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弈组合权重-GRA高陡边坡振动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徐杰 李祥龙 +4 位作者 胡涛 张彪 李金洲 李杰 刘金保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以拉拉铜矿露天转井下开采为工程背景,为安全、科学地控制露天转井下开采过程中露天台阶爆破对高陡边坡的振动影响,将露天台阶爆破的最大单段药量、总药量、炸药单耗、爆心距、高程差、排间延时时间、孔排距作为研究的相关因素变量,选... 以拉拉铜矿露天转井下开采为工程背景,为安全、科学地控制露天转井下开采过程中露天台阶爆破对高陡边坡的振动影响,将露天台阶爆破的最大单段药量、总药量、炸药单耗、爆心距、高程差、排间延时时间、孔排距作为研究的相关因素变量,选取露天边坡振动监测点的峰值振动速度、振动主频率、振动持续时长作为系统的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博弈组合权重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爆破振动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得出了3个系统评价指标与相关因素变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而得出了露天高陡边坡振动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影响该矿山露天边坡测点振动速度的主要因素有高程差和延时时间;影响振动主频的主要因素有最大单段药量、延时时间和实际单耗;影响振动持续时间的是延时时间和高程差;综合影响边坡振动的人为可控主要因素为排间延时时间、实际单耗和最大单段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博弈组合权重-GRA 高陡边坡 露天转井下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全尾砂浆絮凝沉降多因素交互影响及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勇明 乔登攀 +5 位作者 杨天雨 王俊 施仁智 张希 廉柏栋 郑聪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910,共10页
针对某矿山超细粒级全尾砂沉降速度慢,导致设备尾砂处理量低,不能满足充填要求的问题,通过对絮凝沉降参数进行优化来加快沉降速度、提高尾砂处理量。首先对影响沉降的因素和预测优化目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絮凝沉降试验,确... 针对某矿山超细粒级全尾砂沉降速度慢,导致设备尾砂处理量低,不能满足充填要求的问题,通过对絮凝沉降参数进行优化来加快沉降速度、提高尾砂处理量。首先对影响沉降的因素和预测优化目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絮凝沉降试验,确定了砂浆浓度、絮凝剂溶液浓度和絮凝剂添加量三因素的试验设计范围。随后,采用响应面法以优化目标固体通量和预测目标底流浓度为响应指标,设计了17组配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构建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多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固体通量的影响。最后,并对全尾砂浆絮凝沉降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固体通量的最大化,以及对该参数下底流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固体通量不仅受单因素的影响,还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且砂浆浓度与絮凝剂添加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固体通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优化目标固体通量最大为0.7559kg/(m^(2)·s)时的砂浆浓度为25.36%、絮凝剂溶液质量浓度为0.21%、絮凝剂添加量为31.37g/t、预测目标底流质量浓度为57.97%,以此参数进行验证试验,误差均小于2%,模型可靠性较高。本研究为矿山絮凝沉降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尾砂 响应面法 絮凝沉降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FLUENT的云南某锡矿尾砂料浆管道输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廉柏栋 乔登攀 +6 位作者 杨天雨 王俊 陈剑 李绍腾 李勇明 高博 龙赣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21,共15页
以云南某锡矿井下充填管道为对象,经流变实验获得了该矿山全尾砂流变参数,并采用布金汉方程对尾砂料浆阻力损失进行了初步计算,最后运用ANSYS-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较优方案为C1,即水泥量为3... 以云南某锡矿井下充填管道为对象,经流变实验获得了该矿山全尾砂流变参数,并采用布金汉方程对尾砂料浆阻力损失进行了初步计算,最后运用ANSYS-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较优方案为C1,即水泥量为300 kg/m^(3),质量浓度为72%的尾砂料浆能够在管道内安全输送2600余米,充填流量可达110 m^(3)/h,满足了矿山井下充填制备站至各采场空区的充填需求,确保了充填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在管道内输送的尾砂料浆速度和压力存在边界层效应;管输阻力损失随尾砂料浆的屈服应力及黏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得出了阻力损失与屈服应力及黏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本文针对充填采矿法中矿山尾砂料浆合理、安全地管道输送,制定了简便高效的计算、模拟和分析方法,为充填采矿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采矿 布金汉方程 ANSYS-FLUENT模拟 尾砂料浆管道输送 阻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顶吹熔炼过程中砷元素的走向调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壁 任永专 +3 位作者 贾文磊 张宇云 周世伟 李博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7,共10页
随着铜精矿品位逐渐下降,精矿中的杂质元素越来越多,其中有害元素砷在冶炼过程中很难脱除,且在铜熔炼系统中循环累积,最终影响阴极铜的质量。某冶炼企业铜顶吹熔炼生产实践中,有害砷元素在烟尘中的分配比例为55%~75%,在铜锍相中分配比例... 随着铜精矿品位逐渐下降,精矿中的杂质元素越来越多,其中有害元素砷在冶炼过程中很难脱除,且在铜熔炼系统中循环累积,最终影响阴极铜的质量。某冶炼企业铜顶吹熔炼生产实践中,有害砷元素在烟尘中的分配比例为55%~75%,在铜锍相中分配比例为5%~15%,在渣相中分配比例为20%~35%。本文主要对铜顶吹熔炼过程中砷的分布与走向调控手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熔渣中Fe/SiO_(2)、富氧浓度、铜锍品位、渣中CaO含量等工艺参数对不同产出物中砷分配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砷进入渣相的有效调控措施。优化工艺参数后,As在渣中占比为30%~40%,烟尘中占比为50%~60%,铜锍中占比为10%~20%,解决了铜冶炼过程砷进入硫酸系统形成大量污酸的问题,从而控制各个产品中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熔炼 顶吹 砷走向 调控措施 工艺参数 铜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砂仓连续高浓度稳定放砂工作模式的最佳储砂高度
5
作者 李勇明 乔登攀 +3 位作者 杨天雨 王俊 李绍腾 张素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针对传统立式砂仓工作模式充填效率慢,放砂浓度低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高浓度稳定放砂的工作模式,储砂高度的保持是此工作模式的关键。先通过离心试验探究了底流浓度随储砂高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再通过静态沉降试验得到进料参数,... 针对传统立式砂仓工作模式充填效率慢,放砂浓度低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高浓度稳定放砂的工作模式,储砂高度的保持是此工作模式的关键。先通过离心试验探究了底流浓度随储砂高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再通过静态沉降试验得到进料参数,以流体力学软件对立式砂仓储砂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验证其函数关系的可行性,并运用动网格技术对不同储砂高度放砂过程的放砂浓度、溢流浓度和砂面高度变化进行模拟监测,综合探究最佳储砂高度,为立式砂仓连续放砂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函数关系计算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底流浓度随储砂高度变化的函数关系是可行的;11.8 m为立式砂仓连续高浓度稳定放砂的最佳储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砂仓 连续放砂 储砂高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拉拉铜矿区ASTER和GF-5号卫星数据蚀变矿物弱信息提取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鑫 何叶 +5 位作者 李金洲 张庚 张新乐 吴夏涛 周家喜 殷桂圆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10,共13页
四川拉拉铜矿是康滇铜矿带上的大型铜矿床之一,近年来找矿取得重要突破。为进一步扩大该矿区找矿空间,本研究采用ASTER多光谱和GF-5高光谱遥感数据,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光谱角制图法,精细化提取拉拉铜矿区碳酸盐矿物、铁氧化物/氢氧化物... 四川拉拉铜矿是康滇铜矿带上的大型铜矿床之一,近年来找矿取得重要突破。为进一步扩大该矿区找矿空间,本研究采用ASTER多光谱和GF-5高光谱遥感数据,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光谱角制图法,精细化提取拉拉铜矿区碳酸盐矿物、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钠长石、黑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白云母和石英等蚀变矿物弱信息。结果表明,部分蚀变信息与拉拉、红泥坡、老羊汗滩、石龙等已知铜矿床(点)的吻合度较高。未知蚀变信息野外实地查证,有蚀变和/或矿化显示,是较好的找矿标志。研究结论表明,可重点对研究区中北部(红泥坡-上良村等地)和南部(海林村等地)蚀变矿物弱信息分布密集区开展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可见,蚀变矿物遥感弱信息提取可为拉拉矿区勘查部署提供找矿线索,值得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GF-5 PCA法 SAM法 蚀变弱信息提取 拉拉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影响下钠长岩-片岩物理力学特征随赋存深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付俊 蔡君 +3 位作者 郁华嘉 何名声 周罕 吴灿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74-6680,共7页
以西南地区凉山州拉拉铜矿的钠长岩-片岩物理力学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物理力学特征随赋存深度变化规律,在标高+1 890~1 760 m共开展54个点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标高+1 880~1 760 m 10次地应力测试,并在标高+1 984~1 760 m进行钠长岩、片... 以西南地区凉山州拉拉铜矿的钠长岩-片岩物理力学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物理力学特征随赋存深度变化规律,在标高+1 890~1 760 m共开展54个点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标高+1 880~1 760 m 10次地应力测试,并在标高+1 984~1 760 m进行钠长岩、片岩的岩块取样,完成岩样的物理性质、单轴抗压强度、单轴压缩变形试验,获取各标高岩样的密度、孔隙率、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岩体的节理间距、地应力测试数据。结果表明:该矿山钠长岩和片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密度及泊松比均随赋存深度增加而增加,孔隙率及节理间距随赋存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岩石的赋存深度增加,地应力值随之增加,直接改变了岩石的应力环境,岩体节理间距的变化同时反映了应力环境的改变。这也引起岩石孔隙率、密度的改变,进而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受到挤压,导致岩石的结构逐渐致密,岩石力学强度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深度 物理力学特征 钠长岩 片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拉铁铜矿床成因:来自隐爆角砾岩结构定量化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文佳 罗照华 +4 位作者 刘永顺 孙君一 李重 王峥 唐泽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5-941,共17页
拉拉铁铜矿床被认为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元古代内生金属矿床。该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地层中,传统上被归属为火山喷流-沉积成因。近年来,一些学者陆续发现拉拉铁铜矿床中有Au、REE、Mo等金属的富集,因而将其归属为IOCG矿... 拉拉铁铜矿床被认为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元古代内生金属矿床。该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地层中,传统上被归属为火山喷流-沉积成因。近年来,一些学者陆续发现拉拉铁铜矿床中有Au、REE、Mo等金属的富集,因而将其归属为IOCG矿床。但是,对该区出露的隐爆角砾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缺乏详细报道,因而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的判断尚显依据不足。作者对拉拉铁铜矿床的小露天采坑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观察和剖面测量,发现采坑内出露的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角砾主要来自下伏河口群的细碧-角斑岩建造,呈棱角状-次圆状,由热液物质胶结,且胶结物中见有矿化现象。定量化结构分析表明,隐爆角砾岩中的角砾具有机械破碎成因的特点,其分形特征与火山碎屑岩类似,定向程度和圆度明显不同于断层角砾岩。对角斑岩和隐爆角砾岩分别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来自角斑岩中的锆石晶体具有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产生了1720±11Ma的锆石U-Pb年龄;而来自隐爆角砾岩的锆石晶体展示了较显著的后期热液改造特征。岩相学观察表明,细碧岩和角斑岩在成矿作用之前经受过强烈构造变形,表现为岩石的片理化,而沿片理面充填的含矿细脉则没有任何变形的迹象。据此可以得出结论:(1)拉拉铁铜矿床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细碧-角斑岩建造,不支持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的观点;(2)矿区内产有与成矿作用紧密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后者被认为是IOCG型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前人报道的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以及本文提供的新证据支持该矿床为IOCG型矿床的认识。其成矿过程为成矿流体在流体库中膨胀后并由下部上侵,下部流体遇薄弱带侵入成矿,上部流体在密闭空间内形成超压进而发生爆破,并侵入细碧岩的片理中成矿,这种成因过程类似于透岩浆流体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铁铜矿床 隐爆角砾岩 锆石U-PB 流体超压 透岩浆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打鹅尾矿库尾矿堆积坝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作安 杨永浩 +1 位作者 赵怀军 陈宇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由于小打鹅尾矿库区地形条件限制,使得该尾矿库存在"两高一快"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尾矿库工程安全可靠,在尾矿库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获得了尾矿堆积坝的... 由于小打鹅尾矿库区地形条件限制,使得该尾矿库存在"两高一快"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尾矿库工程安全可靠,在尾矿库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获得了尾矿堆积坝的结构组成、设置坝体排渗设施与不设排渗设施条件下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工况下尾矿坝的稳定性等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该尾矿库的设计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至今该尾矿库已安全运行五年多,一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稳定性分析 物理模型实验 数值模拟 浸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志敏 李庭学 +2 位作者 陈良 谭洪旗 刘应冬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硫的来源对于了解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统计了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地质特征和矿相学研究,分析和讨论了硫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硫的来源。结果表明,拉拉铜金矿硫同位素组成变... 硫的来源对于了解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统计了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地质特征和矿相学研究,分析和讨论了硫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硫的来源。结果表明,拉拉铜金矿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不考虑一个异常样品,δ34S值极差达到14.9‰),表明成矿硫来源的多样性;其中,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1.4‰~4.9‰(平均1.8‰),黄铜矿的δ34S值范围为-5.9‰~9‰(平均1.5‰)。结合硫化物的生成机制分析,并与其他典型矿床硫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海水沉淀的蒸发岩是黄铁矿和黄铜矿的重要硫来源,但也不能排除岩浆硫的贡献。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变质作用减少拉拉矿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铁氧化物铜金矿 硫源 拉拉铜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拉拉铜矿尾矿中重金属资源和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志敏 陈家彪 +2 位作者 李庭学 陈良 马定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8,共6页
尾矿中高含量重金属具有潜在的资源和环境意义。通过分析拉拉铜矿尾矿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赋存形式,讨论了尾矿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可能性,并评价了尾矿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拉拉铜矿各期尾矿中仅Ⅲ期尾矿的铁、铜、钴具有综... 尾矿中高含量重金属具有潜在的资源和环境意义。通过分析拉拉铜矿尾矿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赋存形式,讨论了尾矿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可能性,并评价了尾矿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拉拉铜矿各期尾矿中仅Ⅲ期尾矿的铁、铜、钴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各期尾矿中多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的生态危害程度轻微,但是各期尾矿中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中等,Ⅲ期尾矿中铜的生态危害程度中等。因此,矿区不仅要注意各期尾矿汞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同时也应注意Ⅲ期尾矿铜对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铜矿尾矿 重金属 回收 环境污染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拉拉地区河口群中赋存的两类铜矿床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丽萍 陈良 赵怀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12-,共1页
四川会理拉拉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河口复背斜交汇处,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区内广泛分布一套古元古代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并可细分为三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Zhu et al.,2013),其中,每一旋回的变质... 四川会理拉拉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河口复背斜交汇处,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区内广泛分布一套古元古代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并可细分为三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Zhu et al.,2013),其中,每一旋回的变质火山岩段通常赋存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简称IOCG,Zhu and Sun,2013),而变质沉积岩段则赋存沉积岩中的层状铜矿床(简称SSC,Zhu,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河口群 变质火山岩 南北向构造带 扬子地台西缘 沉积旋回 复背斜 古元古代 四川会理 铜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拉铁铜矿床成因:来自细碧-角斑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13
作者 于文佳 罗照华 +4 位作者 刘永顺 孙君一 李重 王峥 唐泽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0-312,共13页
拉拉铁铜矿床是康滇铜矿带最大的IOCG矿床之一,过去曾一度被认定为海底喷流成因,现已逐渐被学者摒弃。然而,对于典型IOCG矿床的实例研究尚存在诸多疑问,特别是对拉拉地区广泛分布的钠长岩类与成矿关系的争议颇多。文中通过对拉拉小露天... 拉拉铁铜矿床是康滇铜矿带最大的IOCG矿床之一,过去曾一度被认定为海底喷流成因,现已逐渐被学者摒弃。然而,对于典型IOCG矿床的实例研究尚存在诸多疑问,特别是对拉拉地区广泛分布的钠长岩类与成矿关系的争议颇多。文中通过对拉拉小露天采场细碧角斑岩建造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电子探针面扫描研究,发现其成矿期晚于细碧角斑岩建造形成时期,不存在火山喷发沉积成矿期。岩相学研究表明,角斑岩基质中既有原生钠长石呈残余斑晶产出,也有次生钠长石呈它形粒状交代原生钠长石现象,且角斑岩含矿量较细碧岩低;钠长石的电子探针面扫描显示磁铁矿沿钠长石四周分布,且晚期成矿流体具有富K和Al的特点,说明细碧岩受到了晚期构造变动的影响。成矿流体呈脉状侵入到细碧岩的片理中,在片理化带发育大量黑云母、白云母,并富集大量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地球化学显示,细碧角斑岩明显富集Nb、Ta、Zr和Hf,强烈亏损Ba、Pb、Sr和Ti,∑REE变化较大,成矿流体的Na含量较低且富含大量的K、Al、CO2和H2O。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1 26~0.762 41,显示其受到了地壳混染影响。5件角斑岩εNd(t)值为-1.09~6.75,暗示流体上升途径亏损地幔—地壳的过程。成矿流体来自地下深处的岩浆房,不断上升至地壳,在上升过程中侵入到薄弱带或片理化岩石成矿,这一成矿过程类似于透岩浆流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铁铜矿床 细碧角斑岩建造 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 成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铜矿化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原位S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明伟 彭义伟 +7 位作者 陈翠华 丁枫 程文斌 李葆华 杨玉龙 陈良 吴锦 陈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9-651,共23页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Ⅰ)的石英中发育纯CO_(2)包裹体、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各类包裹体成群分布,均一温度(106~500℃)和盐度(8.8%~59.8%)变化大。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挥发分成分为H_(2)O、CO_(2)和少量CH_(4)。火山-沉积期黄铁矿原位δ^(34)S值为9.18‰~9.34‰,为海水硫和岩浆硫的混合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原位δ^(34)S值为4.42‰~5.26‰,为岩浆硫和少量地层硫的混合硫。综合矿床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形成含Fe和Cu的矿源层;新元古代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来自深部的岩浆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在向上运移过程中与中低盐度、富CO_(2)的变质流体发生混合,触发了成矿物质的饱和沉淀,形成了红泥坡矿床的工业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南缘 红泥坡铜矿床 拉拉矿田 流体包裹体 原位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铜精矿低温富氧熔炼渣型调控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永专 赵璧 +5 位作者 葸军 刘承飞 王淋川 周世伟 李博 魏永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8,共10页
合理的渣型是铜火法冶炼顺利进行的关键。低温熔炼可减缓炉衬所受的热应力以及熔体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延长熔炼炉使用寿命。低温熔炼过程渣中易析出以Fe_(3)O_(4)为主的尖晶石固相,增大熔渣黏度,阻碍冰铜沉降。对铜精矿低温熔炼过程进行... 合理的渣型是铜火法冶炼顺利进行的关键。低温熔炼可减缓炉衬所受的热应力以及熔体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延长熔炼炉使用寿命。低温熔炼过程渣中易析出以Fe_(3)O_(4)为主的尖晶石固相,增大熔渣黏度,阻碍冰铜沉降。对铜精矿低温熔炼过程进行热力学基础计算,研究了渣中各组分含量对熔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渣中Fe/SiO_(2)为1.1,CaO、Al_(2)O_(3)、ZnO含量分别控制在1.5%~4%、3%~6%、3%~10%时,熔渣具有良好流动性。通过控制Fe/SiO_(2)以及熔剂含量,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富氧顶吹炉对铜精矿在1160℃、55%氧浓度的条件下进行熔炼,喷吹结束后静置沉降60 min,可获得品位为60.86%的冰铜,渣中铜含量为1.60%的熔渣,实现低温熔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熔炼 物相平衡 液相区 黏度 渣型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拉拉Fe-Cu矿区含矿镁铁质层状岩席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君一 于文佳 +2 位作者 唐泽勋 李重 罗照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325,共13页
尽管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成岩和成矿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文中首次报道了在川西拉拉Fe-Cu矿区发现的一种含矿镁铁质岩席,它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拉拉Fe-Cu矿床的成因,以及层状侵入体的组装过程与成矿作用... 尽管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成岩和成矿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文中首次报道了在川西拉拉Fe-Cu矿区发现的一种含矿镁铁质岩席,它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拉拉Fe-Cu矿床的成因,以及层状侵入体的组装过程与成矿作用。野外观察表明,该岩席共由9个岩相带组成,相邻岩相带为侵入接触关系,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岩性呈镜像对应。对该岩席上半部分的5个岩相带分别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和CSD分析,表明相邻岩相带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参数具有明显区别,揭示该岩席由4、5次岩浆脉动组装而成。各岩相带均具有显微斑状结构,其中1~4岩相带的斑晶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云母和Ti-Fe氧化物,第5岩相带的斑晶为白云母、钾长石和石英。此外,第3岩相带还含有大颗粒单斜辉石斑晶,第4岩相带含有方解石大斑晶。含水矿物呈斑晶产出表明所有岩相带都是挥发分(H2O+CO2)饱和或过饱和岩浆固结的产物,但各岩相带的岩浆具有不同的来源。根据斑晶(循环晶)矿物组合、定量化结构参数和参数变异趋势,推测拉拉岩席之下曾经存在3~5个位于不同深部水平上的岩浆房。这些岩浆房有不同成分的进化岩浆充填,可能富集了相应的成矿金属。当深部含矿流体输入该岩浆系统时,有可能引起骨牌效应,导致各种含矿流体大规模释放。拉拉矿区的这类岩席可能对成矿物质起到了屏蔽作用,使其大规模聚集形成超大型矿床。需要注意的是,拉拉岩席的富矿岩相带侵位时间最晚,类似于攀枝花铁矿。因此,拉拉岩席的成岩成矿模式有可能也适应于攀枝花式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Fe-Cu矿床 层状侵入体 成矿系统 透岩浆流体 定量化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SVR混合骨料膏体流变参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聪 乔登攀 +3 位作者 杨天雨 王俊 陈杰 张希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膏体的流变性能对充填管路合理设计和管道输送阻力准确分析有重要影响。为了对膏体流变参数进行准确预测,利用灰狼算法(GWO)对支持向量回归(SVR)进行参数寻优,建立了以混合骨料掺和比、膏体质量分数和水灰比为输入参数的SVR和GWO-SVR两... 膏体的流变性能对充填管路合理设计和管道输送阻力准确分析有重要影响。为了对膏体流变参数进行准确预测,利用灰狼算法(GWO)对支持向量回归(SVR)进行参数寻优,建立了以混合骨料掺和比、膏体质量分数和水灰比为输入参数的SVR和GWO-SVR两种屈服应力和黏度预测模型,并且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WO-SVR模型与传统SVR模型相比,屈服应力和黏度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了5.8%和4.05%,并且GWO-SVR模型预测结果误差更小,屈服应力和黏度预测值相比试验值,其最大误差分别为5.63 Pa和0.00685 Pa·s,表明GWO-SVR模型有着更高的精度,可对混合骨料膏体屈服应力和黏度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骨料 充填膏体 流变参数预测 灰狼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地区汤丹铜矿床成矿规律及对因民铜矿区的找矿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瑞垠 祝新友 +8 位作者 王邦敏 刘文剑 杨凤军 张娇娇 张华 严云飞 高兴应 王均 肖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0-525,共16页
汤丹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构造带,矿体产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白云岩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分别称为东川式和桃园式铜矿体。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层位控制明显,具有多层位赋矿特征。通过梳理主要控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结果表明:... 汤丹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构造带,矿体产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白云岩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分别称为东川式和桃园式铜矿体。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层位控制明显,具有多层位赋矿特征。通过梳理主要控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结果表明:汤丹铜矿床的东川式(Ⅰ号和Ⅱ号矿体)与桃园式(Ⅳ号矿体)铜矿体受连通性较好的横向断裂控制,铜矿化强烈的地段,NW向横向断裂较发育;落雪组渗透性较好的砂质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为主要含矿层,岩性控矿特征明显;赋矿围岩的V/Cr、V/(V+Ni)、Ce/La沉积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氧化-还原界面是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近两年对东川矿田的深边部找矿工作部分成果,以多层位成矿体系为依据,以因民铜矿区为例进行多层位找矿分析。调查发现因民铜矿区横向断裂较发育,每400 m约有12条,局部分布较密集(每100 m约有9条),落雪组二段青灰色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均具有一定的铜矿化,多个原生晕样品Cu质量分数大于2000×10^-6,预测在东川式层状铜矿体上部层位具有寻找东川式层控脉状铜矿体和桃园式铜矿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供给系统 横向断裂 成矿环境 多层位找矿 原生晕 东川式 桃园式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固体火箭羽焰真温测量的宽量程多光谱高温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昌辉 梁美 +1 位作者 梁磊 孙晓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60-2865,共6页
现有的多光谱高温计的测量下限均大于1 173K(900℃),不适用于新型火箭羽焰真温测量范围的要求(900~2 700K)。为了解决现有的多光谱高温计无法测量1 173K以下羽焰真温的问题,研制了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焰真温测量的宽量程多光谱高温计... 现有的多光谱高温计的测量下限均大于1 173K(900℃),不适用于新型火箭羽焰真温测量范围的要求(900~2 700K)。为了解决现有的多光谱高温计无法测量1 173K以下羽焰真温的问题,研制了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焰真温测量的宽量程多光谱高温计。该多光谱高温计采用了并联光电探测器阵列相邻像元的方法,并且创建了基于对数函数的900~1 173K温区的温度标定方法,从而拓宽了高温计的温度测量范围。针对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焰的三个目标点进行了现场测量,实验结果验证了该高温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温 多光谱高温计 羽焰 宽量程 温度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拉拉地区铜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庭学 李正武 罗丽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1,共4页
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研究该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对于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拉拉地区的铜矿均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铁氧化铜金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河口群钠质火山岩系中,具有成群、成... 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研究该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对于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拉拉地区的铜矿均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铁氧化铜金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河口群钠质火山岩系中,具有成群、成带和多层分布的特点,并伴生铁、钼、钴、金、硫等多种组分可综合利用。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区F1断层南北两个远景区均有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成矿规律 找矿潜力 拉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