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孔凡靖 陈玉成 +2 位作者 陈庆华 牟秦杰 阎建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7-1648,共12页
农田对保障区域物质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区域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和驱动因素,本文基于重庆市2007-2016年统计年鉴及相关年份区县年鉴数据信息,构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体系,引入物价指数,通过列表... 农田对保障区域物质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区域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和驱动因素,本文基于重庆市2007-2016年统计年鉴及相关年份区县年鉴数据信息,构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体系,引入物价指数,通过列表清单法对重庆市农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各区县间人均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差异的社会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2007年、2012年和2016年重庆市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898.06亿元、938.97亿元和1 038.45亿元,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幅为15.63%;年均农田正向服务价值(1 024.49亿元)远高于其负向价值(59.02亿元)。(2)就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变化而言,渝西片区的总量和人均变化幅度最大,为30.32%和16.80%,其中农业较为发达的永川区、江津区农田负向价值相对突出;人均年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为:渝东南片区(5 855元·人-1)>渝东北片区(4 027元·人-1)>渝西片区(3 846元·人-1)>主城片区(840元·人-1)。(3)农业人口、城市化率、万元GDP能耗是重庆市各区县人均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差异的社会驱动因素,主城片区的发展对其农田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该区域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以及耕地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服务价值 列表清单法 正向服务价值 负向价值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沼液组分特征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世杰 刘鑫 +2 位作者 李世旗 杨志敏 陈玉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9-140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的沼液组分还田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将猪场沼液过滤、超滤浓缩,设置对照(CK)、原始沼液(T1)、沼液颗粒有机质(T2)、沼液溶解性有机质(T3)、>30 kDa沼液(T4)、10~30 kDa沼液(T5)、1~10 kDa沼液(T6)、<1 kDa沼液(T...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的沼液组分还田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将猪场沼液过滤、超滤浓缩,设置对照(CK)、原始沼液(T1)、沼液颗粒有机质(T2)、沼液溶解性有机质(T3)、>30 kDa沼液(T4)、10~30 kDa沼液(T5)、1~10 kDa沼液(T6)、<1 kDa沼液(T7)8个处理,静置培养30 d。结果表明,处理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相较于CK显著降低,其中T6、T7处理第7天有效态镉含量降低率分别为39.41%和31.01%,第30天分别为34.91%和53.33%,降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沼液分子量<10 kDa时对土壤镉的钝化效果较好且更具备稳定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荧光组分、芳香性物质和大分子量有机质含量,促进弱酸提取态镉、可还原态镉向可氧化态、残渣态镉的转化,从而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 组分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定量法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研究动态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康文 陈玉成 +3 位作者 杨志敏 黄磊 张晟 雷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5-432,共8页
为客观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以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定量法从发文时间、研究主题、研究区域、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GIS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个数据库的... 为客观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以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定量法从发文时间、研究主题、研究区域、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GIS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个数据库的发文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6月15日,发文总量分别为147和541篇,2000年以前、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5个时段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年均发文量分别为0、0.50、3.80、13.6、19.5和3.22、10.2、21.6、30.6、52.25篇;(2)2个数据库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输出系数模型、水文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面,但相比中国,国际研究在毒理学领域优势明显;(3)热点分析发现,中国研究文献存在京津冀片区、东北三省片区、长三角片区、山东片区、渝贵川片区5个集聚区,全球研究文献存在中国区域、美国—加拿大区域、英法德区域、巴西区域4个集聚区,2个数据库分别以安徽省13篇文献成果和中国165篇文献成果居首位;(4)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发现,不同尺度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GIS技术在不同尺度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从基础数据观测与获取、机理研究、模型自主开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该领域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风险评估 中国知网 WEB of SCIENCE 文献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北亚热带秋冬季节受污染河水强化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茂林 肖盛柏 +3 位作者 邓筱悦 梁银坤 陈玉成 黄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4-1180,共7页
受污染河水传统修复工艺在秋冬季节存在运行效果不佳、容易返黑返臭等问题。通过耦合生物转盘(RBCs)+表面流人工湿地(FWSCWs)技术,构建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探究其在秋冬季节对受污染河水的处理效果,并解析微生物种群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 受污染河水传统修复工艺在秋冬季节存在运行效果不佳、容易返黑返臭等问题。通过耦合生物转盘(RBCs)+表面流人工湿地(FWSCWs)技术,构建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探究其在秋冬季节对受污染河水的处理效果,并解析微生物种群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强化处理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氨氮(NH^(+)-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3.83%、3.32%、11.09%和20.52%,出水NH~+-N浓度和COD分别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Ⅴ类标准。组合工艺中优势菌属包括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红杆菌属(Rhod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ius)、β-变形菌纲脱氯菌属(Dechlor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其中,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螺旋菌属在RBCs中相对丰度分别为2.69%和22.16%,能保证RBCs中亚硝化和硝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在反硝化功能菌属中,β-变形菌纲脱氯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在FWSCWs中相对丰度分别为0.73%和0.48%,均显著高于RBCs中的0.04%和0.21%,表明秋冬季节组合工艺反硝化反应主要在FWSCWs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物转盘 受污染河水 微生物群落 秋冬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帅鸿 欧阳迪庆 陈玉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8-695,共8页
检索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6—2016年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初步探明了我国农地重金属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从2006年开始,我国农地重金属领域的发文量逐步增长,涉及到第一作者2114名,著录发文机构... 检索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6—2016年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初步探明了我国农地重金属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从2006年开始,我国农地重金属领域的发文量逐步增长,涉及到第一作者2114名,著录发文机构共635家。发文50篇及以上的机构4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居首位。刊发本领域论文的期刊共569种,其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文量超过100篇,位居榜首。被引频次排在前10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443,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地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上。重金属类型主要涉及到Cd、Hg、As、Pb、Cr、Cu和Zn等,其中涉及Cd污染的最多;我国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居多,微生物修复和电动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多;有关风险评价的论文177篇,涉及的重金属中Cd最多,涉及地区中湖南位居首位。近几年在农地重金属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调查、污染评价、累积及化学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农地 重金属 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地土壤镉的表层淋洗-深层固化联合修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子予 杨志敏 +1 位作者 陈玉成 陈庆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81,共7页
为探究表层淋洗-深层固化联合修复技术对重庆郊区菜地土壤及蔬菜镉(Cd)污染的修复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酒石酸表层淋洗-HAP深层固化和水表层淋洗-HAP深层固化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及Cd的吸收和土壤全Cd及有效Cd含量的影响,并与传统... 为探究表层淋洗-深层固化联合修复技术对重庆郊区菜地土壤及蔬菜镉(Cd)污染的修复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酒石酸表层淋洗-HAP深层固化和水表层淋洗-HAP深层固化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及Cd的吸收和土壤全Cd及有效Cd含量的影响,并与传统修复剂腐植酸和HA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酒石酸淋洗-HAP固化使莴笋茎叶中的Cd含量显著降低22.89%、莴笋产量显著提高16.89%,且对莴笋的品质有促进作用。同时,酒石酸淋洗-HAP固化处理使0~20cm表层土壤的全Cd含量降低30.71%,40~60cm深层土壤的全Cd含量增加51.57%,在两种表层淋洗-深层固化处理下,土壤中有效Cd含量均在0~20cm土层减少,20~40cm土层略微增加,40~60cm土层明显降低,在60~80cm土层与对照接近。莴笋茎叶和根部的Cd含量与土壤有效Cd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淋洗-深层固化联合修复能够在进行土壤Cd污染修复的同时实现蔬菜的安全生产,适宜向轻度污染的蔬菜基地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 土壤 淋洗-固化联合修复 莴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对奶牛场沼液中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果 陈玉成 +2 位作者 简维佳 贾社 尹晓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1-457,共7页
为了提高沼液磷的回收效果,研究了曝气种类和曝气条件对奶牛场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考曝气条件下,与氮气和空气相比,臭氧能更大程度地降低颗粒态磷和交换态磷含量,并大幅度提升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臭氧曝气的优选条件... 为了提高沼液磷的回收效果,研究了曝气种类和曝气条件对奶牛场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考曝气条件下,与氮气和空气相比,臭氧能更大程度地降低颗粒态磷和交换态磷含量,并大幅度提升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臭氧曝气的优选条件为沼液初始pH值为6、臭氧发生量为10 g·h^(-1)、氧化时间为60 min,曝气后沼液中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提高了76.12%,溶解性正磷酸盐占总磷比例提升20.75%。臭氧氧化可以促进颗粒态磷和交换态磷向溶解性正磷酸盐转化,从而促进沼液磷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臭氧氧化 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对生物炭和腐殖酸阻控水稻Cd吸收的效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惠 邓华健 +3 位作者 徐浩然 陈玉成 陈庆华 肖广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9-337,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石灰-生物炭和石灰-腐殖酸两种联合修复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对酸性土壤中稻米Cd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两种联合修复剂能显著降低稻米Cd含量17.39%~45.96%,降低土壤有效Cd...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石灰-生物炭和石灰-腐殖酸两种联合修复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对酸性土壤中稻米Cd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两种联合修复剂能显著降低稻米Cd含量17.39%~45.96%,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18.29%~29.88%,.生物炭、腐殖酸施用量分别为5000,6000kg/hm^2时,稻米Cd的降低效果最佳.石灰-生物炭处理中,降低稻米Cd含量的主要因子为土壤pH和土壤有效Cd含量(P<0.05),而石灰-腐殖酸处理则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Cd含量(P<0.05).施加修复剂后稻米产量可达6637~7890kg/hm^2,直链淀粉含量达到19.47%~27.26%;当腐殖酸施用量为7500kg/hm^2时可使稻米产量提高10.97%,而石灰-生物炭处理对稻米产量无显著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稻米Cd含量、稻米产量、稻米品质和修复费用在修复效应评估中所占权重为0.608、0.150、0.102、0.140,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土壤-水稻系统Cd阻控效应的联合修复技术为:在施用1200kg/hm^2石灰的基础上同时施加6000kg/hm^2腐殖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 稻田 石灰 腐殖酸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用量石灰和生物炭对稻田镉污染钝化的延续效应 被引量:26
9
作者 赵莎莎 肖广全 +2 位作者 陈玉成 陈庆华 邓华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340,共7页
为筛选适用于西南地区稻田土壤及农作物Cd污染的修复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单施石灰、生物炭以及复合施用石灰+生物炭及其不同用量对Cd污染稻田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稻米Cd含量及其水稻各部位富集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年修复... 为筛选适用于西南地区稻田土壤及农作物Cd污染的修复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单施石灰、生物炭以及复合施用石灰+生物炭及其不同用量对Cd污染稻田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稻米Cd含量及其水稻各部位富集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年修复试验中,单施石灰和生物炭以及复合施用均可降低稻米Cd含量以及水稻各部位富集和转运系数,且随着施加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呈降低趋势,土壤至水稻根系Cd富集系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复合施用(石灰(1.5 t/hm^2)+生物炭)效果优于单施石灰和生物炭,与对照相比,稻米Cd含量降低57.14%~88.57%,土壤至水稻根系富集系数降低22.06%~32.96%;施用石灰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第2年修复剂施用延续效应试验中,石灰在短时间内降低土壤有效Cd和稻米Cd的效果较好,但其长效性和稳定性不及生物炭,与对照相比,单施石灰和生物炭以及复合施用土壤有效Cd分别降低2.97%~25.19%,13.94%~23.41%,1.93%~21.41%,稻米Cd含量分别降低0.72%~34.87%,12.11%~49.14%,36.55%~51.71%。总体来看,设定试验条件下,复合施用(石灰(1.5 t/hm^2)+生物炭(3.0 t/hm^2)),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生物炭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醋添加时期对猪粪堆肥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航波 张韵 +3 位作者 郑威 陈玉成 肖广全 杨志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共9页
好氧堆肥是禽畜粪便资源化前处理的有效途径,添加改良剂是提高禽畜粪便堆肥品质的重要手段.本试验研究了在猪粪堆肥初期添加3%竹炭(BC)的基础上,在初期、高温期、降温期添加竹醋(BV)对猪粪堆肥堆体腐熟度及腐殖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好氧堆肥是禽畜粪便资源化前处理的有效途径,添加改良剂是提高禽畜粪便堆肥品质的重要手段.本试验研究了在猪粪堆肥初期添加3%竹炭(BC)的基础上,在初期、高温期、降温期添加竹醋(BV)对猪粪堆肥堆体腐熟度及腐殖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堆肥初期和高温阶段竹醋能够促进有机质的降解,使其分别提高6.45%和6.60%;并提高有机氮质量分数,而降温期加入竹醋使腐殖化系数(HR)和腐殖质聚合度(DP)分别提高18.34%和101.84%.因此,竹醋对堆体的腐熟度和腐殖化进程的影响因添加时期的不同而异,为不同堆肥原料和不同腐熟要求的堆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 堆肥 腐殖质 猪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对土壤-萝卜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婧 钟慧 +3 位作者 潘欢 谭羽男 易蔓 陈玉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9-1176,共8页
为促进富磷型生物炭肥在西南紫色土区的合理利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对紫色土理化性质以及樱桃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后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显著提高... 为促进富磷型生物炭肥在西南紫色土区的合理利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对紫色土理化性质以及樱桃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后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显著提高,樱桃萝卜莲座期和肉质根膨大期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21.72%~43.47%和0.22%~28.42%。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处理樱桃萝卜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7.20%~44.17%和20.63%~83.31%,樱桃萝卜的磷、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且樱桃萝卜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樱桃萝卜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6.12%~44.49%和4.19%~13.31%。施用富磷型猪粪基生物炭肥能够显著改善紫色土理化性质并提升樱桃萝卜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肥 猪粪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添加对猪粪堆肥腐熟和水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威 周红 +4 位作者 杨航波 黄磊 陈玉成 彭莉 杨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9-266,共8页
为明确黏土矿物的投加对畜禽粪便堆肥腐熟和稳定化的影响,该研究以猪粪和杨木木屑为原料,探究添加海泡石对堆肥基本理化性质、不同成分有机质含量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海泡石后堆... 为明确黏土矿物的投加对畜禽粪便堆肥腐熟和稳定化的影响,该研究以猪粪和杨木木屑为原料,探究添加海泡石对堆肥基本理化性质、不同成分有机质含量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海泡石后堆体最高温度比对照有所下降且电导率上升9.69%,而C/N则降低2.81%,同时种子发芽指数提高11.96%,显示腐熟状况更好;DOM含量降低7.84%而胡敏酸占比提高9.71%,使得堆体有机质更加稳定。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添加海泡石堆体DOM的荧光谱图中,长波长的峰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明显增加;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显示,添加海泡石增加了堆体中高芳香性组分的占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海泡石后,高芳香性组分与总有机碳之间相关性更为显著,说明海泡石在碳素分解的同时促进了其聚合,从而出现了胡敏酸与高芳香性荧光组分的增长。添加海泡石既能促进堆体腐熟,又可转化调控碳素进而提高堆体稳定性,有利于堆肥的后续农田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海泡石 堆肥稳定性 DOM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氮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滕颖 孔凡靖 +4 位作者 陈玉成 陈思扬 熊海灵 朱康文 杨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1-88,共8页
为了探索农田氮素淋失低风险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该研究收集了331个有效农田有机肥化肥配施数据对,分析了施肥总量、施肥结构(有机肥替代比)、施肥时间(基追施)、有机肥种类等因素对氮素淋失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 为了探索农田氮素淋失低风险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该研究收集了331个有效农田有机肥化肥配施数据对,分析了施肥总量、施肥结构(有机肥替代比)、施肥时间(基追施)、有机肥种类等因素对氮素淋失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中氮素总量较低时(N<200 kg/hm^(2)),农田总氮(Total Nitrogen,TN)、硝态氮(NO_(3)^(-)-N)淋失分别减少36.77%、65.05%;有机肥替代比高于70%,虽然可减少TN淋失(39.64%),但增加了溶解性有机氮(DON)淋失的风险(15.78%),尤其是动物型有机肥替代化肥使DON淋失增加26.31%;氮肥基施可显著降低TN、NO_(3)^(-)-N淋失(43.58%、70.51%,P<0.05)。碱性旱地土壤上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有效抑制TN、NO_(3)^(-)-N淋失,但增加了26.63%~42.95%的DON淋失。旱地氮素淋失以NO_(3)^(-)-N为主,且淋失系数高于水田,提高有机肥替代比可以大幅降低旱地氮素淋失,但增强了DON淋失。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有机肥替代比对TN淋失影响占主导作用,而施氮水平对NO_(3)^(-)-N、DON淋失影响更为重要。因此,低施氮量、高替代比动物型有机肥可有效减少碱性旱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结果可为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农田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氮素 淋失 有机肥 D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发展情景选择对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康文 陈玉成 +4 位作者 熊海灵 张晟 杨志敏 黄磊 雷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71-1981,共11页
为指导区域未来发展模式选择和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ANSP)典型区域(涪陵区)风险调控,综合CLUE-S、Markov、GIS、改进的输出风险模型等模型和技术的优势,在ANSP典型区域(涪陵区)以2010、2015年土地利... 为指导区域未来发展模式选择和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ANSP)典型区域(涪陵区)风险调控,综合CLUE-S、Markov、GIS、改进的输出风险模型等模型和技术的优势,在ANSP典型区域(涪陵区)以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进行未来2020-2030年的自然发展(ND)和耕地保护(CP)两种情景下的ANSP输出风险演变及对输出系数调整的响应分析。研究发现:涪陵区土地利用数据模拟精度较好,Kappa系数为0.75且FoM大于0.21。涪陵区2010-2030年期间ANSP风险等级明显降低,尤其是靠近大木山、武陵山区域的镇街和子流域。风险等级降低速率减缓明显,ND情景下,清溪镇在2010、2015、2020、2025、2030年各年份Ⅶ以上等级风险比例分别为46.20%、29.69%、25.72%、22.20%、20.00%。子流域输出风险等级对于耕地输出系数(即化肥施用水平)变化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未来的情景模拟有利于探寻区域不同发展情景下输出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有利于聚焦分析各镇街或某子流域风险变化情况。本研究路径与方法有利于区县对各镇街、子流域未来的ANSP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CLUE-S模型 GIS 输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污染土壤中镉的吸附-移除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杰 李玉娇 +1 位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3-809,共7页
为从污染土壤中吸附移除重金属镉(Cd),将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Fe_(3)O_(4))分别按0、0.1%、0.5%、1.0%、3.0%比例添加至土壤中,在修复21、30、45 d时,磁分离nHAP@Fe_(3)O_(4)与土壤,考察nHAP@Fe_(3)O_(4)对土壤Cd的... 为从污染土壤中吸附移除重金属镉(Cd),将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Fe_(3)O_(4))分别按0、0.1%、0.5%、1.0%、3.0%比例添加至土壤中,在修复21、30、45 d时,磁分离nHAP@Fe_(3)O_(4)与土壤,考察nHAP@Fe_(3)O_(4)对土壤Cd的去除、材料的回收效果及修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w(Cd)为2.510 mg·kg^(-1)的重污染稻田土壤中添加1.0%nHAP@Fe_(3)O_(4),修复21 d时土壤Cd去除和材料回收效果最好,Cd平均去除率和材料回收率分别为16.45%和85.33%;nHAP@Fe_(3)O_(4)能明显降低土壤Cd的可交换态,促使其向较稳定的形态转化;经nHAP@Fe_(3)O_(4)修复后的土壤pH值升高,CEC有所降低,土壤颗粒间孔隙增大。利用磁性将nHAP@Fe_(3)O_(4)及其吸附的Cd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以此实现对土壤Cd的吸附-移除。该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适宜修复重度污染程度的农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磁性材料 镉污染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负荷沼液灌溉对紫色土氮素积累、淋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康婷 伍福琳 +1 位作者 周忠波 陈玉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7-1496,共10页
沼液还田是畜禽养殖粪污消纳的重要方式,但也会增加氮素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风险。采用沼液高负荷灌溉土柱试验方法,设计等量一次灌溉(T1)、等量分次灌溉(T2)和等量一次灌溉种植黑麦草(T3)3个处理,以复合肥(CK1)和无肥灌溉(CK2)为对照,... 沼液还田是畜禽养殖粪污消纳的重要方式,但也会增加氮素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风险。采用沼液高负荷灌溉土柱试验方法,设计等量一次灌溉(T1)、等量分次灌溉(T2)和等量一次灌溉种植黑麦草(T3)3个处理,以复合肥(CK1)和无肥灌溉(CK2)为对照,持续灌溉78 d,考察土壤氮素积累,同时收集土柱底部的下渗液以监测沼液灌溉后的氮素淋溶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高负荷沼液灌溉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在沼液灌溉前期3种处理方式均很快表现为氮素在土壤上层(0~20 cm)和中层(>20~40 cm)积累,仅在灌溉后期(78 d),沼液灌溉处理才表现为下层(>40~60 cm)土壤氮素积累。在氮素淋溶方面,虽然T1、T2处理氮素淋溶在灌溉42、60 d时出现激增,但比CK1出现氮淋溶激增的时间分别延迟6、24 d;T3处理并未观测到氮素淋溶的激增。T1、T2和T3处理淋溶液硝态氮含量在灌溉60 d时达到峰值,且淋溶液中硝态氮占总氮比例远高于铵态氮。土壤微生物Chao 1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T3、T1、CK1、CK2和T2,Shannon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K2、T3、T1、T2和CK1。样本距离热图结果显示,T2处理与其他处理的距离最远。费舍尔精确检验结果表明,T2处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norank_o__Saccharimonadale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种植作物可以延缓氮素向地下水的迁移,降低氮淋失风险;与施复合肥相比,沼液灌溉能提升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其中,以种植黑麦草的沼液灌溉处理为最明显;等量分次沼液灌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 淋溶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间歇曝气湿地N_(2)O排放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清华 熊海峰 +3 位作者 邓朝仁 何玺 黄磊 陈玉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6-175,共10页
生物炭被证实可以实现人工湿地氧化亚氮(N_(2)O)减排,但其减排途径尚不明晰.采用化学抑制剂耦合同位素分析法,探究了生物炭对间歇曝气湿地N_(2)O排放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有利于改善湿地内部环境条件,提升脱氮效能.生物炭湿地(BW)... 生物炭被证实可以实现人工湿地氧化亚氮(N_(2)O)减排,但其减排途径尚不明晰.采用化学抑制剂耦合同位素分析法,探究了生物炭对间歇曝气湿地N_(2)O排放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有利于改善湿地内部环境条件,提升脱氮效能.生物炭湿地(BW)的N_(2)O累积释放量为12.60 mg/m 2,与对照湿地(CW)相比减少了33.37%.生物炭投加可以减少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N_(2)O排放,减排率分别达到39.51%和67.06%.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硝化过程中NH 2OH氧化和氨氧化细菌(AOB)反硝化在N_(2)O的排放中具有重要作用,BW中NH 2OH氧化和AOB反硝化的N_(2)O释放量分别为2.21,2.22 mg/m 2,较CW减少了29.40%和47.12%.在间歇曝气湿地中,添加生物炭可以通过影响NH 2OH氧化和AOB反硝化等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实现N_(2)O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曝气湿地 生物炭 氧化亚氮 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洗-稳定化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小华 杨子予 +1 位作者 陈玉成 杨志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和水稻秸秆混合热解制备了稳定化材料(nHAP@Biochar),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其配比对镉(Cd)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考察了表层柠檬酸-氯化铁淋洗、深层稳定化对不同Cd污染程度耕地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稳...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和水稻秸秆混合热解制备了稳定化材料(nHAP@Biochar),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其配比对镉(Cd)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考察了表层柠檬酸-氯化铁淋洗、深层稳定化对不同Cd污染程度耕地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稳定化材料对Cd的吸附随nHAP与水稻秸秆的比例增大而提高,适宜的添加比例为1∶20;表层淋洗-深层稳定化对3种污染程度(Cd含量分别为0.58 mg/kg、0.93 mg/kg、3.47mg/kg)的土壤Cd淋洗去除率分别为56.03%、69.90%、50.91%;对Cd稳定化量分别为15.91 mg/kg、22.34 mg/kg、154.26 mg/kg,使下渗液中Cd的浓度分别减少3.00μg/L、5.59μg/L、13.08μg/L.研究表明,表层淋洗-深层稳定化去除表层土壤Cd的同时降低下渗液对深层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淋洗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还田对土壤NO_(3)^(-)-N累积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思扬 李晴 +4 位作者 孔凡靖 滕颖 熊海灵 陈玉成 杨志敏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179-185,共7页
为探究沼液还田影响下土壤NO_(3)^(-)-N的累积变化特征,明确NO_(3)^(-)-N累积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在“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筛选了19篇有效文献和153个有效数据对,采用meta分析研究了沼液施用水平、施用深度、施用... 为探究沼液还田影响下土壤NO_(3)^(-)-N的累积变化特征,明确NO_(3)^(-)-N累积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在“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筛选了19篇有效文献和153个有效数据对,采用meta分析研究了沼液施用水平、施用深度、施用年限、耕地利用方式等人为因子与土层深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等自然因子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借助随机森林模型与无序变量多元回归方法评价了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中、低施氮水平及长期施用沼液会使土壤中NO_(3)^(-)-N显著累积,效应值分别为192.44%、194.37%和386.81%,存在较大NO_(3)^(-)-N淋失风险;沼液还田后SOM及pH值是土壤NO_(3)^(-)-N累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在SOM含量为10~40g/kg时NO_(3)^(-)-N效应值为266.87%(p<0.05),pH<6.5时其效应值为240.01%(p=0.07),因此应优先关注SOM较丰富和土壤酸化严重地区的沼液施用情况;NO_(3)^(-)-N累积效应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以东北地区及西南丘陵地区(广西、重庆)累积最为明显,响应比分别为3.43、2.39和1.63.研究结果可为沼液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 硝态氮 累积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对污染土壤中铅形态转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逸轩 田婧宜 陈玉成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7期188-191,共4页
为了将氧化铝厂废物赤泥资源化与Pb污染土壤修复耦合,试验分别添加0、0.1%、0.5%、1%、2%和5%的赤泥于Pb污染土壤中进行连续培养,在第5 d、10 d、20 d、30 d、60 d和90 d取样,考察赤泥对污染土壤中铅形态转化和p 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将氧化铝厂废物赤泥资源化与Pb污染土壤修复耦合,试验分别添加0、0.1%、0.5%、1%、2%和5%的赤泥于Pb污染土壤中进行连续培养,在第5 d、10 d、20 d、30 d、60 d和90 d取样,考察赤泥对污染土壤中铅形态转化和p 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赤泥中的OH-对Pb污染土壤修复起主要作用。在培养第30 d,赤泥施加量为1%左右,p H控制在8左右时的钝化效果最佳。施用赤泥后,铅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生物有效态Pb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而残渣态Pb含量则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土壤 连续提取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