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他者、诗意乌托邦与叙事伦理——《大象》的审美特质及艺术缺憾 |
徐汉晖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总集的序跋与文学史权力——以周必大《〈文苑英华〉序》为例 |
何水英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3
|
由公路电影透视电影地理学与文学地理学之辨 |
徐汉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4
|
苗族口传文学“蔓萝花”嬗变中的苗族文化透析 |
赵锐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3 |
2
|
|
5
|
贵州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趋向与典型特征——以黔东南苗侗族文学为例 |
徐汉晖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6
|
糯的网络:一个侗寨信任生产的物性逻辑 |
邓椒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文学批评的自由立场与真实品格 |
徐汉晖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8
|
黔东南当代苗侗文学的典型特征及影视剧改编的可行性 |
徐汉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9
|
空间、地方感与恋地情结的文学抒写 |
徐汉晖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10
|
山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加榜梯田考察为例 |
麻勇恒
骆科俊
吴文华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11
|
清代清水江下游天柱吴家塖苗族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调查与研究 |
吴才茂
龙泽江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1 |
12
|
|
12
|
关联主义:数字化时代大学生有效学习的新维度 |
柳文华
高岩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3
|
能动性与乡村振兴--贵州D村的个案 |
王健
方锐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22 |
4
|
|
14
|
从碑铭看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社会规约 |
李波
姜明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3 |
6
|
|
15
|
从契约文书看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苗、侗族妇女的权利地位 |
吴才茂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16
|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长津湖》的成长叙事与史诗美学 |
徐汉晖
章琼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7
|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
麻勇恒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7 |
23
|
|
18
|
高速交通视野下侗族“非遗”存续方略研究 |
胡艳丽
曾梦宇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9
|
“礼”入苗疆:清代清水江文书中的婚姻世界 |
吴才茂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20
|
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变化与民众习惯的变迁 |
吴才茂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