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调学的钢铁工业节能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浩 涂序彦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钢铁企业具有能耗总量大、能源构成复杂和可利用余能多等特点,通过协调学的方法提出了钢铁工业节能模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钢铁工业 节能模式 协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焙烧机生产磁-赤型球团矿焙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新宇 张建良 +3 位作者 刘依然 刘兴乐 闫志武 苏步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扩大首钢京唐504 m2带式焙烧机的原料适应性,在原有配料结构(以磁铁精矿为主)的基础上配加部分赤铁矿粉进行了实验室焙烧试验,共设计了8组配矿方案用于生产磁-赤型球团矿。结果表明:8组方案的球团矿品位均超过65.71%,平均抗压强度均达... 为扩大首钢京唐504 m2带式焙烧机的原料适应性,在原有配料结构(以磁铁精矿为主)的基础上配加部分赤铁矿粉进行了实验室焙烧试验,共设计了8组配矿方案用于生产磁-赤型球团矿。结果表明:8组方案的球团矿品位均超过65.71%,平均抗压强度均达到2 500N/P以上,还原膨胀率最低的达到17.43%。采用球团综合评价法得出:70%秘鲁磁铁矿粉+30%地方磁铁矿粉的配料方案为最优;当秘鲁磁铁矿配比不低于70%,地方磁铁矿配比不超过30%,两种赤铁矿配比总和不超过10%时,所生产的磁-赤型球团矿可满足超大型高炉的入炉标准,从而为大型带式焙烧机的生产配料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赤型球团矿 球团矿品位 抗压强度 还原膨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回顾及对策措施建议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丽云 张春霞 +3 位作者 郦秀萍 程小矛 张临峰 苍大强 《冶金能源》 2012年第3期3-6,18,共5页
对"十一五"期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及节能技术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目前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推进节能减排的方向及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钢铁工业 节能减排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的市场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军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9-251,共3页
对中国过去 2 0年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的消耗情况作了回顾 ,对未来几年的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从数量、品种和价格上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中国 耐火材料 市场分析 钢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冶金节能技术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培育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共4页
阐述了冶金节能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应采用的重点冶金节能技术。
关键词 节能技术 市场竞争力 有效措施 冶金 企业 关键问题 节能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点行业/领域的我国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被引量:79
6
作者 严刚 郑逸璇 +14 位作者 王雪松 李冰 何捷 邵朱强 李永亮 吴立新 丁焰 徐伟 李新 蔡博峰 陈潇君 宋晓晖 王倩 雷宇 王金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开展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是支撑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需求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重目标为约束开展自上而下的... 开展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是支撑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需求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重目标为约束开展自上而下的宏观路径研究;以合计贡献了我国碳排放(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90%以上的电力、钢铁、水泥、铝冶炼、石化化工、煤化工共6个重点行业以及建筑、交通2个重点领域为对象,开展自下而上的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研究;通过上下路径反复迭代、行业间耦合优化,打通宏观路径与微观措施的联动和双向反馈,最终形成基于重点行业/领域的我国碳达峰路径.结果表明: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需抓紧部署、大力推进包括清洁能源降碳、能效提升降碳、资源循环降碳、管理调控降碳等4类关键举措,方可实现我国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峰的目标,峰值较2020年增加5.0×10^(8)~7.0×10^(8)t左右,达峰后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受需求与技术驱动,不同领域碳排放总量将梯次实现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含钢铁、水泥、铝冶炼、石化化工、煤化工共5个重点行业)预计将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稳定下降;电力行业和交通、建筑领域碳排放均在2030年左右实现达峰.经测算,2021-2030年间,为推动碳达峰采取的4类关键措施预计需投入2.08×10^(13)元;其中清洁能源降碳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措施.为保障关键举措顺利落地,建议全面加大政策创新,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碳总量控制与交易市场机制、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行业准入及产业结构政策体系、价格财税及投融资机制等.本研究分行业及领域的碳达峰路径研究成果及所识别的关键控碳减碳技术手段、措施和政策将为国家碳达峰路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达峰 国家路径 重点行业 重点领域 行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研究方法 被引量:22
7
作者 蔡博峰 吕晨 +13 位作者 董金池 汪旭颖 郑逸璇 李新 王雪松 李冰 何捷 李永亮 吴立新 邵朱强 丁焰 徐伟 雷宇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28,共9页
区域化石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往往集中于少数高能耗、高排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行业/领域的产业规模、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变化直接决定区域碳排放达峰时间、达峰质量和峰值大小.研究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是实现碳排放分区管控、... 区域化石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往往集中于少数高能耗、高排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行业/领域的产业规模、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变化直接决定区域碳排放达峰时间、达峰质量和峰值大小.研究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是实现碳排放分区管控、落实行业减排责任和推动区域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研究方法,涵盖宏观目标约束、边界和范围确定、宏观需求预测、行业关联耦合四大模块.该方法提供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目标双约束下,不同行业/领域碳排放达峰的路径优化选择.在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技术特点、国内外进出口变化的基础上,宏观预测重点行业/领域发展规模与需求变化,同时结合以技术为核心的MESSAGE模型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建立行业内、行业间能量流、物质流耦合关系,通过不断迭代优化确立各行业/领域未来发展需求,并建立不同发展情景,综合研判各情景提出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目标与路径.该方法满足国家、省份、城市等不同区域尺度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路径分析与减排措施、成本效益、政策保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行业/领域 碳达峰 情景分析 动态反馈机制 行业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被引量:70
8
作者 汪旭颖 李冰 +4 位作者 吕晨 管志杰 蔡博峰 雷宇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46,共8页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CO_(2)排放源.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并有效降碳,既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撑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CO_(2)排放源.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并有效降碳,既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撑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工艺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开展了基于情景分析的钢铁行业CO_(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对不同情景下钢铁行业CO_(2)的排放趋势进行测算,识别钢铁行业CO_(2)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判断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为制定“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CO_(2)排放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CO_(2)总排放量有望在2020—2024年期间达到峰值;行业CO_(2)总排放量峰值为18.1×10^(8)~18.5×10^(8)t,达峰后到2030年降幅将超过3×10^(8)t.研究显示,粗钢产量是决定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能否快速达峰的关键,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以及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是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并有效降碳的重要途径.到2030年,粗钢产量降低、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提高系统能效水平以及氢能炼钢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技术对钢铁行业CO_(2)减排的贡献率分别为11%~52%、34%~52%、7%~20%、5%~13%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情景分析 排放预测 驱动力 控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铁企业的技术碳减排成本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利娜 李新创 +2 位作者 李冰 李志芳 刘涛 《冶金能源》 2020年第4期3-7,共5页
钢铁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了解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有助于钢铁行业在完成降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企业在选择实施降碳技术时提供决策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一... 钢铁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了解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有助于钢铁行业在完成降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企业在选择实施降碳技术时提供决策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钢铁企业的技术碳减排成本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应用,得出企业的技术碳减排成本,为企业经营者和相关利益方开展碳战略决策提供了一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技术碳减排成本 节能降碳技术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镁矿石热分解特性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楷 袁章福 +3 位作者 张利娜 谢珊珊 李林山 隋殿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粒径900μm的菱镁矿为原料,采用TG-DSC法研究了菱镁矿石热分解模型。结果表明,菱镁矿的开始分解温度为800K左右,950K左右时分解完全,反应达到平衡。DSC曲线只有一个向下的峰与TG曲线失重台阶相对应,说明菱镁矿分解反应是一步反应,分... 以粒径900μm的菱镁矿为原料,采用TG-DSC法研究了菱镁矿石热分解模型。结果表明,菱镁矿的开始分解温度为800K左右,950K左右时分解完全,反应达到平衡。DSC曲线只有一个向下的峰与TG曲线失重台阶相对应,说明菱镁矿分解反应是一步反应,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吸收热量。且随着升温速度的提高,菱镁矿需要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达到相同的分解程度。通过Flynn-Wall-Ozawa和Kissinger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菱镁矿热分解的平均活化能为260.54kJ/mol,并利用Malek法分析菱镁矿热分解机理,菱镁矿分解为二维相边界反应,圆柱形对称模型,积分形式机理函数为G(α)=2[1-(1-α)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TG-DSC 热分解动力学 机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利娜 《冶金能源》 2023年第2期3-6,32,共5页
文章分析了钢铁行业在创新低碳技术方面的政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三个方面梳理了钢铁行业目前的先进低碳技术发展特点和应用现状,并从加大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低碳技术支... 文章分析了钢铁行业在创新低碳技术方面的政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三个方面梳理了钢铁行业目前的先进低碳技术发展特点和应用现状,并从加大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低碳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提出未来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发展的建议,对推动行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低碳 技术创新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熔剂对钒钛磁铁矿液相高温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刘东辉 薛逊 +1 位作者 张建良 王晓哲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为了改善钒钛磁铁矿的烧结液相行为,采用微型烧结方法研究了不同熔剂对钒钛磁铁矿液相高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钒钛磁铁矿的液相高温行为考虑,白云石适合做低钛型钒钛矿的烧结熔剂,石灰石适合做低钛型或中钛型钒钛矿的烧结熔剂;与高... 为了改善钒钛磁铁矿的烧结液相行为,采用微型烧结方法研究了不同熔剂对钒钛磁铁矿液相高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钒钛磁铁矿的液相高温行为考虑,白云石适合做低钛型钒钛矿的烧结熔剂,石灰石适合做低钛型或中钛型钒钛矿的烧结熔剂;与高钛型钒钛矿相匹配的熔剂为高活性的生石灰,菱镁石并不适合做钒钛矿的烧结熔剂.因此,优化钒钛磁铁矿的液相高温行为应根据矿石中的钛含量,调节烧结熔剂中石灰石和高活性生石灰的配比,以及不同性能石灰石和高活性生石灰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剂 钒钛磁铁矿 烧结液相 高温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减污降碳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员晓 彭锋 孙泽辉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共6页
氢冶金技术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式。文章主要综述了氢基直接还原技术应用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典型污染物... 氢冶金技术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式。文章主要综述了氢基直接还原技术应用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典型污染物排放。研究表明,基于天然气、焦炉煤气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吨铁能耗分别为358~395和427 kgce/t,吨钢碳排放较高炉流程下降40%~50%,吨钢颗粒物、SO_(2)、NO_(x)较高炉长流程分别下降26.3%、41.1%、43.2%;基于绿氢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在减污降碳效应上优于天然气/焦炉煤气竖炉直接还原工艺。建议行业加大氢冶金及上下游相关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核心技术供应能力,支撑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冶金 直接还原 竖炉 高炉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烟气CO治理现状及减排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东辉 刘涛 孟超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文章分析了烧结点火和烧结过程中CO的生成行为,概述了烧结烟气CO的治理现状,重点对烧结烟气循环、料面喷吹蒸汽、富氧点火和烧结过程CO控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针对循环烟气在料面位置的选取,当循环混合烟气湿度大于8%、温度和氧含量较... 文章分析了烧结点火和烧结过程中CO的生成行为,概述了烧结烟气CO的治理现状,重点对烧结烟气循环、料面喷吹蒸汽、富氧点火和烧结过程CO控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针对循环烟气在料面位置的选取,当循环混合烟气湿度大于8%、温度和氧含量较低时选烧结机尾;当水分在6.0%~8.0%、温度和氧含量较高时,选烧结机前部。基于降低烧结CO的烧结原燃料配矿结构优化和富氧点火、料面喷吹蒸汽的工艺参数优化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而在保障烧结矿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CO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烧结 烟气 CO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炉用天然块矿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新宇 张建良 +3 位作者 苏步新 姚朝权 刘兴乐 张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43-2950,共8页
针对目前对于天然块矿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天然块矿的评价方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6种天然块矿的性能进行检测,综合考虑天然块矿的化学成分、还原性,热爆裂性,熔滴性能等18个性能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 针对目前对于天然块矿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天然块矿的评价方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6种天然块矿的性能进行检测,综合考虑天然块矿的化学成分、还原性,热爆裂性,熔滴性能等18个性能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3个主成分指标作为新的综合特性指标。3个主成分指标分别为综合品位特性指标F_1,综合高温特性指标F_2和综合中温特性指标F_3,同时对3个指标的物理意义进行解释。并依据3个新的综合特性提出天然块矿综合性能评价模型,对6种天然块矿进行综合性能评价排序,评价结果与传统天然块矿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比较,基本一致;新的综合特性指标不仅减少对天然块矿评价指标的数量,且综合特性指标之间相互独立,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更加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块矿 主成分分析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非金属矿业减碳路径与工程科技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运敏 张松波 +3 位作者 代碧波 赵福刚 王星 潘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能源消耗和CO_(2)排放的剧增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促进碳减排成为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自公布“双碳”战略目标后,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并大力开展降碳研究,尤其是矿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受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 能源消耗和CO_(2)排放的剧增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促进碳减排成为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自公布“双碳”战略目标后,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并大力开展降碳研究,尤其是矿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受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日益趋紧的影响,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产量明显下降,但资源需求量与对外依存度仍在持续增长。我国有着巨大的碳减排空间,从结构控碳、技术减碳和管理降碳3个减碳路径出发,论述了我国金属非金属矿业的减碳关键共性技术与减碳重大工程技术与装备,并从减碳机制体制优化、节能减碳政策和提升减碳管理3个方向提出了节能减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非金属矿山 碳中和 碳达峰 节能降碳 减碳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HNN算法求解柔性流水车间排产优化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硕 陈世佳 韩忠华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67-1674,共8页
为了解决柔性流水车间中的排产优化问题(Flexible Flow Shop Schedule Problem,FFSP),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原理的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作为全局优化算法。该算法提出了FFSP问题的换位矩阵,给出了FFSP问题的能量函数达式,并且为克服标... 为了解决柔性流水车间中的排产优化问题(Flexible Flow Shop Schedule Problem,FFSP),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原理的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作为全局优化算法。该算法提出了FFSP问题的换位矩阵,给出了FFSP问题的能量函数达式,并且为克服标准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Hopfield Neural Networks,HNN)在解决FFSP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小解的缺陷,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确保当能量函数趋于稳定时输出可行调度解。最后,选用不同规模的实例对改进的HNN算法进行测试,并与遗传算法、紧致遗传算法、HNN算法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HNN算法是求解FFSP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流水车间 神经网络 模拟退火法 换位矩阵 能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设计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金 沈立晋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7,共4页
介绍了军都山隧道开挖施工中所采用的全断面光面爆破快速施工技术。根据隧道围岩硬度大、节理裂隙发育等地质情况,在施工现场进行了掏槽孔不同深度的装药试验,对隧道开挖的爆破参数、炮孔布置、装药结构和起爆网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提... 介绍了军都山隧道开挖施工中所采用的全断面光面爆破快速施工技术。根据隧道围岩硬度大、节理裂隙发育等地质情况,在施工现场进行了掏槽孔不同深度的装药试验,对隧道开挖的爆破参数、炮孔布置、装药结构和起爆网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提出了保证隧道开挖成型质量和提高循环进尺的施工方案与措施,确保了军都山隧道全断面开挖爆破取得圆满成功,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 隧道开挖 光面爆破 参数设计 爆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时制生产的订单动态产品替补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雪平 李铁克 施灿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0-1678,共9页
为解决订单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员工技能、原材料缺陷等动态因素导致其产品质量不满足约定要求,从而引起订单无法按期交货的问题,建立了最小化订单总拖期和订单之间总替补次数为目标的订单动态产品替补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证明了... 为解决订单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员工技能、原材料缺陷等动态因素导致其产品质量不满足约定要求,从而引起订单无法按期交货的问题,建立了最小化订单总拖期和订单之间总替补次数为目标的订单动态产品替补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证明了该问题为NP完全问题;基于在交货期紧急程度不同的订单之间进行产品替补的方式,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订单动态产品替补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不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完全能够在满足生产实际的条件下获得最优解。同时,比较了产品种类数、批次规模和订单规模发生变化时,对总拖期和替补总次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替补规则 拖期 替补次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热行为(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立晋 马爱娥 +1 位作者 汪旭光 汪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8-701,共4页
为分析、比较商用硝酸铵(AN)和自制非爆炸/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NEIFAN)的热稳定性,用热重(TA)-差热扫描量热(DTA)-微商热重(DTG)、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绝热量热(ARC)研究了AN和NEIFAN的晶转变化、热分解特性和绝热分解过程,得到了绝热... 为分析、比较商用硝酸铵(AN)和自制非爆炸/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NEIFAN)的热稳定性,用热重(TA)-差热扫描量热(DTA)-微商热重(DTG)、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绝热量热(ARC)研究了AN和NEIFAN的晶转变化、热分解特性和绝热分解过程,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与压力随时间、自加热速率与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计算了绝热假零级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与AN相比,NEIFAN在88℃左右的晶转峰消失,显示NEIFAN有更好的热物理稳定性。由TA-DTA-DTG和DSC曲线所得的NEIFAN的热分解峰温度和由ARC数据所得的NEIFAN的假零级绝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比AN的相应值高,表明NEIFAN比AN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认为,NEIFAN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的提高应归因于NEIFAN中无机和有机添加剂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硝酸铵 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 热分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