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阳县农技推广体系及运行现状、问题与建议
1
作者 徐德明 江培胜 徐德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1期27-28,共2页
该文对凤阳县的农机推广体系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凤阳县 农机推广体系 运行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凤阳县的双孢蘑菇发展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德明 李国平 +1 位作者 徐德荣 高树维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6期128-128,148,共2页
本文阐述了凤阳县发展双孢蘑菇生产优势条件,提出了发展双孢蘑菇要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相结合,指出了当前发展双孢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农作物秸秆 资源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县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3
作者 高树维 李国平 +2 位作者 徐德荣 徐德明 陈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5期134-134,177,共2页
对凤阳县的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凤阳县 玉米生产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对策
4
作者 徐德明 许华新 +2 位作者 高树维 徐德荣 任敬会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期41-43,共3页
对凤阳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产业化经营 现状与对策 凤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县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对策
5
作者 李国平 徐德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第5期5-6,共2页
分析了凤阳县优质小麦的生产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优质小麦的对策。
关键词 凤阳县 小麦 生产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县春播花生优质抗病品种选用及保优栽培技术
6
作者 陈克凤 高树维 +1 位作者 徐德明 徐德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7期245-245,共1页
本文提出了凤阳县现阶段发展春播优质高产花生生产应选用的品种和保优栽培技术。
关键词 春播花生 品种选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县2006年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对比试验初报
7
作者 刘玉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8期156-156,293,共2页
对9个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进行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川农2号、协优9308、协优527、泰优1号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杂交中籼 新品种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美洲星在凤阳县小麦生产上的应用示范
8
作者 王书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3期304-304,共1页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美洲星在小麦生产中的增产、增效等多重作用,为该产品的推广提供依据,特在安徽省凤阳县安排小麦新美洲星应用效果示范。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 小麦生产 试验示范 美洲星 凤阳县 应用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小麦播期和密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柴文北 路华忠 +3 位作者 黄福建 王建鹏 张勋全 许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2期126-127,133,共3页
在小麦地膜盖栽培中,播期和密度是2个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大的因子。滁州市1997~1998年度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地膜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诸因子与播期、密度之间,均可建立起二元二次多项式曲面回归方程:y=b0+b1... 在小麦地膜盖栽培中,播期和密度是2个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大的因子。滁州市1997~1998年度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地膜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诸因子与播期、密度之间,均可建立起二元二次多项式曲面回归方程:y=b0+b1x+b2x21+b3x2+b4x22+b5x1x2。解析方程可求得到最高产量时的播期和密度组合,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膜覆盖 播期 密度 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情及群体质量监测的栽培技术示范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国美 石继权 +4 位作者 黄福建 倪德齐 王书文 林冬学 张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4期104-105,共2页
滁州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生产稻谷25亿kg左右,研究运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栽培,增强水稻生产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滁州水稻生产水平,是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 水稻 苗情监测 群体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农19叶龄模式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11
作者 王书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6期127-127,共1页
通过近3年对烟农19的示范、推广和叶、蘖生长发育动态的系统观察,该品种全生育期221d,主茎叶片13.4叶,主茎节间5.06个,株高80 cm,抗倒性一般。在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上要以叶龄进程平衡施肥,以茎蘖动态变化合理调控群体。
关键词 烟农19 叶龄模式 高产 保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清道夫SC防治水稻中后期主要病害应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言根 江培胜 徐先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753-754,共2页
20 %清道夫SC是防治水稻中后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理想药剂 ,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为 75 0g/hm2 。在水稻生长中期白叶枯病发生始盛期连续用药 2次 ,对白叶枯病的防效可达 80 % ;破口抽穗期用药 1次 ,对稻瘟病的防效可达 95 % ;增产效果均在... 20 %清道夫SC是防治水稻中后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理想药剂 ,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为 75 0g/hm2 。在水稻生长中期白叶枯病发生始盛期连续用药 2次 ,对白叶枯病的防效可达 80 % ;破口抽穗期用药 1次 ,对稻瘟病的防效可达 95 % ;增产效果均在 2 0 %以上 ,明显优于 2 0 %三环唑、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 SC 防治 水稻 中后期 病害 应用技术 稻瘟病 白叶枯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僵苗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克凤 徐德明 +1 位作者 高树维 徐德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5期251-251,共1页
本文对水稻僵苗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水稻僵苗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9期99-99,138,共2页
二化螟是凤阳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其中以二代对水稻危害较重,为此特开展了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防治二化螟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45g/667m^2对二化螟防效达80.82%,并且对水稻及稻田... 二化螟是凤阳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其中以二代对水稻危害较重,为此特开展了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防治二化螟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45g/667m^2对二化螟防效达80.82%,并且对水稻及稻田蜘蛛等有益生物基本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 二化螟 田间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8期279-279,共1页
凤阳县是一个地处丘陵的农业大县,存在局部地域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水稻旱直播可解决该问题,且操作简单,并能节本增效。
关键词 旱直播 化除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黑星病药剂防治技术
16
作者 沈言根 江培胜 徐先祥 《安徽农业》 2002年第11期22-22,共1页
梨黑星病是我国南、北梨区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在江淮流域气候温暖多雨的地区发生严重。大发生年份造成严重的落叶、落果,损失很大。病果品质下降,树势衰弱,甚至导致梨树生产的濒临毁灭。 一、病害症状 梨黑星病菌能够侵染梨树所有绿... 梨黑星病是我国南、北梨区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在江淮流域气候温暖多雨的地区发生严重。大发生年份造成严重的落叶、落果,损失很大。病果品质下降,树势衰弱,甚至导致梨树生产的濒临毁灭。 一、病害症状 梨黑星病菌能够侵染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包括花序、叶片、叶柄、新梢及果实,而为害时期则可从落花期直至果实近成熟期。受侵后,在病部形成明显的黑色霉斑,这是梨黑星病的主要诊断特征。芽被害后鳞片茸毛较多,后期表面产生黑霉,严重时可使芽鳞开裂枯死。花序受侵染后,花萼和梗基部都可呈现黑色霉斑,接着叶蔟基部也可发病,致使花序和叶蔟(或伸长为新梢)萎焉枯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药剂防治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优培九的试验示范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17
作者 薛祝广 王书文 张云鹤 《安徽农学通报》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介绍了凤阳县示范种植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田间试验结果,探讨栽培技术模式。
关键词 两优培九 栽培技术 杂交 水稻 品种 经济性状 抗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两优900叶龄模式绿色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18
作者 王书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17-17,23,共2页
进行Y两优900叶龄模式绿色保优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全生育期16叶,158 d,6个生长节间,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等特点。
关键词 Y两优900 抗逆性 《龄模式 绿色保优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丰5EC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药效试验
19
作者 沈言根 江培胜 徐先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第6期45-47,共3页
旱作丰(quizalofop P ethyl)5EC每公顷用商品量600~750ml,在大豆田禾本科杂草2~5叶期用药1次,速效性好,防效高达94.5%~95.8%,大豆增产34.6%~38.3%,且对大豆安全。
关键词 药效试验 旱作丰 禾本科 大田豆杂草 安全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