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cro-CT分析大豆种子结构表型及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长斌 李远鲲 +3 位作者 郭民坤 樊江川 郭新宇 卢宪菊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胚体积、表面积及空腔体积特征,人工称重测定单粒重量指标。系统分析种子形态特征及其与重量的相关关系,并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多项形态表型和重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贡献指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种子形态特征与种子重量显著相关,但种子形状特征对重量无显著影响;42个大豆品种可以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品种蒙豆375和蒙豆60的种子大小和重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类品种。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的重量预测模型效果优于单一指标的简单线性回归效果。其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80和0.66,RMSE分别为0.017和0.021 g,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75和0.72,RMSE分别为0.019和0.020 g。研究结果为大豆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大豆品种分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大豆 结构表型 重量预测 模型构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云鹤 温靖 +2 位作者 林森 沈剑波 师翊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期27-28,91,共3页
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其高能源消耗、高成本投入和高效率产出的生产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对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存在的问题... 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其高能源消耗、高成本投入和高效率产出的生产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对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一是要开发高效率多用途机器人,二是要研发设施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三是要打造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四是要加强农机和农艺融合,五是要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机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机器人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灌溉技术研究进展与实践
3
作者 孙蕊卿 张石锐 +4 位作者 张来喜 郭建波 郭圆圆 郑文刚 张钟莉莉 《蔬菜》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需求持续增长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智能灌溉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工程节水与信息节水的融合,为破解农业用水难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梳理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需求及其在实时化感知、数...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需求持续增长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智能灌溉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工程节水与信息节水的融合,为破解农业用水难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梳理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需求及其在实时化感知、数据化决策、精准化管控及个性化服务等环节的系统组成及研究进展,剖析了该技术在提升作物生产效率、推进生产管理少人化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并结合作物生产实践案例论证了智能灌溉技术的节水节工增产效益;同时,在分析当前技术装备高成本、农艺农技融合度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现实挑战的基础上,对智能灌溉在多元感知、智能决策与装备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展望,以期为推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实时感知 灌溉决策 智慧管控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R土壤水分传感器田间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勇 钟永红 +3 位作者 杜森 姚丽 岳焕芳 孟范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了解不同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工作性能,以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频域反射性(FDR)土壤水分传感器为例,考虑当前新型的探管式结构,选取3种国产主流的FDR(管式)传感器(编号为Q1、Q2和Q3)进行261 d的田间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种传感器... 为了解不同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工作性能,以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频域反射性(FDR)土壤水分传感器为例,考虑当前新型的探管式结构,选取3种国产主流的FDR(管式)传感器(编号为Q1、Q2和Q3)进行261 d的田间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种传感器监测的土壤含水量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峰值出现在有降雨时,表层土壤含水量曲线波动幅度大于深层土壤。但3种传感器在绝对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在0.20~0.58之间。3种传感器的观测数值受温度影响较大,表层(0~20 cm)土壤变异系数大于深层土壤,增幅为38%以上,夏季(6月到7月)的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大于其他季节,增幅为16%。通过对传感器观测值和人工观测值进行数据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传感器土壤水分的原位二次标定方程,有效降低了传感器之间的变异系数,降幅为53%~66%。因此,在农田应用中,应考虑土壤温度、土壤类型因素对FDR传感器原位二次标定的影响,以消除不同传感器工厂标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传感器 FDR 性能测试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连栋温室能耗预测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云鹤 林森 +3 位作者 沈剑波 陈诚 李作麟 解同磊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74-79,共6页
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玻璃温室作生产中能耗过大、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温室能耗预测模型。首先,使用Python的Keras深度学习框架构建能耗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预设的损失函数,优化器等进行训练和验证,最后根据玻璃温室... 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玻璃温室作生产中能耗过大、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温室能耗预测模型。首先,使用Python的Keras深度学习框架构建能耗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预设的损失函数,优化器等进行训练和验证,最后根据玻璃温室的气象数据和能耗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BP神经网络和RNN神经网络能耗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P、RNN和LSTM网络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的均方差分别为0.054、0.040、0.037,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42、0.121、0.114,LSTM模型的MSE和MAE误差均优于BP和RNN网络模型。综上,基于LSTM神经网络构建的温室能耗预测模型对能耗值的预测更加准确,为温室能耗精准管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能耗预测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研制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乔晓军 余礼根 +2 位作者 张云鹤 段丹丹 贺一民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31期29-31,共3页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严重,缺乏有效智能化绿色防控装备的现状,研发团队设计了设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设备——机器人化植保系统,采用高压放电法制取臭氧,基于臭氧消毒浓度与释放时间、设施温室环境温湿度的关系模型,根据应用实际...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严重,缺乏有效智能化绿色防控装备的现状,研发团队设计了设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设备——机器人化植保系统,采用高压放电法制取臭氧,基于臭氧消毒浓度与释放时间、设施温室环境温湿度的关系模型,根据应用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为设施蔬菜物理防控提供最佳的杀菌除虫方法,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有效保证农产品安全,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蔬菜病虫害 防控 应用 系统 农业病虫害 环境温湿度 农药使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温室气体减排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冯新新 左涛 +4 位作者 孙宁 谢杰 高春雨 毕于运 王亚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2-712,共11页
探究我国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方法,定量估算典型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可为我国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减排量估算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参考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UNFC... 探究我国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方法,定量估算典型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可为我国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减排量估算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参考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方法学、CDM (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以秸秆自然腐解为基准线,建立了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计量方法。该计量方法包括项目边界、基准线排放、项目排放等方面。结果表明, 2019—2020年一个供暖季甘肃省临洮县5个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示范工程基准线排放量为1610.08 t CO_(2),项目排放量为104.67 t CO_(2),净减排量为1505.41 t CO_(2),约相当于减少了529.45 t标准煤的CO_(2)排放量。临洮县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每消耗1 t玉米秸秆原料,可减少1.17 t CO_(2)排放。本研究系统构建了基于秸秆自然腐解基准线的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温室气体减排量计量方法,完善了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温室气体减排估算方法学体系,证明了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成型燃料 集中供暖工程 温室气体减排 基准线排放 估算方法 参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图像分割的冬小麦叶绿素与叶面积指数反演 被引量:21
8
作者 邓尚奇 赵钰 +5 位作者 白雪源 李旭 孙振东 梁健 李振海 成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长势的重要理化参数,准确、高效定量估计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对于产量预测和田间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作物... 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长势的重要理化参数,准确、高效定量估计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对于产量预测和田间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理化参数反演,但现有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受土壤、阴影等背景噪声的影响较大,该研究旨在探索去除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中的背景像元能否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反演精度。首先通过过绿-过红植被指数对多光谱图像阈值分割,提取试验小区所有小麦像元平均反射率。然后选择与冬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值(Soil and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SPAD)、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冠层叶绿素相对含量(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CCC)相关性最高的5个敏感植被指数,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建立冬小麦拔节期、挑旗期和开花期3个关键生育期的SPAD、LAI和CCC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利用冬小麦像元光谱建立的SPAD、LAI和CCC反演模型(VI_GreenPix)比所有像元构建的反演模型(VI_AllPix)精度更高,基于VI_GreenPix的SPAD建模集与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9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51和2.67;LAI建模集与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70和0.8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2和0.38m^(2)/m^(2);CCC建模集与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79和0.6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14和23.50。2)不同覆盖度下,VI_GreenPix对SPAD、LAI和CCC的精度提升效果不同。在所有覆盖度下VI_GreenPix都能提高SPAD的反演精度,覆盖度低于40%时提升效果最好;覆盖度低于80%时能提升LAI的反演精度,覆盖度低于40%时提升效果最好;所有覆盖度下都能提高CCC的反演精度,覆盖度低于70%时提升效果更好。VI_GreenPix能有效提升冬小麦SPAD、LAI和CCC的估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长势监测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反演 冬小麦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成福庆 温靖 +3 位作者 邵珊珊 沈剑波 陈诚 林森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3期24-30,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推动了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该研究对目前蔬菜种植的绿色防控、正压环境综合调控系统、设置智能装备、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温室智慧管控大数据平台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与系统总结,为推动中国蔬菜种植的信息技术与... 随着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推动了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该研究对目前蔬菜种植的绿色防控、正压环境综合调控系统、设置智能装备、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温室智慧管控大数据平台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与系统总结,为推动中国蔬菜种植的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植 信息技术 智能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植保机操作技术规程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莹 乔晓军 +4 位作者 刘智 姚世元 王志彬 湛文强 常红梅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1期47-50,54,共5页
多功能植保机可以规避臭氧发生器及杀虫灯的臭氧释放不均匀、被动杀虫、不能远程控制等问题,集合多种功能,不仅实用,而且安装维护都相对简便。为规范多功能植保机的使用方法,特编制本操作规程,希望对设施内的植保作业工作得到指导。
关键词 多功能植保机 设施蔬菜 臭氧灭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服务资源整合与路径分析
11
作者 贾志威 张博 沈剑波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0期13-14,17,共3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立足新发展阶段,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引导和示范,通过召开现场会、制发指导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立足新发展阶段,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引导和示范,通过召开现场会、制发指导意见、强化项目推动、开展典型推介、制定服务指引、开发中国农服平台等举措,有力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该文基于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共享机制,在更大范围整合供需资源、盘活各类要素,实现共享利用、提升服务效率。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将服务于“三农”建设,对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服务资源 整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