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光明 刘东 +4 位作者 孙世清 杨细元 陈全求 张涛 蓝家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202-6206,共5页
以品种C111为试材,选择2、6、11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土壤,采用0(C1)、20(C2)和40 t/hm2(C3)共3个浓度生物炭处理,在苗期(D1)、蕾期(D2)、花铃期(D3)和吐絮期(D4)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棉花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含量和... 以品种C111为试材,选择2、6、11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土壤,采用0(C1)、20(C2)和40 t/hm2(C3)共3个浓度生物炭处理,在苗期(D1)、蕾期(D2)、花铃期(D3)和吐絮期(D4)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棉花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1处理相比,C2和C3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合能力(Pm)、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RUBPmax)、叶绿素含量和子棉产量(P<0.05),并且40 t/hm-2生物炭处理(C3)显著高于20 t/hm2(C2)处理;不同连作年限生物炭处理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P>0.05),连作年限长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添加生物炭处理可以降低蒸腾速率(E),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棉花 连作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育种中黄萎病抗性连锁SSR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常辉 张友昌 +4 位作者 李国荣 宋志红 孟庆忠 金利容 秦鸿德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045-6049,6107,共6页
利用长江流域棉花(Gossypium spp.)育种重要亲本苏棉12和荆55173(感黄萎病)与抗黄萎病资源Sicala V1和中21373配制两套感病×抗病杂交组合(苏棉12×Sicala V1和荆55173×中21373),在其杂交组合的自交子代群体中挑选与黄萎... 利用长江流域棉花(Gossypium spp.)育种重要亲本苏棉12和荆55173(感黄萎病)与抗黄萎病资源Sicala V1和中21373配制两套感病×抗病杂交组合(苏棉12×Sicala V1和荆55173×中21373),在其杂交组合的自交子代群体中挑选与黄萎病抗性相关的9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实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结果表明,通过单标记选择,8个SSR标记的aa与AA两种基因型个体间的黄萎病校正病情指数(Correction disease index,CDI)差异达到极显著或者显著水平。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单标记、双标记以及多标记3种筛选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合理采取多个有效标记同时筛选能够提高选择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spp.) 黄萎病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简单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友昌 冯常辉 +4 位作者 别墅 张教海 夏松波 王琼珊 王孝刚 《中国棉花》 2020年第9期1-4,共4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与总产持续下降,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价格连续下滑。棉花机械化生产远远落后于国外,在机采棉的研究上进展不大。棉花品质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为了在棉花产业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亟需... 近年来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与总产持续下降,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价格连续下滑。棉花机械化生产远远落后于国外,在机采棉的研究上进展不大。棉花品质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为了在棉花产业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亟需推进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实现棉花生产生态优先、提质增效。本文从棉花生产成本、种植模式、机械化生产方面,分析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现状、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长江流域 机械化 机采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生物学效应
4
作者 张教海 吴勇刚 +2 位作者 王孝刚 别墅 夏松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31-33,共3页
通过对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种植模式下的直播棉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效益的分析,明确了播期早晚对直播棉产量影响较大,随播期推迟,子棉日均减产18.75 kg/hm^2,棉田收益马铃薯-棉花模式最高,小麦-棉花模... 通过对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种植模式下的直播棉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效益的分析,明确了播期早晚对直播棉产量影响较大,随播期推迟,子棉日均减产18.75 kg/hm^2,棉田收益马铃薯-棉花模式最高,小麦-棉花模式最低。与小麦前茬相比,油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环境效果好,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容重低。土壤真菌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模式OTU数分别为976、803、715个;3种模式共有OTU数为20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环境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博 孟庆忠 +5 位作者 张成 曹阳 韩光明 张胜昔 房健 易先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能够为棉田复合微生物肥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施用不同浓度复合微生物肥后,测定棉花生长和产量指标,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施用...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能够为棉田复合微生物肥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施用不同浓度复合微生物肥后,测定棉花生长和产量指标,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使植株高度增加4.0%~9.2%,果枝数增加2.3%-9.6%,结铃数增加3.5%~6.9%,单铃重和皮棉产量最高增幅分别达5.0%和16.6%。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分别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各项分析指标促进效果的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T 3>T 2>T 4>T 1>CK。【结论】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显著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当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浓度为450 kg/hm^(2)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综合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 皮棉产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连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韩光明 詹先进 +5 位作者 蓝家样 陈全求 符家平 黄云 孙世清 刘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62-5965,共4页
综述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连作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变化等,探讨了改善土壤质量、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解决棉花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定的... 综述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连作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变化等,探讨了改善土壤质量、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解决棉花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 连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光明 蓝家样 +6 位作者 陈温福 张涛 詹先进 孟军 陈全求 黄云 孙世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0941-10943,10949,共4页
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性、环境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附能力,并且增加土壤持水性和养分有效性,延缓肥料养分的释放,进而增加土壤保肥能力,... 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性、环境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附能力,并且增加土壤持水性和养分有效性,延缓肥料养分的释放,进而增加土壤保肥能力,提高养分利用率;生物炭的特性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和养分,从而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生物炭类型所提供的碳源的差别,将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最后,对生物炭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资源黄萎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曹阳 严玉萍 +6 位作者 朱波 周小凤 吕博 房健 张燕 方瑞 冯振秀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1,共8页
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和分析,掌握种质抗病性分布状况,筛选抗黄萎病核心资源,经遗传改良,定向选育与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相吻合的抗病品种,并探讨病害治理策略。以收集的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鉴定对象,2018-2019年,通过自然病田小区试验,在... 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和分析,掌握种质抗病性分布状况,筛选抗黄萎病核心资源,经遗传改良,定向选育与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相吻合的抗病品种,并探讨病害治理策略。以收集的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鉴定对象,2018-2019年,通过自然病田小区试验,在6月底(蕾期)和8月底(铃期),采用5级分级法,对品种资源进行黄萎病抗病性鉴定和评价。供试陆地棉种质具备丰富的抗病遗传多样性,种质间黄萎病变异系数高,可选择抗病种质加以利用。年度间各材料发病程度差异大,2018年发病明显重于2019年,但材料间发病趋势基本相同;蕾期发病较轻,铃期发生重。两年自然病田鉴定平均73.3%的材料蕾期未发病;铃期相对病指超过20的材料占比46.0%,相对病指为0.1~20.0的占比50.4%,未发病的占3.6%。铃期发病最重材料的发病率达100%,病指高达75.0;2018年铃期参加鉴定材料平均发病率和病指分别达38.8%、19.2,比2019年分别高19.0个百分点和8.7。发病率与病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3;蕾期发病率和病指比铃期变异系数大,蕾期与铃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32。鉴定出36份抗黄萎病优异资源(自然病田铃期黄萎病病指≤10、纤维长度≥29 mm、断裂比强度≥29.0 cN/tex、马克隆值3.5~4.9、小区皮棉产量≥2250 kg/hm^(2)),这些资源地域来源较广,抗黄萎能力较强,与产量、品质匹配较好,可在抗病育种遗传改良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资源 黄萎病 田间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种质综合性状鉴定及资源利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阳 严玉萍 +5 位作者 朱波 冯振秀 周小凤 吕博 张燕 方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8,共9页
【目的】研究种质性状分布及变异特点,筛选出核心资源,选育出符合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的品种。【方法】以保存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方法,分析6个表型生育性状、6个经济学性状、5个纤维品质性状及田间黄萎病变异及分布。... 【目的】研究种质性状分布及变异特点,筛选出核心资源,选育出符合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的品种。【方法】以保存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方法,分析6个表型生育性状、6个经济学性状、5个纤维品质性状及田间黄萎病变异及分布。【结果】供试陆地棉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育期在116~125 d适宜范围的占51.8%;60.0 cm以上较高株型的材料较少,占比17.9%;始果节高度在20.0 cm以上占比39.9%,可满足新疆机采棉采收需求;铃重以5.0~5.4 g居多,占总数39.4%;衣分整体较高,超过40%的占68.7%;产量差异大,籽棉以4501~5250 kg/hm^(2)较多,占总数28.0%,皮棉2400 kg/hm^(2)以上高产种质占20.0%。发病高峰平均校正病指22.9,病指10.0以下的有73份,10.0~20.0的有125份;纤维长度30.0 mm以上占36.7%,马克隆值3.7~4.2(A级)占比33.6%,比强度30.0 cN/tex以上占比69.2%,其中超过32.0 cN/tex有104个,占总数26.3%。生育性状变异程度,空果枝数>始果节高>株高>果枝数>始果节位>生育期;经济性状变异程度,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籽指>衣分;纤维品质变异程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变异很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21%、1.87%;各种质间黄萎病变异系数高,可选抗病种质利用。【结论】鉴定出红叶材料1份、鸡脚叶材料3份、无酚材料2份及高比强等特异资源。筛选出新陆早82号、新陆早61号、鲁K638等16份品质与产量等性状匹配的、不同地域来源的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 性状 变异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种质资源贮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荣 孟庆忠 +1 位作者 宋志红 张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804-5807,共4页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很多,不同的贮藏方式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不一致,从而影响所贮藏种质资源的寿命。阐述了温度、水分、气体组分等因素对棉花种子耐贮性的影响以及棉花种质资源贮藏研究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种质资源 贮藏 种子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海陆高效嫁接育苗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教海 别墅 +5 位作者 王孝纲 夏松波 钱爱民 吴忠验 全文书 蒋小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37-39,共3页
棉花嫁接技术可以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并提高产量和品质。简述了利用西瓜育苗大棚进行棉花海陆高效嫁接技术,主要包括砧木和接穗品种选择及育苗、嫁接方法与嫁接苗管理、嫁接苗栽后与西瓜共生期绿色防控技术。嫁接应用效果表明,嫁接成... 棉花嫁接技术可以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并提高产量和品质。简述了利用西瓜育苗大棚进行棉花海陆高效嫁接技术,主要包括砧木和接穗品种选择及育苗、嫁接方法与嫁接苗管理、嫁接苗栽后与西瓜共生期绿色防控技术。嫁接应用效果表明,嫁接成活率达90%,效益增加5 820元/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嫁接育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棉花苗期的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曼 王琼珊 +5 位作者 夏松波 王孝刚 张教海 张友昌 张兴中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423-428,共6页
以棉花品系CN01和源23(耐高温)为材料,研究高温处理对6叶1心期棉花茎尖的影响。测定了25℃(CK)和40℃(高温)处理0、2、6、10、14、24 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5℃相比,40℃处理... 以棉花品系CN01和源23(耐高温)为材料,研究高温处理对6叶1心期棉花茎尖的影响。测定了25℃(CK)和40℃(高温)处理0、2、6、10、14、24 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5℃相比,40℃处理6 h后CN01、源23中SOD活性的增加幅度大,且源23中SOD活性的增加幅度小于CN01。与25℃相比,CN01和源23中POD的活性分别在40℃处理后14 h和10 h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源23中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小于CN01。与25℃相比,40℃处理6 h后CN01中H2O2含量的增加幅度要高于源23。综合上述3个指标发现,40℃处理6 h棉花茎尖的生理指标变化最明显。对40℃处理6 h的6叶1心期棉花茎尖进行了RNA-seq研究,发现与25℃相比,40℃处理后CN01中差异表达的与小热激蛋白(sHSP)相关的基因为23个,在源23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3个。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后与s HSP相关的基因HS22C在CN01和源23中分别上调7.29和7.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理响应 转录组 基因表达 高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成攀 孟娟 +4 位作者 夏松波 王孝刚 张教海 张友昌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261-6266,共6页
利用i TRAQ技术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HM-40中筛选并克隆到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Gh SAMS基因。Gh SAM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预测Gh SAMS蛋白质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推测其功能的行使可能与激酶磷... 利用i TRAQ技术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HM-40中筛选并克隆到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Gh SAMS基因。Gh SAM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预测Gh SAMS蛋白质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推测其功能的行使可能与激酶磷酸化相关,进化分析表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SAMS蛋白质相似性最高。q RT-PCR分析表明,在接种黄萎病菌VD07菌系后,Gh SAMS表达量逐渐增加,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其相对表达量随之增加,推测其在陆地棉抗黄萎病防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嫁接棉株中,利用VIGS技术成功地沉默Gh SAMS基因,然后对沉默棉株接种黄萎病菌VD07,鉴定其病情指数为62.5,抗性级别为感病;而转化空载体和未接种载体处理的嫁接棉株病情指数分别为30.0和31.2,抗性级别为耐病,表明Gh SAMS基因沉默后嫁接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丧失。推测Gh SAMS基因在陆地棉抗黄萎病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嫁接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 黄萎病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色水稻孕穗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光明 赵明辉 +2 位作者 詹先进 蓝家样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4个不同叶色水稻品系孕穗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SPAD值最高的深叶色品系净光合速率并不是最高,说明叶绿素总量高其净光合速率并不一定最高;荧光参数在深叶色品系与浅叶色品系间差异也不显著;各品系间倒... 研究了4个不同叶色水稻品系孕穗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SPAD值最高的深叶色品系净光合速率并不是最高,说明叶绿素总量高其净光合速率并不一定最高;荧光参数在深叶色品系与浅叶色品系间差异也不显著;各品系间倒1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vap)均明显低于倒2叶;而胞间CO2浓度(Ci)基本维持不变,说明叶片Pn的变化主要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降低与Pn下降的表现一致,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Fo、Fm、Fv/Fm和PI随叶位发生变化,而每个品系倒1叶的Fm均大于倒2叶,这表明孕穗期倒1叶PSⅡ电子传递的潜力强于倒2叶。不同叶色品系中,除沈农07015外,反映光合荧光参数中光合有活反应中心吸收(ABS/RC)、耗散(DIo/RC)的能量和用来还原QA的激发能(TRo/RC)均为倒1叶大于倒2叶,表明倒1叶有活性的反应中心剩余的耗能效率高于倒2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位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鸿德 冯常辉 +4 位作者 张友昌 王孝刚 张教海 夏松波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703-4704,4710,共3页
为了提高植棉效益,近年来在湖北省进行了大量的机采棉田间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套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技术。介绍了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适用于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新技术。
关键词 机采棉 栽培技术 麦(油)棉两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Ⅰ式果枝棉麦(油)后直播成铃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常辉 张友昌 +4 位作者 陈再兴 习桂梅 易先达 张成 秦鸿德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28-31,34,共5页
Ⅰ式果枝棉具有早熟且成铃集中的性状,适合机械化采收。以Ⅰ式果枝品系ZS0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长江中游麦(油)后直播棉在宽行、宽窄行和窄行(宽行:0.76 m、宽窄行:0.66+0.10 m、窄行:0.50 m)配置方式下不同密度(6.0万、7.5万、9.0万、10.... Ⅰ式果枝棉具有早熟且成铃集中的性状,适合机械化采收。以Ⅰ式果枝品系ZS0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长江中游麦(油)后直播棉在宽行、宽窄行和窄行(宽行:0.76 m、宽窄行:0.66+0.10 m、窄行:0.50 m)配置方式下不同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以及超窄行距(0.38 m)配置方式下不同密度(12.0万、15万、18万、21.0万、24.0万株/hm^2)的子棉产量和成铃性状。结果表明,在窄行方式下,种植密度对子棉产量和群体成铃数的影响显著;宽窄行和窄行方式下,子棉产量和群体成铃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宽行、超窄行方式下,子棉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宽行方式下的子棉产量明显低于其他3种行距配置方式。Ⅰ式果枝类型棉花生产上,合理密植且缩小行距是增产增效的有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式果枝棉 麦(油)后直播 密度 行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诱导短季棉叶片衰老中抗氧化物酶及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艳艳 冯常辉 +4 位作者 庞朝友 宋美珍 蓝家样 张胜昔 范术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45-47,50,共4页
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乙烯诱导的短季棉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并对不同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差异也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探讨了过氧化氢在乙烯对不同酶类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 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乙烯诱导的短季棉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并对不同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差异也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探讨了过氧化氢在乙烯对不同酶类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乙烯诱导的叶片衰老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都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则逐步升高;然而,当过氧化氢清除剂或者抑制剂存在时,乙烯对抗氧化物酶及其基因表达不产生影响,过氧化氢介导了乙烯对不同抗氧化物酶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短季棉 叶片衰老 抗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陆地棉查尔酮合成酶与查尔酮异构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成攀 夏松波 +5 位作者 王孝刚 张教海 秦鸿德 张友昌 冯常辉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3期4616-4623,共8页
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HM-40中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GhCHS和查尔酮异构酶GhCHI基因。GhCH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查尔酮合成酶含有较多的磷酸化位点,推测激酶磷酸化可能与其功能的行使相关,进化分析... 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HM-40中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GhCHS和查尔酮异构酶GhCHI基因。GhCH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查尔酮合成酶含有较多的磷酸化位点,推测激酶磷酸化可能与其功能的行使相关,进化分析表明查尔酮合成酶与可可(Theobroma cacao)的CHS蛋白相似性最高;GhCHI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查尔酮异构酶含有较多的磷酸化位点,推测激酶磷酸化可能与其功能的行使相关,进化分析表明查尔酮异构酶与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的CHI蛋白相似性最高。qRT-PCR分析显示,在接种大丽轮枝菌VD07菌系后,这两个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随着接菌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对表达量增加,推测它们在陆地棉抗黄萎病防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利用VIGS技术在嫁接棉中成功地沉默GhCHS基因和GhCHI基因,对沉默棉株接种大丽轮枝菌VD07,鉴定显示其病情指数分别为72.5和67.5,表现为感病;而转化空载体和未沉默的嫁接棉棉株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0.0和31.2,表现为耐病,基因沉默后嫁接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丧失。表明GhCHS基因和GhCHI基因在陆地棉抗黄萎病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m L.)嫁接 查尔酮合成酶和查尔酮异构酶 黄萎病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