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上游圆筒吻鮈群体线粒体Cyt b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蒲艳 田辉伍 +3 位作者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汪登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探明大坝建设及过度捕捞等可能会对圆筒吻鮈资源造成的影响,采用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序列对长江中上游宜宾、泸州、合江、江津、巴南、涪陵和黄冈7个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群体进行研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 为探明大坝建设及过度捕捞等可能会对圆筒吻鮈资源造成的影响,采用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序列对长江中上游宜宾、泸州、合江、江津、巴南、涪陵和黄冈7个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群体进行研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获得的998 bp序列长度中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140尾样本定义1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25、0.000 77,说明圆筒吻鮈种群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圆筒吻鮈地理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单倍型Network网络分析呈星型结构,邻接系统发育(NJ)树显示单倍型没有出现高支持率的分支,表明群体内部没有发生遗传分化。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及BSP分析均表明圆筒吻鮈发生历史种群扩张事件,种群扩张发生在0.06 Ma(百万年前)。综上表明,圆筒吻鮈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建议将圆筒吻鮈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就地保护,并在今后应加强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线粒体CYTB 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生 罗宏伟 +2 位作者 田辉伍 刘绍平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0,共6页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405尾。采用体长股分析法(LCA)对其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其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上游异...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405尾。采用体长股分析法(LCA)对其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其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补充年龄(tr)、开捕年龄(tc)及极限年龄(Tmax)分别为1.1a、1.5a及11.7a;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及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31/a、0.57/a及0.74/a。当前开发率(Ecur)为0.57,表明该种群已面临较高的捕捞压力。2010年至2011年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年平均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350×104kg、0.533×106尾,初始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627×104kg、0.957×106尾。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且渔获物以幼鱼为主。建议将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最小可捕规格定为94.43 mm,以保护其资源不被过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鳔鳅 ( 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 资源量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范振华 巴家文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5,共6页
2010—2011年分别于3月、7月和10月在宜昌、荆州和城陵矶江段对长江中游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36种,占总种类数的62.1%。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草... 2010—2011年分别于3月、7月和10月在宜昌、荆州和城陵矶江段对长江中游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36种,占总种类数的62.1%。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依次占了渔获总量的前4位。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鲢、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的数量比重却低于野杂鱼(Hemiculter leucisclus)。宜昌、荆州、城陵矶江段,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下降,3个江段的物种优势度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鱼类生物学统计表明,城陵矶江段部分鱼类平均体长和体重,草鱼分别下降了60%和95%,鲢下降了50%和80%。长江中游鱼类资源呈现出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其中铜鱼变化最为明显,资源衰退情况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宜昌 荆州 城陵矶 渔业资源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44
4
作者 高天珩 田辉伍 +1 位作者 叶超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2,共7页
2010年9-11月、2011年5-7月和9-11月、2012年5-7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27 836尾,隶属于7目17科111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7种,产漂流性卵鱼... 2010年9-11月、2011年5-7月和9-11月、2012年5-7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27 836尾,隶属于7目17科111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7种,产漂流性卵鱼类45种,外来鱼类6种。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鱼类物种数分别为85、91及91种,宜宾与合江江段鱼类相似度指数为69.23%,合江与江津江段为71.70%,宜宾与江津江段为77.78%。铜鱼(Coreius heterodon)、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及圆口铜鱼(C.guichenoti)为保护区干流主要经济鱼类,产漂流性卵鱼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6.35%。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次调查中江津江段均最高,宜宾次之,合江最低,但三江段之间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历史资料相比,该江段鱼类资源明显减少,急需加强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组成 多样性 保护区 长江上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申绍祎 田辉伍 +2 位作者 汪登强 陈大庆 刘绍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0,共8页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资源量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896 bp)分析了长江上游红唇薄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共采集了119尾样本,来自长江上游江津...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资源量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896 bp)分析了长江上游红唇薄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共采集了119尾样本,来自长江上游江津、四川南溪、岷江下游蕨溪等。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6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0.006 7,表明红唇薄鳅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NETWORK网络关系图和分析系统树结果显示红唇薄鳅单倍型不按地理分布聚类,但是明显分成了2个谱系,表明红唇薄鳅群体发生了同域遗传分化。AMOVA分析结果显示,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的群体间没有发生遗传分化。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表明红唇薄鳅Lineage 1种群在距今0.007 5~0.055 Ma(百万年)期间发生过种群选择或扩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 长江上游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湖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生 段辛斌 +4 位作者 陈文静 章海鑫 傅培峰 贺刚 吴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 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ys nobili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1.3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为2.59,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6.0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5,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87,相对稀有种数(R)为97.87%;该水域定置网CPUE为1.10-6.21 kg/d,与湖口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鄱阳湖湖口水域渔业捕捞个体以小型鱼类居多,洄游型鱼类的幼鱼补充群体数量极少,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湖口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东洞庭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14
7
作者 谢意军 王珂 +3 位作者 郭杰 刘绍平 陈大庆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6,共7页
2015年7月11—17日期间,通过使用回声探测仪(Simrad公司EY60型,200 k Hz换能器)对东洞庭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探测评估。结果表明,调查航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目标鱼类对声波的反射能力)为(-51.24±5.66)d B,平均体长约为12 cm... 2015年7月11—17日期间,通过使用回声探测仪(Simrad公司EY60型,200 k Hz换能器)对东洞庭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探测评估。结果表明,调查航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目标鱼类对声波的反射能力)为(-51.24±5.66)d B,平均体长约为12 cm,体长范围为2~125.8 cm,不同区域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即鱼类大小)差异性显著。所有调查航段中鱼类密度1.223~1 534.2 f/1 000 m^3之间,均密度为186.3 f/1 000 m^3,不同区域间鱼类密度差异性显著,中部湖区(CEC航段)鱼类密度较高。应用资源密度体积法估算东洞庭湖鱼类资源量约为2.36×10^8f,其中目标强度在-43 d B(体长约28 cm)以下的鱼类占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学 东洞庭湖 鱼类 大小组成 空间分布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后大宁河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峰 姚维志 +3 位作者 邓华堂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7,56-57,共7页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宽鳍(Zacco platypus)为主要优势种。在对3个采样点的鱼类组成、相似度、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后,发现河流生境改变对大宁河下游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作为库区最主要渔获对象,数量现已剧减;鲇、鲤(Cyprinus carpio)及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等在渔获物中比重相对上升;不同采样点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物种多样性 大宁河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非底部鱼类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铭帅 王珂 +2 位作者 段辛斌 陈大庆 汤滔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0,共6页
于2010~2011年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进行了6次水声学调查。通过设定分析水层以及选择性分析-55 dB以上的目标,获得该江段大中型非底部鱼类的水声学分布特征。各年组中的平均密度以10月最低,2010年中7月最高,2... 于2010~2011年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进行了6次水声学调查。通过设定分析水层以及选择性分析-55 dB以上的目标,获得该江段大中型非底部鱼类的水声学分布特征。各年组中的平均密度以10月最低,2010年中7月最高,2011年中6月最高;年组间,2010年6月显著低于2011年6月,2010年7月与2011年7月、2010年10月与2011年10月两组差异不显著;鱼类纵向分布呈现独特的波动特征,不同时段的鱼类密度波动幅度、频率均有不同。各时段目标强度分布曲线10月相对6、7月更扁平,而且平均值大于6、7月;不同年组间目标强度差异均不显著;各月组间目标强度6月和7月对10月均表现极显著差异,6月对7月表现为显著差异。分析认为该结果的出现可能与鱼类的产卵、索饵及补充资源的临时分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学 鱼类资源 密度分布 时空差异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齿裂腹鱼游泳能力初探 被引量:17
10
作者 叶超 王珂 +4 位作者 黄福江 刘明典 刘绍平 王琪 汤滔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7,共5页
为了摸清雅鲁藏布江特有种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鱼种为实验对象,通过丹麦Loligo System公司的环形试验水槽测试了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续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 为了摸清雅鲁藏布江特有种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鱼种为实验对象,通过丹麦Loligo System公司的环形试验水槽测试了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续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加,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其临界游泳速度与体长的关系为Y1=-39.369+13.23X-0.371X2+0.004X3(Y1是绝对临界游泳速度,X为体长)。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递增趋势,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在三个固定流速(60cm/s、80 cm/s、100 cm/s)下,初步确定60 cm/s为异齿裂腹鱼的持续游泳速度,80 cm/s、100 cm/s为耐久游泳速度。研究成果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鱼类行为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鱼道等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游泳能力 游泳速度 游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邓华堂 段辛斌 +1 位作者 刘绍平 陈大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110-7118,共9页
为了解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下游巫山和大昌2个采样点在不同水位时期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计算了δ13C-δ15N同位素生态位中的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不... 为了解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下游巫山和大昌2个采样点在不同水位时期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计算了δ13C-δ15N同位素生态位中的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域的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随与河口距离而减小,δ15N值与河口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同种鱼类的δ13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除了5月,巫山站点与大昌站点同种鱼类的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不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同种鱼类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同种鱼类组成的鱼类群落同位素量化指标比较发现,巫山站点10月鱼类群落的营养多样性指标及营养位置高于5月群落;大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巫山站相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大宁河静水水域存在丰富的饵料导致。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并未显示出处明显的规律性,可能与采样时间、鱼类种类的选择和样本量的大小有关。基于各种同位素值量化的生态指标应用于大宁河水域的鱼类食物网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能为大宁河渔业生态调控措施以及渔业生态系统重建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大宁河 营养结构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的入侵鱼类及库区蓄水对外来鱼类入侵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49
12
作者 巴家文 陈大庆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三峡水库已于2010年10月完成175 m的蓄水目标,蓄水后三峡库区形成一个生态位严重空缺的人造湖泊生态系统.近年来,库区及长江上游外来入侵鱼类呈增长态势,已发现外来入侵鱼类23种,且部分已处于种群数量暴发阶段.水库蓄水初期营养盐输入... 三峡水库已于2010年10月完成175 m的蓄水目标,蓄水后三峡库区形成一个生态位严重空缺的人造湖泊生态系统.近年来,库区及长江上游外来入侵鱼类呈增长态势,已发现外来入侵鱼类23种,且部分已处于种群数量暴发阶段.水库蓄水初期营养盐输入增加和初级生产力的提高通常也利于广适性鱼类和外来种的生存,对外来鱼类的入侵和种群数量的扩散暴发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外来鱼类在生态位竞争上与土著鱼类相比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可能将严重危害三峡库区的渔业资源及其水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因此,对于三峡库区的鱼类入侵及其所带来的相关效应等问题,应引起密切关注和重视,尽早建立三峡库区入侵鱼类的预警和防治体系,严格评估人为引种活动,深入研究外来鱼类得以成功入侵的原因与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鱼类入侵 蓄水 监测 入侵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宁河主要鱼类营养层级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华堂 巴家文 +4 位作者 段辛斌 朱峰跃 刘绍平 宋明江 陈大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3-901,共9页
运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静水水域和流水河段主要鱼类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层级,并对静水水域不同水文时期相同鱼类的营养层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有机物(POM)氮稳定性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并存在季节差异。大宁... 运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静水水域和流水河段主要鱼类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层级,并对静水水域不同水文时期相同鱼类的营养层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有机物(POM)氮稳定性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并存在季节差异。大宁河下游静水水域鱼类δ15N值范围为4.54‰—17.51‰,营养级处于1.51—3.88,平均营养层级为2.49;上游流水水域鱼类的δ15N值范围为2.25‰—10.81‰,营养层级范围为1.49—4.01,平均营养层级为2.87。大宁河上游鱼类的平均营养层级大于下游静水水域,可能是由于上游底栖生物丰富,鱼类倾向摄食适口性更高的动物性食物而导致。大宁河下游静水水域汛期的鱼类营养层级较非汛期的值显著降低,可能是因为汛期的水文扰动影响鱼类摄食中间捕食者,以及水位的降低导致鱼类食物竞争增加迫使其摄食低营养水平的食物。重复基准生物采样建立精确充足的基线值以及确定合适的富集度,是提高营养层级评估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大宁河 鱼类 营养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福江 马秀慧 +2 位作者 叶超 刘明典 刘绍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6-409,共4页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澜沧江特有鱼类中国结鱼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系统地描述了各期卵巢和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中国结鱼的卵巢和精巢的发育均分为6个时期,卵巢中共有5个时相的卵母细胞,精巢中有5种形态的生殖细胞。第2...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澜沧江特有鱼类中国结鱼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系统地描述了各期卵巢和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中国结鱼的卵巢和精巢的发育均分为6个时期,卵巢中共有5个时相的卵母细胞,精巢中有5种形态的生殖细胞。第2时相末期到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细胞核中的核仁出现外排现象,核仁的外排物可能与核周的颗粒卵黄的形成有关。中国结鱼的精巢属于小叶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鱼 性腺发育 组织切片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水系鳜遗传结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希平 李成 +2 位作者 李鸿 王崇瑞 洪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2,共5页
测定了采自洞庭湖水系6个地理位置(湘江常宁、沅江洪江、沅江桃源、澧水石门、洞庭湖万子湖和南岳坡)共100尾鳜(Siniperca chuatsi)的线粒体Cyt b基因DNA序列。结果显示:1 140 bp的Cyt b基因共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100个样本得到9个单倍... 测定了采自洞庭湖水系6个地理位置(湘江常宁、沅江洪江、沅江桃源、澧水石门、洞庭湖万子湖和南岳坡)共100尾鳜(Siniperca chuatsi)的线粒体Cyt b基因DNA序列。结果显示:1 140 bp的Cyt b基因共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100个样本得到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777±0.033和0.019 70±0.000 74。洞庭湖的万子湖和南岳坡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湘江常宁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98 03(P>0.05),9.8%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1.2%的变异来自群体内。除常宁群体分化显著外,其它群体没有出现明显遗传分化(两两之间FST在-0.065~0.0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遗传结构 保留Cyt B基因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合川段秋季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但言 沈子伟 +3 位作者 余凤琴 张闯 倪朝辉 黎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共6页
为了解嘉陵江合川段秋季微生物多样性,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了2017年9月嘉陵江合川段利泽、渠江口、涪江口、草街4个监测点水样和底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结果显示:河流上下游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相似、有延续性,利... 为了解嘉陵江合川段秋季微生物多样性,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了2017年9月嘉陵江合川段利泽、渠江口、涪江口、草街4个监测点水样和底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结果显示:河流上下游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相似、有延续性,利泽和涪江口,渠江口和草街水体中微生物组成均呈现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组成与小区域水文环境相关,涪江口和渠江口水文环境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呈现相似;缓流环境更适应微生物生存繁殖,处于监测尾端的草街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环境影响因子中总磷、总氮和pH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表现出较大影响;水体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较为丰富,显示该水域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水体 底泥 微生物结构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富营养化及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燕 但言 +3 位作者 王恕桥 余凤琴 张闯 沈子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69-2074,共6页
【目的】通过监测嘉陵江重庆段的水体和底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现状、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底泥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方法】在嘉陵江重庆段设置4个监测点,在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分别采样两次,水体监测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 【目的】通过监测嘉陵江重庆段的水体和底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现状、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底泥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方法】在嘉陵江重庆段设置4个监测点,在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分别采样两次,水体监测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pH等;重金属元素监测指标包括铜、砷、铅、镉、汞、锌。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判定水质的类别,用卡尔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水体的富营养状态,用氮磷比值判定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采用地质积累指数(Igeo)对底泥重金属富积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嘉陵江重庆段枯水期水体水质在Ⅲ~Ⅴ类水之间,丰水期在Ⅲ~Ⅳ类水之间;处于中营养等级,但部分监测点已处于或接近轻度富营养等级。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较小,除Hg是潜在的污染物质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能达到Ⅰ级地表水要求,并满足中国渔业水质标准(1989年)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年)的要求。重金属元素变化幅度底泥比水体大;As、Cd的Igeo在0~2范围内,存在轻度污染,Zn、Hg、Cu几乎没有污染。【结论】嘉陵江重庆段水质在Ⅲ~Ⅴ类之间,富营养程度在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之间,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较小,底泥一定程度受到重金属元素镉、砷、铅的污染,限制浮游植物的营养因子主要是磷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水体 富营养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3条支流夏季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但言 沈子伟 +2 位作者 余凤琴 李燕 张燕 《南方农业》 2021年第4期21-24,34,共5页
为分析三峡库区长江支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2015年6月对彭溪河、梅溪河、抱龙河3条支流共选取8个断面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74属15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18属53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33.76%;浮游植... 为分析三峡库区长江支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2015年6月对彭溪河、梅溪河、抱龙河3条支流共选取8个断面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74属15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18属53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33.76%;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呈硅藻-绿藻型,自三峡水库三期蓄水以来未发生显著变化。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52属107种,其中轮虫最多,为23属53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49.53%。通过对8个断面Shannon Wiener指数、Marg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可以得出,三峡库区支流水质处于轻度-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河流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