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蜇—对虾—缢蛏—牙鲆综合养殖池塘的食物网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摆 田甲申 +3 位作者 董颖 李石磊 周遵春 宋钢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殖池溏的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轮虫;中国明对虾的食物来源为鳀鱼、虾夷扇贝下脚料和蜢虾;缢蛏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底栖硅藻,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褐牙鲆粪便;褐牙鲆的主要食物来源为中国明对虾,其次为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海蜇的营养级为2.09~3.43,平均值为2.81;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为3.11~4.04,平均值为3.72;缢蛏的营养级为2.37~2.94,平均值为2.62;褐牙鲆的营养级为2.63~3.83,平均值为3.42。综合分析发现,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缢蛏滤食底栖硅藻,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摄食投喂的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褐牙鲆也摄食部分中国明对虾,两者的粪便不仅为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生长提供营养,还为缢蛏提供了饵料。上述研究结果为多品种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中国明对虾 缢蛏 褐牙鲆 综合养殖池塘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SARM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红娟 陈仲 +6 位作者 贺迪 高杉 王摆 关晓燕 蒋经伟 董颖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仿刺参TLR信号通路MyD88非依赖途径接头分子SARM,命名为AjSARM。AjSARM基因的序列全长3874 bp,开放阅读框为2412 bp,编码803个氨基酸。通过SMART软件对AjSARM蛋白进行蛋白结构预测,发现AjSARM蛋白由2个SAM结构域和1个... 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仿刺参TLR信号通路MyD88非依赖途径接头分子SARM,命名为AjSARM。AjSARM基因的序列全长3874 bp,开放阅读框为2412 bp,编码803个氨基酸。通过SMART软件对AjSARM蛋白进行蛋白结构预测,发现AjSARM蛋白由2个SAM结构域和1个C端TIR结构域组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AjSARM基因在仿刺参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发现在小耳幼虫期开始高表达,神经发育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表明AjSARM蛋白在仿刺参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仿刺参体腔细胞经过4种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希瓦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刺激后,在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和希瓦氏菌刺激组,AjSARM基因在4 h和24 h的表达均受到抑制,然而在蜡样芽孢杆菌组,24 h表达上调。除了希瓦氏菌组外,其他3个组的AjSARM基因在96 h表达量达到最高。AjSARM在应对不同病原菌刺激后不同时间点所表现出的动态表达模式表明,它参与了仿刺参体腔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通过对AjSARM的结构以及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病原菌刺激后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探索仿刺参MyD88非依赖途径接头分子SARM的功能,可以为棘皮动物的发育和免疫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SARM 结构分析 发育阶段 免疫刺激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中多菌种混合培养条件的研究分析
3
作者 孙争荣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研究多菌种功能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条件优化,主要采取正交实验方法,从培养基配方、p H、温度、菌种接种等方面,研究各功能菌良好生长的混合培养条件。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菌种 混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对脱盐海参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林雅文 李艾靑 +6 位作者 谭卓弘 崔方超 李英美 谢永康 李星仪 励建荣 李学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改善脱盐海参干燥时间长、干制品品质差的问题,该研究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air impingement drying, AID)技术应用于脱盐海参干燥,研究了干燥温度(50、60和70℃)和气流速度(4、6和8 m/s)对脱盐海参干燥速率及干制品水分分布及状态、微... 为改善脱盐海参干燥时间长、干制品品质差的问题,该研究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air impingement drying, AID)技术应用于脱盐海参干燥,研究了干燥温度(50、60和70℃)和气流速度(4、6和8 m/s)对脱盐海参干燥速率及干制品水分分布及状态、微观结构、硬度和皂苷含量的影响,并与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脱盐海参的干燥速率增加。AID不同干燥温度下脱盐海参的干燥时间比HAD 60℃的海参干燥时间缩短了6.67%~33.33%。温度为60℃时,风速对脱盐海参的干燥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增加物料表面的多孔结构,相同条件下AID海参样品的表面比HAD海参具有更多更大的多孔结构,使得AID海参干燥速率快于HAD。但随着风速的增加,脱盐海参表面因发生结壳现象阻止了形变,使得干海参孔洞结构变小,干燥速率降低。与HAD相比,AID海参的不易流动水弛豫时间向短弛豫时间移动更快,且峰幅度显著降低;干燥相同时间时(6 h),AID海参的质子密度信号比HAD减少更多,表明AID海参的水分迁移速率快于HAD的海参。随着AID温度和风速的升高,干海参的硬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AID海参皂苷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AID海参的多孔结构不仅加速了水分迁移,而且利于营养成分渗出,提高了营养成分含量,相同条件下,AID海参的皂苷含量比HAD的海参增加了50.00%。综合考虑干燥效率和品质,温度为70℃,风速为6 m/s为脱盐海参AID的较好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AID提高脱盐海参干燥速率和营养成分保留率的机理,为生产高品质干海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脱盐海参 水分迁移 微观结构 硬度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酶解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学鹏 王祺 +4 位作者 励建荣 高艳蕾 陈思 赵世明 刘青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00-103,共4页
分别选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水解海参体壁,以DPPH·清除能力、O2-·清除能力、Fe2+螯合力和还原力为抗氧化指标,研究不同海参酶解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 分别选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水解海参体壁,以DPPH·清除能力、O2-·清除能力、Fe2+螯合力和还原力为抗氧化指标,研究不同海参酶解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5种酶解液基本上均表现出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菠萝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的DPPH·清除能力和O2-·清除能力较强;胰蛋白酶酶解液的Fe2+螯合能力最强;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的还原力最大。从清除自由基角度上,菠萝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可作为开发海参抗氧化肽的优选工具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酶解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辽东湾池塘仿刺参的食性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摆 田甲申 +4 位作者 董颖 陈仲 周遵春 宋钢 张淑丽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为分析辽东湾海水生态养殖池塘仿刺参的食性特征,分别于2016年3月、5月、7月、9月、12月采集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颗粒有机物、底栖硅藻、表层底泥和仿刺参,并检测所有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 为分析辽东湾海水生态养殖池塘仿刺参的食性特征,分别于2016年3月、5月、7月、9月、12月采集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颗粒有机物、底栖硅藻、表层底泥和仿刺参,并检测所有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颗粒有机物、底栖硅藻、表层底泥对仿刺参的饵料贡献率。试验结果显示,底栖硅藻对仿刺参的平均饵料贡献率周年变化为78.5%~85.7%,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表层底泥对仿刺参的贡献率分别为2.1%~5.1%、2.2%~5.6%、2.3%~7.7%、3.6%~7.9%。底栖硅藻对消化管内含物δ^(13)C值的贡献率为25.8%~74.5%、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表层底泥对消化管内含物δ^(13)C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9%~15.3%、4.0%~18.3%、4.2%~19.4%、5.6%~22.2%。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投饵、缺乏底栖大型藻类的生态养殖池塘中,底栖硅藻是仿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仿刺参也摄食表层底泥、沉降后颗粒有机物和浮游动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海水池塘仿刺参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食性 碳氮稳定同位素 海水池塘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法研究大竹蛏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的食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摆 田甲申 +6 位作者 曹琛 李多慧 郝咏芳 张乾 周遵春 张淑丽 董颖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0-673,共4页
2016年5月在工厂化育苗池水温18.5℃、盐度26.8、pH 7.9和溶解氧6.7mg/L下,采集进水的悬浮颗粒、浮游植物、饵料藻类角毛藻、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和大竹蛏的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5~8mm)样品,检测所有样品的δ^(13) C和δ^(15) N值... 2016年5月在工厂化育苗池水温18.5℃、盐度26.8、pH 7.9和溶解氧6.7mg/L下,采集进水的悬浮颗粒、浮游植物、饵料藻类角毛藻、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和大竹蛏的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5~8mm)样品,检测所有样品的δ^(13) C和δ^(15) N值,探究各种饵料在不同发育阶段大竹蛏中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大竹蛏的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的δ^(13) C值分别为(-23.272±0.042)‰、(-22.317±0.058)‰和(-21.856±0.108)‰,δ^(15) N值分别为(9.467±0.001)‰、(9.873±0.073)‰和(10.385±0.036)‰。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出悬浮颗粒、浮游植物、角毛藻、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对大竹蛏D型幼虫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4%、21.8%、21.1%、13.3%和22.3%;对稚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8%、19.1%、22.3%、27.7%、15.1%;对幼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0%、16.4%、19.5%、37.1%和13.0%;试验结果表明大竹蛏D形幼虫喜食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稚贝喜食等鞭金藻和角毛藻,幼贝喜食等鞭金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竹蛏 食性 碳氮稳定同位素 工厂化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因子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健 朱秋华 +9 位作者 张明 王丽卫 董浩 曾仙童 白梧桐 郭晓华 申照华 宋钢 张德福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1-307,共7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主要的致病菌之一,既可造成养殖水产品的疾病与死亡,也可引起人类的胃肠炎等疾病,不仅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该文主要阐述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因子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 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主要的致病菌之一,既可造成养殖水产品的疾病与死亡,也可引起人类的胃肠炎等疾病,不仅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该文主要阐述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因子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以及分泌系统T3SS1、T3SS2在菌株体内的作用机理,并对副溶血性弧菌产生耐药性的5种机制——产生生物被膜、质粒介导耐药、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类、外排泵主动排出抗菌药物、药物靶点发生改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耐热直接溶血素 T3SS 耐药机制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噬菌体Va2001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秋华 张健 +8 位作者 王丽卫 董浩 曾仙童 郭晓华 申照华 宋钢 张德福 张明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2-109,共8页
为了开发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生物清除剂,以溶藻弧菌为宿主菌,从锦州市水产品市场、农贸市场、笔架山海域、超市及葫芦岛市某水产养殖场、鞍山市某养殖场等地方采集了约60份海产品及其养殖环境污水,应用双层平板法从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烈... 为了开发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生物清除剂,以溶藻弧菌为宿主菌,从锦州市水产品市场、农贸市场、笔架山海域、超市及葫芦岛市某水产养殖场、鞍山市某养殖场等地方采集了约60份海产品及其养殖环境污水,应用双层平板法从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烈性噬菌体,命名为Va2001。对Va2001的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一步生长曲线、温度和p H的稳定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牡蛎感染模型中测定了噬菌体对溶藻弧菌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噬菌体Va2001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短尾噬菌体科(Podoviridae),Va2001的裂解谱较窄,裂解率为32%,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1,潜伏期约为20 min,裂解期为100 min,平均裂解量为274 PFU/cell;在4~60℃、pH4~9范围内活性稳定。以牡蛎为感染模型的净化实验结果显示,噬菌体Va2001能够抑制养殖环境中溶藻弧菌的增长,降低牡蛎体内溶藻弧菌的含量;当养殖时间延长至72 h时,实验组中溶藻弧菌的数量降低约2个数量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噬菌体Va2001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新型生物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征 牡蛎 分离 鉴定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在动物源性食品致病菌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聂长丽 张明 +6 位作者 董浩 宋钢 张国清 郭晓华 申照华 张德福 励建荣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5期39-50,共12页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耐药性细菌的出现,需要开发新的天然杀菌剂解决这一问题。噬菌体作为抗菌药物的替代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禽、家畜及水产养殖中,以防控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病原菌。本研究就应用噬菌体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致病菌防控的...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耐药性细菌的出现,需要开发新的天然杀菌剂解决这一问题。噬菌体作为抗菌药物的替代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禽、家畜及水产养殖中,以防控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病原菌。本研究就应用噬菌体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致病菌防控的研究进展、噬菌体治疗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为噬菌体制剂在动物源性食品病原菌防控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噬菌体治疗 食源性致病菌 动物性食品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生物学特性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 寇文利 +5 位作者 张国清 董浩 张永勤 宋钢 张德福 励建荣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SPHJ965为宿主菌,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并命名为ΦSPHJ965,进一步分析了该噬菌体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对紫外线和氯仿的敏感性,测定了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最后进行了清除污水中大肠杆菌的初...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SPHJ965为宿主菌,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并命名为ΦSPHJ965,进一步分析了该噬菌体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对紫外线和氯仿的敏感性,测定了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最后进行了清除污水中大肠杆菌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ΦSPHJ965的效价为3.4×10^(9)PFU/mL,对pH以及氯仿的耐受性较强,但对温度和紫外线较敏感,60℃以上时滴度有明显的下降,经紫外线照射30 min后便丧失对宿主菌的裂解能力。该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是0.00001,潜伏期为10 min,暴发期为90 min,暴发量为40 PFU/cell。对宿主菌的清除实验表明,ΦSPHJ965在6 h内对宿主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6 h后实验组的OD_(595)值逐渐升高,但始终远低于对照组值,说明该噬菌体对宿主菌具有一定的裂解效果,但不能将宿主菌完全裂解。污水经ΦSPHJ965处理1 h后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有明显的下降,说明该噬菌体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综上可知,ΦSPHJ965的效价较高,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较好,具有作为大肠杆菌生物清除剂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分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