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麦和瑞典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隋斌 孟海波 +2 位作者 沈玉君 丁京涛 王健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2期3-5,共3页
丹麦和瑞典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生物天然气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瑞典和丹麦在农业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先进技术和模式进行了调研、归纳总结及分析,以期为中国相关技术模式推广及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种养平衡 和谐原则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丹麦 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模式 被引量:35
2
作者 石祖梁 李想 +3 位作者 王久臣 王飞 孙仁华 宋成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05,共4页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全国六大区域为对象,对秸秆资源产生分布及现有利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从不同区域看,华...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全国六大区域为对象,对秸秆资源产生分布及现有利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从不同区域看,华东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24.31%,但不同区域的秸秆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资源分布 利用模式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种养循环农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64
3
作者 赵立欣 孟海波 +2 位作者 沈玉君 丁京涛 张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10,共10页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和秸秆资源化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种养模式存在问题,仍需优化种养业格局实现种养平衡,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以指导北方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秸秆 沼气工程 种养循环农业 北方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中氮的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马艳茹 丁京涛 +4 位作者 赵立欣 孟海波 沈玉君 程红胜 王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沼液中营养元素回收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是沼液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的新方向。近年来,如何高效回收利用沼液中的氮,同时降低沼液后处理难度,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不同发酵原料所产生沼液的理化特性和沼液中氮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效果... 沼液中营养元素回收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是沼液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的新方向。近年来,如何高效回收利用沼液中的氮,同时降低沼液后处理难度,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不同发酵原料所产生沼液的理化特性和沼液中氮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沼液中氮的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沼液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氮回收技术 氨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沼渣堆肥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海滨 孟海波 +3 位作者 沈玉君 赵立欣 周海宾 丁京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5-253,共9页
【目的】近年来沼气工程发展迅速,沼渣的合理利用成为制约沼气工程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添加生物炭制备沼渣堆肥的可行性,为沼渣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安全可行的途径。【方法】供试沼渣为鸡粪沼气工程(干发酵,沼渣经固液分... 【目的】近年来沼气工程发展迅速,沼渣的合理利用成为制约沼气工程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添加生物炭制备沼渣堆肥的可行性,为沼渣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安全可行的途径。【方法】供试沼渣为鸡粪沼气工程(干发酵,沼渣经固液分离处理),生物炭为果木于550℃高温热解2 h制得。以沼渣为主要堆肥原料,添加猪粪调节氮含量,以1 cm左右玉米秸秆为调理剂,控制物料C/N为25∶1,含水率控制在65%~70%,在室温25℃下堆置30 d。生物炭添加量共设0、2%、5%和10%四个水平(表示为CK、F1、F2、F3)。测定了沼渣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变化。【结果】堆肥过程中,各处理最高温度均达到55℃以上,F1、F2处理组高温持续时间在6 d左右,达到无害化要求。pH与EC具有相同变化规律,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趋势。四组处理的pH值在8.55~8.80之间,F2处理pH值始终大于其它三组处理,且处于较高水平(>8.7),升温期pH最大值达到9.03。四组处理电导率均低于1 mS/cm。与CK相比,F1、F2、F3处理组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13.0%、9.3%、7.4%,且总有机质含量均大于45%,总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6.5%、4.3%、2.2%,种子发芽指数也均在85%以上。添加生物炭对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影响不同。随着生物炭添加比例的提高,细菌数量减少,两者呈负相关;放线菌数量呈上凹曲线型,F2处理对放线菌具有最大抑制作用;真菌数量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堆肥腐殖质含量变化总体先减少后增加,呈"V"字型,第11 d达到最低值,以F1处理组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远高于其它三组处理,最高值达到24.08%,最低为17.92%。与CK对比,F1、F2、F3处理组产品腐殖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12%、7.23%、7.43%。【结论】生物炭的添加能够延长堆肥的高温期,改变堆体理化性质,促进堆肥腐熟,提高总养分含量,综合分析生物炭对微生物的影响,添加2%的生物炭(干基比)对堆肥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显著促进堆肥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沼渣 微生物 腐殖质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镁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邵宇航 石祖梁 +3 位作者 张姗 贾涛 王飞 戴廷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2-808,共7页
为了解施镁对小麦后期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自然条件为对照(昼夜温度分别为26和16℃),研究了灌浆期花后14~20d和花后21~27d高温胁迫(昼夜温度分别为32和22℃)下,施镁(20kg·hm-2)对小麦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为了解施镁对小麦后期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自然条件为对照(昼夜温度分别为26和16℃),研究了灌浆期花后14~20d和花后21~27d高温胁迫(昼夜温度分别为32和22℃)下,施镁(20kg·hm-2)对小麦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且以花后21~27d高温胁迫影响最大;施镁能显著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高温胁迫降低了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各指标均以花后21~27d高温处理降幅最大,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相同温度处理下,施镁则显著提高了旗叶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ΦPSⅡ,表明镁素施用能有效缓解花后高温对叶片光合能力的伤害,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产量 叶绿素 光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海宾 沈玉君 +1 位作者 孟海波 赵立欣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90,共5页
病死畜禽可通过好氧发酵、化制法、炭化等处理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产品主要包括有机肥、肉骨粉、动物油脂等。文章综述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及其安全性和高值安全应用方法,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病死畜禽 无害化处理产物 安全性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猪粪好氧发酵产生的硫醚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朋月 沈玉君 +1 位作者 赵立欣 孟海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好氧发酵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其投资小,工艺简单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化处理不仅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还能够节约大量养分资源。然而在好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微量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危害作用的、以... 好氧发酵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其投资小,工艺简单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化处理不仅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还能够节约大量养分资源。然而在好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微量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危害作用的、以硫醚类为代表挥发性有机物(VOCs),目前尚无高效率去除好氧发酵中产生的硫醚的控制方法与技术,故该实验以生物炭为吸附材料,在猪粪和秸秆好氧发酵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猪粪好氧发酵中产生的硫醚的减排作用。研究表明,在以好氧发酵物料干基比100∶25添加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猪粪好氧发酵中各个阶段TVOCs的排放浓度,缩短好氧发酵前期二甲二硫高浓度排放时间,降低好氧发酵前期二甲三硫94.30%的排放浓度,为猪粪好氧发酵中臭气和TVOCs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生物炭 好氧发酵 二甲二硫 二甲三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基含腐植酸水溶性液体肥制取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程红胜 张玉华 +3 位作者 孟海波 沈玉君 丁京涛 湛世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7-233,共7页
为探索沼液开发含腐植酸水溶性液体肥的可行性和工艺方法,促进沼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该文以沼液为基料,以黄瓜配方肥为基肥,螯合剂、稳定剂为辅料,开展了不同工艺参数(沼液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螯合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为探索沼液开发含腐植酸水溶性液体肥的可行性和工艺方法,促进沼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该文以沼液为基料,以黄瓜配方肥为基肥,螯合剂、稳定剂为辅料,开展了不同工艺参数(沼液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螯合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含腐植酸水溶性液体肥质量指标影响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沼液、螯合剂、稳定剂添加量以及反应温度、时间对液体肥中水不溶物含量有重要影响,沼液制取黄瓜专用型含腐植酸水溶性液体肥的较优工艺参数为:基肥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39.6%,沼液添加量为59%,螯合剂添加量为4%,稳定剂添加量为0.4%,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所获得的液体肥中总养分质量浓度为220.47 g/L,腐植酸质量浓度为33.25 g/L,水不溶物质量浓度为18.6 g/L,利用该工艺方法生产出来的沼液基含腐植酸水溶性液体肥料产品具有腐植酸、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高、水不溶物含量低等特点。该研究为利用沼液开发高品质含腐植酸水溶性液体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优化 腐植酸 沼液 水溶性 液体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猪粪堆肥过程重金属钝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冉 孟海波 +3 位作者 沈玉君 周海宾 张曦 文宏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04-2311,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猪粪堆肥中重金属钝化效果,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以未改性处理、NaOH改性处理和FeCl_3改性处理等3种生物炭为钝化剂进行堆肥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改性生物炭对猪粪堆肥效果及重金属Cu、Zn、P... 为进一步提高猪粪堆肥中重金属钝化效果,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以未改性处理、NaOH改性处理和FeCl_3改性处理等3种生物炭为钝化剂进行堆肥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改性生物炭对猪粪堆肥效果及重金属Cu、Zn、Pb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个处理堆肥高温期维持天数及种子发芽指数达到无害化要求,腐熟堆肥均呈碱性(8.0~9.0),堆肥结束后添加未改性生物炭和NaOH改性生物炭的处理EC值略高于4 mS·cm^(-1),分别为4.06 mS·cm^(-1)和4.04 mS·cm^(-1)。添加生物炭的处理重金属钝化效果均显著高于CK,添加FeCl_3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Cu、Zn、Pb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钝化能力,钝化效果分别为78.70%、43.53%、66.45%。综合分析,在堆肥过程中添加FeCl_3改性生物炭(添加比例为干物质的24%)更有利于实现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提升堆肥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改性生物炭 重金属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发酵及贮藏阶段沼液中碳氮元素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烨 孟海波 +3 位作者 王健 沈玉君 丁京涛 李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45-2051,共7页
为研究沼液从产生到贮藏期间碳氮元素的变化规律,将猪粪、鸡粪和秸秆混合,进行中温厌氧发酵,并在常温下以密闭静置、密闭搅拌、敞口静置、敞口搅拌等4种方式贮藏沼液,跟踪并分析了猪、鸡粪和秸秆混合发酵沼液在厌氧发酵及贮藏期间碳、... 为研究沼液从产生到贮藏期间碳氮元素的变化规律,将猪粪、鸡粪和秸秆混合,进行中温厌氧发酵,并在常温下以密闭静置、密闭搅拌、敞口静置、敞口搅拌等4种方式贮藏沼液,跟踪并分析了猪、鸡粪和秸秆混合发酵沼液在厌氧发酵及贮藏期间碳、氮元素的形态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厌氧发酵阶段,沼液中的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浓度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在15.0%~36.1%之间,其中TOC在第18 d达到最高浓度(6467 mg·L^(-1)),TN在第23 d达到最高浓度(4181 mg·L^(-1))。贮藏阶段,沼液中的TOC、TN浓度均有所降低,TOC先下降后升高,总体降低幅度较小(2.9%~12.0%),降幅顺序为敞口静置<敞口搅拌<密闭静置<密闭搅拌;TN先升高后降低,总体降低幅度较大(4.2%~56.2%),降幅顺序为密闭静置<密闭搅拌<敞口静置<敞口搅拌。综上,厌氧发酵18~23 d的沼液碳氮元素含量最高,采用密闭静置方式并缩短贮藏时间可减少沼液贮藏过程氮元素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沼液贮藏 总有机碳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PAC混合絮凝剂的沼液净化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涂特 冉毅 +3 位作者 贺清尧 梁飞虹 王明 晏水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92-2398,共7页
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需要处理,为降低后期沼液处理工程的操作费用,改善常规絮凝剂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向沼液中添加由氧化钙(Ca O)和聚合氯化铝(PAC)组成的混合絮凝剂对沼液进行预处理,降低沼液浊度、化学需氧量... 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需要处理,为降低后期沼液处理工程的操作费用,改善常规絮凝剂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向沼液中添加由氧化钙(Ca O)和聚合氯化铝(PAC)组成的混合絮凝剂对沼液进行预处理,降低沼液浊度、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质量浓度,以及强化沼液的氨氮脱除潜力,并研究了混合絮凝剂中Ca O和PAC的添加顺序、质量浓度配比和总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a O/PAC混合絮凝剂中Ca O和PAC的添加顺序对沼液净化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降低Ca O/PAC中Ca O与PAC的质量浓度配比(m_(Ca O)/m_(PAC))和增加Ca O/PAC总质量浓度均将会降低沼液浊度、COD含量与TP质量浓度,但以沼液p H来表征的沼液氨氮脱除潜能却随着m_(Ca O)/m_(PAC)值与Ca O/PAC总质量浓度的上升而增加。综合考虑混合絮凝剂对沼液的净化性能,Ca O/PAC混合絮凝剂总质量浓度可选择12.5~18.75g/L,m_(Ca O)/m_(PAC)值可选择(2~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沼液 氨氮脱除 絮凝剂 混凝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灌区盐分累积对外源汞在土壤中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顺安 周玮 +4 位作者 薛颖昊 习斌 黄宏坤 段青红 郑向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95-4201,共7页
将汞同位素示踪剂^(199)Hg^(2+)(土壤背景含量的80%)加入不同盐分和盐度处理的盐渍化土壤中,利用多重标记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盐分累积对外源汞在土壤中甲基化的影响.盐分种类为NaCl和Na_2SO_4,设置的盐度梯度为7个,添加质量分数为0... 将汞同位素示踪剂^(199)Hg^(2+)(土壤背景含量的80%)加入不同盐分和盐度处理的盐渍化土壤中,利用多重标记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盐分累积对外源汞在土壤中甲基化的影响.盐分种类为NaCl和Na_2SO_4,设置的盐度梯度为7个,添加质量分数为0%~5%.结果表明,外源199Hg2+加入土壤后,在培养期间,土壤中CH_3^(199)Hg^+生成量变化趋势总体呈S型曲线,表现出迟缓-最大速率-稳定3个阶段,用Logistic方程可以理想拟合盐处理下外源汞添加入土壤后生成甲基汞的动力学过程.在未添加盐分处理的对照土壤中,甲基汞最大生成量为0.698μg/kg,最大甲基化速率为0.217μg/(kg·d).NaCl处理下,随着盐度的增长,外源Hg进入土壤后汞甲基化程度总体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0.2%~0.6%盐度下,甲基化程度显著提高,0.4%盐度下最高,最大生成量和最大甲基化速率分别达到3.589μg/kg和0.415μg/(kg·d).盐度在1%~2%时汞甲基化程度与对照比较接近,高盐度(5%)对汞甲基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_2SO_4处理下,当盐度水平超过0.2%时,会显著抑制外源汞加入土壤后甲基汞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 同位素示踪 甲基化 NaCl NA2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灌区盐分累积对污染土壤汞释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顺安 习斌 +3 位作者 吴泽嬴 周玮 黄宏坤 郑向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7-1053,共7页
采用优化设计的动态通量箱,对不同盐分(Na Cl和Na_2SO_4)和盐度(0~5%)的盐渍化土壤土-气界面的汞交换通量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盐渍化对污灌区土壤汞和大气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盐分类型对土壤Hg释放的影响呈相反趋势.与未发生盐渍... 采用优化设计的动态通量箱,对不同盐分(Na Cl和Na_2SO_4)和盐度(0~5%)的盐渍化土壤土-气界面的汞交换通量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盐渍化对污灌区土壤汞和大气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盐分类型对土壤Hg释放的影响呈相反趋势.与未发生盐渍化的对照土壤相比,随着Na Cl盐度梯度的上升,土壤Hg释放通量呈现上升趋势,5%盐度处理下,Hg通量均值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8.94%;而随着Na_2SO_4盐度梯度的上升,土壤Hg释放通量呈现下降趋势,5%盐度处理下,Hg通量均值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0.62%.(2)土壤盐分含量与土壤汞释放通量均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对于Na Cl,含量x(g/kg)与汞通量y[ng/(m^2·h)]之间的模型为y=0.8258x+86.709(R^2=0.9734),对于Na_2SO_4,模型为y=-0.3354x+85.997(R^2=0.9581).从研究结果来看,高浓度的Na Cl环境对土壤汞释放通量有显著影响,土壤的盐渍化趋势会使汞释放及作物吸收风险更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释放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喷淋秸秆与生物炭联合好氧发酵效果研究
15
作者 丁京涛 马艳茹 +4 位作者 沈玉君 程红胜 孟海波 宋立秋 张朋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52-258,共7页
为实现沼液的减量化和肥料化,以玉米秸秆为载体吸附过滤沼液,开展沼液喷淋与秸秆和生物炭联合好氧发酵试验,分析沼液喷淋对好氧发酵效果的影响,以及与秸秆和生物炭共发酵的效果。结果表明,粉碎后玉米秸秆吸附过滤猪粪沼液、鸡粪沼液后,... 为实现沼液的减量化和肥料化,以玉米秸秆为载体吸附过滤沼液,开展沼液喷淋与秸秆和生物炭联合好氧发酵试验,分析沼液喷淋对好氧发酵效果的影响,以及与秸秆和生物炭共发酵的效果。结果表明,粉碎后玉米秸秆吸附过滤猪粪沼液、鸡粪沼液后,秸秆含水率由5.92%分别上升至76.35%和85.72%,碳氮比由42.4分别上升至50.2和51.7,沼液中总悬浮物、总磷分别降低了34.42%~43.78%和20.00%~41.01%,而对溶解态的总磷、总钾吸附过滤效果一般。沼液喷淋翻拋可延长堆体发酵高温期2倍时长以上,有机质含量降低了10.42%~18.63%,氮磷钾含量提高6%~21.5%左右,并可提高堆体腐熟度,促进类腐殖质物质产生。添加生物炭可缩短发酵升温期并延长高温期,更有利于堆体消纳沼液。沼液喷淋与秸秆和生物炭联合好氧发酵工艺可达到利用沼液生产有机肥的目的,是资源化利用沼液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发酵 生物炭 沼液 喷淋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