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他者、诗意乌托邦与叙事伦理——《大象》的审美特质及艺术缺憾 |
徐汉晖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给你一个立体的村BA:评姚瑶的《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 |
代江平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5 |
0 |
|
3
|
由公路电影透视电影地理学与文学地理学之辨 |
徐汉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4
|
黔东南当代苗侗文学的典型特征及影视剧改编的可行性 |
徐汉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古代文学教学中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讨——以《金瓶梅》性描写问题为例 |
何水英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
6
|
古代人文空间的伦理特性与现代文学书写 |
徐汉晖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7
|
凯里经济开发区饮食行业店名调查研究 |
蒋华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6 |
0 |
|
8
|
曹植《白马篇》创作时间再思考 |
陆跃升
|
《语文学刊》
|
2024 |
0 |
|
9
|
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废都》与《暂坐》中的女性书写 |
代江平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10
|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长津湖》的成长叙事与史诗美学 |
徐汉晖
章琼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1
|
清水江文书所见清代苗族女性买卖土地契约的形制与特点——兼与徽州文书之比较 |
吴才茂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2
|
略论清水江文书的词汇研究价值 |
肖亚丽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7
|
|
13
|
《功夫熊猫3》的看点与艺术缺失 |
徐汉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4
|
试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
陆跃升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15
|
明清时期贵州的善会善堂 |
姜明
|
《贵州文史丛刊》
|
2020 |
3
|
|
16
|
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李景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7
|
莫友芝《黔诗纪略》编纂目的考论 |
何水英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7 |
2
|
|
18
|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
李平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再论《文苑英华》录文上限问题 |
何水英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0
|
“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蔓萝花》的叙事结构研究 |
赵锐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