NAA 6-BA 愈伤组织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叶斑病病原鉴定及拮抗菌对其抑制作用研究
20
作者 胡秀虹 何佳 +2 位作者 张廷辉 刘天宇 杨明豪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32-137,共6页
以多花黄精叶斑病典型症状的植株为原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了3株拮抗细菌Gluconobacter nephelii H-1、Bacillus... 以多花黄精叶斑病典型症状的植株为原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了3株拮抗细菌Gluconobacter nephelii H-1、Bacillus subtilis H-3和Bacillus magaterium B-2对优势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研究进一步发现Bacillus subtilis H-3对上述2株病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91.37%、98.21%;拮抗菌Bacillus magaterium对Epicoccum sorghinum HJ-1和Pestalontiopsos microspori solate HJ-5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44.98%和95.49%;拮抗菌Gluconobacter nephelii H-1对上述2株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抑菌率分别为31.89%、50.41%。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效果最好,可为后期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叶斑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拮抗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