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对虫生真菌粉虱座壳孢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邱君志 黄志鹏 +4 位作者 潘洁茹 谢雪钦 朱炎平 张绍升 关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36,共6页
虫生真菌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aleyrodis是大有前途的粉虱和介壳虫杀虫剂。用6种大田常用农药在推荐浓度下,研究其在25℃下对座壳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甲氰菊酯和克螨特抑制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表明二者与本菌极不相容... 虫生真菌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aleyrodis是大有前途的粉虱和介壳虫杀虫剂。用6种大田常用农药在推荐浓度下,研究其在25℃下对座壳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甲氰菊酯和克螨特抑制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表明二者与本菌极不相容。吡虫啉、水胺硫磷和双甲脒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后两者亦可加速菌丝生长,多菌灵对其孢子萌发起暂时促进作用然而抑制其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兼容性 粉虱座壳孢 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青枯病菌-根结线虫复合侵染病害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7
2
作者 连玲丽 谢荔岩 +1 位作者 许曼琳 林奇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从感染根结线虫的番茄根系中分离到46个细菌菌株,NA平板初筛获得13个抑制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拮抗菌株,其抑菌圈宽度达7.1~26.3mm.温室试验表明,菌株EN5、EN15、EN01和EN16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平均防效分别为70.82%、8... 从感染根结线虫的番茄根系中分离到46个细菌菌株,NA平板初筛获得13个抑制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拮抗菌株,其抑菌圈宽度达7.1~26.3mm.温室试验表明,菌株EN5、EN15、EN01和EN16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平均防效分别为70.82%、89.54%、85.38%和78.81%;而EN5、SW1和SB2能有效减少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根结指数,防效均达49%.同时测定这些菌株对青枯病菌-根结线虫复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EN5、SW1和SB2均能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其中SW1的防效最佳,青枯病指数比对照下降56.66,根结指数降低5.2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EN5、SW1和S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因子 芽孢杆菌 青枯病 根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启建 刘国坤 +2 位作者 吴祖建 谢联辉 林奇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对福建省常见的26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活性进行测定,发现抑制率达50%以上的有17种植物.依次用氯仿、正丁醇对这1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分别测定各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 对福建省常见的26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活性进行测定,发现抑制率达50%以上的有17种植物.依次用氯仿、正丁醇对这1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分别测定各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最高,但去除其中鞣质后,其抗病毒活性明显降低.蟛蜞菊(Wedeliachinen sis)、大蒜(Alliumsativum)和决明(Cassiatora)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烟草叶片中的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烟草花叶病毒 增殖 活性 决明 大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的应用现状及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亚楠 刘晶晶 +1 位作者 陈少华 胡美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6,共5页
毒死蜱作为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品种之一,是目前我国农药畅销品种,但大量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残留问题,它在环境中的降解不容忽视。综述了毒死蜱的应用残留及其降解情况,分析了该农药的残留毒性、光解水解动态、土壤吸附降解动态及微生... 毒死蜱作为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品种之一,是目前我国农药畅销品种,但大量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残留问题,它在环境中的降解不容忽视。综述了毒死蜱的应用残留及其降解情况,分析了该农药的残留毒性、光解水解动态、土壤吸附降解动态及微生物对该农药的降解作用,以期使毒死蜱更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微生物降解作为毒死蜱降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针对毒死蜱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已拓展到分子领域。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的发展应用使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农药残留 降解 基因工程 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章松柏 吴祖建 +2 位作者 段永平 谢联辉 林奇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63-2264,2287,共3页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接种RDV本地分离物和云南分离物,斑点杂交显示介体带毒率相似,分别为84%、75%,但生物学接种结果差异相当大,分别为28.1%、3.8%,另外斑点杂交显示云南病区的黑尾叶蝉带毒率为88%,说明介体叶蝉的传毒能力具有地域性,介体叶蝉带毒率与传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黑尾叶蝉 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病毒检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章松柏 李大勇 +3 位作者 肖冬来 张长青 吴祖建 谢联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2-594,共3页
2009年湖北荆州部分水稻田发生严重的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10%SDS-PAGE、RT-PCR等方法,诊断水稻发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10%SDS-PAGE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宏基因组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部分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楠 刘晶晶 +1 位作者 胡美英 范继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5-589,共5页
为探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在微生物中的保守性,利用宏基因组技术从农药厂废水淤泥中提取环境DNA,并以其为模板直接采用PCR方法进行TrxR基因克隆,最终获得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该片段全长476 bp,通过多序列比对及... 为探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在微生物中的保守性,利用宏基因组技术从农药厂废水淤泥中提取环境DNA,并以其为模板直接采用PCR方法进行TrxR基因克隆,最终获得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该片段全长476 bp,通过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海杆菌、假单胞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80%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8%以上,在进化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基因克隆 土壤宏基因组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中一种新的脱氧核糖核酸酶的纯化及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东扬 祝雯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6-490,共5页
通过(NH4)2SO4沉淀,利用Blue Sepharose 6 Fast Flow和SP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方法从灵芝中分离纯化了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命名为GLDNase.通过质谱分析确定GLDNase精确分子质量为13807 u.SDS-PAGE电泳表明GLDNase为单亚基多肽,其N-... 通过(NH4)2SO4沉淀,利用Blue Sepharose 6 Fast Flow和SP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方法从灵芝中分离纯化了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命名为GLDNase.通过质谱分析确定GLDNase精确分子质量为13807 u.SDS-PAGE电泳表明GLDNase为单亚基多肽,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PLDTGRYHIYTW/T/CDGG.GLDNase可作用于ssDNA和dsDNA,是一种非限制性内切酶,酶活性依赖于二价金属阳离子Mg2+,10 mmol.L-1EDTA可完全抑制其活性.最适pH值为8.4,40℃时相对活性最高.GLDNase水解DNA的产物末端的基团为3′-OH、5′-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脱氧核糖核酸酶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中梅 罗汉刚 +2 位作者 张求东 杨俊杰 章松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720,共4页
通过田间考察、白背飞虱监测、室内分子鉴定等方法调查研究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概况,掌握了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发生的面积、发生程度、水稻品种感病性、介体昆虫种群动态等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水稻南方黑条... 通过田间考察、白背飞虱监测、室内分子鉴定等方法调查研究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概况,掌握了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发生的面积、发生程度、水稻品种感病性、介体昆虫种群动态等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地的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品种普遍感病,该病毒病已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南方水稻种植区传播至处于长江流域的中部水稻种植区,并有进一步向长江以北扩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皱缩花叶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松柏 张长青 +1 位作者 吴祖建 谢联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0,共3页
2007年湖北荆州地区一些棉田棉花叶片上发生一种新的棉花病害,暂定名为棉花皱缩花叶病。通过症状描述、电镜观察和生物学接种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症状疑似病毒病,但与已经报道的棉花病毒病症状都不相同。电镜观察显示,... 2007年湖北荆州地区一些棉田棉花叶片上发生一种新的棉花病害,暂定名为棉花皱缩花叶病。通过症状描述、电镜观察和生物学接种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症状疑似病毒病,但与已经报道的棉花病毒病症状都不相同。电镜观察显示,病株叶片汁液中存在4种杆状病毒颗粒,大小分别约是18nm×300nm、18nm×500nm、18nm×800nm、18nm×1100nm。生物学接种结果表明,该病不能经种子、棉蚜、烟粉虱、汁液摩擦4种方式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皱缩花叶病 电镜观察 生物学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毒死蜱乳油制剂有效成分在水中的降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晓军 田素芬 曾强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2种毒死蜱制剂有效成分在水中的降解,结果显示当初始设计浓度分别为100.00,10.00,1.00 mg/L时,40%毒死蜱乳油中有效成分在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6.50 d,110.47 d与44.31 d;而48%乐斯本乳油中有效成分的半衰期分别为328.5...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2种毒死蜱制剂有效成分在水中的降解,结果显示当初始设计浓度分别为100.00,10.00,1.00 mg/L时,40%毒死蜱乳油中有效成分在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6.50 d,110.47 d与44.31 d;而48%乐斯本乳油中有效成分的半衰期分别为328.58 d,297.45 d与78.69 d。表明有效成分浓度、助剂种类与数量等影响毒死蜱在水中的降解速度。通过筛选合适的助剂及选择合理的助剂用量可望成为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和减少农药残留污染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引物法同时克隆RDV基因组片段S11、S12及其序列分析
12
作者 章松柏 吴祖建 +2 位作者 段永平 谢联辉 林奇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6期27-29,共3页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wrus,RDV)6个地方分离物基因组的lO%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松溪分离物基因片段S11、S12相对迁移速率明显不同。运用单引物法同时克隆该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S11、s12,并测定它们的全序列,结果表明s11、S12全长分...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wrus,RDV)6个地方分离物基因组的lO%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松溪分离物基因片段S11、S12相对迁移速率明显不同。运用单引物法同时克隆该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S11、s12,并测定它们的全序列,结果表明s11、S12全长分别是1036bp、l066bp,基因结构和报道的RDV福州分离物基本一致,但分别突变了34、24个碱基,同源性分别为97.01%、97.86%。同时单引物法也为dsRNA病毒基因组的克隆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引物扩增 水稻矮缩病毒(RDV) 基因组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