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1年四川省部分地区牛乳生产链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基因的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新锋 凡琴 +3 位作者 刘书亮 朱冬梅 赖海梅 吴聪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5,共6页
2010~2011年间从四川省部分牛乳生产企业采集生产环节(生鲜牛乳-车间半成品牛乳-成品牛乳)牛乳样品893份,用GB 4789.10~2010方法结合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从中分离鉴定出19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总检出率为21.4%(191/893),其中生鲜牛... 2010~2011年间从四川省部分牛乳生产企业采集生产环节(生鲜牛乳-车间半成品牛乳-成品牛乳)牛乳样品893份,用GB 4789.10~2010方法结合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从中分离鉴定出19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总检出率为21.4%(191/893),其中生鲜牛乳检出率(26.4%)高,生产车间半成品牛乳(7.1%)次之,成品牛乳未检测出。利用多重PCR方法对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2.3%(27/121)菌株携带肠毒素基因,7.4%的菌株携带两种及两种以上肠毒素基因。其中,生鲜牛乳源、中间过程牛乳源及成品牛乳源菌株肠毒素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3.9%(27株)、0.0%(0株)及0.0%(0株);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EA、SEB、SEC、SED基因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3.2%(16株)、10.7%(13株)、5.8%(7株)、3.3%(4株)。研究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机制研究与乳品质量安全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牛乳生产链 检出率 肠毒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源多重耐药空肠、结肠弯曲菌的耐药分子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欣洁 韩新锋 +6 位作者 朱冬梅 赖海梅 罗佩文 曾杭 周康 邹立扣 刘书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4-699,共6页
目的了解肉鸡源空肠和结肠弯曲菌的耐药谱特征,检测多重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gyrA基因突变位点、tetO基因、23SrRNA突变位点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PCR检测弯曲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存在情况;利用MAMA PCR技术检测弯曲菌gyrA基因... 目的了解肉鸡源空肠和结肠弯曲菌的耐药谱特征,检测多重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gyrA基因突变位点、tetO基因、23SrRNA突变位点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PCR检测弯曲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存在情况;利用MAMA PCR技术检测弯曲菌gyrA基因第257位碱基的突变情况;针对弯曲菌23SrRNA的V区2075突变位点检测突变菌株。结果多重耐药菌株占分离株的94.5%。146株多重耐药空肠和结肠弯曲菌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98.6%,有78株菌株检出3种基因盒,1 000bp+750bp+500bp+250bp为主要谱型,所占比例为92.3%;有131株在gyrA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发生突变,突变率为92.9%。127株四环素耐药弯曲菌tetO基因的检出率为95.3%。81株红霉素耐药菌株中,23SrRNA的V区2075处突变发生率为96.3%。结论空肠和结肠弯曲菌分离株携带aadA2耐药基因盒,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关;gyrA基因突变、tetO基因的携带以及23SrRNA突变,与弯曲菌对喹诺酮、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空肠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 耐药基因 整合子 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生产链空肠弯曲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新锋 刘书亮 +3 位作者 陈荀 侯小刚 周康 吴聪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目的了解鸡肉生产链(养殖场-屠宰场-市场)中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针对成都市及雅安市养鸡场、屠宰场和市场中分离的180株空肠弯曲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错... 目的了解鸡肉生产链(养殖场-屠宰场-市场)中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针对成都市及雅安市养鸡场、屠宰场和市场中分离的180株空肠弯曲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错配扩增突变分析PCR(MAMA PCR)技术,检测137株耐环丙沙星的空肠弯曲杆菌的gyrA基因第257位突变情况,对gyrA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药敏试验表明,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44%、93.89%、91.67%和78.33%;对红霉素(20.00%)、链霉素(20.56%)、庆大霉素(17.78%)、氟苯尼考(12.22%)呈现不同的耐药率。从养殖场到市场,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对上述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持平或上升趋势。MAMA PCR结果表明,95.62%(131/137)的环丙沙星耐药空肠弯曲杆菌在gyrA基因第257位发生点突变,10株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均没有检测出gyrA基因的突变;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的测序结果表明,环丙沙星耐药菌株MJF31和MJF53都在第257位碱基发生了ACA→ATA(苏氨酸到异亮氨酸)的突变,而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JF9和JF136均未发生该类突变。结论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耐药性比较普遍,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株较突出,应加强对养殖场和食品源空肠弯曲杆菌耐药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杆菌 鸡肉生产链 耐药性 MAMA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源弯曲菌的分离、多重PCR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冬梅 刘书亮 +2 位作者 彭珍 赖海梅 韩新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弯曲菌的污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根据GB 4789.9-2008,采用增菌培养、选择性平板分离、生化鉴定从肉鸡屠宰过程中分离疑似弯曲菌,并以弯曲菌属的16SrRNA、空肠弯曲菌的Hip O和结肠弯曲菌的Ceu E为靶基因,采用...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弯曲菌的污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根据GB 4789.9-2008,采用增菌培养、选择性平板分离、生化鉴定从肉鸡屠宰过程中分离疑似弯曲菌,并以弯曲菌属的16SrRNA、空肠弯曲菌的Hip O和结肠弯曲菌的Ceu E为靶基因,采用三重PCR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弯曲菌阳性菌株进行8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参考CLSI标准(2010)判定药敏结果。结果根据形态特征、生化指标及PCR鉴定结果,从651份样品中,鉴定出空肠弯曲菌160株、结肠弯曲菌130株,其他弯曲菌11株,弯曲菌总分离率为46.24%;其中屠宰前、屠宰过程中及屠宰后鸡肉中弯曲菌的污染率分别为56.10%、31.00%、17.00%,可能存在由屠宰前向屠宰后传播趋势。药敏试验表明,弯曲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02%、87.71%、87.71%、80.07%,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分别为67.11%、49.50%、31.89%、13.29%。结论肉鸡屠宰过程中弯曲菌的污染及其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该加强卫生和抗生素使用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 三重PCR 耐药性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曾杭 彭峻烽 +7 位作者 黄静 严唯玮 陈朋 周康 邹立扣 黄勇 韩新锋 刘书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了解鸭肉生产链中弯曲菌的污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根据GB 4789.9-2014,从肉鸭屠宰链中分离疑似弯曲菌,采用三重PCR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准确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弯曲菌分离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了解鸭肉生产链中弯曲菌的污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根据GB 4789.9-2014,从肉鸭屠宰链中分离疑似弯曲菌,采用三重PCR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准确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弯曲菌分离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NARMS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利用PCR检测与弯曲菌致病相关的4个毒力基因。结果根据形态特征、生化指标及PCR鉴定结果,从489份样品中,鉴定出空肠弯曲菌100株、结肠弯曲菌79株,其他弯曲菌8株,弯曲菌的总体分离率为38.24%,肉鸭屠宰前、脱毛环节、掏膛环节、屠宰后样品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76.33%、5.62%、24.0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弯曲菌对TET(95.72%)、CLI(90.91%)的耐药率较高,对AZI(63.64%)耐药率居中,对CIP(31.02%)、GEN(34.76%)、NAL(37.43%)、ERY(41.18%)、CHL(41.18%)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所分离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多重耐药率达72.19%。弯曲菌分离株对黏附相关基因cadF、鞭毛基因flaA、侵袭蛋白基因iamA、毒素调节基因cdtB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0.75%、71.12%、94.65%。结论肉鸭屠宰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菌污染,且其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毒力相关基因广泛存在于弯曲菌中,应该加强卫生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屠宰链 空肠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新锋 刘书亮 +2 位作者 张晓利 陈荀 侯小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分离和收集食源性空肠弯曲杆菌的优势流行株,了解市场上鸡肉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污染和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根据GB/T4789.9-2003、SN0175-2010、ISO10272-1∶2006、FDA/BAM∶2001、USDA/FSIS∶1998等方法优化组合出一套对动物性食品... 目的分离和收集食源性空肠弯曲杆菌的优势流行株,了解市场上鸡肉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污染和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根据GB/T4789.9-2003、SN0175-2010、ISO10272-1∶2006、FDA/BAM∶2001、USDA/FSIS∶1998等方法优化组合出一套对动物性食品源空肠弯曲杆菌有效的分离鉴定方法,从市场上鸡肉中分离疑似空肠弯曲杆菌,并进一步用生化试验及PCR方法进行准确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所分离的空肠弯曲杆菌对22种常见抗菌药物(组合)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结果与结论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化试验和PCR结果准确鉴定出21株空肠弯曲杆菌,其污染率为11.5%。86%生化试验阳性的菌株经PCR鉴定为阳性。将空肠弯曲杆菌标准菌株和随机选出的分离株的16SrDNA扩增序列进行比对,二者同源率为100%。药敏试验表明,14.3%的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大多数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MIC值相对较高;42.9%的菌株对萘啶酸具有耐药性;所有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杆菌 鸡肉 分离 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乳酸菌发酵泡白菜工艺与品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新锋 李小艳 +5 位作者 黄道梅 贾秋思 胡露 胡欣洁 何利 刘书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4,共6页
10℃下,以2株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对象,经拮抗试验确定2株菌在白菜汁培养基中无拮抗作用后,比较了2株耐低温乳酸菌单独或复配发酵以及自然发酵泡白菜的产酸、亚硝酸盐降解和... 10℃下,以2株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对象,经拮抗试验确定2株菌在白菜汁培养基中无拮抗作用后,比较了2株耐低温乳酸菌单独或复配发酵以及自然发酵泡白菜的产酸、亚硝酸盐降解和发酵风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发酵的产酸情况明显优于自然发酵,且亚硝酸盐含量也低于自然发酵,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口感风味以8m-9菌株单独发酵以及菌株3m-1和8m-9以2∶1复配发酵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菌株8m-9单独发酵以及菌株3m-1和8m-9复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盐加量4%、糖加量4%、接种量0.3%;盐加量5%、糖加量2%、接种量0.3%。比较了10℃和30℃条件下泡菜成品的理化、微生物及感官指标,结果表明,10℃下,泡菜酸度适宜,亚硝酸盐含量更低,发酵周期虽长,但口感清淡风味更佳,而且低温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杂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低温 乳酸菌 优化 亚硝酸盐 最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燚 刘书亮 《肉类研究》 2006年第10期34-38,共5页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它广泛存在于发酵香肠、泡菜、干酪、酸奶等发酵食品中。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研究情况,主要介绍了生物胺的产生原因、常见的生物胺种类、产生物...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它广泛存在于发酵香肠、泡菜、干酪、酸奶等发酵食品中。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研究情况,主要介绍了生物胺的产生原因、常见的生物胺种类、产生物胺的主要微生物、影响生物胺产生的理化因素以及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积累的控制措施,旨在为今后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安全性 生物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乳酸菌发酵泡白菜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梦梅 李小艳 +5 位作者 胡露 周康 敖晓琳 何利 陈姝娟 刘书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142,共6页
10℃条件下,以2株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菌种,比较2种接菌发酵和老盐水发酵泡白菜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方式发酵的泡白菜均检出6种有机酸和17种氨基... 10℃条件下,以2株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菌种,比较2种接菌发酵和老盐水发酵泡白菜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方式发酵的泡白菜均检出6种有机酸和17种氨基酸;低温乳酸菌接种发酵泡白菜与老盐水发酵泡白菜中的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老盐水发酵泡白菜相比,低温乳酸菌接种发酵泡白菜的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其中,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相对较高。3种发酵方式生产的泡白菜产品中的EAA/TAA分别为48.41%、49.49%、2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泡白菜 有机酸 游离氨基酸 风味物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发酵麸醋工艺优化及其风味品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凯弟 赵爽 +4 位作者 彭杨 周康 敖晓琳 何利 刘书亮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876,共8页
为提高液态发酵食醋品质,在其传统工艺基础上添加麸皮浸出液,以四川麸醋醋醅中筛选的优良巴氏醋酸菌为菌种,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醋酸发酵的显著因素,并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其最优发酵条件为:麸曲添加质量分数1.11%、醋酸菌... 为提高液态发酵食醋品质,在其传统工艺基础上添加麸皮浸出液,以四川麸醋醋醅中筛选的优良巴氏醋酸菌为菌种,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醋酸发酵的显著因素,并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其最优发酵条件为:麸曲添加质量分数1.11%、醋酸菌接种体积分数13.71%、醋酸发酵温度31.50℃,在此条件下产酸量为68.48 g/L。以四川某醋厂生产的液态发酵食醋为对照,对所得液态发酵麸醋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分析。液态发酵麸醋口感柔和、香味独特,检测出20种挥发性成分、17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为805.29 mg/dL,各项指标均优于液态发酵食醋,品质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发酵麸醋 巴氏醋杆菌 发酵条件 优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SJ35的抑菌特性及复合保鲜剂配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佩文 刘书亮 +5 位作者 朱永清 高佳 李海霞 陈姝娟 何利 周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16,201,共6页
以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植物乳杆菌SJ35代谢产物的抑菌特性,应用单因素试验选取最优的菌株发酵条件,选取亚氯酸钠与代谢产物复配制成复合保鲜剂并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J35代谢产物... 以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植物乳杆菌SJ35代谢产物的抑菌特性,应用单因素试验选取最优的菌株发酵条件,选取亚氯酸钠与代谢产物复配制成复合保鲜剂并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J35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较强,热稳定性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对蛋白酶敏感,且具有细菌广谱抑菌性;最优发酵条件为34℃静置培养36 h,初始p H为6.0,其对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5.68,19.96 mm;将80%的SJ35代谢产物与600 mg/L亚氯酸钠复配制成复合保鲜剂,不仅能增强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而且对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代谢产物 抑菌特性 发酵条件 复合保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