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机器学习和局地气候区类型的西安市最佳热缓解空间形态因子
1
作者
朱瑜
吴春波
+4 位作者
翁睿瑶
陈思唯
王旭辉
寇新园
何金莹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目的】深入剖析城市空间形态因子对地表温度的驱动机制,为精准制定不同城市形态区域热缓解策略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LCZ框架,集成多源遥感数据与地理大数据,对西安市LST的空间分异规律展开探究,借助机器学习模型与SHAP方法,深...
【目的】深入剖析城市空间形态因子对地表温度的驱动机制,为精准制定不同城市形态区域热缓解策略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LCZ框架,集成多源遥感数据与地理大数据,对西安市LST的空间分异规律展开探究,借助机器学习模型与SHAP方法,深入解析城市空间形态因子对LST的贡献及其非线性关系。【结果】1)建筑类型LCZ的LST高于自然类型LCZ,LCZC温度最低,LCZ2温度最高;2)随着建筑高度增加,ISF、DEM对地表温度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而FVC、MBH的贡献比例则呈上升趋势;3)在城市规划方面,针对建筑类型(LCZ1~7)应采用差异化的植被恢复策略,同时建议控制平均树高小于2.5 m、LCZ2建筑密度小于56%,高层建筑高度大于75 m,低层建筑高度小于9 m。【结论】城市形态因子对LST的贡献度受到LCZ类型的影响,且城市形态因子与LST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阈值效应。未来应通过参数化的气候适宜性城市设计实现热缓解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LCZ)
地表温度(LST)
CatBoost模型
SHAP框架
城市热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和局地气候区类型的西安市最佳热缓解空间形态因子
1
作者
朱瑜
吴春波
翁睿瑶
陈思唯
王旭辉
寇新园
何金莹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凤城市发展和改革事务服务中心
出处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基金
陕西省退化森林碳增汇修复路径研究(SXLK2023-05-2)。
文摘
【目的】深入剖析城市空间形态因子对地表温度的驱动机制,为精准制定不同城市形态区域热缓解策略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LCZ框架,集成多源遥感数据与地理大数据,对西安市LST的空间分异规律展开探究,借助机器学习模型与SHAP方法,深入解析城市空间形态因子对LST的贡献及其非线性关系。【结果】1)建筑类型LCZ的LST高于自然类型LCZ,LCZC温度最低,LCZ2温度最高;2)随着建筑高度增加,ISF、DEM对地表温度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而FVC、MBH的贡献比例则呈上升趋势;3)在城市规划方面,针对建筑类型(LCZ1~7)应采用差异化的植被恢复策略,同时建议控制平均树高小于2.5 m、LCZ2建筑密度小于56%,高层建筑高度大于75 m,低层建筑高度小于9 m。【结论】城市形态因子对LST的贡献度受到LCZ类型的影响,且城市形态因子与LST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阈值效应。未来应通过参数化的气候适宜性城市设计实现热缓解目标。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LCZ)
地表温度(LST)
CatBoost模型
SHAP框架
城市热岛效应
Keywords
local climatic zone(LCZ)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Catboost model
SHAP framework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机器学习和局地气候区类型的西安市最佳热缓解空间形态因子
朱瑜
吴春波
翁睿瑶
陈思唯
王旭辉
寇新园
何金莹
《中国城市林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