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农业工程学报》的实践(转载) 被引量:2
1
作者 魏秀菊 王柳 +5 位作者 丛宏斌 曾勰婷 刘丽英 朱明 张俊芳 秦学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36-340,共5页
2009—2011年《农业工程学报》被遴选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围绕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立项要求,《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结合网络化办刊环境改进出版流程,缩短刊稿周期,加强学术不端... 2009—2011年《农业工程学报》被遴选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围绕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立项要求,《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结合网络化办刊环境改进出版流程,缩短刊稿周期,加强学术不端论文的防范,坚持学术论文成果的大众媒体宣传。项目实施后期刊质量大幅度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期刊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该文对项目实施以来的工作、经验及成绩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学术期刊的一种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期刊 期刊质量 期刊发展 科技期刊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坤竹 王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81-388,共8页
期刊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的情况是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该文对《农业工程学报》(简称:学报)自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在SCI数据库的引用数据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统计表明,自1985年5月创刊至2015年12月31日,学报被... 期刊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的情况是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该文对《农业工程学报》(简称:学报)自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在SCI数据库的引用数据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统计表明,自1985年5月创刊至2015年12月31日,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论文共计3 150篇,累计被引频次6 871次;近5年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27篇,集中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和农业航空等领域;近30 a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10篇,其中秸秆资源类的5篇,单篇最高被引次52次;引用作者共6 045位,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引用最多的作者所在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农业工程相关的农学和环境科学在施引论文所属学科中位居前列;引用学报的SCI论文资助来源主要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结果表明: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数量显著增加,近年达到一定规模;引用学报论文的SCI期刊总体处于国际中等水平。从文献应用角度,建议今后期刊可考虑适当增加涉及能源、环境、生态学等方向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农业航空等新兴热点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继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期刊 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SCI数据库 被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的互引分析揭示农业工程类期刊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柳 魏秀菊 +1 位作者 赵爱琴 刘丽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41-342,共2页
基于已有关于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类期刊互引网络的星形结构模式,该文分析得出《农业工程学报》在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较大。在农业工程类期刊中,农业水土工程类期刊进入核心期刊行列较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类期刊较... 基于已有关于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类期刊互引网络的星形结构模式,该文分析得出《农业工程学报》在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较大。在农业工程类期刊中,农业水土工程类期刊进入核心期刊行列较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类期刊较少且核心期刊缺少。表明国内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的期刊数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期刊 影响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产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赵爱琴 魏秀菊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7,共7页
为了定量综合分析中国近30 a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该研究综合已发表的田间试验研究数据,应用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使用地膜后马铃薯产量的增产率或减产率,并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84篇有关... 为了定量综合分析中国近30 a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该研究综合已发表的田间试验研究数据,应用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使用地膜后马铃薯产量的增产率或减产率,并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84篇有关地膜覆盖马铃薯生产试验文献。经严格筛选,共从42篇文献中获得52组数据,分布于中国14个省(市、区),涵盖西北、西南和东南3个主要区域。主体数据经Meta分析表明:地膜覆盖在西北地区增产效应最显著,相对增产率为35.6%;其次是东南和西南地区,相对增产率分别为20%和12%;从全国时间序列看,1990年以后地膜相对增产率较高,但2010年后地膜增产效果有降低趋势;白色地膜与黑色地膜、垄作和平作对地膜增产效应影响不显著;在年均降水量<500 mm和年均温<10℃的区域地膜增产效应最明显,地膜相对增产率分别为40.5%和37.6%。进一步分析表明,2010年后地膜覆盖效果在年均降水量<500 mm且年均温<10℃的地区和年均降水量>500 mm且年均温>10℃的地区均呈现降低趋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地膜增产产生负面影响,或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地膜开始表现出对产量的负面效应。该研究可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降雨 温度 马铃薯生产 Meta分析 增产效应 负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9
5
作者 王柳 熊伟 +1 位作者 温小乐 冯灵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8-146,共9页
通过分析1981-2006年温度、降水、辐射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调查产量变化的影响,尝试剥离和评估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6年玉米生育期内,中国绝大部分玉米种植区,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 通过分析1981-2006年温度、降水、辐射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调查产量变化的影响,尝试剥离和评估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6年玉米生育期内,中国绝大部分玉米种植区,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均表现为显著升高(全国尺度,平均每10年依次升高了0.39℃、0.37℃和0.40℃),日较差、降水和辐射则仅在部分地区表现出显著变化,且有增有减,因区域而表现不同。1981-2006年期间,中国玉米平均产量变化与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变化,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变化还与日较差、辐射、降水变化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基准年份1981年相比,米生育期内平均温度每上升1℃、日较差每下降1℃、辐射每下降10%和降雨总量每下降10%,对中国部分地区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其中,生育期平均温度每上升1℃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相较其他因子而言,产量下降的区域(约25.1%)和变化幅度(平均约为-21.6%)都达到最大。1981-2006年,不同气候因子变化在各区域玉米产量的变化中作用有所差异,其中平均温度作为对产量影响的主导因子所占的区域比例最大(约为40%),其次是日较差(23%),而辐射和降水则比例相当,均接近20%。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和政府部门进行气候变化条件下玉米产量预测、风险评估和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降水 辐射 日较差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论文外流文献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建立及其应用*(转载)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丽英 魏秀菊 +1 位作者 王柳 赵爱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11-314,共4页
科技论文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其产出成本由文献、实验设备购置以及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投入等方面组成。该文针对外流论文的发表与回购环节引起的经济损失,即外流文献经济损失进行研究。为了解我国科技论文外流造成的文献经济损失,该文... 科技论文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其产出成本由文献、实验设备购置以及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投入等方面组成。该文针对外流论文的发表与回购环节引起的经济损失,即外流文献经济损失进行研究。为了解我国科技论文外流造成的文献经济损失,该文提出了论文外流造成的文献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先估算单篇论文损失当量,包括发表费、外流论文回购费和翻译费3部分,总损失量等于单篇论文损失当量乘以论文外流总数。通过经济损失估算模型计算得出:单篇论文外流损失当量为3348元;选2012年农业工程领域论文外流为案例,分析论文外流造成的文献经济损失,该年农业工程领域论文外流总数为1991篇,造成的文献经济损失总计为667万元。粗略估计,仅考虑文献,2012年一年,我国110个学科论文外流造成的文献经济总损失量为7.33亿元,其经济损失主要来源于国家科研项目资金,造成国有资产外流。因此,鼓励适当的国际学术交流,但不能盲目地追求SCI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 外流 文献 经济损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