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科学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钟麟 涂仕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S1期1-6,共6页
本文在分析西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该地区土壤科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该地区土壤科学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农业 土壤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资源紧缺性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朱钟麟 侯鲁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92-95,共4页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限制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全省21市(州)为基本单元,评估四川省水资源紧缺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有12个市人均水资源低于1700m3,属缺水区,其中有4市属严重缺水区;缺水区和严重缺水...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限制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全省21市(州)为基本单元,评估四川省水资源紧缺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有12个市人均水资源低于1700m3,属缺水区,其中有4市属严重缺水区;缺水区和严重缺水区的人口占全省90·7%,GDP总值占全省93·2%,耕地占全省87·6%。在综合分析水资源的紧缺类型、紧缺度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紧缺原因后,就四川省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紧缺度 紧缺类型 紧缺因素 可持续利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7
3
作者 陈尚洪 朱钟麟 +2 位作者 刘定辉 舒丽 王昌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6-809,共4页
在四川盆地两种不同母质的土壤上,通过4年7季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PK、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碳(CMB)、矿化碳(C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免耕和旋耕均可提高土壤... 在四川盆地两种不同母质的土壤上,通过4年7季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PK、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碳(CMB)、矿化碳(C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免耕和旋耕均可提高土壤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但各个处理间土壤磷素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秸秆还田免耕、旋耕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秸秆还田旋耕比秸秆还田免耕更能改善土壤有效碳库质量,CA、CMB、CM和CPMI分别提高4.33%-52.88%、8.69%-86.62%、20.64%-60.79%和18.41%-57.12%。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养份及碳素动态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土壤养分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1
4
作者 陈尚洪 朱钟麟 +2 位作者 吴婕 刘定辉 王昌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在分析水稻、小麦、油菜秸秆的养分含量和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通过田间两年四作的定位试验,探讨了紫色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变化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经腐解后给土壤提供了大量的碳、氮、磷、钾。在腐解过程... 在分析水稻、小麦、油菜秸秆的养分含量和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通过田间两年四作的定位试验,探讨了紫色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变化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经腐解后给土壤提供了大量的碳、氮、磷、钾。在腐解过程中,还田后的前3个月分解快,后期分解缓慢;3种秸秆在田间的分解速率(K):麦秸>稻草>油菜秸,秸秆翻埋>秸秆面施;养分释放速度钾>磷>氮。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将实验结果拟合为经验关系式。秸秆覆盖还田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秸秆覆盖还田还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得到一定提高,从而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覆盖 秸秆腐解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8
5
作者 吴婕 朱钟麟 +1 位作者 郑家国 姜心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晾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晾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高,并且秸秆覆盖还田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同时秸秆覆盖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培肥地力。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田间定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定辉 蒲波 +2 位作者 陈尚洪 朱钟麟 舒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316-1319,共4页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机理,以冲积土和紫色土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碳(CMB)、矿化碳(C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及土壤NPK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机理,以冲积土和紫色土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碳(CMB)、矿化碳(C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及土壤NPK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及养分含量;旋耕比免耕更能改善土壤有效碳库质量,CA、CMB、CM和CPMI分别提高5.81%-31.76%、33.87%-39.33%、15.42%~21.56%和4.03%-2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土壤养份 碳素形态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银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51
7
作者 彭卫红 王勇 +1 位作者 黄忠乾 甘炳成 《食用菌学报》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综述了银耳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银耳育种及菌种保藏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为银耳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银耳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菌种保藏 育种 生物学特性 中国 研究现状 综述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尚洪 刘定辉 +2 位作者 朱钟麟 舒丽 王昌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z1期54-56,66,共4页
在四川盆地2种不同母质的土壤上,通过3 a 6季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P、K,土壤活性碳,微生物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免耕和旋耕均可提高土壤全N,全P,全K,有效N、P、K,不同... 在四川盆地2种不同母质的土壤上,通过3 a 6季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P、K,土壤活性碳,微生物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免耕和旋耕均可提高土壤全N,全P,全K,有效N、P、K,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作物秸秆还田旋耕比秸秆还田免耕更能改善土壤有效碳库质量,土壤活性碳、微生物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5.81%~31.76%、33.87~39.33%、15.42%~21.56%和4.03%~21.13%.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养份及碳素动态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土壤养份 碳素形态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农区地下水中NO_3^--N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燮京 赵小蓉 王昌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硝酸根电极法对成都平原温江县天府乡农区田间和水井的地下水NO-3 N含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连续测定 ,探讨了该农区地下水中NO-3 N的变化规律和氮肥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田间地下水NO-3 N含量周年变化规律是冬春枯水季较高 ,且... 采用硝酸根电极法对成都平原温江县天府乡农区田间和水井的地下水NO-3 N含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连续测定 ,探讨了该农区地下水中NO-3 N的变化规律和氮肥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田间地下水NO-3 N含量周年变化规律是冬春枯水季较高 ,且变幅较大 (0 3 6~ 2 62mgL- 1) ,平均值为 2 59mgL- 1;夏秋丰水季较低 ,且变幅较小 (0 84~ 5 48mgL- 1) ,平均值为 1 10mgL- 1。 (2 )前作麦季氮肥施用量 ,对稻季地下水中NO-3 N含量有明显影响 ,当前作施纯氮达 3 75kghm- 2 时 ,稻季地下水NO-3 N含量最高达 3 4 6mgL- 1,其平均值为 17 97mgL- 1,是施纯氮 150kghm- 2 平均值 1 3 0mgL- 1的 13 7倍。 (3 )井水中NO-3 N含量变化幅度为 0 14~ 16 53mgL- 1,3口井水平均值分别为 2 54、3 60、6 52mgL- 1,未超出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但明显高于灌溉水NO-3 N含量的平均值 1 81mgL- 1。 (4)地下水位的高低与井水中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农业地区 地下水 NO3^-N 含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水质评价属性识别模型(英文) 被引量:19
10
作者 门宝辉 赵燮京 梁川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86-89,共4页
运用水质评价标准的指标数值变异系数确定其权重 ,提出了新的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 .采用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监测资料说明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评价结果表明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已达Ⅲ级 ,符合实... 运用水质评价标准的指标数值变异系数确定其权重 ,提出了新的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 .采用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监测资料说明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评价结果表明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已达Ⅲ级 ,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 该结果与层次分析法所得的结果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属性识别模型 变异系数权重 评价标准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原生质体融合HH系列菌株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卫红 郑林用 +2 位作者 甘炳成 黄小琴 郭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98-501,共4页
以灵芝菌株韩芝和红芝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125株再生菌株,其中有锁状联合的菌株103株。与亲本的拮抗结果显示,在与双亲均有拮抗的20株中,10株能正常形成子实体,但菌株间性状差异显著,其中HH55、HH58和HH87具有突出的农艺性状,... 以灵芝菌株韩芝和红芝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125株再生菌株,其中有锁状联合的菌株103株。与亲本的拮抗结果显示,在与双亲均有拮抗的20株中,10株能正常形成子实体,但菌株间性状差异显著,其中HH55、HH58和HH87具有突出的农艺性状,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体融合 再生菌株 椴木栽培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链的降水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冉景江 赵燮京 梁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4,共3页
介绍了加权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方法与模型,以川中丘陵区简阳市为例,根据1974~2003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均值-方差法对年降水量进行了状态分级,应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的早涝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客观、准确、可... 介绍了加权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方法与模型,以川中丘陵区简阳市为例,根据1974~2003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均值-方差法对年降水量进行了状态分级,应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的早涝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客观、准确、可靠、简便,为区域降水的中短期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马尔可夫链 降水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植物篱主要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钟麟 陈一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15-718,共4页
保护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耕地中坡耕地问题最多,潜力也最大。本文介绍了经济植物篱(埂)技术的属性、定义、主要品种、应用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 保护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耕地中坡耕地问题最多,潜力也最大。本文介绍了经济植物篱(埂)技术的属性、定义、主要品种、应用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植物篱 模式 生态经济效益 耕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的土壤水分输运机制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冉景江 梁川 赵燮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4,共5页
通过对土壤中水分输运的物理机制的分析,利用分数布朗运动(FBM)解释了土壤内水分输运的物理机制,得出土壤内水分输运的定量数理解析模型,模型的解析解是具有分形特征的列维(Lévy)分布。用实例验证了土壤内水分的反常输运特征,揭示... 通过对土壤中水分输运的物理机制的分析,利用分数布朗运动(FBM)解释了土壤内水分输运的物理机制,得出土壤内水分输运的定量数理解析模型,模型的解析解是具有分形特征的列维(Lévy)分布。用实例验证了土壤内水分的反常输运特征,揭示了土壤水分运动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具有实际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M 土壤水分 物理机制 列维分布 反常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和氧化还原剂对二氧化锰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涂仕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由于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pH和Eh的变化而变化 ,利用土壤测试方法得到的锰素营养丰缺指标 ,通常难以代表田间锰素营养的实际状况。然而 ,在应用土壤pH和氧化锰溶解度的关系时 ,某些文献的不确切解释 ,引起一些误解。本实验研究了在浓HCl、... 由于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pH和Eh的变化而变化 ,利用土壤测试方法得到的锰素营养丰缺指标 ,通常难以代表田间锰素营养的实际状况。然而 ,在应用土壤pH和氧化锰溶解度的关系时 ,某些文献的不确切解释 ,引起一些误解。本实验研究了在浓HCl、HNO3 和H2 SO4及其稀溶液的不同浓度情况下对二氧化锰 水钠锰矿 (MnO2 )的溶解能力和机理 ,以及三种卤素还原剂 (KCl、KBr和KI)在两种pH值条件下对MnO2 的还原能力 ,从实验上和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pH和Eh对MnO2 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浓HCl中 ,MnO2 能被Cl-迅速还原而溶解。而在浓HNO3 和H2 SO4溶液中 ,MnO2 不能被酸所直接溶解 ,只能被酸中的H2 O缓慢还原 ,放置两年后反应仍未到达终点。在稀酸溶液中 ,当H+ 强度小于 0 5molL-1(pH >1 0 )时 ,三种强酸对MnO2 都无明显的溶解能力 ;当H+ 强度 >1 0molL-1时 ,HCl对MnO2 的溶解能力显著地高于HNO3 和H2 SO4。三种卤盐溶液对MnO2 的还原能力为KI >KBr>KCl,并随pH的降低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pH >3时 ,KCl对MnO2 的还原能力极弱 ;而无论pH高低 (pH3或pH5 ) ,KI在很低浓度 (0 0 0 1molL-1)时都能有效地还原MnO2 。上述结果说明 ,如果二氧化锰不被还原 ,仅改变pH则很难被溶解。然而 ,在较高pH条件下 ,如有强还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剂 二氧化锰 溶解度 土壤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金凤2-1”菌丝与7种病原真菌菌丝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卫红 李莎 +3 位作者 王勇 甘炳成 贾定洪 郭勇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
通过对细胞工程菌株金凤2-1与7种病原真菌菌丝相互作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金凤2-1在与赤霉菌、有害疣孢霉和玉米小斑等对峙培养中具有显著优势;并在菌丝侧壁产生“突起”新结构,推测该结构的产生与金凤2-1与病原菌菌丝相互作用产生的... 通过对细胞工程菌株金凤2-1与7种病原真菌菌丝相互作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金凤2-1在与赤霉菌、有害疣孢霉和玉米小斑等对峙培养中具有显著优势;并在菌丝侧壁产生“突起”新结构,推测该结构的产生与金凤2-1与病原菌菌丝相互作用产生的诱导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金凤2-l 菌丝 拮抗 诱导抗性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高度、作物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英文)
17
作者 陈一兵 林超文 +1 位作者 徐越 陈光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S1期138-141,共4页
该文是欧盟资助项目"应用参与及模型技术综合防治中国四川水土及养分流失"的部分内容。研究结果表明作物高度、作物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随时间变化较大,干旱和间套作物的收获对这3种参数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时空变化 作物高度 作物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