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棱羊肚菌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影 唐杰 +5 位作者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王勇 刘天海 刘理旭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49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子实体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6个子实体数量性状(菌盖的长度、宽度、长度/宽度、厚度以及菌柄的长度、直径)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12%~29.96%;对数量性状分别采用S-W法和S系数与... 对49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子实体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6个子实体数量性状(菌盖的长度、宽度、长度/宽度、厚度以及菌柄的长度、直径)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12%~29.96%;对数量性状分别采用S-W法和S系数与K系数的Z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6个数量性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获得数量性状的分级标准,作为羊肚菌子实体数量性状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棱羊肚菌 种质资源 数量性状 概率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地区梯棱羊肚菌人工栽培生态环境参数范围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2
作者 谭昊 苗人云 +7 位作者 刘天海 唐杰 杜大兵 韩海涛 杨海军 林松 黄忠乾 彭卫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9,共13页
【目的】本文对羊肚菌栽培生态环境光、温、气、水等参数的详细范围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方法】在成都平原地区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梯棱羊肚菌栽培大棚中的生态环境参数,采用不同层数遮阳网对大棚中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 【目的】本文对羊肚菌栽培生态环境光、温、气、水等参数的详细范围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方法】在成都平原地区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梯棱羊肚菌栽培大棚中的生态环境参数,采用不同层数遮阳网对大棚中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氧浓度、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长期实时监测,运用大数据建立了当地羊肚菌栽培生态环境参数的24h波动模型。【结果】大棚中光照的动态变化间接影响棚内空气氧浓度、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羊肚菌产量最高的大棚中晴天正午平均光照强度约2500~3500 lx。遮阳网在白天防止升温过快、夜间能保温,减少了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出现的偶发性极端值,但对空气和土壤积温,以及空气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参数的积累值均无显著影响,只能减弱上述参数的波动幅度。出菇阶段大棚中空气温度大于等于土壤温度。【结论】研究揭示了羊肚菌栽培生态环境光、温、气、水等要素的合理范围和变化规律,可供西南地区平原地形的羊肚菌栽培田间管理参考,并对工厂化栽培模式设计思路的探索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人工栽培 生态环境参数 实时监测 24 h周期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以水稻秸秆为栽培基质主要成分的平菇菌株筛选及配方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天海 苗人云 +3 位作者 彭卫红 黄忠乾 甘炳成 谭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78-1784,共7页
【目的】以实现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为常规农法栽培平菇的产业升级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保障,也为秸秆基质化利用提供了坚实有效的科学基础。【方法】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为试材,采用代料栽培方式,比较了10个常规平菇菌... 【目的】以实现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为常规农法栽培平菇的产业升级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保障,也为秸秆基质化利用提供了坚实有效的科学基础。【方法】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为试材,采用代料栽培方式,比较了10个常规平菇菌株在高水稻秸秆含量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同时在测定栽培原料营养物质基础上,以筛选的优良平菇菌株优化得到水稻秸秆栽培基质最佳碳、氮源配方和最适颗粒度。【结果】相对于棉籽壳和玉米芯,水稻秸秆含有更丰富的氮、磷、可溶性糖、总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更低的木质素含量,同时常规氮源辅料中的麦麸营养最为全面、均衡;在高水稻秸秆含量的基质上,菌株S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最高且农艺性状最好;颗粒度F4基质上菌盖直径最大,颗粒度F5基质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生物学效率均较高;菜籽饼、麦麸、玉米粉、尿素对栽培基质总碳氮比值的影响依次增大,氮源配方N8上菌丝满袋时间最短,单袋子实体产量最高;随水稻秸秆替代比例增大,栽培成本逐渐降低,配方C3、C4的总收入、单袋效益最高,C4的产投比值最大。【结论】水稻秸秆营养丰富,适宜栽培平菇,最适菌株为‘杂优一号’,最佳颗粒度为铡断呈30 mm段状和粉碎后过20 mm孔筛后的丝绒状,最适碳氮源复配配方为61.5%水稻秸秆,21.5%棉籽壳,15%玉米粉,2%石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平菇 菌株筛选 颗粒度 氮源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土材料中重金属含量对灵芝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杰 苗人云 +5 位作者 谢丽源 甘炳成 黄忠乾 谭伟 王勇 彭卫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10-1914,共5页
为了了解不同覆土材料中重金属含量对灵芝安全性的影响,对来自省内食用菌产区的5种不同覆土材料(紫色土、灰潮土、草炭土、黄棕壤、姜石黄泥)和相应覆土栽培灵芝中的铅、镉、砷、汞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对灵芝的重金属富集系数进... 为了了解不同覆土材料中重金属含量对灵芝安全性的影响,对来自省内食用菌产区的5种不同覆土材料(紫色土、灰潮土、草炭土、黄棕壤、姜石黄泥)和相应覆土栽培灵芝中的铅、镉、砷、汞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对灵芝的重金属富集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土材料和其栽培灵芝中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灵芝对重金属镉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汞次之,对砷和铅的富集能力最弱。覆土材料对栽培灵芝中重金属累积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灰潮土栽培灵芝的重金属富集系数最高,草炭土最低。虽然5种覆土栽培灵芝中均检出一定量的重金属,但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总体上达到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材料 灵芝 重金属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猴头菌菌株品质分析及优势菌株筛选 被引量:13
5
作者 段丹 谢丽源 邓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2,共7页
测定了33株不同来源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和子实体多糖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 测定了33株不同来源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和子实体多糖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为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方法,筛选优势菌株,其中H59农艺性状好、产量高且子实体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菌株,综合评分得分最高,为最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菌丝生长速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林下套种白及和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苗人云 刘天海 +8 位作者 干雪梅 包国芳 邓玲 罗建华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甘炳成 谭昊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2,共10页
为充分利用银杏苗圃林下的生态空间,基于白及(Bletilla striata)和羊肚菌(Morchella spp.)各自的生态与生理需求,并借鉴投资组合理论中的风险分散策略,采用白及和羊肚菌作为林下经济作物合理地套种在银杏苗木的林下空间。介绍了银杏苗... 为充分利用银杏苗圃林下的生态空间,基于白及(Bletilla striata)和羊肚菌(Morchella spp.)各自的生态与生理需求,并借鉴投资组合理论中的风险分散策略,采用白及和羊肚菌作为林下经济作物合理地套种在银杏苗木的林下空间。介绍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各自的生理特征和栽培技术,详述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3层复合套种的栽培模式,包括株距要求和田间管理等细节。描述和分析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单独栽培、两两组合套种和三者复合套种的风险和收益,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将投资小、回报周期长、风险低的银杏,投资成本、回报周期、风险水平均为中等的白及和投资大、回报周期短、风险高的羊肚菌科学地整合到同一套林下生态系统中进行栽培,不仅大幅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回报,还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保障种植户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白及 羊肚菌 林下套种 风险分散 非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烟草青枯拮抗细菌中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粗提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翔 谢丽源 +4 位作者 甘炳成 陈影 彭卫红 谭昊 黄忠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9-1554,共6页
【目的】研究一株拮抗烟草青枯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细菌MT-002-B-7的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和成分。【方法】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结合红外光谱和GC-MS检测分析拮抗活性物质的成分。【结果】其活性物质和乙酸乙酯的极性相... 【目的】研究一株拮抗烟草青枯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细菌MT-002-B-7的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和成分。【方法】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结合红外光谱和GC-MS检测分析拮抗活性物质的成分。【结果】其活性物质和乙酸乙酯的极性相似,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不敏感,抑菌活性不受保存时间的影响。但当8 w紫外线照射的时间超过8 h,pH<5和pH>8的条件会显著降低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拮抗物质中主要成分初步认为是N-乙酰-3-甲基-1,4-二氮杂双环[4.3.0]-壬烷-2,5-二酮、脂肪酸和酚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活性物质 稳定性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拌种剂对段木银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甘炳成 黄忠乾 +11 位作者 屈全飘 刘如县 王国英 赵树海 周清平 谭伟 彭卫红 唐利民 王波 陈代科 张传锐 王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08-2410,共3页
为了解决段木银耳栽培中用种量大、菌种中银耳菌和香灰菌配比不合理、接种后菌丝恢复生长较慢的问题,自主研发了段木银耳拌种剂,通过在不同银耳段木栽培模式下,添加拌种剂与未添加拌种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段木银耳拌种剂对提高段木... 为了解决段木银耳栽培中用种量大、菌种中银耳菌和香灰菌配比不合理、接种后菌丝恢复生长较慢的问题,自主研发了段木银耳拌种剂,通过在不同银耳段木栽培模式下,添加拌种剂与未添加拌种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段木银耳拌种剂对提高段木银耳单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拌种剂 段木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35
9
作者 陈影 唐杰 +6 位作者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王勇 姜邻 闵江 刘理旭 《食药用菌》 201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介绍四川省创立并广泛在全国推广应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羊肚菌栽培技术,内容涉及栽培品种、栽培季节、菌种培育、场地选择准备、播种、水分管理、转化袋放置和采收等8个方面的技术环节与技术要点。
关键词 四川省 羊肚菌 高效栽培 模式 技术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营养袋制作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及配方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苗人云 刘天海 +5 位作者 罗建华 唐利民 黄忠乾 彭卫红 甘炳成 谭昊 《食药用菌》 202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优化羊肚菌营养袋的原料组成与配比,以食药用菌栽培基质中常用的4种秸秆及谷壳、麦粒、麦麸,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各原料的营养组成属性,设计出9个营养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出菇产量,得出高产营养袋原料组合为谷壳和麦粒;再以谷壳与... 为优化羊肚菌营养袋的原料组成与配比,以食药用菌栽培基质中常用的4种秸秆及谷壳、麦粒、麦麸,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各原料的营养组成属性,设计出9个营养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出菇产量,得出高产营养袋原料组合为谷壳和麦粒;再以谷壳与麦粒按11种不同的重量比混合制成营养袋进行栽培试验,综合考量制作成本、出菇产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后,最终得到高产高效的羊肚菌营养袋配方(重量比)为谷壳19%、麦粒79%、石灰1%、石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营养袋 化学成分 碳氮比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浸豆粕为氮源栽培毛木耳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人云 叶雷 +4 位作者 李小林 周洁 彭卫红 黄忠乾 谭伟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6期18-22,共5页
在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基础配方(CK)上,添加不同比例的豆粕(未发酵处理的二浸豆粕)为氮源,设计了5个毛木耳栽培基质配方,通过对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耳期染病率、生物转化率及耳片农艺形状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毛木耳栽培... 在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基础配方(CK)上,添加不同比例的豆粕(未发酵处理的二浸豆粕)为氮源,设计了5个毛木耳栽培基质配方,通过对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耳期染病率、生物转化率及耳片农艺形状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毛木耳栽培基质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对菌丝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实际添加量≥2%时,配方表现出污染率增高,耳片变小,耳片厚度降低,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降低的现象,综合表明,在黄背毛木耳栽培基质中,不宜添加未经发酵处理的二浸豆粕直接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二浸豆粕 黄背毛木耳 产量 栽培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凤尾菇生产的一种小包脚菇属草菇属物种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其坤 何晓兰 +2 位作者 彭卫红 陈影 黄忠乾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6期51-54,共4页
近年来,在四川乐山地区凤尾菇(Pleurotus pulmonarius)栽培中,首次发现1种形态与草菇类似的大型真菌类污染菌。该菌在栽培场中的污染率可达60%以上,对凤尾菇的生产造成较大威胁。经初步鉴定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的木生小... 近年来,在四川乐山地区凤尾菇(Pleurotus pulmonarius)栽培中,首次发现1种形态与草菇类似的大型真菌类污染菌。该菌在栽培场中的污染率可达60%以上,对凤尾菇的生产造成较大威胁。经初步鉴定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的木生小包脚菇[Volvariella diplasia(Berk.&Broome)Singer]。该菌子实体形态与草菇类似,菌丝耐低温,可在4℃冰箱中保藏;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广(13℃~33℃);子实体丛生或单生,单粒种可达20g以上,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菇 小包脚菇属 草菇 杂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