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凌源市老灰窑小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技术
- 1
-
-
作者
李宝华
-
机构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6期28-29,共2页
-
文摘
根据凌源市老灰窑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对其水土流失成因与危害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坡耕地、荒山荒坡、侵蚀沟实施了土坎水平梯田、保护性耕作、经济林、水保林、封育、谷坊等治理措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3.47 hm 2,治理度为70.20%。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坡面径流得到有效调控和利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及农民收入。
-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侵蚀
山地丘陵
治理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草原草植物篱对玉米农田输沙量的影响
- 2
-
-
作者
李宝华
-
机构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1期12-13,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土壤受到侵蚀的速度超过了土壤更新的速度,导致了许多地表营养元素随着水土流失迁移到附近水源中,致使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退化。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土壤侵蚀的危害,可以选择草原草作为植物篱,种植在农田边缘或者顺坡方向以拦截和过滤携带泥沙的地表径流。试验设计如下:每个试验样地设置2个径流小区,1个全部种植玉米作为对照,另一个则种植当地生长的较好的水土保持草作为植物篱。每个集水区都安装了1个H型水槽来采集径流水并测定TSS(总悬浮泥沙颗粒物)含量,还安装了1个雨量计来监测降雨量、频率和持续时间。试验表明:(1)对于完整数据集,种植植物篱的TSS排放量显著低于对照,TSS减少97.6%;TSS受到降雨量的显著影响(p<0.001);(2)随机子数据集在主要生长季不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生长期之外,休闲期(3~4月和9~11月)种植植物篱径流池TSS中位数比对照组低96.1%。目前,许多地区趋向于更高频率和强度的降雨事件,作物种植与植物篱之间的显著相互作用以及主要生长季节和非主要生长季节之间的差异表明,即使种植农田处于低地表覆盖和高降雨量状态下,草原草植物篱仍然具有减少农田地表水土流失能力。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玉米种植
草原草植物篱
降雨
泥沙输移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玉米集水灌溉对减少农田养分损失的影响
- 3
-
-
作者
宋晓立
-
机构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3期6-8,共3页
-
文摘
农田地表集水补充灌溉不仅能够重新利用农业径流中的养分,而且还能减少农场的肥料投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减少农田土壤的养分输出。为了评估径流灌溉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了3 a的实地研究。试验包括3个处理:(1)50%氮磷施用量不灌溉作为对照;(2)50%氮磷施用量灌溉处理;(3)100%氮磷施用量不灌溉。试验开展于2016-2018年,每块样地面积为76 m×18 m。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径流灌溉使粮食、秸秆和总干物质产量平均分别提高了38%、45%和27%。50%施肥量配以补充灌溉与100%施肥量的粮食产量相近。同样,在施磷量相同的情况下,灌溉对磷的吸收大于不灌溉。相较于不灌溉条件,在同等肥料施用条件下,径流灌溉处理的磷肥吸收更高。这表明,径流灌溉能够在不降低玉米产量的情况下减少氮肥施用量。农田径流灌溉是一种还没有被广泛认可采用的管理实践方式。可以通过进一步探索研究,加大应用,以期减少营养损失提高资源利用率。
-
关键词
玉米产量
肥料
替换值
集水灌溉农业
营养吸收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大凌河西支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成效
- 4
-
-
作者
宋晓立
-
机构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随着生态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凌河西支水质大幅提升,然而,出境断面水质仍存在超标问题,未达到Ⅲ类水质的标准。结合大凌河西支河道生态修复实践,探讨了污染源控制技术、河道物理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湿地修复技术、水生态学修复技术在大凌河西支河道生态修复中的集成应用,并从理化指标、生物指标、生态功能指标3个维度,对大凌河西支水质改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有效改善了大凌河西支水质。
-
关键词
大凌河西支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集成应用
水质改善
-
分类号
TV85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双碳”目标下水土保持碳汇实现途径
- 5
-
-
作者
丁宏宇
郑娟
王宇飞
鲁杰
王昕
吴占华
李宝华
-
机构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
兴城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3期66-67,共2页
-
文摘
水土保持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碳汇通过林草、工程和耕作等措施吸收、同化、矿化和利用空气中的CO_(2),实现了碳的增汇、固碳和减排。水土保持形成的碳汇通过交易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增汇
固碳
减排
碳汇交易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覆盖作物对土壤氮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6
-
-
作者
张淑芬
-
机构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5期6-7,共2页
-
文摘
在休闲期种植黑麦草作为覆盖作物能够降低二氧化碳当量。然而,目前并无相关研究探讨覆盖作物对土壤无机氮、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时间变化影响。对黑麦草掉落物进行风干处理,放入网袋中,以3750 kg/hm^(2)的比例覆盖于地表。在覆盖的第87 d、248 d和365 d,从每个地块收集4个重复的样品。对其进行数量和化学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凋落物施加1 a后,分解的覆盖作物生物量增加了15 cm土层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无机氮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研究表明,黑麦覆盖作物种植后的第2年,土壤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作物产量,并减少对化肥的依赖,种植覆盖作物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和经济可行的农业系统。
-
关键词
覆盖作物
氮素补偿
土壤有机碳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中低山区防洪治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李亚娟
-
机构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8期32-35,共4页
-
基金
凌源市青龙河(东营子—虎头石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2020-211382-76-01-095020)。
-
文摘
以凌源市青龙河(东营子—虎头石段)防洪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表明:建设期为防治重点时段;主体工程区、施工道路区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点线面结合的特点;工程土石方调配应遵循“挖移作填”的原则,实现土石方平衡。根据预测结果,针对项目区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建议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的进度控制与施工时序相结合,项目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
关键词
防洪治理工程
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青龙河流域
中低山区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青龙河水生态工程设计与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4
- 8
-
-
作者
陈艳东
-
机构
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6期10-12,共3页
-
文摘
以凌源市青龙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结合河道现状和防洪治理目标,对河道护岸、水景观、岸坡修复、石笼护底和清滩工程实行组合式环境提升及护岸设计。在岸上植物、水生植物和护岸修复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陆生、湿生草灌乔系统及水生植物系统,明显改善了青龙河水生态环境,可为解决流域洪涝灾害和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
关键词
水生态工程
生态系统
设计方案
青龙河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河道生态修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 9
-
-
作者
陈艳东
-
机构
辽宁省凌源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5期25-26,共2页
-
文摘
为研究凌源市青龙河生态修复环境变化特征,运用MIKE21水动力模型模拟分析生态修复前后不同流量下的鱼类栖息环境及流速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28.2 m^(3)/s、37.1 m^(3)/s和105.6 m^(3)/s流量条件下,河道生态修复可以使鱼类栖息环境面积增加45.8%、76.2%、28.5%,河道区流速增大0.18 m/s、0.26 m/s和0.42 m/s,河道生态修复为动植物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了流域水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
-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数值模拟
MIKE21模型
青龙河
-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