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银矿资源特征及新能源背景下需求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昭帅 张照志 +3 位作者 车东 张涛 张兰英 杨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4-1569,共16页
【研究目的】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兼具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系统性地分析中国银矿资源特征,研究未来需求趋势,对中国银产业减排布局、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从银产业发展的角度入手... 【研究目的】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兼具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系统性地分析中国银矿资源特征,研究未来需求趋势,对中国银产业减排布局、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从银产业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中国银的应用、地质、供需和市场等特征,总结了中国银矿的资源现状。根据工业银和非工业银的需求驱动差异,运用S−curve和ARIMA模型预测了2022—2035年中国银的需求。【研究结果】根据银矿的资源现状和需求预测结果,得出如下认识:(1)中国银矿具有“四多四少”的地质特征,即总量多、可利用资源少;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床多,独立矿床少;(2)随着银应用领域的不断增长,国内的矿山资源和再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进口银矿产品和其他精矿(用于生产副产银,如铅精矿、锌精矿等)来补充缺口;(3)2022—2035年,中国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从5800 t增长到9500 t,年均增长率约为3.7%;(4)2022—2035年,中国工业银需求将迎来较快增长,从3800 t增长到7000 t,年均增长率为4.4%,光伏是拉动工业银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5)2022—2035年,中国非工业银的需求将缓慢增长,从2000 t增长到2500 t,年均增长率为1.7%。【结论】基于以上研究,为了更好地促进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高度重视并提升银在未来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多手段保障银矿资源供应能力;(3)加大技术创新,开展深加工,提高工业银的产品附加值,为能源转型和高端制造提供保障;(4)建立国家与民间双重银储备与保障体系,避免银价大起大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特征 需求预测 新能源背景 矿产勘查工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废钢资源高质循环利用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国栋 张龙强 +11 位作者 付静 王方杰 储满生 任江涛 赵成林 王厚昕 于彩红 孙野 邓想涛 贾涛 期治博 孙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废钢是再生绿色资源,也是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铁素资源。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重构废钢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和创新废钢资源管理模式,从根本上破解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的瓶颈问题对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全球废钢行... 废钢是再生绿色资源,也是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铁素资源。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重构废钢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和创新废钢资源管理模式,从根本上破解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的瓶颈问题对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全球废钢行业的发展现状,科学预测了我国粗钢产量和废钢资源量的变化趋势,提出了2060年左右可能存在的全废钢冶炼这一中国特色问题;凝练了废钢行业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系统梳理了我国废钢循环利用在标准制度体系、精确分类回收、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的材料设计和数字化标识解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废钢资源“四全五化”高质循环利用新模式,清晰给出了组织框架和实施策略方案,即面向可能到来的全废钢时代,从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全生产流程、全产业链(“四全”)协同贯彻EPR制度,实现废钢资源的科学分类管理、循环和再利用,同时加强全流程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标识化、网络化,并逐渐过渡到优质废钢拆解回收机器人化(“五化”)。研究建议:完善钢铁领域贯彻EPR的制度、技术和管理体系,加强废钢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数字化标识解析,强化重点行业废钢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等,为全面实施废钢资源“四全五化”高质循环利用新模式做好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钢 分类回收 高质循环利用 全生命周期 数字化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NOVELL/ORACLE的Client/Server计算环境系统平台
3
作者 寿志勤 陈建阳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本文围绕着代表90年代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的Client/Server热点技术,介绍了基于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系统平台模式的特征... 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本文围绕着代表90年代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的Client/Server热点技术,介绍了基于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系统平台模式的特征,并以合肥审税务局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基于NOVELL/ORACLE的Client/Server计算环境的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机/服务器 计算环境 数据库 局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35年我国钒需求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晴 张照志 +2 位作者 潘昭帅 张泽南 徐恒逸 《中国矿业》 2021年第5期48-56,共9页
钒是一种战略金属,主要应用于钢铁领域及高端制造方面,准确预测研判我国未来钒矿产品需求形势,可以为我国矿产资源"十四五"规划以及钒矿供给侧产能规划布局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典型国家钒消费与粗钢生产的内在规律,发现两者... 钒是一种战略金属,主要应用于钢铁领域及高端制造方面,准确预测研判我国未来钒矿产品需求形势,可以为我国矿产资源"十四五"规划以及钒矿供给侧产能规划布局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典型国家钒消费与粗钢生产的内在规律,发现两者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分析我国钒矿产品各消费领域情况,发现各领域消费数据适用ARIMA(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本文运用钒钢相关性法和基于ARIMA模型的部门需求预测法,预测了未来15年我国钒矿产品的需求量。综合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短期内我国钒需求量仍将增长,2026年到达峰值,届时需求量为11.62万t,人均钒消费量为82g,随后维持在10.79万~10.90万t高位震荡。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编制实施钒矿产品需求侧发展规划、做好我国钒矿供给侧产能规划布局和提升钒钢科技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预测 钒钢相关性 部门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