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凉山气候与蚕茧生产
1
作者
杨友红
王月华
《四川蚕业》
1996年第1期34-38,共5页
凉山州位于我国横断山区的东北部,界于川滇高原之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形成独特的气候特征。大片区域宜桑宜蚕,有利于发展“三高”蚕业,被国内外蚕业专家誉为“发展蚕桑的宝地”,目前是我省主要的优质茧出口基地。笔者就...
凉山州位于我国横断山区的东北部,界于川滇高原之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形成独特的气候特征。大片区域宜桑宜蚕,有利于发展“三高”蚕业,被国内外蚕业专家誉为“发展蚕桑的宝地”,目前是我省主要的优质茧出口基地。笔者就本区域主要蚕区的气候特征与蚕茧生产的关系进行多年调查分析,发现本区域主体气候有利于蚕茧生产,但也同时存在着不利因素,并明显影响着蚕茧质量的提高,现就其气候特征与蚕茧质量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1.凉山蚕区的主体气侯和蚕茧生产 凉山地区从纬度上属北亚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蚕茧生产
凉山州
蚕茧质量
解舒率
桑蚕干茧
四川盆
宁南县
比较项目
年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凉山蚕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陈伟
《四川蚕业》
2000年第2期43-45,共3页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业发展
蚕桑生产
蚕农
收入
基地建设
茧丝
中国
凉山
优质
蚕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挥凉山自然优势 提高蚕茧出丝率
3
作者
杨有红
谢云琪
+1 位作者
王月华
段志蓉
《四川蚕业》
1998年第2期40-42,29,共4页
桑蚕鲜茧出丝率是衡量蚕茧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凉山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生产的蚕茧色泽、解舒、干毛茧出丝率优于四川平均指标,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但就整体质量而论,与凉山州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不相称,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
关键词
出丝率
凉山州
公斤茧粒数
解舒率
含水率
上车率
自然优势
蚕茧质量
茧层率
蜕皮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立高标准间作桑园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伟
《四川蚕业》
2000年第4期30-31,共2页
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除安宁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较为平缓,这里山高坡陡,地形、地质、气候十分复杂。为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当地主要以“四边桑”及成片密植桑园为主。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结合坡改梯、农业综合开发、水保工程的实...
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除安宁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较为平缓,这里山高坡陡,地形、地质、气候十分复杂。为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当地主要以“四边桑”及成片密植桑园为主。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结合坡改梯、农业综合开发、水保工程的实施,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间作
四边桑
密植
技术措施
安宁河流域
水保工程
局部地区
农业综合开发
蚕桑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养蚕可致富
5
《四川蚕业》
1994年第4期36-36,共1页
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李和湘全家19人,有耕地21亩,83年前处于种田为饱肚用钱靠卖米的被动局面。83年以来他利用低产旱地建桑园8亩。(有桑树1.8万株)坚持科学管桑,(舍得劳力和肥料投入一年施4次肥,亩产桑叶达3500公斤),科学养蚕(已连续养...
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李和湘全家19人,有耕地21亩,83年前处于种田为饱肚用钱靠卖米的被动局面。83年以来他利用低产旱地建桑园8亩。(有桑树1.8万株)坚持科学管桑,(舍得劳力和肥料投入一年施4次肥,亩产桑叶达3500公斤),科学养蚕(已连续养蚕53季,单产45公斤以上),自订养蚕资料,参加技术培训,亲自实践,总结提高,把消毒防病作为头等大事,舍得用药,严格消毒技术,既有消毒池,又有消毒灶,还有贮沙坑,为避免水污染,而打深井一口。坚持卫生制度,防止病源再度污染,做到无菌饲养。把改善养蚕环境条件作为创高产的关键,修建专用蚕房12间,面积达510平方米,既有小蚕房,又有大蚕室,还有贮桑室,既有充足蚕具(每张蚕50个蚕箔,100张蚕网,50个拆簇)又大力推广大蚕蚕台育,做到稀蚕勤喂,良桑饱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华乡
新星村
养蚕环境
大蚕
卫生制度
产业结构
贮桑室
消毒池
蚕网
蚕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育户联农户是提高养蚕单产的有效途径
6
作者
李耘
邹远佳
《四川蚕业》
1998年第3期43-44,共2页
宁南县是一个边远山区小县,全县耕地面积18万亩,人口16.3万人。宁南县委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狠抓烟、桑、蔗。1997年产烟23.5万担,产蔗26万吨,人平产烟、产蔗名列全省第一...
宁南县是一个边远山区小县,全县耕地面积18万亩,人口16.3万人。宁南县委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狠抓烟、桑、蔗。1997年产烟23.5万担,产蔗26万吨,人平产烟、产蔗名列全省第一名。蚕茧生产更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1997年产茧57228担,蚕区人平达28.5公斤。连续11年人平产茧居全省第一名。成为全省优质茧基地示范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育户
有效途
共育室
宁南县
单产
共育质量
农户
栽桑养蚕技术
粮食生产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弹镇大力推行蚕桑产业化工程
7
作者
杜刚双
陈伟
《四川蚕业》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位于金沙江畔,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的宁南县华弹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该镇有人口16000多人,耕地面积8000倾,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该镇提出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狠抓甘蔗、蚕桑、畜...
位于金沙江畔,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的宁南县华弹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该镇有人口16000多人,耕地面积8000倾,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该镇提出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狠抓甘蔗、蚕桑、畜牧、亚热带水果四根支柱”的发展战略,通过十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甘蔗、蚕桑、畜牧上均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共育室
宁南县
共育户
支柱产业
蚕桑生产
亚热带季风气候
粮食生产
发展战略
亚热带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蚕业发展要做到“四轮齐动”——宁南县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8
作者
杜刚双
陈伟
《四川蚕业》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我省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蚕茧生产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出现过令世人瞩目的“丝绸之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体制的频繁更迭,对蚕桑产业认识的偏差,以及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全省蚕桑生产逐步萎缩,未能真正实现蚕桑产...
我省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蚕茧生产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出现过令世人瞩目的“丝绸之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体制的频繁更迭,对蚕桑产业认识的偏差,以及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全省蚕桑生产逐步萎缩,未能真正实现蚕桑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蚕业发展
推进
宁南县
预期
蚕茧生产
业绩
养蚕
蚕桑生产
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凉山气候与蚕茧生产
1
作者
杨友红
王月华
机构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西昌市
茧丝绸
总
公司
出处
《四川蚕业》
1996年第1期34-38,共5页
文摘
凉山州位于我国横断山区的东北部,界于川滇高原之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形成独特的气候特征。大片区域宜桑宜蚕,有利于发展“三高”蚕业,被国内外蚕业专家誉为“发展蚕桑的宝地”,目前是我省主要的优质茧出口基地。笔者就本区域主要蚕区的气候特征与蚕茧生产的关系进行多年调查分析,发现本区域主体气候有利于蚕茧生产,但也同时存在着不利因素,并明显影响着蚕茧质量的提高,现就其气候特征与蚕茧质量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1.凉山蚕区的主体气侯和蚕茧生产 凉山地区从纬度上属北亚热带。
关键词
气候特征
蚕茧生产
凉山州
蚕茧质量
解舒率
桑蚕干茧
四川盆
宁南县
比较项目
年降水量
分类号
S883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凉山蚕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陈伟
机构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出处
《四川蚕业》
2000年第2期43-45,共3页
文摘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
关键词
蚕业发展
蚕桑生产
蚕农
收入
基地建设
茧丝
中国
凉山
优质
蚕茧质量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挥凉山自然优势 提高蚕茧出丝率
3
作者
杨有红
谢云琪
王月华
段志蓉
机构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西昌市
茧丝绸
总司
出处
《四川蚕业》
1998年第2期40-42,29,共4页
文摘
桑蚕鲜茧出丝率是衡量蚕茧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凉山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生产的蚕茧色泽、解舒、干毛茧出丝率优于四川平均指标,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但就整体质量而论,与凉山州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不相称,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
关键词
出丝率
凉山州
公斤茧粒数
解舒率
含水率
上车率
自然优势
蚕茧质量
茧层率
蜕皮激素
分类号
S883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立高标准间作桑园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伟
机构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出处
《四川蚕业》
2000年第4期30-31,共2页
文摘
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除安宁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较为平缓,这里山高坡陡,地形、地质、气候十分复杂。为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当地主要以“四边桑”及成片密植桑园为主。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结合坡改梯、农业综合开发、水保工程的实施,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展开,
关键词
桑园
间作
四边桑
密植
技术措施
安宁河流域
水保工程
局部地区
农业综合开发
蚕桑生产
分类号
S8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F3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养蚕可致富
5
机构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出处
《四川蚕业》
1994年第4期36-36,共1页
文摘
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李和湘全家19人,有耕地21亩,83年前处于种田为饱肚用钱靠卖米的被动局面。83年以来他利用低产旱地建桑园8亩。(有桑树1.8万株)坚持科学管桑,(舍得劳力和肥料投入一年施4次肥,亩产桑叶达3500公斤),科学养蚕(已连续养蚕53季,单产45公斤以上),自订养蚕资料,参加技术培训,亲自实践,总结提高,把消毒防病作为头等大事,舍得用药,严格消毒技术,既有消毒池,又有消毒灶,还有贮沙坑,为避免水污染,而打深井一口。坚持卫生制度,防止病源再度污染,做到无菌饲养。把改善养蚕环境条件作为创高产的关键,修建专用蚕房12间,面积达510平方米,既有小蚕房,又有大蚕室,还有贮桑室,既有充足蚕具(每张蚕50个蚕箔,100张蚕网,50个拆簇)又大力推广大蚕蚕台育,做到稀蚕勤喂,良桑饱食。
关键词
月华乡
新星村
养蚕环境
大蚕
卫生制度
产业结构
贮桑室
消毒池
蚕网
蚕具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育户联农户是提高养蚕单产的有效途径
6
作者
李耘
邹远佳
机构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宁南县蚕桑站
出处
《四川蚕业》
1998年第3期43-44,共2页
文摘
宁南县是一个边远山区小县,全县耕地面积18万亩,人口16.3万人。宁南县委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狠抓烟、桑、蔗。1997年产烟23.5万担,产蔗26万吨,人平产烟、产蔗名列全省第一名。蚕茧生产更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1997年产茧57228担,蚕区人平达28.5公斤。连续11年人平产茧居全省第一名。成为全省优质茧基地示范县。
关键词
共育户
有效途
共育室
宁南县
单产
共育质量
农户
栽桑养蚕技术
粮食生产
发展才是硬道理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弹镇大力推行蚕桑产业化工程
7
作者
杜刚双
陈伟
机构
宁南县蚕桑局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出处
《四川蚕业》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文摘
位于金沙江畔,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的宁南县华弹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该镇有人口16000多人,耕地面积8000倾,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该镇提出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狠抓甘蔗、蚕桑、畜牧、亚热带水果四根支柱”的发展战略,通过十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甘蔗、蚕桑、畜牧上均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共育室
宁南县
共育户
支柱产业
蚕桑生产
亚热带季风气候
粮食生产
发展战略
亚热带作物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蚕业发展要做到“四轮齐动”——宁南县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8
作者
杜刚双
陈伟
机构
宁南县蚕业局
凉山州茧丝绸公司
出处
《四川蚕业》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摘
我省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蚕茧生产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出现过令世人瞩目的“丝绸之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体制的频繁更迭,对蚕桑产业认识的偏差,以及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全省蚕桑生产逐步萎缩,未能真正实现蚕桑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
蚕桑产业
蚕业发展
推进
宁南县
预期
蚕茧生产
业绩
养蚕
蚕桑生产
沿海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凉山气候与蚕茧生产
杨友红
王月华
《四川蚕业》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凉山蚕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陈伟
《四川蚕业》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发挥凉山自然优势 提高蚕茧出丝率
杨有红
谢云琪
王月华
段志蓉
《四川蚕业》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建立高标准间作桑园的技术措施
陈伟
《四川蚕业》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养蚕可致富
《四川蚕业》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共育户联农户是提高养蚕单产的有效途径
李耘
邹远佳
《四川蚕业》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华弹镇大力推行蚕桑产业化工程
杜刚双
陈伟
《四川蚕业》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蚕业发展要做到“四轮齐动”——宁南县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杜刚双
陈伟
《四川蚕业》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