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产品“一满除”防控柑桔全爪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廷山 王树良 胡军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
为了明确表面活性剂产品“一满除”(主要由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配)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控效果及对柑桔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方法测定了“一满除”的杀螨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并评价其在花期、嫩叶期及... 为了明确表面活性剂产品“一满除”(主要由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配)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控效果及对柑桔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方法测定了“一满除”的杀螨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并评价其在花期、嫩叶期及幼果期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一满除”的室内毒力高于矿物油乳油(绿颖),低于阿维菌素乳油。“一满除”1000倍液的田间防治效果在喷雾后30d可达90%,与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相当,优于99%矿物油乳油150倍液。“一满除”500及250倍液对柑桔的花、嫩叶和幼果等幼嫩组织的药害较明显,1000倍液对柑桔幼嫩组织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一满除 柑桔全爪螨 毒力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棉县黄果柑果实病斑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康 王帆 +4 位作者 胡军华 向素琼 李鸿筠 冉春 周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49,53,共5页
为明确近年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果实田间普遍发生的果面病斑的致病菌,2016年12月在当地采病果为试验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共获得12株真菌,5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 为明确近年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果实田间普遍发生的果面病斑的致病菌,2016年12月在当地采病果为试验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共获得12株真菌,5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5株为互隔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2株为果生刺盘孢菌C. fructicola。分离获得的胶孢炭疽菌株和互隔交链格孢菌株均能侵染果实和叶片形成病斑且与田间病斑基本一致,两者是生产中石棉县黄果柑果面病斑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柑 致病菌 柑桔炭疽病菌 柑桔褐斑病菌 石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万州疑似柑桔轮斑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3
3
作者 占爽 吴望 +5 位作者 胡军华 吴玉珠 乔兴华 陈力 程兰 周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明确2018年秋季起在重庆万州柑桔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新发生病害... 为了明确2018年秋季起在重庆万州柑桔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为柑桔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从尤力克柠檬病害样品上分离所得的病原菌WZ1菌株,对万州地区主栽的8个柑桔品种(尤力克柠檬、红桔、北京柠檬、塔罗科血橙、W·默科特桔橙、大雅柑、纽荷尔脐橙、北碚447锦橙)的叶、枝、果以及昭通苹果及砀山酥梨果实均具有致病性。50%甲基硫菌灵SC、30%碱式硫酸铜SC、50%啶酰菌胺WG、11.5%吡唑嘧菌脂EC、86.2%氧化亚铜WP、50%醚菌酯WP、3%噻霉酮ME、40%腈菌唑WP、99%噁霉灵DP、450g/L咪鲜胺EC、37%苯醚甲环唑WP、60%唑醚·代森联WP、25%嘧菌酯SC、250g/L戊唑醇EW、75%肟菌·戊唑醇WG、12.5%烯唑醇WP等杀菌剂,以及80%代森锰锌WP与50%啶酰菌胺WG 1∶64复配、80%克菌丹WP与37%苯醚甲环唑WP 1∶1复配,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轮斑病 Pseudofabraea citricarpa 致病性 药剂筛选 万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雅柑枯斑病斑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占爽 杨静 +5 位作者 胡军华 吴玉珠 吴望 张嘉 陈娜 周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9,共5页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柑 枯斑病 病原鉴定 致病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媛38’果腐病致病菌鉴定及其杀菌剂的筛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嘉 陈娜 +3 位作者 胡军华 吴望 占爽 周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对‘爱媛38’杂柑果腐病病果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得到果腐病致病菌株AY–11和GP–1,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LSU、TUB和EF–α)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AY–11和GP–1分别为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可可... 对‘爱媛38’杂柑果腐病病果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得到果腐病致病菌株AY–11和GP–1,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LSU、TUB和EF–α)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AY–11和GP–1分别为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将菌株回接到健康柑橘果实可致其发病,从发病组织再次分离得到L.pseudotheobromae和L.theobromae,确定AY–11和GP–1是主要致病菌。致病菌对‘意大利酸橙’‘摩洛哥酸橙’‘爱媛38’‘春见’‘枸头橙’均有较强致病性,在枝、叶、果上形成褐色水渍状圆形病斑,其中春见的病斑最大。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1种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对AY–11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的为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值为0.025μg/mL;对GP–1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的为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EC50值为0.023μg/m L。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显示,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达100%,这些杀菌剂用于田间均能减少烂果率,有效防控‘爱媛38’果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媛38’ 果腐病 假可可毛色二孢 可可毛色二孢 致病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玉珠 陈娜 +4 位作者 胡军华 张嘉 占爽 陈力 乔兴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8-304,共7页
对重庆万州出现的青脆李枯萎病部进行组织分离,得到菌株HYL2-2和HYL2-5,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和TUB2)鉴定,明确HYL2-2为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sp.),HYL2-5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对健康青脆李进... 对重庆万州出现的青脆李枯萎病部进行组织分离,得到菌株HYL2-2和HYL2-5,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和TUB2)鉴定,明确HYL2-2为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sp.),HYL2-5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对健康青脆李进行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2个病原菌对青脆李的枝条、叶片和果实均有致病性。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在16种杀菌剂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新拟盘多毛孢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554μg/m L;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小孢拟盘多毛孢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0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脆李 新拟盘多毛孢 小孢拟盘多毛孢 致病性 药剂筛选 重庆万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万州区红桔褐斑病防控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兰 胡军华 +3 位作者 唐科志 周常勇 汪小伟 许兴权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7,120,共6页
为应对万州红桔褐斑病危机,通过多年防控试验示范与推广实践,总结出以春季压制病原基数、合理控制防治次数、精准选择杀菌剂为关键的化学防治技术,并集成了一套以化学防治为主、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红桔褐斑病综合防控措施。2012—2014年... 为应对万州红桔褐斑病危机,通过多年防控试验示范与推广实践,总结出以春季压制病原基数、合理控制防治次数、精准选择杀菌剂为关键的化学防治技术,并集成了一套以化学防治为主、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红桔褐斑病综合防控措施。2012—2014年对综合防控措施进行试验示范和万州区全区推广应用。2012—2014年80hm^2试验示范区的年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1.37%、88.14%和90.30%。全区推广应用的效果显著,平均防治效果达65%以上,连续3年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桔褐斑病 柑桔褐斑病 防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玉溪冰糖橙果斑病致病菌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桂瑶 胡军华 +2 位作者 张蓉 资莉玲 施云庭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330,共7页
2017年,采集云南玉溪冰糖橙典型果斑病病果,从病灶组织中分离致病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和多种保守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分离获得的3个菌株guo-1、NS2-2、NS2-6经鉴定为茎点霉(Phoma sp.),对当年生冰... 2017年,采集云南玉溪冰糖橙典型果斑病病果,从病灶组织中分离致病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和多种保守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分离获得的3个菌株guo-1、NS2-2、NS2-6经鉴定为茎点霉(Phoma sp.),对当年生冰糖橙叶片和果实的致病力较强;基于ITS、SSU、EF1-α、LSU、TUB、ACT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致病菌与Phoma sp.处于同一个分支。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悬乳剂、22.5%咪鲜胺水乳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玉溪冰糖橙果斑病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糖橙 果斑病 茎点霉 室内药剂筛选 云南玉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