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瘟病毒疫苗株UL35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1
作者 陈柳 相生瑞 +5 位作者 云涛 倪征 华炯钢 朱寅初 张存 叶伟成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33-3941,共9页
为研究鸭瘟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UL35基因缺失DEV疫苗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强毒株攻击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在鸭瘟病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DEV-EF1基础上,通过“Red E/T两步重组”技术,构建了UL35基因缺失的pDEV-ΔVP26突变体克... 为研究鸭瘟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UL35基因缺失DEV疫苗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强毒株攻击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在鸭瘟病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DEV-EF1基础上,通过“Red E/T两步重组”技术,构建了UL35基因缺失的pDEV-ΔVP26突变体克隆,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获得了重组病毒rDEV-ΔVP26,进而对重组病毒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免疫保护能力进行了评估。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表明,rDEV-ΔVP26的滴度从24~84 h稳步上升,达到峰值10^(5.36)TCID_(50)·0.1 mL^(-1)。在此期间,rDEV-ΔVP26滴度较亲本毒株rDEV-EF1相比有所降低。蚀斑面积测定发现rDEV-ΔVP26蚀斑面积较亲本株rDEV-EF1减少了10.60%,说明UL35基因缺失会轻微影响病毒扩散并降低病毒滴度。动物试验表明,1×10^(6)TCID_(50)的rDEV-ΔVP26对30日龄麻鸭无致病作用,且1×10^(5)TCID_(50)滴度的rDEV-ΔVP26免疫组在强毒株攻击下的保护率与相同剂量的rDEV-EF1对照组一致。该研究表明,UL35为DEV复制非必需基因,且当接种合适剂量的病毒液时,UL35缺失不影响鸭瘟病毒疫苗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该研究为研发用于区分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DEV鉴别诊断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VP26 非必需基因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常用杀菌剂对茭白孕茭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丽萍 陈淑婷 +5 位作者 徐笔奇 李怡鹏 苍涛 柳采秀 张昌朋 王祥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37-1441,共5页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但其登记药剂较少,存在较为普遍的超范围用药现象,且杀菌剂的不当使用易导致茭白孕茭率下降等药害问题。本研究选取了9种常用杀菌剂进行田间和室内实验,以评估其对茭白孕茭的影响。田间实验结果显示,茭白孕茭...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但其登记药剂较少,存在较为普遍的超范围用药现象,且杀菌剂的不当使用易导致茭白孕茭率下降等药害问题。本研究选取了9种常用杀菌剂进行田间和室内实验,以评估其对茭白孕茭的影响。田间实验结果显示,茭白孕茭期不宜使用嘧菌酯、三唑酮、粉唑醇和戊唑醇,连续施用3次后其孕茭率仅为39.44%、27.76%、21.64%和10.37%;茭白孕茭前30 d仍不宜使用戊唑醇和嘧菌酯,施用1次后其孕茭率仅为30.77%和11.70%。室内实验结果则表明,9种杀菌剂对菰黑粉菌单倍体菌株MT3生长抑制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50)为0.0175~8.4706 mg·L^(-1),其中戊唑醇最低。然而,9种杀菌剂的EC 50排序与田间表现并不一致,意味着田间杀菌剂对茭白孕茭的影响应是实际作用于菰黑粉菌的杀菌剂剂量和可能的代谢产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茭白 菰黑粉菌 孕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Mandestrobin和Metyltetraprole残留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文静 王卢燕 +3 位作者 周昌瑜 方楠 张昌朋 蒋金花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4-281,共8页
基于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6种常见果蔬中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Mandestrobin和Metyltetraprole残留的检测方法。芹菜、黄瓜、玉米、葡萄、草莓、桃样品分别经10 mL乙腈提取,25 mg N-丙基乙二胺、2.5 mg聚碳... 基于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6种常见果蔬中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Mandestrobin和Metyltetraprole残留的检测方法。芹菜、黄瓜、玉米、葡萄、草莓、桃样品分别经10 mL乙腈提取,25 mg N-丙基乙二胺、2.5 mg聚碳酸酯及150 mg无水硫酸镁净化后,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经Waters Acquity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采用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结果表明:Mandestrobin和Metyltetraprole在0.005~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 2~0.999 9之间,定量限均为0.01 mg/kg。在0.01、0.1、0.5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Mandestrobin和Metyltetraprole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0%~107.0%、84.0%~104.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18.3%、3.9%~14.7%。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同时定量分析常见果蔬中的Mandestrobin和Metyltetraprole残留,可为国内外农产品中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Mandestrobin和Metyltetraprole检测和残留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destrobin Metyltetraprole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4
作者 闫家通 陈冠玮 +7 位作者 缪青梅 彭城 杨蕾 陈笑芸 徐晓丽 魏巍 徐俊锋 汪小福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4-707,共14页
随着我国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为了保证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针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 随着我国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为了保证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针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的快速检测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转基因玉米(双抗12-5、DBN9936、MON810)和大豆(DBN9004、GTS40-3-2、SHZD32-1)为检测对象,根据其侧翼序列,筛选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高特异性、灵敏度达20拷贝的RPA扩增体系。为了快速获取DNA,种子样品利用核酸释放剂获得可用于RPA扩增的模板,为了消除叶片中叶绿素并快速获取DNA,叶片样品利用本实验室研发的核酸快速一体化提取装置快速获取DNA,以消除叶绿素干扰。结合便携式金属浴启动RPA扩增,蓝光切胶仪用于可视化检测,构建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时间约为20 min,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无需大型设备,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该方法为转基因作物现场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其他核酸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RPA反应 荧光可视化 现场检测 快速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郭嘉雯 皮艺萌 +5 位作者 鲁艳辉 杨霞 许益鹏 吕仲贤 李永丰 徐红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以探究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降低了灰飞虱体内变形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而增加了拟杆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沃尔巴克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金黄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但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和敏感稗草的灰飞虱体内细菌菌群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通路上基因丰度显著上升,而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孔雀稗的灰飞虱耐药性相关基因丰度下降。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可改变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影响菌群基因功能,为深入阐明灰飞虱微生物群落响应抗性稗草的动态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抗性 稗草 灰飞虱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土壤团聚体中芳香碳比例和土壤养分有效性
6
作者 郭昕宇 赵巍 +5 位作者 吴春艳 唐旭 尹昌 孙涛 郭彬 李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5-1108,共14页
【目的】团聚体粒级大小及其有机碳的化学结构,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储存与转化,也会影响由胞外酶活性驱动的磷素转化等过程。探究有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团聚体粒级比例及相应的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稻... 【目的】团聚体粒级大小及其有机碳的化学结构,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储存与转化,也会影响由胞外酶活性驱动的磷素转化等过程。探究有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团聚体粒级比例及相应的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稻油轮作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11年,试验包括不施肥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5个处理。2023年5月对油菜进行测产,同时采集土壤样品,用筛分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分析土壤中磷含量、胞外酶活性及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氮磷钾含量,利用13C-NMR分析土壤有机碳结构组成。【结果】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和速效氮、钾含量,提高了土壤和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磷含量无显著影响;NPKM处理大团聚体、小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显著提升(P<0.05)。本试验条件下,NPKM处理获得了较高的油菜籽粒和秸秆产量,是CK、NPK处理的2~4倍左右。与CK、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降低各粒级团聚体中烷基碳比例,提高芳香碳和羰基碳比例,但是烷氧碳比例仅在粉黏粒级团聚体中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小粒级团聚体中芳香碳和羰基碳比例与土壤有效磷、无机磷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分别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与长期不施肥或NPK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团聚体土壤有机碳中芳香碳、羰基碳含量,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磷的转化,减少了磷的固定,进而提高了土壤磷的有效性,更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有效性 土壤团聚体 土壤胞外酶活性 有机碳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替换系鉴定水稻二化螟抗性QTL
7
作者 雷志伟 李新欣 +3 位作者 徐恒 张恒 朱英 张华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7,共8页
螟虫灾害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较重,而水稻二化螟抗性的遗传研究却较为匮乏,不利于抗螟虫水稻品种的培育。本研究利用一套以粳稻日本晴为供体、籼稻9311为受体的染色体片段替换系为材料,对水稻二化螟抗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在水稻基因组鉴... 螟虫灾害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较重,而水稻二化螟抗性的遗传研究却较为匮乏,不利于抗螟虫水稻品种的培育。本研究利用一套以粳稻日本晴为供体、籼稻9311为受体的染色体片段替换系为材料,对水稻二化螟抗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在水稻基因组鉴定出5个与二化螟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通过对QTL相关替换系的表型分析,发现4个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QTL(qRSB1、qRSB3、qRSB4和qRSB6)可以显著提高籼稻9311对二化螟的抗性。同时,根据相关替换系的基因型鉴定结果,通过物理定位初步明确了各个QTL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候选区间。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这些QTL的下一步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的分离打下研究基础,也可以为二化螟抗性水稻品种的培育提供必要的鉴定方法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染色体片段替换系 QTL定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特级初榨橄榄油品质对比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8
作者 张杨 谢普军 +2 位作者 邓叶俊 张彩虹 黄立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研究了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4个国家的40个商业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酸值、过氧化值、在232和270 nm处紫外吸光度(A_(232)和A_(270))及主要化学成分,测定了不同国家EVOO总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多酚含量和半数抑制质量浓... 研究了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4个国家的40个商业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酸值、过氧化值、在232和270 nm处紫外吸光度(A_(232)和A_(270))及主要化学成分,测定了不同国家EVOO总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多酚含量和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酸值(<1.60 mg/g)和过氧化值(<10 mmol/kg)的合格率为97.5%,A_(232)(1.02~1.80)和A_(270)(0.05~0.13)指标的合格率为100%。4个国家EVOO样品中总多酚含量差异显著,中国的EVOO样品中羟基酪醇、酪醇、刺激醛和橄榄裂环烯醚萜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66±2.50)、(9.61±2.65)、(273.63±43.09)和(332.04±49.08)mg/kg,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国家的EVOO样品(p<0.05);主要脂肪酸、甾醇和生育酚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EVOO多酚组分的DPPH·、·ABTS^(+)清除力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结果显示IC_(50)值变化范围分别为(74.1±3.0)~(560.0±15.0)、(71.9±3.0)~(701.7±12.0)和(68.0±2.3)~(617.0±17.0)g/L,表明EVOO总多酚组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与其IC_(50)值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5),相关性方程斜率分别为-1.665,-1.931和-1.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特级初榨橄榄油 脂肪酸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苗期低氮耐性筛选和鉴定
9
作者 何国欣 李素娟 +4 位作者 王剑 陶晓园 叶子弘 陈光 徐盛春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5-976,共12页
苗期大豆耐低氮精准鉴定可有效提高种质规模化筛选,加速耐低氮品种培育。本研究以557份不同来源大豆种质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7.5、0.75 mmol·L^(-1))下开展苗期鉴定,测定生物量、根长、相对叶绿素含量等14个生理指标,利用方差... 苗期大豆耐低氮精准鉴定可有效提高种质规模化筛选,加速耐低氮品种培育。本研究以557份不同来源大豆种质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7.5、0.75 mmol·L^(-1))下开展苗期鉴定,测定生物量、根长、相对叶绿素含量等14个生理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等对种质资源的耐低氮特性进行评价。在低氮胁迫下,除第2片复叶的实际光合效率和第1片复叶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12个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显著变化的12个性状耐氮系数转化为5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0.87%,基于主成分综合评价值(D)将557份大豆种质聚类分析分为5类,分别是耐低氮型、较耐低氮型、中耐低氮型、低氮较敏感型和低氮敏感型。筛选出耐低氮型,包含石豆2号、YJ002313和AMURSKAYA 402共3份;低氮敏感型,包含克c14-705、中野1号、97鉴23、皮黑豆和永城大籽绿豆等10份。依据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地下部长度、地下部干重、根冠比(RL/SL)、第2片复叶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和第1片复叶相对叶绿素含量作为关键重要特征对大豆耐低氮特性进行评价。本研究挖掘到大豆耐低氮优异种质,可为大豆耐低氮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低氮 种质资源筛选 生理特性 主成分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展青霉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周晨阳 陆胜民 杨虎清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3-953,共11页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威胁果蔬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降解展青霉素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污染环境、效果不明显等弊端,而生物降解逐渐成为主流。本研究从发酵产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探究试验菌株对PAT降解的效果和影响条件。...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威胁果蔬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降解展青霉素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污染环境、效果不明显等弊端,而生物降解逐渐成为主流。本研究从发酵产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探究试验菌株对PAT降解的效果和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从1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PAT降解优势菌株,经生物学鉴定为Levilactobacillus brevis。在37℃、pH值>3、菌液浓度为4×10^(8)mL^(-1)条件下,该乳酸菌对PAT(1~100μg·mL^(-1))的降解率高达95%以上。动力学分析表明,该乳酸菌高效降解的时间发生在0~6 h,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_(0)/C_(t))=0.47205 t+0.01274,R^(2)=0.99],且发现1种潜在的降解产物,并鉴定其为hydroascladiol。综上,该试验菌株对降解PAT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青霉素 乳酸菌 降解动力学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葡萄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虞沈丹 路子琪 +6 位作者 柴荣耀 武军 王静 邱海萍 王艳丽 孙国仓 王教瑜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5,共9页
[目的]葡萄炭疽病是我国葡萄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涉及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和尖孢炭疽(C.acutatum)复合种的多个种和亚种,不同种类的病原菌生长特性和流行特点差异显著。明确浙江省葡萄炭疽病... [目的]葡萄炭疽病是我国葡萄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涉及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和尖孢炭疽(C.acutatum)复合种的多个种和亚种,不同种类的病原菌生长特性和流行特点差异显著。明确浙江省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可为我国葡萄炭疽病病菌群体分布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疑似葡萄炭疽病病样,取果实发病部位分离病原菌。利用继代培养对病原菌进行纯化,对病原菌菌落、孢子形态和附着胞形态进行观察。利用ITS、TUB2、GAPDH、ACT、CHS、CAL 6个基因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人工接种测定病菌的致病性,并测定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从葡萄果实发病部位分离获得6株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病原菌,柯氏验证表明菌株为该病害的病原菌。结合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分析对比及基于ITS、TUB2、GAPDH、ACT、CHS、CAL 6个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隐秘刺盘孢菌(C.aenigma)。病原菌的生物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8℃、最佳生长pH为6,培养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浸膏。[结论]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葡萄炭疽病病原菌主要为隐秘刺盘孢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隐秘刺盘孢菌 组织分离 病原菌鉴定 系统发育树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过热蒸汽加热对猪肉糜理化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诸绿寒 方堃 +8 位作者 吴晓丽 姚青 谢淑丽 郑雷 敖月 陈黎洪 赵珂 魏俊 张晋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9-688,共10页
以猪肩肉为原料制备猪肉糜,探究微波辅助过热蒸汽加热对猪肉糜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微波、过热蒸汽、微波辅助蒸汽和微波辅助过热蒸汽4种方式加热猪肉糜。通过测定pH值、色度、水分含量、蒸煮损失、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 以猪肩肉为原料制备猪肉糜,探究微波辅助过热蒸汽加热对猪肉糜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微波、过热蒸汽、微波辅助蒸汽和微波辅助过热蒸汽4种方式加热猪肉糜。通过测定pH值、色度、水分含量、蒸煮损失、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分析猪肉糜熟制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微波、过热蒸汽、微波辅助蒸汽和微波辅助过热蒸汽4种加热方式下,猪肉糜分别在加热9、4、2、2 min后感官品质达到最佳。在最佳加热时间下,微波辅助过热蒸汽组猪肉糜的pH值、胶着性、内聚性和回复性显著(P<0.05)高于过热蒸汽组,蒸煮损失和硬度更低;与微波加热相比,微波辅助过热蒸汽加热在显著(P<0.05)降低蒸煮损失的基础上,显著(P<0.05)提高了熟制猪肉糜的pH值、水分含量、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微波辅助过热蒸汽加热不仅可以提高猪肉糜的熟制效率,还能显著缓解微波处理引起的品质劣变,使其保持较好的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过热蒸汽 猪肉糜 理化特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翅土白蚁共生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佳敏 冯一璐 +1 位作者 莫建初 李鸿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从黑翅土白蚁体内及其蚁巢菌圃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新型微生物天然产物,并在农业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深入探讨了源自黑翅土白蚁的放线菌菌株的类群多样性、基因组代谢潜能多样性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天然产物在多种农业病原菌防控中的应用潜力。此外,本文还展望了将其开发成环保型生物农药的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新型农药的创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黑翅土白蚁 天然产物 基因组挖掘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WYN17132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4
作者 咸若彤 缪青梅 +7 位作者 彭城 陈笑芸 杨蕾 徐晓丽 魏巍 徐俊锋 李玥莹 汪小福 《浙江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1397-1406,共10页
WYN17132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转am79-epsps基因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品种,已获得全国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落实我国转基因产品监测工作,本研究建立了针对该转化体特异性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以转基因玉米W... WYN17132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转am79-epsps基因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品种,已获得全国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落实我国转基因产品监测工作,本研究建立了针对该转化体特异性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以转基因玉米WYN17132的外源插入序列与玉米基因组连接区域的侧翼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多组特异性引物探针,筛选最佳引物探针组合,并系统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LOD)和再现性。通过筛选,确定17132RB-qF3/qR3/qP3为最佳引物探针组合,该组合扩增片段为132 bp。本研究建立的WYN17132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仅对目标转化体产生特异性扩增;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0.05%;再现性稳定,适用性强。该检测方法能满足转基因玉米WYN17132的检测需求,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监测监管和标识溯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WYN17132 转化体特异性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现状、未来展望与植物激素抵抗微塑料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5
作者 赵泓雨 周宇杰 +12 位作者 李建忠 郑涵 毕继安 余初浪 周宇航 侯凡 戴彬凤 钟列权 严成其 张海鹏 杨勇 陈剑平 王成雨 《浙江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1595-1604,共10页
近年来,塑料制品使用的持续增长导致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微塑料因其难降解性、小粒径、广泛分布且易被生物摄取等特性,对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微塑料对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风险正受到广泛关注。高等植物... 近年来,塑料制品使用的持续增长导致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微塑料因其难降解性、小粒径、广泛分布且易被生物摄取等特性,对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微塑料对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风险正受到广泛关注。高等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综述了微塑料的定义、来源及其进入植物途径,系统阐述了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具体影响,探讨了植物应对微塑料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对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例如,微塑料进入植物可能导致控制有丝分裂关键基因CDC2的表达下调,扰乱植物生长周期;同时,影响GDT1、GDH2、GAD等参与植物三羧酸循环的关键基因的表达,并降低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合成速率,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这些基因表达下调,最终损害植物必需的营养代谢过程。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微塑料影响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微塑料对植物生物学的复杂效应。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评估了微塑料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通过整合当前对微塑料影响植物生物学的认知,本研究旨在为微塑料污染的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本综述不仅总结了当前关于微塑料影响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为应对微塑料污染挑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植物 激素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