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拢五指的效应——苏州农行、信用社优化乡镇企业贷款结构情况调查
1
作者 朱兆相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10期22-24,共3页
5年前,一度同全市近万家乡镇企业保持信贷关系的苏州市各级农行、信用社,在饱尝了粥少僧多、摊子大、管理难、风险重、竞争力低和效益差的艰辛之后,逐步认识到农村金融部门信贷投向必须有一个大跨度的调整,这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 5年前,一度同全市近万家乡镇企业保持信贷关系的苏州市各级农行、信用社,在饱尝了粥少僧多、摊子大、管理难、风险重、竞争力低和效益差的艰辛之后,逐步认识到农村金融部门信贷投向必须有一个大跨度的调整,这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奔向效益兴行目标的必由之路。基于这一点,几年来农行、信用社一改过去信贷资金天女散花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信用社 贷款结构 农行 情况调查 苏州分行 信贷资金 苏州市 大跨度 信贷投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苏州市农业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思考
2
作者 戴文忠 杨盛新 蔡雄伟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12期15-17,共3页
苏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把苏州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地区的总要求,这是根据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中央提出的"分三步走"战略而确定的宏伟目标。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是全... 苏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把苏州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地区的总要求,这是根据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中央提出的"分三步走"战略而确定的宏伟目标。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是全市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对此,本文就苏州市农业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 苏州市 农业投入 实现现代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农副产品 农业生产力 相结合 宏伟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奉献精神 创建一流农行
3
作者 曹其林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10期44-45,共2页
近几个月来,孔繁森同志的模范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激起了亿万人民和全党同志的强烈反响。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发表了重要题词,号召“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农行干部职工正在响应党中央、... 近几个月来,孔繁森同志的模范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激起了亿万人民和全党同志的强烈反响。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发表了重要题词,号召“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农行干部职工正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认真学习孔繁森同志的模范事迹,结合本职付诸行动,为争创一流农行而奉献。创一流农行需要农行全员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就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献精神 孔繁森 农行员工 模范事迹 江泽民 科学理论 武装头脑 认真学习 党中央 个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太仓农行部分基层网点“撤处留牌”的调查思考
4
作者 孙红亚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9期10-12,共3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逐渐加快。太仓农行率先对双凤、新湖、王秀、牌楼、老闸、九曲6个乡镇的农行办事处(占全市24个办事处的1/4)实行了“撤处留牌”。这是行社分门办公和农行调整基层营业网点的需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逐渐加快。太仓农行率先对双凤、新湖、王秀、牌楼、老闸、九曲6个乡镇的农行办事处(占全市24个办事处的1/4)实行了“撤处留牌”。这是行社分门办公和农行调整基层营业网点的需要,也是农行营业机构网点的设置摒弃与行政区划对口设置原则,转向以效益为原则的重要改革。一、“撤处留牌”的具体做法“以乡建所,所社合署办公”在江苏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信用社 农行 办事处 基层网 合署办公 商业银行转轨 农业银行 经营效益 设置原则 具体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高农行效益的途径
5
作者 费祯荣 《江苏农村金融》 1996年第8期49-50,共2页
日前农行的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变现状,必将严重影响农行发展后劲,降低同业竞争的能力,并使农行的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到后来有可能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千方百计提高农行效益,提高农行在国际和国内金融界的形象... 日前农行的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变现状,必将严重影响农行发展后劲,降低同业竞争的能力,并使农行的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到后来有可能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千方百计提高农行效益,提高农行在国际和国内金融界的形象已是当务之急。一、加大工效挂钩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争效益。目前农行的财务管理办法已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仍未彻底打破“大锅饭”,还保留了相当部分的平均主义,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我认为,在经营机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行 严重影响 增加效益 市场经济 财务管理 激励机制 有效措施 经营机制 经营效益 财务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准突破口 加速农行转轨进程
6
作者 郑正坤 《江苏农村金融》 1996年第5期28-30,共3页
作为系统工程,农业银行转轨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由于传统经营机制积弊较多,在保证业务稳定发展的条件下抓转轨,如果没有重心,就可能不着边际,或者事倍功半,欲速不达,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左右摇摆,难以奏效。因而。
关键词 农业银行 银行转轨 突破口 经营机制 农行 增效益 经营策略 稳定发展 加速发展 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当前农业银行外汇信贷风险管理
7
作者 陶建刚 《江苏农村金融》 1994年第11期28-29,共2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银行正在向商业银行逐步转轨。外汇信贷业务像人民币业务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是银行的主要业务。而外汇信贷风险管理是外汇信贷管理的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市场变幻莫测,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银行正在向商业银行逐步转轨。外汇信贷业务像人民币业务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是银行的主要业务。而外汇信贷风险管理是外汇信贷管理的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市场变幻莫测,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然相互竞争,而竞争必有风险。当前农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乡镇企业经营机制又正在逐渐转换,乡镇“三资”企业随着国家外汇体制改革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外向型经济速度等指标而进行行政干预;一些地方,外汇业务开办初期信贷风险管理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风险管理 银行外汇 信贷管理 外向型经济 “三资”企业 信贷资产风险 贷前调查 经营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 风险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银行如何扎扎实实地向商业银行转轨
8
作者 蔡雄伟 《江苏农村金融》 1994年第11期8-11,共4页
根据国家对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已经明确,把国家专业银行逐步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按照中央的决定和上级行的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
关键词 国家专业银行 担保贷款 金融电子化 资产风险 国际业务部 城镇金融 资金营运 自动柜员机 风险补偿机制 城市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金融队伍的素质特征及“九五”期间金融教育任务
9
作者 王家荣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11期45-,38,共2页
(一)跨世纪金融队伍,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人是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已经成为金融事业主力军的中青年员工;另一部分则是七十年代出生,从事金融工作不久的青年员工。这支队伍是二十一世纪金融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这... (一)跨世纪金融队伍,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人是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已经成为金融事业主力军的中青年员工;另一部分则是七十年代出生,从事金融工作不久的青年员工。这支队伍是二十一世纪金融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理所当然是“九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 金融教育 青年员工 金融事业 金融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七十年 金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贷支持高新技术项目建设的基本策略与原则
10
作者 永林 兆相 《江苏农村金融》 1994年第1期24-25,共2页
九十年代,现代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态势的决策的决定性影响越来越显著。基于这一点,农村金融部门如果仍象过去那样,依靠支持高物耗、高能耗或小改小革的传统工业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不可能。唯一的出路在于不失时机地调整资金投向结... 九十年代,现代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态势的决策的决定性影响越来越显著。基于这一点,农村金融部门如果仍象过去那样,依靠支持高物耗、高能耗或小改小革的传统工业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不可能。唯一的出路在于不失时机地调整资金投向结构,运用信贷杠杆作用,把这些地区原有的经济基础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把分散的高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贷 信贷杠杆 农村金融 经济发展态势 九十年代 人民币贷款 信贷投向 信贷管理 专项贷款 外向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展为基础加速农业银行商业化进程
11
作者 郭浩达 《江苏农村金融》 1997年第7期10-12,共3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转轨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然而,与新组建的各家商业银行相比,四大专业银行无论是转轨的现实环境、体制基础还是内部经营运作机制,都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转轨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然而,与新组建的各家商业银行相比,四大专业银行无论是转轨的现实环境、体制基础还是内部经营运作机制,都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长期形成的沉重包袱使集约化经营举步维艰;无法超脱的企业债务束缚了经营手脚;自身负担过重,积累匮乏,资本金长期不足……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转轨的现实难题。同时,与新建商业银行政策上的极不对等,更加大了专业银行商业化转轨及参与竞争的难度。在后有追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商业银行 专业银行商业化 转轨 集约化经营 金融体制改革 加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 运作机制 农业银行 不对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办结算,企业盼什么?
12
作者 吴敏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8期47-47,共1页
从1995年起,我国大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它需要投资、金融、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套支持,尤其需要各家银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现在的问题是:各企事业单位在商品交易、社会劳务活动中,遇到许... 从1995年起,我国大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它需要投资、金融、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套支持,尤其需要各家银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现在的问题是:各企事业单位在商品交易、社会劳务活动中,遇到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苦衷”,一方面结算资金汇路不畅通,相互拖欠的“三角债”严重,大量资金沉淀于结算环节;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在委托办理业务结算中,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又不敢得罪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事业单位 银行 结算网络 社会保障 大中型企业 金融环境 商品交易 结算资金 资金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开拓城市业务 努力增加对公存款
13
作者 马仁耕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6期25-27,共3页
近年来,苏州市分行营业部抓住经济、金融改革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和苏州市市区特点,树立“存款立行”和“市场竞争”的意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组织企事业单位存款(下称对公存款)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城市业务,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取得了较... 近年来,苏州市分行营业部抓住经济、金融改革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和苏州市市区特点,树立“存款立行”和“市场竞争”的意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组织企事业单位存款(下称对公存款)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城市业务,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91、94年被苏州分行评为“金融先进集体”,90—91年、92~93年连续两度4年被苏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90—91年、92—93年连续两度4年被苏州市直属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92—94年中,我们在市行历次组织资金竞赛中均获得优胜。具体表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余额 苏州市 城市业务 效益为中心 开拓创新 具体表现 苏州分行 积极开拓 金融改革 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我国“金卡”工程体系的思考
14
作者 洪耀宗 王永生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1期16-18,共3页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尽快建设一个逐步完善的国家金融电子化网络系统,高速有效的资金运转和清算系统,为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是金融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前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尽快建设一个逐步完善的国家金融电子化网络系统,高速有效的资金运转和清算系统,为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是金融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前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三金"(金桥、金关、金卡)工程,是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中的"金卡"工程,它是以计算机、现代通信、金融和商务专用电脑和机具为依托,以金融交易卡(主要指信用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结算 信用卡业务 金融电子化 必然选择 金卡 网络系统 国民经济 工程 加快实施 金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加强应收未收利息的管理
15
作者 朱伟坤 《江苏农村金融》 1995年第2期22-23,共2页
近年来,农业银行、信用社应收未收贷款利息呈日趋上升之势,至1994年9月底,苏州市农业银行(信用社)贷款企业拖欠应收未收利息高达32579万元,比年初增加16298万元,增长100.1%,其中,新产生的应收利息为20161万元,占九月底应收利息的61.9%... 近年来,农业银行、信用社应收未收贷款利息呈日趋上升之势,至1994年9月底,苏州市农业银行(信用社)贷款企业拖欠应收未收利息高达32579万元,比年初增加16298万元,增长100.1%,其中,新产生的应收利息为20161万元,占九月底应收利息的61.9%。一定量的贷款利息不能收回,既妨碍了信贷资金的周转运用,又直接影响了行、社自身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收未收利息 贷款利息 信用社 应收利息 农业银行 信贷资金 苏州市 直接影响 贷款企业 企业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