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一年期间,对处于华西雨屏区境内的瓦屋山开展了模拟氮沉降实验,模拟氮沉降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低氮(LN,10 g N/(m^(2)·a)),高氮(HN,25 g N/(m^(2)·a)),探讨了模拟氮...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一年期间,对处于华西雨屏区境内的瓦屋山开展了模拟氮沉降实验,模拟氮沉降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低氮(LN,10 g N/(m^(2)·a)),高氮(HN,25 g N/(m^(2)·a)),探讨了模拟氮的持续输入对凋落物量的影响。在实验1a后,于每月20日左右及时收集各样方的凋落物样品,为期12个月并测定了凋落物量。结果表明:①在1、2、3月凋落物总量最低,4、5、6月凋落物总量最高,在7月至11月凋落物量持续增加,12月又开始降低。凋落叶在3月至5月凋落量较高,12月至2月凋落叶凋落量较低,但6月也较高。凋落枝在冬春季节凋落量较低,在夏秋季节凋落量较高。②各处理年凋落量均落入热带、亚热带森林年均凋落量范围内(300~1444 g/m^(2)),均高于寒温带和暖温带森林的平均凋落量(350~550 g/m^(2))不同浓度的氮沉降下。③高氮对凋落物总量影响相对较为显著,对各个部分凋落量差异不显著;低氮对凋落物总量影响不显著,对各个部分凋落量差异不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一年期间,对处于华西雨屏区境内的瓦屋山开展了模拟氮沉降实验,模拟氮沉降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低氮(LN,10 g N/(m^(2)·a)),高氮(HN,25 g N/(m^(2)·a)),探讨了模拟氮的持续输入对凋落物量的影响。在实验1a后,于每月20日左右及时收集各样方的凋落物样品,为期12个月并测定了凋落物量。结果表明:①在1、2、3月凋落物总量最低,4、5、6月凋落物总量最高,在7月至11月凋落物量持续增加,12月又开始降低。凋落叶在3月至5月凋落量较高,12月至2月凋落叶凋落量较低,但6月也较高。凋落枝在冬春季节凋落量较低,在夏秋季节凋落量较高。②各处理年凋落量均落入热带、亚热带森林年均凋落量范围内(300~1444 g/m^(2)),均高于寒温带和暖温带森林的平均凋落量(350~550 g/m^(2))不同浓度的氮沉降下。③高氮对凋落物总量影响相对较为显著,对各个部分凋落量差异不显著;低氮对凋落物总量影响不显著,对各个部分凋落量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