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城县2015年春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海珍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6期211-211,213,共2页
2015年凉城县春玉米整个生育期约140 d,比2014年少8 d。在春玉米整个生育期间,除中期降水偏少,大部地区出现干旱外,前期、后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利,总体来说,2015年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利大与弊.
关键词 春玉米 全生育期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窟野河流域生长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2
作者 郭喜悦 荀学义 +3 位作者 刘东伟 张敏 陈海英 包福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4-313,共10页
为探讨窟野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与情景模拟评估等方法分析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 为探讨窟野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与情景模拟评估等方法分析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剥离气候因素和人为干扰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组分,探讨两种组分在植被动态演变过程的定量贡献,进而阐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2年窟野河流域多年平均植NDVI自北向南逐渐递增,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08/a,耕地植被覆盖改善状况最好,建设用地植被覆盖恢复效果最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窟野河流域植被覆盖的影响正、负效应并存,尤以人类活动的正向推动作用更甚;不同植被类型NDVI均以极显著(P<0.05)增加趋势为主;水域和建设用地植被覆盖受负面影响最大,但以不显著(P>0.05)减少趋势为主;在植被覆盖向好发展区域,人类干预贡献占比为98.78%,气候变化归因权重仅占1.22%;在植被覆盖逐渐恶化区域,人类干预贡献占比为95.31%,气候变化归因权重仅占4.69%;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植被覆盖受气候影响相对较大。研究结果期望能为窟野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植被恢复与政府管理及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窟野河流域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城县马铃薯种植气候条件分析及优质高产对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珍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年第9期88-90,共3页
凉城县地域广阔、气候独特,具有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及2012-2022年凉城县逐月平均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时数资料,认为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宜马铃薯种植。同时探讨了高温干旱、连阴雨、冰... 凉城县地域广阔、气候独特,具有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及2012-2022年凉城县逐月平均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时数资料,认为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宜马铃薯种植。同时探讨了高温干旱、连阴雨、冰雹和低温冷害对马铃薯种植的危害,最后提出了几点马铃薯优质高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气候 优质高产 凉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城县冰雹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海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33-233,239,共2页
冰雹灾害是制约凉城县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凉城县的冰雹特征,阐述了冰雹灾害对凉城县农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防御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冰雹 农牧业 影响 防御措施 内蒙古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城气象站站址迁移同期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海珍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24期233-233,共1页
本文通过对凉城县气象站2010年1—12月新旧站址同期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得出新站气温、气压比旧站偏低、相对湿度、降水比旧站偏高,分析认为测站周围环境不同时造成以上观测要素差异主要原因。
关键词 新旧站址 观测资料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城县强降雨天气诊断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海英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凉城县2022年8月17-18日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17日20时西风槽前副高东退南压,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输送;降水期间存在不稳定...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凉城县2022年8月17-18日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17日20时西风槽前副高东退南压,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输送;降水期间存在不稳定能量活动的情况,K指数在35左右;从地面气压场形势来看,凉城县处在地面低压的控制当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提供了较强的垂直动力条件,加上西南低空急流维持时间长,水汽供应充沛,促使强降雨天气出现。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夏季须加强关注强降雨落区叠加效应带来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农业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6年凉城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姝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13-213,215,共2页
本文利用1981—2016年凉城县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凉城县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6年凉城县年平均气温为5.9℃,气候倾向率为0.36℃/10年,气温升高趋势显著,四季平均气温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 本文利用1981—2016年凉城县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凉城县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6年凉城县年平均气温为5.9℃,气候倾向率为0.36℃/10年,气温升高趋势显著,四季平均气温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1—2016年凉城县年降水量为406.5 mm,气候倾向率为-0.976 mm/10年,除夏季和冬季外,其余2季降水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凉城县气候变化趋势较显著,对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农业生产 影响 内蒙古凉城 1981—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珍 薛羽 邓姝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95-195,199,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作用以及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极地冷空气出现积聚、加强并南下,我国暴发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冷平流 强降温 内蒙古凉城 2016年1月20—24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7年凉城县霜冻天气变化特征及防御措施
9
作者 赵慧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16-216,219,共2页
本文选取1981—2017年凉城县霜冻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凉城县霜冻天气变化规律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御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霜冻 农业生产 影响 措施 内蒙古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8月1日凉城县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10
作者 陈海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03-204,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日凉城县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属一次飑线过程,破坏性强大;主要由斜压锋生所产生,高空较强冷平流使垂直温度梯度变大,低空较强暖湿...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日凉城县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属一次飑线过程,破坏性强大;主要由斜压锋生所产生,高空较强冷平流使垂直温度梯度变大,低空较强暖湿气流促使水平梯度变大,高低空冷暖平流构成锋区;斜压锋生的强烈抬升构成动力强迫,促使强对流天气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内蒙古凉城 2015年8月1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11月5日凉城县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11
作者 邓姝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02-202,204,共2页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5日凉城县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凉城县位于冷高压边缘位置处,地面以东风为主,气压梯度较大,在凉城县有冷暖空气交汇,不稳定性增强,是特大暴雨天气形...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5日凉城县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凉城县位于冷高压边缘位置处,地面以东风为主,气压梯度较大,在凉城县有冷暖空气交汇,不稳定性增强,是特大暴雨天气形成的原因;凉城县上空有偏东气流、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强冷高压3股气流,增强凉城县不稳定能量,从低层到高层相对湿度均>90%;河套至凉城县200~500 hPa以正散度区为主,而500~850 hPa以负散度为主,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强烈上升运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内蒙古凉城 2015年11月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海英 安莉娟 +4 位作者 代海燕 李瑞青 李多 李忆平 皇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1-2189,共9页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析草原景区旅游气候适宜性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表现为舒适等级,着衣指数6月-8月表现为舒适等级;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舒适期主要分布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舒适期仅在6月-8月,舒适期最短;夏季旅游舒适度高,为舒适期,冬季舒适度低,为不舒适期。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呈现倒“U”型,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北部比南部气候更舒适,更适宜避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风寒指数 着衣指数 气候舒适度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蒙中农牧交错带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分析——以乌兰察布市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二佳 薛羽 +2 位作者 李红瑛 巩杰 徐彩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171,共7页
基于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乌兰察布市及周边20个气象站点1980-201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以相对湿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采用反距离权重IDW插值法、距平及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及偏相关分析分析了近38 a来作物生长季干旱空... 基于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乌兰察布市及周边20个气象站点1980-201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以相对湿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采用反距离权重IDW插值法、距平及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及偏相关分析分析了近38 a来作物生长季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可能成因,并基于Hurst指数分析未来干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乌兰察布市干湿状况为由北至南逐渐变湿,其中凉城、卓资、丰镇较湿润,四子王旗较干旱。近38 a来生长季M平均值为-0.575,为轻旱状态。②4-9月M呈先增后减,近38 a来该地区微弱变干,其中8月干旱化最显著(α=0.01)。③潜在蒸散量(ET0)与各气象要素的偏相关分析得出,风速对ET0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近38 a来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和相对湿度减小,其次是平均气温的上升,而风速、日照时数的下降有助于缓解干旱加重;Hurst指数表明该地区生长季将持续变干,其中8月为强持续显著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指数 干旱 生长季 时空变化 HURST指数 乌兰察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6月29日四子王旗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羽 邹纯丽 《南方农机》 2018年第3期186-186,189,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29日四子王旗境内冰雹天气过程分析,以期能够为四子王旗冰雹短时和临近预报、预警提供思路。
关键词 冰雹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四子王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站草面温度、空气温度、地面温度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王海珍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4期42-42,共1页
本文主要利用内蒙古凉城县气象自动站2017年11月~2018年10月的草面温度、空气温度以及地面温度观测资料,对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值中,空气温度<草面温度<地面温度;极端最高温度中,地面温度>草面温度>空气温度... 本文主要利用内蒙古凉城县气象自动站2017年11月~2018年10月的草面温度、空气温度以及地面温度观测资料,对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值中,空气温度<草面温度<地面温度;极端最高温度中,地面温度>草面温度>空气温度;极端最低温度中,草面温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地面温度年内逐月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草面温度,空气变化最小。下垫面性质、传感器装设、仪器自身因素等均是导致草面温度、空气温度以及地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温 气温 地温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