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恒 郅军锐 +2 位作者 杨洪 金道超 曾维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1龄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在选择性试验中,寄生率因不同幼虫龄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在1龄、2龄和3龄幼虫组合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幼虫的选择性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1龄和3龄初期被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而2龄幼虫被寄生后,发育历期未产生显著变化。以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为寄主,纵卷叶螟绒茧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2龄和3龄幼虫为寄主的。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Ⅱ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潜能A=22.727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纵卷叶螟绒茧蜂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衰退病毒株对两种橘蚜不同翅型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如娜 何应琴 +4 位作者 鲁卓越 陈文龙 杨毓银 王雪峰 周常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明确感染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的柑橘对不同翅型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对褐色橘蚜和棉蚜在感染CTV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持续记录,与健康植株进行比较分析。... 为明确感染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的柑橘对不同翅型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对褐色橘蚜和棉蚜在感染CTV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持续记录,与健康植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褐色橘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的参数均与有翅型无显著差异;棉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非刺探波(no penetration,np波)和路径波(C波)的总持续时间、电势落差(potential drops,pd波)的次数均显著小于有翅型,C波和刺探的次数均极显著小于棉蚜有翅型。褐色橘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pd波的次数和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的平均持续时间显著小于棉蚜无翅型;褐色橘蚜有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C波的次数和总持续时间、刺探的次数、pd波的次数和总持续时间均极显著小于棉蚜有翅型,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波)的总持续时间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极显著大于棉蚜有翅型。褐色橘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刺探和pd波的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但总刺探时间相反,np波、C波和非韧皮部阶段的总持续时间极显著高于健康植株,E2波的总持续时间极显著短于健康植株。表明柑橘感病状态对无翅型和有翅型的影响是相似的;柑橘感染CTV对褐色橘蚜无翅型的取食行为影响明显,且偏好健康植株,从而促进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吸电位图谱 柑橘衰退病 有翅蚜 无翅蚜 病毒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密度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春 姚明勇 +2 位作者 赵如娜 王岚 陈文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2期75-79,共5页
为明确若虫密度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种群增长的影响,探究其室内最佳饲养密度。在温度(26±1)℃、光周期(L16∶D8)、湿度(70±5)%条件下,研究了叉角厉蝽在不同若虫饲养密度下的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和成... 为明确若虫密度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种群增长的影响,探究其室内最佳饲养密度。在温度(26±1)℃、光周期(L16∶D8)、湿度(70±5)%条件下,研究了叉角厉蝽在不同若虫饲养密度下的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和成虫获得率、畸形率、雌雄性比。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对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成虫获得率以及成虫畸形率均有显著性影响,但与成虫性别分化无明显关联。随着密度的增加,叉角厉蝽整个若虫发育历期呈缩短趋势,在20头/盒下最短,为19.56 d;若虫存活率和成虫获得率随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5头/盒最高,为85.71%;成虫畸形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升高,25头/盒饲养下畸形率最高,为13.70%。据此,若虫密度是影响叉角厉蝽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预测其规模饲养密度以7307~10961头/m 3为宜,一定范围内较高密度饲养叉角厉蝽有助于缩短种群发育历期,研究结果对叉角厉蝽规模化饲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若虫密度 生长发育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中药材对菜豆象的致死作用及趋避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应江 杨洪 +3 位作者 戴仁怀 杨熙彬 江兆春 韦治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50-55,共6页
植物源杀虫剂因其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成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储粮防护剂的热点。本文选用植物中药材艾蒿、花椒、陈皮、细辛、丁香、香椿、桉树叶对仓储害虫菜豆象进行了致死和趋避研究。结果显示7种中药材中... 植物源杀虫剂因其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成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储粮防护剂的热点。本文选用植物中药材艾蒿、花椒、陈皮、细辛、丁香、香椿、桉树叶对仓储害虫菜豆象进行了致死和趋避研究。结果显示7种中药材中,丁香粉、细辛粉、花椒粉和桉树叶粉对菜豆象成虫有较好的致死效果和驱避活性,而菜豆象对陈皮粉表现出一定的正趋性。丁香粉和细辛粉处理菜豆象成虫两天后校正死亡率能达到100%;当处理温度升高时,丁香粉和细辛粉杀死菜豆象成虫所需时间减少。在产卵选择和趋避效果上,丁香粉、细辛粉和花椒粉对菜豆象成虫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丁香粉处理24 h内驱避率达到V级以上,48 h驱避率还有Ⅲ级;花椒粉和细辛粉处理12 h驱避率达到Ⅲ级以上,48 h后降到Ⅱ级,驱避效果显著。说明丁香粉、细辛粉和花椒粉对菜豆象具有较好的致死作用和驱避效果,可用于菜豆象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象 中药材 致死作用 趋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疏广蜡蝉属比较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段文心 陈祥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对中国7种疏广蜡蝉(眼纹疏广蜡蝉Euricania ocellus、长刺疏广蜡蝉E.longa、短刺疏广蜡蝉E.brevicula、带纹疏广蜡蝉E.facialis、西藏疏广蜡蝉E.xizangensis、类透疏广蜡蝉E.paraclara透明疏广蜡蝉E.clara)的外部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进... 对中国7种疏广蜡蝉(眼纹疏广蜡蝉Euricania ocellus、长刺疏广蜡蝉E.longa、短刺疏广蜡蝉E.brevicula、带纹疏广蜡蝉E.facialis、西藏疏广蜡蝉E.xizangensis、类透疏广蜡蝉E.paraclara透明疏广蜡蝉E.clara)的外部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进行较深入的形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种疏广蜡蝉在外部形态(前翅斑纹、后翅色泽),雄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阳茎干背刺突长度与阳茎干长度比),雌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侧面观第三产卵瓣长宽比)方面差异较大。这些特征可用于该类群的物种鉴定与农林害虫防治。另外,还给出了现有标本的6种疏广蜡蝉的整体照片、局部特征照片、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并提供中国7种疏广蜡蝉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形态学 广翅蜡蝉科 疏广蜡蝉属 分种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土水螨科分类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敖敏 郭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56-63,共8页
阿土水螨科是湿螨总科(蜱螨亚纲,水螨亚股)中物种数量最丰富、特征最鲜明的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目前,世界已知种达4亚科94属876种,中国已知3亚科5属6种。文中概述并分析了阿土水螨科的国内外分类研究现状和进展,并... 阿土水螨科是湿螨总科(蜱螨亚纲,水螨亚股)中物种数量最丰富、特征最鲜明的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目前,世界已知种达4亚科94属876种,中国已知3亚科5属6种。文中概述并分析了阿土水螨科的国内外分类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今后阿土水螨分类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土水螨 分类 现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上萝卜蚜的选择性及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太美 赵如娜 +3 位作者 周微 钟明跃 郭峰 陈文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88-92,共5页
为探明萝卜蚜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研究了萝卜蚜在白菜、萝卜、上海青和甘蓝上的选择性、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白菜、萝卜和甘蓝上的萝卜蚜均偏爱取食萝卜,前寄主为上海青的... 为探明萝卜蚜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研究了萝卜蚜在白菜、萝卜、上海青和甘蓝上的选择性、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白菜、萝卜和甘蓝上的萝卜蚜均偏爱取食萝卜,前寄主为上海青的萝卜蚜偏好选择原寄主,但与选择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寄主植物也影响萝卜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萝卜蚜发育历期在甘蓝最长,萝卜最短,但在白菜和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萝卜蚜在寄主萝卜上的产蚜量和日产蚜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结果说明,4种寄主中萝卜最适合萝卜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甘蓝不利于其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蚜 不同寄主 选择性 发育历期 繁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