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油莎豆热泵干燥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司梦佳 朱文学 +2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宁阳阳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研究热泵干燥技术对油莎豆干燥过程的影响,选取4种不同热泵温度,利用6种薄层干燥模型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油莎豆在热泵干燥中的干燥特性、水分分布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70℃热泵温度所用时间较40℃缩短了61.9%;得出Logarith... 为研究热泵干燥技术对油莎豆干燥过程的影响,选取4种不同热泵温度,利用6种薄层干燥模型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油莎豆在热泵干燥中的干燥特性、水分分布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70℃热泵温度所用时间较40℃缩短了61.9%;得出Logarithmic模型能最好地描述油莎豆的热泵干燥过程,R^(2)均>0.99;低场核磁共振(LF-NMR)横向弛豫图谱显示油莎豆内不易流动水与自由水是热泵干燥过程中水分流失的主要来源;峰面积变化曲线图显示不同热泵温度对不同状态水分的散失和迁移的影响程度不同;热泵温度越高,核磁成像技术(MRI)图中红色区域消失越快;根据扫描电镜图发现70℃时油莎豆内部结构被严重破坏,不建议70℃以上温度干燥油莎豆。研究可为油莎豆热泵干燥工艺设计和水分动态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干燥模型 低场核磁 核磁成像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的油莎豆远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政毫 朱文学 +2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卫志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31-137,共7页
为研究油莎豆远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状态与迁移变化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成像技术检测不同温度(50、60、70℃)下远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横向驰豫时间,分析峰面积A_(2x)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的... 为研究油莎豆远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状态与迁移变化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成像技术检测不同温度(50、60、70℃)下远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横向驰豫时间,分析峰面积A_(2x)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的变化以及干燥前后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红外干燥过程中,温度为50、60、70℃时干燥至终点分别用时为450、360、260 min,随着温度的升高能够显著提高干燥速率,促进其内部的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的迁移。干燥过程中自由水逐渐减少外观发生收缩形变表皮皱缩,自由度高的水分向自由度低的迁移导致弛豫图向左迁移。水分总峰面积与干基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R2分别为0.98903、0.99134、0.99046,回归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通过MRI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面积逐渐缩小,油莎豆内部水分分布状态不断变化。干燥前后油莎豆微观结构变化明显,轮廓模糊、淀粉堆积。该研究可以为油莎豆的远红外干燥工艺设计、水分分布情况及水分状态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水分迁移 横向弛豫时间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的马铃薯切片干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朱文学 尤泰斐 +2 位作者 白喜婷 刘思佳 侯亚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4-370,共7页
为研究马铃薯切片热泵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横向弛豫时间T2,分析峰面积A2x的变化,建立水分变化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热泵干燥过程中,提高热风温度能够显著提高干燥速率,加快结合水、不易流动水以及自... 为研究马铃薯切片热泵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横向弛豫时间T2,分析峰面积A2x的变化,建立水分变化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热泵干燥过程中,提高热风温度能够显著提高干燥速率,加快结合水、不易流动水以及自由水的迁移。干燥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先于不易流动水发生变化,自由水含量在前90 min基本保持不变,之后迅速下降,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自由水被脱除后,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依次达到最大值,随着干燥进行不易流动水逐渐被脱除,随后结合水开始被脱除至干燥结束。马铃薯切片热泵干燥过程属于内部扩散控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范围为5. 228×10-8~1. 434×10-7m2/s,建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决定系数均大于0. 98,可用于预测马铃薯切片干燥过程中不同状态的水分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燥 水分迁移 低场核磁共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与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喜婷 侯亚玲 +1 位作者 朱文学 孙国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2-330,共9页
为解决单频超声产生的驻波问题,采用双频超声真空干燥全蛋液。研究了双频超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频超声比单频超声具有更好的空化效果。与单频超声相比,使用双频超声干燥全蛋液时,干燥时间缩短了30%,平均... 为解决单频超声产生的驻波问题,采用双频超声真空干燥全蛋液。研究了双频超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频超声比单频超声具有更好的空化效果。与单频超声相比,使用双频超声干燥全蛋液时,干燥时间缩短了30%,平均干燥速率提高了41.6%,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增加了1倍,这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缩短物料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进而可提高能量效率。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单频和双频超声对全蛋液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状态与迁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频超声,反演谱图上总体峰面积的下降较单频超声显著,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提高物料内水分的流动性,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干燥初期,反演谱中自由水对应的信号幅值逐渐减小,横向弛豫时间逐渐缩短;在干燥中后期,随着自由水的大量脱除,干燥以脱除结合水、半结合水为主。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双频超声干燥比单频超声干燥的H+质子密度图像亮度低,说明双频超声更易促进全蛋液内部水分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液 真空干燥 双频超声波 低场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和电镜扫描法对热风干燥花生仁的水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卫志娇 朱文学 +3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宁阳阳 司梦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3-220,共8页
为研究花生仁热风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状态及变化情况,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花生仁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35、40、45、50、55℃)下的横向弛豫时间反演谱,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干燥过程中花生仁微观结构变化。研究表明:花生仁在热风... 为研究花生仁热风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状态及变化情况,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花生仁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35、40、45、50、55℃)下的横向弛豫时间反演谱,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干燥过程中花生仁微观结构变化。研究表明:花生仁在热风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前期随着干燥温度的上升而显著提高,后期受影响较小。因此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5℃、4h后,降低干燥温度为35~40℃至干燥终点。LF-NMR横向弛豫图谱显示干燥过程中自由水峰和弱结合水峰面积显著下降,结合水峰面积基本不变。将35、40、45、50、55℃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总峰面积与花生仁的干基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R2均大于0.986,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拟合方程可用于预测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与花生仁干基含水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仁 低场核磁共振 电镜扫描 热风干燥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热风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文学 杨帆 刘玉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以新鲜油莎豆为原料,研究风温和风速对油莎豆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计算干燥过程中有效扩散系数与活化能,并选取8种干燥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热风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风速对干燥速率影响较小。本实验干... 以新鲜油莎豆为原料,研究风温和风速对油莎豆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计算干燥过程中有效扩散系数与活化能,并选取8种干燥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热风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风速对干燥速率影响较小。本实验干燥过程主要发生在降速阶段,油莎豆有效水分扩散系数2.2856×10^(-10)~7.8112×10^(-10),平均活化能为35.31 kJ/mol,Two-term模型可以很好反映油莎豆热风干燥过程,实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较高,拟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热风干燥 数学模型 薄层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蛋液超声真空干燥的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侯亚玲 朱文学 +2 位作者 孙国峰 白喜婷 马怡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3-230,共8页
为研究超声对真空干燥全蛋液的强化效应,采用超声联合真空干燥的方式,探讨了全蛋液在不同干燥温度、超声声能密度及超声时间的作用下,超声真空干燥的干燥特性及蛋液干燥后所得蛋粉的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超声声能密度及超声时... 为研究超声对真空干燥全蛋液的强化效应,采用超声联合真空干燥的方式,探讨了全蛋液在不同干燥温度、超声声能密度及超声时间的作用下,超声真空干燥的干燥特性及蛋液干燥后所得蛋粉的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超声声能密度及超声时间的增加,全蛋液真空干燥速率增加。干燥温度对除乳化稳定性外其他性质的影响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佳干燥温度为50℃。随着超声声能密度及超声作用时间的增加,蛋粉可溶性蛋白保存率、稳定系数、溶解度、泡沫稳定性逐渐升高,而起泡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则先升高后降低。最佳超声声能密度及超声作用时间分别为1.2~1.6 W/g和2~2.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液 超声波 真空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温度影响油莎豆出油率及品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段欣悦 朱文学 +3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宁阳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9,共9页
以油莎豆为原料,从蛋白质二级结构、细胞结构和油脂体粒径角度探究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影响机理,并分析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氧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的改变对油莎豆出油率有显著影响... 以油莎豆为原料,从蛋白质二级结构、细胞结构和油脂体粒径角度探究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影响机理,并分析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氧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的改变对油莎豆出油率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了2.06%~3.58%。在90~150℃烘烤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莎豆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和β-折叠的有序结构向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的无序结构转化,导致油脂脱离束缚,同时细胞结构受到破坏,促进油脂聚集和流出,油脂体由小油滴聚集成大油滴或连成片状结构。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油莎豆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加,氧化初始温度和黏度显著升高,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无显著性差异,所测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烘烤温度为120℃时,油莎豆蛋白质二级结构松散、破碎的细胞壁最薄、油脂体粒径最大,出油率最高,达到24.02%,且具有良好的油品质。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油莎豆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烘烤温度 出油率 机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宁阳阳 朱文学 +2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为探究更为高效的带壳鲜花生干燥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条件下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的干燥与品质,并以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为对比,... 为探究更为高效的带壳鲜花生干燥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条件下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的干燥与品质,并以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为对比,对干燥后花生的微观结构、硬度、色泽、脂肪酸组成及花生的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所需时间最长,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次之,红外干燥所需时间最短;相同条件下,转换含水率及干燥温度越高,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时间越短;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相比: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时间较热风干燥缩短62.5%,干燥能耗节约70.27%,与红外干燥相似;花生仁色泽及硬度更接近新鲜花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干燥条件的不同导致花生蛋白二级结构相对含量有变化。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方法可行,且花生品质优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壳鲜花生 热风-红外分段干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的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喜婷 侯亚玲 +1 位作者 朱文学 孙国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以全蛋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双频超声28 kHz+28 kHz的条件下,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真空度对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碘的释放量来讨论超声波功率对超声空化的影响,以及建立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 以全蛋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双频超声28 kHz+28 kHz的条件下,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真空度对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碘的释放量来讨论超声波功率对超声空化的影响,以及建立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速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干燥温度不宜太高;提高超声波功率和真空度均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碘释放量结果表明提高超声波功率可有效提高超声空化效果。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和真空度均呈正相关,计算得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活化能为9.76 kJ/mol,干燥能耗较低。Page模型能较好反映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过程。该实验结果可为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液 双频超声 真空干燥 干燥特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NMR及不同干燥方法的哈密瓜片含水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琳琳 陈俊亮 +1 位作者 段续 任广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2,共9页
为建立稳健、适用范围更广的哈密瓜片含水率预测模型,采用不同干燥方法(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和红外辐射干燥(Infrared drying,IR)),在相同温度水平下(50、60、70℃)对哈密瓜片进行干燥,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 为建立稳健、适用范围更广的哈密瓜片含水率预测模型,采用不同干燥方法(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和红外辐射干燥(Infrared drying,IR)),在相同温度水平下(50、60、70℃)对哈密瓜片进行干燥,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对比分析干燥过程的水分迁移规律及2种干燥方法间的差异,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无论HA还是IR,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且IR与HA相比干燥时间缩短20.0%~37.5%。经LF-NMR分析,在HA和IR过程中,自由水峰面积逐渐降低,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及结合水峰面积呈波动变化;自由水峰顶横向弛豫时间不断降低,不易流动水峰顶横向弛豫时间因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的差异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与HA过程中结合水峰顶横向弛豫时间逐渐降低不同,其在IR干燥初期短暂上升,后呈下降趋势。基于HA、IR数据集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哈密瓜片含水率预测模型中,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_(P)^(2) 大于0.99,表明PLSR结合LF-NMR可实现哈密瓜片含水率的快速检测,且不受干燥方法不同引起水分状态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基于LF-NMR和多加工手段的果蔬含水率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模型 哈密瓜 热风干燥 红外辐射干燥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全蛋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2 位作者 马怡童 刘思佳 李宁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7,共7页
采用不同超声声能密度(0.4,0.8,1.2,1.6,2.0W/g)及超声作用时间(0,5,10,15,20min)对全蛋液进行处理,再用流变仪测其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全蛋液是一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其流变曲线在温度为0~40℃时服从Herschel-Bul... 采用不同超声声能密度(0.4,0.8,1.2,1.6,2.0W/g)及超声作用时间(0,5,10,15,20min)对全蛋液进行处理,再用流变仪测其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全蛋液是一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其流变曲线在温度为0~40℃时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随着超声作用时间及声能密度的增大,全蛋液的流变特性指数增大,屈服应力及黏稠系数减小,流动性增加,全蛋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减弱,牛顿流体特性增强。动态流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时间及声能密度的增大,全蛋液的损耗模量G″和贮能模量G′均减小,说明全蛋液的黏性特征和弹性特征均减弱,流动性增强,与静态流变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流变特性 假塑性流体 全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