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智能电视遥控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蔡龙龙 林志贤 郑德泽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78-81,共4页
针对当前手势识别的摄像头安装在电视机上,存在受距离和视角的影响以及手势识别率较低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将摄像头集成到遥控器,让遥控器完成手势识别,并通过红外通信方式传送到智能电视实现控制的手势识别系统。该遥控器还设计实... 针对当前手势识别的摄像头安装在电视机上,存在受距离和视角的影响以及手势识别率较低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将摄像头集成到遥控器,让遥控器完成手势识别,并通过红外通信方式传送到智能电视实现控制的手势识别系统。该遥控器还设计实现了绝对坐标空中鼠标的功能,给电视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智能交互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控器 手势识别 绝对定位空中鼠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间导向的DIBR空洞填补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丁陈敏 吕昭宏 +3 位作者 姚剑敏 许胜允 林博瑛 郭太良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2,共5页
在立体成像系统中,填充新视点合成时图像中产生的空洞是虚拟视点合成技术的重要环节,已有方法是对空洞区域周围的像素进行水平的推测运算来得到填洞像素,其正确率不高而且容易造成图像边缘失真。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导向的DIBR空洞填补方法... 在立体成像系统中,填充新视点合成时图像中产生的空洞是虚拟视点合成技术的重要环节,已有方法是对空洞区域周围的像素进行水平的推测运算来得到填洞像素,其正确率不高而且容易造成图像边缘失真。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导向的DIBR空洞填补方法,首先通过结构相似帧的方法得到与关键帧拥有相同背景的前后帧图像,然后比较空洞位置对应的前后帧图像的深度值,利用背景信息对空洞区域进行填补。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得到的填补后的图像效果可以较为真实地还原特定的场景,与原始视点的结构相似性可达到91.36%,比传统方法提高了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深度图像的绘制(DIBR) 空洞填充 结构相似性比较(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零视差缓冲的DIBR改良方法
3
作者 林坚普 吕昭宏 +3 位作者 许胜允 辛琦 姚剑敏 郭太良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5,共5页
针对图像部分像素深度值失真,导致图像变形后物体边缘失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零视差缓冲"的方法。首先,选取4幅具有不同复杂程度场景的图像,引入零视差缓冲对图像进行变形;其次采用传统图像质量评价体系(结构相似度SSIM... 针对图像部分像素深度值失真,导致图像变形后物体边缘失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零视差缓冲"的方法。首先,选取4幅具有不同复杂程度场景的图像,引入零视差缓冲对图像进行变形;其次采用传统图像质量评价体系(结构相似度SSIM和模糊系数K)对得到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对比传统DIBR方法和引入零视差缓冲方法得到的视点图中物体边缘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变形图像的SSIM平均提高了4.66%,K平均下降了1.73%。提高了视点图中物体边缘的质量,提高了3D图像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R 深度图 图像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视的系统设计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庆敏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8-40,共3页
简述了现阶段智能电视的概念及较多采用的两种设计方案,并从方案成本、设计简易度、系统架构、产品性能等方面对两种方案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分析得出,双芯片方案在现阶段较具优势,而随着集成的微处理器功能不断加强,单芯片... 简述了现阶段智能电视的概念及较多采用的两种设计方案,并从方案成本、设计简易度、系统架构、产品性能等方面对两种方案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分析得出,双芯片方案在现阶段较具优势,而随着集成的微处理器功能不断加强,单芯片设计方案将成为日后智能电视设计方案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视 微处理器 单芯片 双芯片 MIPS双核 ARM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