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和蓝光对云斑天牛行为反应和诱捕效果研究
1
作者 郑凯文 陈军 +3 位作者 朱浩诚 董奕帆 樊建庭 吴利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1717,共7页
本文研究了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对不同波段光源的选择性,寻找云斑天牛敏感波长光源,为云斑天牛绿色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波长为365~370 nm, 370~375 nm, 380~385 nm, 385~390 nm和395~400 nm 5种紫外光以及400~405 ... 本文研究了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对不同波段光源的选择性,寻找云斑天牛敏感波长光源,为云斑天牛绿色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波长为365~370 nm, 370~375 nm, 380~385 nm, 385~390 nm和395~400 nm 5种紫外光以及400~405 nm, 405~410 nm, 410~415 nm和415~420 nm 4种蓝光,进行室内行为试验和野外诱捕试验,测定云斑天牛对紫外光和蓝光的趋性差异。结果显示:9种不同波长光源对云斑天牛均表现出一定的引诱作用。385~390 nm紫外光对云斑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在室内行为试验中对云斑天牛引诱数量分别为2.80±0.37头/次和3.40±0.51头/次,显著优于其它紫外光和蓝光波段光源(P<0.05);385~390 nm紫外光在野外诱捕试验中对云斑天牛诱捕数量分别为4.53±0.30头/次和4.47±0.41头/次,同样显著优于其它紫外光和蓝光波段光源(P<0.05);385~390 nm波长光源在室内行为试验中引诱到的云斑天牛雌雄比分别为1∶1.80和1∶1.83,但在野外诱捕试验中诱捕到的云斑天牛雌雄比为1∶0.79和1∶0.86。本研究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对385~390 nm紫外光具有较强的趋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紫外光和4种蓝光。光源诱捕为云斑天牛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控思路,对于这种林业重大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趋光性 诱捕 紫外光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松材线虫灾害损失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昊 何姍 +3 位作者 王孔海 刘侠 陈军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从生物灾害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优化灾害损失评估计算方法;首次提出灾害恢复费用的计算方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动态评估的测算方法。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松材线虫... 从生物灾害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优化灾害损失评估计算方法;首次提出灾害恢复费用的计算方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动态评估的测算方法。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松材线虫灾害发生以来累计造成经济损失13.82亿元,其中2021—2022年度经济损失2.81亿元;辽宁省松材线虫灾害累计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静态损失15.57亿~15.65亿元,其中2021—2022年度的静态损失3.18亿~3.42亿元;辽宁省松材线虫灾害累计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动态损失132.12亿元,其中2021—2022年度的动态损失27.16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生物灾害 灾害损失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栗山天牛灾害成因分析
3
作者 吴昊 唐健 +3 位作者 陈军 王孔海 李国忠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引发的栎树林生物灾害在我国东北地区已由次要灾害上升为重要灾害。成灾原因分析表明,致灾因子栗山天牛的K−生态对策是灾害形成的内在原因,承灾体天然次生栎林的脆弱性是灾害形成的外在原因,防灾控灾措施不到位...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引发的栎树林生物灾害在我国东北地区已由次要灾害上升为重要灾害。成灾原因分析表明,致灾因子栗山天牛的K−生态对策是灾害形成的内在原因,承灾体天然次生栎林的脆弱性是灾害形成的外在原因,防灾控灾措施不到位是致使灾害持续加重的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山天牛 东北地区 栎树次生林 成灾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