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施草莓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露 吴声敢 +6 位作者 柳新菊 安雪花 蒋金花 李岗 王菲迪 王强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342-2344,共3页
针对设施草莓生产中主要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提出设施草莓不同生产环节的关键点及其主要风险因子,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管控措施,以期有效提升设施草莓质量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促进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草莓 质量安全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草莓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喻歆茹 路彩红 +6 位作者 徐玲英 宁波 张昌朋 何红梅 王祥云 赵学平 李艳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7,共7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草莓中吡唑醚菌酯的含量,通过探究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评估吡唑醚菌酯的膳食风险。样品经1.0%甲酸乙腈提取,Cleanert MAS-Q净...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草莓中吡唑醚菌酯的含量,通过探究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评估吡唑醚菌酯的膳食风险。样品经1.0%甲酸乙腈提取,Cleanert MAS-Q净化管净化,DB-5 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吡唑醚菌酯在质量浓度为0.001~0.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在0.02~2.0 mg/kg添加水平下,草莓中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6.8%~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8%~3.3%。定量限为0.020 mg/kg。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消解半衰期在2.2~3.0 d。膳食风险评估表明末次施药5 d后一般人群吡唑醚菌酯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the 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为1.34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70.9%,我国居民对吡唑醚菌酯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GC-MS/MS 残留 草莓 风险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B转录因子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与植物激素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邱文怡 王诗雨 +4 位作者 李晓芳 徐恒 张华 朱英 王良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7-1328,共12页
基因的时空表达受转录因子的精确调控。植物在面对不利环境因素比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胁迫时其细胞生理生化会迅速地从“舒适”状态转变进入“胁迫响应”状态。这种快速响应的状态转变依赖于植物对胁迫信号的感知及传递、激素通... 基因的时空表达受转录因子的精确调控。植物在面对不利环境因素比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胁迫时其细胞生理生化会迅速地从“舒适”状态转变进入“胁迫响应”状态。这种快速响应的状态转变依赖于植物对胁迫信号的感知及传递、激素通路(脱落酸、茉莉酸等)的激发、转录因子的活化等复杂的过程;最终植物通过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次生代谢转变、抗氧化物质的积累等实现胁迫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再平衡从而获得生存。植物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就是上述转变中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介绍了植物MY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分类,综述了近些年来MYB转录因子与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应答过程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 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植物激素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抗虫基因玉米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媛媛 纪艺 +4 位作者 来勇敏 陈笑芸 徐俊锋 徐晓丽 马莲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42-2049,共8页
家蚕可能通过取食漂移到桑叶上的玉米花粉从而受到转基因玉米中表达的Cry蛋白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生物测试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b和cry2Ab基因玉米GAB-3花粉对家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在饲料中掺入蛋白的方式检测了转基因玉米中广泛... 家蚕可能通过取食漂移到桑叶上的玉米花粉从而受到转基因玉米中表达的Cry蛋白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生物测试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b和cry2Ab基因玉米GAB-3花粉对家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在饲料中掺入蛋白的方式检测了转基因玉米中广泛使用的6种Cry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当桑叶上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对家蚕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达500粒·cm^-2时,家蚕14 d存活率为0;以10粒·cm^-2的GAB-3花粉饲喂家蚕幼虫7 d对其体重无显著不利影响,但延长饲喂时间或者当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家蚕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14 d或更长时间的家蚕体重均低于无花粉处理组。与非转基因对照处理组相比,低于100粒·cm^-2的转基因玉米GAB-3花粉处理组家蚕的化蛹率、茧重、茧壳重和蛹重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均会延长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GAB-3花粉对家蚕7 d的LC 50为261.18粒·cm^-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LC 50下降。测试的6种Bt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依次为Cry1C>Cry1Fa>Cry1B>Cry2A>Cry1Ab>Cry1Ac。目前,在中国接近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中多采用的Bt杀虫蛋白为Cry1Ab和Cry2A,二者对家蚕的毒性较低,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家蚕接触到的转基因玉米花粉密度较低,因此转Cry抗虫基因玉米对家蚕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GAB-3 BT蛋白 家蚕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6
5
作者 俞建忠 陈列忠 +3 位作者 侯佳音 俞瑞鲜 胡秀卿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7-863,共7页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于2017年在浙江、重庆、湖南和云南4地进行了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及土壤中的田间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于2017年在浙江、重庆、湖南和云南4地进行了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及土壤中的田间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5和5.0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杨梅中的回收率为92%~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7%;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6%~96%,RSD为1.5%~4.1%。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杨梅中的半衰期为6.6~11.8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0~11.1 d。采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800 mg/kg和1200 mg/kg施药3、4次,分别于距离最后一次施药21、25和28 d采样检测发现,吡唑醚菌酯在杨梅中的最高残留量为1.4 mg/kg,均低于中国规定的其在杨梅上的最大残留限量(3.0 mg/kg)。建议采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最高使用剂量为800 mg/kg,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杨梅 土壤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浙江和福建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唐标 陈凌云 +5 位作者 罗怡 施杏芬 胡骥 陈怡飞 钱鸣蓉 杨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8-2225,共8页
为了解2019年浙江和福建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于2019年在浙江和福建共10市随机采集新鲜粪便和肛拭子样品共计1480份,参考国家标准方法分离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为了解2019年浙江和福建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于2019年在浙江和福建共10市随机采集新鲜粪便和肛拭子样品共计1480份,参考国家标准方法分离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对16种和9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本研究从2省样品中共计分离了100株沙门氏菌和100株弯曲杆菌,其中94株沙门氏菌被鉴定出血清型,包括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策维埃(20.2%)、肯塔基(15.9%)、韦太夫雷登(15.9%)、鼠伤寒(14.9%)、肠炎(14.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76%),其次为氨苄西林(70%)、磺胺异恶唑(65%),对奥格门丁(6%)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分离出的弯曲杆菌对环丙沙星(99%)、萘啶酸(88%)和四环素(87%)的耐药率最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23%)。结果表明,浙江和福建2省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耐药水平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可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需要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弯曲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噁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上的残留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红梅 徐玲英 +3 位作者 张昌朋 王祥云 李艳杰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为探明噁唑酰草胺及其3个代谢物(N-(2-氟苯基)-2-(4-羟基苯氧基)-N-甲基丙酰胺(HPFMPA)、N-(2-氟苯基)-2-羟基-N-甲基丙酰胺(HFMPA)和6-氯-苯并噁唑酮(6-CBO))在水稻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10个主要水稻产区开展了噁唑酰草胺的田间残留... 为探明噁唑酰草胺及其3个代谢物(N-(2-氟苯基)-2-(4-羟基苯氧基)-N-甲基丙酰胺(HPFMPA)、N-(2-氟苯基)-2-羟基-N-甲基丙酰胺(HFMPA)和6-氯-苯并噁唑酮(6-CBO))在水稻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10个主要水稻产区开展了噁唑酰草胺的田间残留试验。建立了糙米、稻壳和稻秆中噁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评估了方法的基质效应。样品经乙腈提取、盐析、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6-CBO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其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糙米、稻壳和稻秆中3档添加水平(0.01、0.1和2.0 m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9%~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9%~10.8%。噁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在糙米、稻壳和稻秆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在0.0005~0.02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溶剂标准曲线和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41),无明显基质效应。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噁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在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量均<0.01 mg/kg,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HFMPA在稻秆中的残留量为<0.01~0.098 mg/kg,其余3个化合物在稻秆中的残留量均低于LOQ。建议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ME,其中噁唑酰草胺质量分数为3.3%)在水稻上施用时,可按最高施药剂量(有效成分720 g/hm^(2),噁唑酰草胺为118.8 g/hm^(2))施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酰草胺 代谢物 水稻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个mcr质粒的结构与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标 常江 +3 位作者 胡骥 钱鸣蓉 夏效东 杨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1,共9页
黏菌素是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线药物。然而,近年来在许多致病菌中发现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传播,降低了黏菌素的有效性,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为探讨可能影响黏菌素耐药性传播的质粒特征,基于mcr质粒的完成图,共... 黏菌素是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线药物。然而,近年来在许多致病菌中发现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传播,降低了黏菌素的有效性,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为探讨可能影响黏菌素耐药性传播的质粒特征,基于mcr质粒的完成图,共分析了2015—2018年GenBank收录的103个携带mcr的完整质粒序列。结果表明:质粒主要来源于中国,大肠埃希菌为主要携带者;IncI2和IncX4是最主要的复制子类型,IncHI2是携带有多个耐药基因质粒的优势复制子类型;sul3、aadA1与mcr基因在质粒中共存的概率最高。另外还发现,95.14%的质粒含有抗消毒剂或重金属抗性基因。除ISApl1外,IS26插入序列出现频率最高。18.45%的质粒具有接合转移元件,包括oriT、松弛酶(relaxase)、T4CP和T4SS。本文重点指出了耐药基因交叉抗性和重金属的共选择作用,为更好地控制黏菌素耐药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素 mcr-1 质粒完成图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鸭制品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毒力基因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华 马艳 +3 位作者 刘秀婷 吕文涛 卢立志 肖英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41-1848,共8页
为探明即食鸭制品中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以及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状况和耐药特征,分别从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广东、北京、黑龙江、内蒙古、贵州、湖北和四川11个省份采集即食鸭制品491份,用于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采用VITEK 2 Compact... 为探明即食鸭制品中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以及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状况和耐药特征,分别从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广东、北京、黑龙江、内蒙古、贵州、湖北和四川11个省份采集即食鸭制品491份,用于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和开展耐药表型分析,PCR扩增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结果表明:从491份即食鸭制品中分离大肠埃希菌109株,检出率为22.20%。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毒力基因esc V的检出率最高,达7.34%,其次为pic,达6.42%,ipa H和aggR均为3.67%,stx2为2.75%,eae、lt和stx1均为1.83%。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分别为63.30%和61.47%;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60.55%,最高可同时对12种抗生素耐药,占比为2.75%。相应地,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sulⅠ和sulⅡ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0%和88.07%,喹诺酮类基因qnrA和qnrS、氨基糖苷类基因aadA1和mecC的检出率也均在35%以上。2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携带的β-内酰胺耐药基因CTX-M、TEM、SHV、CTX-M-1、CTX-M-2、CTX-M-9和CTX-M-25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5.83%、4.17%、66.67%、12.50%、75.00%和4.17%。20株Ⅰ型整合子阳性大肠埃希菌中7株携带基因盒插入片段,其中2株大肠埃希菌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插入的为dfrA1-aadA1,4株为dfrA12-aadA2,另1株为aadA22。由此表明,即食鸭制品中污染的大肠埃希菌携带有一定的毒力基因并具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鸭制品 大肠埃希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Ⅰ型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噁唑菌酮·氰霜唑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建忠 邵贵芳 +4 位作者 陈列忠 侯佳音 俞瑞鲜 胡秀卿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305-2307,共3页
建立了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0%噁唑菌酮·氰霜唑水分散粒剂中2个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220 nm波长下对试样中噁唑菌酮和氰霜唑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噁唑菌酮和氰... 建立了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0%噁唑菌酮·氰霜唑水分散粒剂中2个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220 nm波长下对试样中噁唑菌酮和氰霜唑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噁唑菌酮和氰霜唑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5,标准偏差分别为0.11和0.22,变异系数分别为0.32%和0.8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和99.81%。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同时快速检测噁唑菌酮和氰霜唑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菌酮 氰霜唑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剂对土壤有效态Hg提取的效果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首萍 张棋 +5 位作者 肖文丹 陈德 叶雪珠 黄淼杰 胡静 高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176-2181,共6页
采集浙江省水稻和蔬菜主产区的土壤及其对应植物样本各16个,分析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剂HCl、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NH 4OAC、CaCl 2和硫代乙醇酸(TGA)对土壤有效态Hg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从提取能力来看,蔬菜土和水稻土... 采集浙江省水稻和蔬菜主产区的土壤及其对应植物样本各16个,分析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剂HCl、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NH 4OAC、CaCl 2和硫代乙醇酸(TGA)对土壤有效态Hg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从提取能力来看,蔬菜土和水稻土都表现为TGA>NH 4OAC≈CaCl 2≥HCl>DTPA;从相关性分析来看,HCl、NH 4OAC和CaCl 2提取的有效态Hg含量与水稻籽粒H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和水稻的Hg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有效性 提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虫脒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下的沉积与残留 被引量:4
12
作者 喻歆茹 何红梅 +4 位作者 王祥云 李艳杰 徐玲英 赵学平 张昌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1-221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芹菜设施栽培条件下啶虫脒的沉积与残留规律,并建立了芹菜叶、茎、根,以及土壤中的啶虫咪经乙腈提取、QuEChERs萃取净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啶虫脒在芹菜叶、茎、根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芹菜设施栽培条件下啶虫脒的沉积与残留规律,并建立了芹菜叶、茎、根,以及土壤中的啶虫咪经乙腈提取、QuEChERs萃取净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啶虫脒在芹菜叶、茎、根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102.5%、83.9%~93.5%、97.0%~100.1%和90.8%~94.4%,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中啶虫脒的沉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芹菜叶>土壤>芹菜茎>芹菜根。啶虫脒在芹菜叶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19.4 d。按有效成分18 g·hm^-2和27 g·hm^-2施药后7 d,设施栽培条件下芹菜叶和茎的啶虫咪残留量分别为0.3300~2.5700、0.0047~0.0300 mg·kg^-1,均低于GB 2763—2019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3 mg·kg^-1)。研究结果可为啶虫脒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下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设施栽培 残留 沉积 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lff-Kishner-黄鸣龙法合成红火蚁告警信息素及其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丽坤 黄俊 +4 位作者 章金明 李晓维 张治军 MUHAMMAD Hafeez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7-1903,共7页
告警信息素是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中一类重要的信息素物质,具有引诱、趋避和聚集等多种活性,能够引起红火蚁强烈的行为反应。本研究通过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一步合成红火蚁告警信息素,并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 告警信息素是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中一类重要的信息素物质,具有引诱、趋避和聚集等多种活性,能够引起红火蚁强烈的行为反应。本研究通过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一步合成红火蚁告警信息素,并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标准品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纯度达到90.2%;该合成方法合理、简便和高效,反应条件可控,无安全隐患,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触角电位(EAG)实验表明,合成告警信息素能够引起红火蚁工蚁强烈的行为反应,并在100μg剂量下EAG反应显著高于标准品(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 告警信息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断奶及谷氨酰胺添加对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广民 刘秀婷 +4 位作者 代兵 杨华 吕文涛 王远霞 肖英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4-1771,共8页
为研究早期断奶及谷氨酰胺添加对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分别选取哺乳、断奶和饲喂谷氨酰胺的小母猪用于试验,采用色谱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为研究早期断奶及谷氨酰胺添加对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分别选取哺乳、断奶和饲喂谷氨酰胺的小母猪用于试验,采用色谱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血清游离氨基酸中,断奶组的精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断奶组的异亮氨酸、蛋氨酸、苯甲基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氨酰胺组的苏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的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氨基酸代谢产物中,断奶组的γ-氨基正丁酸、牛磺酸、瓜氨酸、肌肽、乙醇胺和羟赖氨酸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断奶组的α-氨基己二酸、胱硫醚、鹅肌肽、1-甲基组氨酸、3-甲基组氨酸、磷酸乙醇胺、磷酸丝氨酸和尿素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氨酰胺组的鸟氨酸、鹅肌肽和磷酸乙醇胺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的α-氨基己二酸、α-氨基正丁酸、肌肽、乙醇胺、羟赖氨酸、磷酸丝氨酸和尿素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合理饲喂谷氨酰胺有助于游离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恢复到正常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试验组代谢物的表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表明,苏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鹅肌肽、磷酸乙酸胺、乙醇胺和羟赖氨酸等是较为重要的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由此可见,仔猪在早期断奶阶段机体的血清的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添加谷氨酰胺能明显调节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谷氨酰胺 游离氨基酸 早期断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和SNP技术鉴定浙江铁皮石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文强 汪小福 +3 位作者 陈笑芸 彭城 徐俊锋 蔡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6,共8页
铁皮石斛以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但不同品种和不同品质铁皮石斛的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急需建立一种快捷、准确、高效的鉴定方法。以浙江省12个铁皮石斛和其他省的10个石斛为材料,选取DNA条形码ITS2,优化扩增体系,对扩增产... 铁皮石斛以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但不同品种和不同品质铁皮石斛的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急需建立一种快捷、准确、高效的鉴定方法。以浙江省12个铁皮石斛和其他省的10个石斛为材料,选取DNA条形码ITS2,优化扩增体系,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与分析,获取浙江铁皮石斛DNA条形码ITS2中的特异性SNP位点;针对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验证,同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对SNP位点的快速鉴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ITS2能较好地区分铁皮石斛与其他石斛,而铁皮石斛的ITS2序列中存在SNP位点,基于SNP的快速检测实现对铁皮石斛的快速鉴别,为铁皮石斛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2 SNP技术 铁皮石斛 DNA条形码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硫克百威在豇豆不同时期施用的降解代谢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娣 狄珊珊 +3 位作者 王新全 张昌朋 王祥云 王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50-2058,共9页
为明确丁硫克百威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降解代谢,以及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分别以其在蔬菜上登记的最低剂量、最高剂量、最高剂量的1.5倍3种剂量施药,进行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 为明确丁硫克百威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降解代谢,以及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分别以其在蔬菜上登记的最低剂量、最高剂量、最高剂量的1.5倍3种剂量施药,进行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测定豇豆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在豇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1,在0.01~1 mg·kg^-1的添加水平下,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2%~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4%~20.1%。丁硫克百威使用后的超标风险主要源于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播种期施药后的豇豆样品均无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检出;苗期以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后,第10天的样品中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值超出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结荚期2次或3次施药后7 d内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值超出MRL。结荚期施药时,丁硫克百威在2次施药和3次施药后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小于100%;但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较高,以最高剂量的1.5倍2次施药或3次施药后,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于药后7 d才降至100%以下。综上,播种期使用丁硫克百威不会导致豇豆中残留超标,可以安全使用;但苗期和结荚期使用丁硫克百威存在极高的风险,应禁止其在播种期以外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丁硫克百威 克百威 3-羟基克百威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杀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司奇 丁高蓝 +3 位作者 肖兴宁 肖英平 杨华 汪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81-1288,共8页
巴氏杀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可能会产生肠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分别监测在4、10、16、20、24、28℃储藏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巴氏杀菌乳中的生长数据,采用Modified 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Huang模型和Baranyi模型构建... 巴氏杀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可能会产生肠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分别监测在4、10、16、20、24、28℃储藏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巴氏杀菌乳中的生长数据,采用Modified 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Huang模型和Baranyi模型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动力学一级模型,采用平方根模型和Arrhenius模型建立二级模型以描述温度与相对最大生长速率(μmax)的关系。结果显示,各温度下Modified 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更优,决定系数(R^2)>0.98,均方根误差(RMSE)<4.6,为最合适的一级模型。二级模型中,Arrhenius模型的拟合度更优(R^2=0.99,RMSE=0.60)。相较于平方根模型,外部验证显示Arrhenius模型的精确度因子(A f)和偏差因子(B f)分别为1.39和0.87,较接近于1,说明预测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巴氏杀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为乳品货架安全期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巴氏杀菌乳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唑草酮的水解、挥发及其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开雨 汤涛 +6 位作者 宣彩迪 吴园园 何红梅 吴珉 赵学平 徐霞红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57-2063,共7页
为评价氨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参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的要求,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氨唑草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挥发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氨唑草酮在25... 为评价氨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参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的要求,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氨唑草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挥发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氨唑草酮在25℃时,在pH值为4或7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均长于365 d,在pH值为9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为90.0 d,属于难水解至中等水解农药。在20~25℃、气体流速500 mL·min-1的条件下,氨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挥发率均小于1%,属于难挥发农药。氨唑草酮在湖泊(杭州西湖)水-沉积物系统和河流(京杭大运河)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08 d和630 d,厌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8 d和990 d,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属于难降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唑草酮 水解 挥发性 降解 水-沉积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Cd、Zn的积累特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德 叶雪珠 +7 位作者 张棋 盛利 肖文丹 赵首萍 倪中应 高娜 黄淼杰 胡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113-2118,2121,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20个水稻品种对Cd和Zn吸收、转运、积累的差异,及其稻米中的Cd/Zn,以期筛选出适合研究区域种植的Cd低积累品种,为受Cd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和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吸收和积累存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20个水稻品种对Cd和Zn吸收、转运、积累的差异,及其稻米中的Cd/Zn,以期筛选出适合研究区域种植的Cd低积累品种,为受Cd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和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吸收和积累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范围在0.07~0.39 mg·kg-1,有12个品种籽粒中的Cd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值(0.2 mg·kg-1)。常规稻品种秀水519籽粒中的Cd含量最低,其次为秀水03、嘉58,籽粒中的Cd含量均≤0.1 mg·kg-1;杂交稻品种浙优18、甬优9和甬优12籽粒中的Cd含量相对最高,均超过0.3 mg·kg-1。总体来看,常规稻品种籽粒中Cd含量相对较低,而杂交稻籽粒中Cd的含量较高。不同品种水稻籽粒中Zn含量变幅较Cd低,含量在16.9~26.6 mg·kg-1。不同品种水稻籽粒Cd/Zn在0.0028~0.0201,仅有浙优18、甬优9、甬优12的籽粒Cd/Zn超过推荐值(0.015)。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籽粒中Cd/Zn与籽粒中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水稻的TF G/R(水稻根向籽粒的Cd转运系数)和TF G/S(水稻茎叶向籽粒的Cd转运系数)均随着籽粒中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与TF G/S和TF G/R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转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洗对芹菜中唑螨酯残留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英 张昌朋 +3 位作者 李韵之 赵学平 王强 陈文学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345-2348,共4页
评价不同清洗方式对芹菜中唑螨酯残留的去除效果,筛选合适的清洗方式,提高芹菜食用安全性。采集施药后的芹菜样品,选取自来水、食盐、食醋、小苏打、果蔬清洗剂等清洗液进行清洗,测定芹菜茎、叶中唑螨酯残留量,计算残留去除率。各种清... 评价不同清洗方式对芹菜中唑螨酯残留的去除效果,筛选合适的清洗方式,提高芹菜食用安全性。采集施药后的芹菜样品,选取自来水、食盐、食醋、小苏打、果蔬清洗剂等清洗液进行清洗,测定芹菜茎、叶中唑螨酯残留量,计算残留去除率。各种清洗方式对芹菜茎叶中唑螨酯残留均有一定程度的去除效果。自来水的去除率为22.5%~47.7%(茎)和14.8%~63.9%(叶);食盐溶液的去除率为25.2%~57.5%(茎)和15.2%~71.3%(叶);食醋溶液的去除率为35.0~73.5%(茎)和16.4%~58.7%(叶);小苏打溶液的去除率为18.9%~67.4%(茎)和9.5%~41.9%(叶);果蔬清洗剂溶液的去除率为36.2%~67.3%(茎)和28.1%~74.6%(叶)。清洗液的清洗时间、温度、浓度和浸泡次数均对去除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推荐食盐溶液作为家庭日常清洗芹菜的清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唑螨酯 残留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