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格尔矿区粉煤灰提铝残渣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董宏 潘爱芳 +1 位作者 何廷树 杨建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为了实现对准格尔矿区煤粉炉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后残渣的利用,以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密度与细度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晶相分析、岩矿分析、形貌分析等手段,对残渣的化学成分、矿物构成、形貌特征、活性特征等... 为了实现对准格尔矿区煤粉炉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后残渣的利用,以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密度与细度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晶相分析、岩矿分析、形貌分析等手段,对残渣的化学成分、矿物构成、形貌特征、活性特征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残渣的可磨性好;残渣主要成分以SiO2为主,占90%以上,Al2O3约占4%~6%,CaO和Fe2O3和量不足1%;残渣粒度集中在0.02mm以下,少量在0.02—0.2mm之间,粒度越大者含量越少.残渣中仍然以非晶质(玻璃相)成分为主,约占85%~90%,晶质相约占10%~15%,主要为石英及少量的刚玉、长石、云母;大部分颗粒表面呈多孔、疏松结构.SEM分析表明,提铝残渣颗粒形貌完全不同于粉煤灰原灰形貌,且多为不规则玻璃体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并呈多孔、疏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可磨性 矿物构成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煤制备水煤浆的成浆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庆 张代鑫 +5 位作者 李云妹 杜善周 黄涌波 刘海军 韦鲁滨 黄中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84-490,共7页
为提高准格尔煤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效率,提出将准格尔煤以水煤浆的形式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方法,即借助水煤浆的低温燃烧特性,进一步降低CFB锅炉的炉内煅烧温度,进而提高粉煤灰的反应活性及后续工艺的浸出效率。以水煤浆的制... 为提高准格尔煤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效率,提出将准格尔煤以水煤浆的形式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方法,即借助水煤浆的低温燃烧特性,进一步降低CFB锅炉的炉内煅烧温度,进而提高粉煤灰的反应活性及后续工艺的浸出效率。以水煤浆的制备试验为主线,系统比较了NNO、MF、LC和LS等4种常见水煤浆分散剂对准格尔煤水煤浆的分散效果,探讨了粒度对煤浆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流变数据与Herschel-Bulkley模型共同分析了浆体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分散剂NNO具备最佳的分散效果,其在用量仅为干基煤粉质量0.4%的条件下,可将准格尔煤水煤浆的表观黏度和流动直径由未加分散剂时的966 mPa·s(煤浆质量分数60%)和9.1 cm改善至468 mPa·s和13.2 cm;粒度对准格尔煤水煤浆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影响,随着煤粉平均粒度D_(50)由47.2μm减小至20.5μm,浆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硬沉淀的出现时间延长,且当D_(50)≤35.0μm时,煤浆的硬沉淀出现时间>7 d,满足生产需求;准格尔煤在D_(50)=35.0μm时制备出的水煤浆浆体综合性能最好,在煤浆质量分数为60%的条件下,浆体表观黏度仅为639 mPa·s,且流动直径为11.9 cm,流动等级为B^(ˉ)级,硬沉淀出现时间>7 d,低位发热量为10.06 MJ/kg,属于高品质水煤浆;准格尔煤水煤浆呈现出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为假塑性流体,且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流变特性指数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煤 水煤浆 分散剂 稳定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矿区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汉宏 王金金 +2 位作者 翟正江 王忠鑫 王卫卫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119,共7页
为了改善露天开采对矿山周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扰动破坏,基于绿色开采理念,从矿山开采技术考虑,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概念,建立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应用该理论对准格尔矿区黑岱沟、哈尔乌素露天矿2006—2015年开采扰动... 为了改善露天开采对矿山周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扰动破坏,基于绿色开采理念,从矿山开采技术考虑,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概念,建立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应用该理论对准格尔矿区黑岱沟、哈尔乌素露天矿2006—2015年开采扰动效应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个露天矿近10年的开采扰动指数(SMDI)均大于零且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2个露天矿通过应用多项绿色开采技术,增强了开采扰动正效应,减弱了开采扰动负效应,2个露天矿正向着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表明绿色开采技术对露天矿山生产的扰动补偿效应是显著的,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可为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绿色开采 扰动效应 扰动指数 扰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准格尔煤水煤浆性能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国庆 李云妹 +2 位作者 黄涌波 刘海军 黄中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7,共8页
准格尔煤燃烧后灰渣中氧化铝含量高,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准格尔煤水煤浆可进一步提高灰渣中氧化铝的提取效率和氧化铝活性,具有极高的技术潜力。采用三因素六水平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粗粒级和超细粒级煤粉质量比、细粒级煤粉质量分数及分散... 准格尔煤燃烧后灰渣中氧化铝含量高,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准格尔煤水煤浆可进一步提高灰渣中氧化铝的提取效率和氧化铝活性,具有极高的技术潜力。采用三因素六水平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粗粒级和超细粒级煤粉质量比、细粒级煤粉质量分数及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添加量对准格尔煤水煤浆定浓黏度(浆体浓度60%)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制浆方案下浆体的最大成浆浓度(浆体表观黏度为1200 mPa·s)、流动性、稳定性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影响准格尔煤水煤浆定浓黏度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粗粒级和超细粒级煤粉质量比、分散剂NNO添加量、细粒级煤粉质量分数;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粗粒级和超细粒级煤粉质量比4∶1、细粒级煤粉质量分数40%、NNO添加量0.35%,此时浆体的定浓黏度为479 mPa·s,最大成浆浓度为63.5%,流动性为12.3 cm,稳定性为15 d;三峰级配方式下,准格尔煤水煤浆可获得更好的浆体性能,其最大成浆浓度相较于双峰级配方式提升超过了2%,是更适用于制备准格尔煤水煤浆的级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煤 正交实验 粒度级配 分散剂 稳定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煤田:西部开发的新亮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洋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准格尔煤田 西部大开发 火力发电厂 能源基地 环保煤炭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矿区煤气厂含酚废水处理方案优化
6
作者 张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2-264,共3页
通过分析神华准格尔矿区煤气厂原设计和目前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指出现有工艺的不足,结合国内外煤气厂、焦化厂煤气废水新处理工艺的研究结果及可靠经验,在不改变原有废水处理构筑物的基础上,将其处理工艺从两级好氧法改为厌氧—好... 通过分析神华准格尔矿区煤气厂原设计和目前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指出现有工艺的不足,结合国内外煤气厂、焦化厂煤气废水新处理工艺的研究结果及可靠经验,在不改变原有废水处理构筑物的基础上,将其处理工艺从两级好氧法改为厌氧—好氧处理法(A/O 工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 厌氧-好氧 接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大型露天煤矿综合监控联网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春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3-27,共5页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在煤矿生产运行和安全事件预防、发现、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对准格尔露天煤矿多年积累数模混用、清晰度不同、网络不能互联互通的多个监控系统进行高清化、网络化、安全化改造,改造成统一视频标准的监控...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在煤矿生产运行和安全事件预防、发现、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对准格尔露天煤矿多年积累数模混用、清晰度不同、网络不能互联互通的多个监控系统进行高清化、网络化、安全化改造,改造成统一视频标准的监控专网。改造完成后,监控系统提高了图像品质、统一调用、互传图像数据,专网隔离,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为下一步图像安全识别、人员识别、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等智能化管理技术在该露天煤矿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联网 露天煤矿 安防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及其区域环境影响
8
作者 刘明奇 张小平 +10 位作者 王瑜 杨志鹏 于昕弘 胡阿古达木 杨国庆 朱颖 曹英楠 刘伟 郑天龙 霍耀强 刘建国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72-3084,共13页
碳排放核算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中的重要环节,煤炭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文中以典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构建煤炭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量化矿区各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清单,评估露天矿区碳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根据... 碳排放核算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中的重要环节,煤炭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文中以典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构建煤炭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量化矿区各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清单,评估露天矿区碳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将煤矿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环节分为煤炭开采、煤炭洗选、运输储存、使用消费以及其他步骤,在核算过程中总结归类碳排放来源。其中,直接碳排放包括燃料燃烧CO_(2)排放以及CH_(4)逸散排放;间接碳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及水力消耗碳排放。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年碳排放量为1538178.60 tCO_(2)e,每生产1 t原煤排放二氧化碳(CO_(2))当量数为0.05 tCO_(2)e,露天煤矿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导致的甲烷(CH_(4))逸散排放(占比79.92%)。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量的13.71%;电力和水力碳排放占比最少(6.37%)。我国近10 a露天煤矿温室气体年平均碳排放量为(3.24±0.77)×10^(7)tCO_(2)e,相当于(5.23±1.24)×10^(8)颗树木1 a的固碳量,或(113.83±27.00)万公顷杨树林1 a的固碳量。同时,按照目前的开采方法和工艺,全国每年会产生超过23亿元的额外经济支出,并且随着露天煤矿开采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大。因此,减少煤炭露天开采过程中的碳排放极为重要,尤其需进一步关注逸散环节。研究结果对煤炭行业构建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评估其区域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露天煤矿 温室气体 核算模型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磁钻杆摩擦焊焊缝塑性环演变规律
9
作者 薛甜甜 王世清 +4 位作者 温国栋 亓钧雷 高旺 骆晓炜 路永新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9,共9页
文中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无磁钢连续驱动摩擦焊界面塑性环演变规律与焊缝处出现条带状组织的原因.塑形环形核位置随着转速增加逐渐地从靠近边缘位置移向焊缝中心,塑形环宽度也逐渐增加.在无磁钢塑性环演变的过程中,... 文中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无磁钢连续驱动摩擦焊界面塑性环演变规律与焊缝处出现条带状组织的原因.塑形环形核位置随着转速增加逐渐地从靠近边缘位置移向焊缝中心,塑形环宽度也逐渐增加.在无磁钢塑性环演变的过程中,塑性环经快速形核、迅速扩展,随着塑化金属的挤出,塑性环集中在界面中心.界面温度场演变过程与塑性环形核及扩展演变规律基本一致.随着转速的增加,等效应变的最大值逐渐减小,而等效应力的最大值略有增加. γ_(1)为棒材半径,当塑性环位置位于距焊缝中心距离为0.12γ_(1)~γ_(1)且塑性环宽度小于γ_(1)时,塑性环发生扩展.当塑性环位置接近距焊缝中心距离为0~0.12γ_(1),塑化金属被挤出时,塑性环将不再发生扩展.另外,由于塑性环没有扩展的动力,且界面中心的温度低于外缘温度,造成塑性环在界面中心无法再发生扩展.这种不扩展现象导致焊缝呈现“纺锤形”热流模式,导致焊缝形成了条带状组织,进而造成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磁钢 旋转摩擦焊 塑性环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飞灰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代鑫 张国庆 +4 位作者 刘海军 黄涌波 杜善周 樊保国 黄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准格尔煤燃烧后灰渣中Al_(2)O_(3)含量超过45%,具有重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为解决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准格尔煤时飞灰活性差、Al_(2)O_(3)提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改善灰渣特性。【方法】利用3... 【目的】准格尔煤燃烧后灰渣中Al_(2)O_(3)含量超过45%,具有重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为解决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准格尔煤时飞灰活性差、Al_(2)O_(3)提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改善灰渣特性。【方法】利用3 MW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研究了给料方式、运行氧量、床温、一次风率等对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仪、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不同粒径飞灰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床温、运行氧量、一次风率的增加,飞灰可燃物含量逐渐减小;水煤浆粒化燃烧的飞灰可燃物含量明显低于未粒化。飞灰中可燃物主要存在于40μm以下颗粒,随着飞灰粒径的减小,可燃物含量逐渐增加;小颗粒飞灰大部分是由孔隙结构不发达的颗粒构成,可燃物含量较高;随着飞灰粒径的增大,飞灰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逐渐减小,平均孔径逐渐增大,粒化末煤浆的总孔容和平均孔径要小于精煤浆;对灰样进行成分分析,发现随着粒径的减小,Al_(2)O_(3)的含量逐渐增大,15μm以下粒径段飞灰中Al_(2)O_(3)的含量达到51.77%;对灰样进行物相检索和半定量分析,活性较好的γ-Al_(2)O_(3)峰随着粒径的增大逐渐减弱,莫来石含量随着粒径的增大逐渐增加,使飞灰的提铝效率降低。总体来看,粒径小于50μm的飞灰中Al_(2)O_(3)的含量更高同时莫来石含量更少,更适合作为提铝工艺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煤 水煤浆 循环流化床 灰渣提铝 灰渣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AEL公司乳化炸药现场混制和装药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日 郭占江 王丽杰 《爆破器材》 CAS 2008年第4期11-12,共2页
介绍了非洲AEL爆破公司乳胶基质制备生产线技术特点,快速补给车与现场混装炸药车联合作业方式,并结合我国乳化炸药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关经验借鉴。
关键词 散装炸药 硝酸铵 补给车 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窗口法和人工势场法融合的AGV路径规划算法
12
作者 李玉清 梁忠楠 +1 位作者 赵衍昭 周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924-5933,共10页
针对原始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在路径规划中存在的振荡现象,设计了一种改进的DWA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融合了人工势场法。首先,提升了DWA算法的安全性约束,并将原始DWA中的线性障碍物距离评价函数改进为人工势场法中... 针对原始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在路径规划中存在的振荡现象,设计了一种改进的DWA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融合了人工势场法。首先,提升了DWA算法的安全性约束,并将原始DWA中的线性障碍物距离评价函数改进为人工势场法中的非线性障碍物势场函数。其次,将改进的DWA与梯度下降法的平滑A*路径相结合,以解决传统算法全局规划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实物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在仿真实验中,与原始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设计的障碍物场景中减少了9.84%的路径长度,运行时间缩短了31.71%,平滑度提升了6.49%。在自动导引车实物实验中,路径长度减少了10.76%,运行时间缩短了13.09%。因此,改进的DWA算法能够生成更平滑的路径、更短的路径长度和更短的运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引车 路径规划 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 DWA) 人工势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源定位系统的广义二次互相关算法改进与测试
13
作者 徐彬 马鹏飞 +2 位作者 张恒远 吴善强 王斌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3-137,共5页
文中针对在复杂噪声和混响的室内环境下,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精度不高导致声源定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变换(PHAT)加权函数改进的广义二次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在广义二次互相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通道对时延估计的影响... 文中针对在复杂噪声和混响的室内环境下,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精度不高导致声源定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变换(PHAT)加权函数改进的广义二次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在广义二次互相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通道对时延估计的影响,使用改进的PHAT函数对二次互相关函数进行加权。以LabVIEW为软件环境,结合五元麦克风阵列和数据采集卡设计了声源定位系统,分别使用广义互相关、广义二次互相关算法和改进算法进行声源定位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广义互相关和广义二次互相关算法,文中改进算法的抗噪抗混响能力更强,在复杂噪声环境下时延估计更准确,声源定位精度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定位 时延估计 麦克风阵列 LABVIEW 广义二次互相关 加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接种AMF对3种植物根系发育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全民 杜昕鹏 毕银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4,共8页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根系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复垦3年的紫穗槐、沙棘、柠条3种植物的对照和接菌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植物根系形态、土壤团聚体稳定...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根系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复垦3年的紫穗槐、沙棘、柠条3种植物的对照和接菌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植物根系形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进行采样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植物接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植物根系的平均直径,接菌样地是对照的1.33~2.24倍;在压实土壤条件下,菌丝可能一定程度上代替植物细根系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使紫穗槐和沙棘样地接菌降低了根系的总根长。接菌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提高了335.62%,脲酶活性最高提高了44.73%,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最高提高了82.56%,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提高了64.74%。接菌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等途径,显著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平均重量直径提高了24.14%~34.29%,团聚体破坏率降低了18.25%~24.35%。[结论]露天矿排土场接种AMF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养分含量,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从而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成排土场 团聚体稳定性 根系形态特征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煤粉水浊液制备粒状铵油炸药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汪泉 张家宝 +6 位作者 杜善周 李玉清 叶涛 董晖 李瑞 徐小猛 曹英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6-1021,I0002,共7页
为降低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材料成本,提高其稳定性和爆炸安全性,将微米级煤粉与水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混合的煤粉水浊液)部分或完全取代柴油制备粒状铵油炸药。通过实验测试选取爆速最大配方,使用摩擦感度仪测试炸药发火概率,采用C80... 为降低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材料成本,提高其稳定性和爆炸安全性,将微米级煤粉与水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混合的煤粉水浊液)部分或完全取代柴油制备粒状铵油炸药。通过实验测试选取爆速最大配方,使用摩擦感度仪测试炸药发火概率,采用C80微量量热仪研究煤粉对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热分解反应的影响,以热流曲线数据为依据,通过Arrhenius方程得出不同样品热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混合质量分数10%煤粉水浊液和2%柴油的铵油炸药爆速最高,为3227m/s;炸药摩擦感度发火概率最大为4%;煤粉水浊液抑制了多孔粒状硝酸铵的热分解反应,用其制备的铵油炸药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热分解起始温度,均高于纯柴油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用其部分或完全替代柴油制备的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工业炸药 多孔粒状铵油炸药 煤粉水浊液 爆炸安全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混装乳化基质自动加料系统的研究开发
16
作者 郭占江 闫海勇 +4 位作者 张继东 孟广雄 王小军 赵学文 姜祖勇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为解决传统工艺中给现场混装车加注乳化基质效率低、现场人员多等问题,研究开发了自动加料系统。采用二维码视频识别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混装车的准确定位,并对基质储罐下料口和混装车加料口的对准情况进行自动提示;自动加料控制模块实... 为解决传统工艺中给现场混装车加注乳化基质效率低、现场人员多等问题,研究开发了自动加料系统。采用二维码视频识别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混装车的准确定位,并对基质储罐下料口和混装车加料口的对准情况进行自动提示;自动加料控制模块实现了自动、定量加料和现场/远程操作与控制,并且能够防止飞溅和溢出,乳化基质的加注量等信息,由系统自动记录和管理,达到了混装车乳化基质加料过程的智能化和少人化目标。该系统在炸药厂运行了近3年时间,共加注现场混装乳化基质近12 000 t,通过加料数据的实时反馈,还实现了生产任务制定、车辆调度等的精细化管理。应用结果表明,开发的自动加料系统不仅实现了乳化基质加料过程的智能化,还对提升我国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全工序智能化水平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混装 乳化基质 自动加料 智能化 二维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行感知卸载区边缘工程结构规范性检测
17
作者 杨健健 佟艺博 +3 位作者 王凯帆 刘晋腾 张玉增 徐钟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166,共15页
当前露天矿无人驾驶技术在卸载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卸载区边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规范性检测方面。为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平行感知理论驱动的点云模型解析AC-VIT算法,旨在实时稳定地检测露天煤矿卸载区边缘工程... 当前露天矿无人驾驶技术在卸载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卸载区边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规范性检测方面。为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平行感知理论驱动的点云模型解析AC-VIT算法,旨在实时稳定地检测露天煤矿卸载区边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规范性。首先使用无人矿卡后向激光雷达扫描得到三维点云数据,随后应用网格平均方法、统计滤波法以及映射离散网格模型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进而通过高度场梯度特征提取进行初步地形标记,并结合改进的AC-VIT神经网络进行规范性的识别与分类,AC-VIT模型通过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平行计算和多层级的注意力机制,能有效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此外,在人工场景仿真环境中,基于内蒙古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实际生产作业环境搭建卸载区平行仿真环境,以获得大量多样性人工场景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场景数据,利用提出的算法平行执行,进行平行感知计算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完成有效的检测算法训练和科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平行感知理论驱动的点云模型解析AC-VIT算法在准确率方面达到了98%,较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与效率有所提高。此外,AC-VIT算法的成功应用不仅增强了露天矿卸载作业的智能化水平,还为其他类似的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感知 露天煤矿 卸载区 激光雷达 识别与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土场不同培肥模式团聚体有机碳的累积效应
18
作者 王桂林 李明超 +1 位作者 毕银丽 胡耀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模式对沙棘林下的植被多样性,土壤团聚体的发育、稳定性及有机碳库恢复的影响,为矿区露天矿植被重建,土壤质量改善及团聚体碳库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矿内排土场沙棘示范基地,通过调查植被种群并...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模式对沙棘林下的植被多样性,土壤团聚体的发育、稳定性及有机碳库恢复的影响,为矿区露天矿植被重建,土壤质量改善及团聚体碳库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矿内排土场沙棘示范基地,通过调查植被种群并采集土壤团聚体样品,分析丛枝菌根真菌(AMF)及其他因素(风化煤、绿肥)联合的培肥模式对于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区前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在6种培肥模式下,对林下植被丰富度及多样性提高效果最好的是施用绿肥并添加风化煤(沙绿风)处理;对团聚体发育及稳定性影响效果最显著的是接种AMF并施用绿肥(沙接绿)的试验组。对团聚体有机碳及全氮作用效果的分析表明,沙接绿处理下宏观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显著高于仅接种AMF(沙接)处理。[结论]不同培肥模式对沙棘林下的植被多样性、土壤团聚体的发育、稳定性及有机碳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在露天矿植被重建时,应采用接种AMF、施用绿肥及风化煤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团聚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排土场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固化封尘剂沉降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吉日格勒 孙鑫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1-485,共5页
金属离子是固化封尘剂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影响除尘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固化封尘剂沉降过程中质量浓度、金属离子浓度、金属离子种类对其悬浮液颗粒表面电位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封尘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悬浮液中固体颗粒表面... 金属离子是固化封尘剂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影响除尘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固化封尘剂沉降过程中质量浓度、金属离子浓度、金属离子种类对其悬浮液颗粒表面电位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封尘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悬浮液中固体颗粒表面负电位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增强;金属阳离子通过影响悬浮液固体颗粒表面负电位而影响体系的稳定性,阳离子浓度越大,封尘剂悬浮液稳定性系数TSI值越大,不同种类的阳离子对封尘剂悬浮液影响程度不同,相同浓度下阳离子对封尘剂悬浮液失稳作用强度顺序为Fe^(3+)>Fe^(2+)>Ca^(2+)>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尘剂沉降 金属离子 悬浮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y-DEMATEL的煤矿隐患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占宝 刘小杰 刘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45,共7页
为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提出结合灰色理论与决策实验室分析法(Grey-DEMATEL),系统分析煤矿隐患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大量煤矿事故数据和相关文献,建立涵盖多个维度的煤矿隐患指标体系,并基于实际调研和专家评估构建13个隐患指标。并运... 为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提出结合灰色理论与决策实验室分析法(Grey-DEMATEL),系统分析煤矿隐患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大量煤矿事故数据和相关文献,建立涵盖多个维度的煤矿隐患指标体系,并基于实际调研和专家评估构建13个隐患指标。并运用Grey-DEMATEL方法定量分析隐患因素,识别隐患的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传递不准确、设备维护不及时以及工人违章作业是导致煤矿隐患的主要原因因素,而隐患结果因素包括设备故障、环境问题和管理缺陷。通过引入灰色理论,改进的Grey-DEMATEL模型可避免传统模型中权重计算的偏差,能够为煤矿隐患的识别和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隐患 灰色理论 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 关键因素 隐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