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陇薯7号’生长、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曲亚英
李掌
+3 位作者
郑永伟
白永杰
王敏
罗爱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1,共10页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成熟期以及块茎休眠期的影响.【结果】烯效唑和多效唑能够显著降低株高,减少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能够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平均单薯质量,显著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烯效唑可缩短块茎休眠期,多效唑和矮壮素不同程度延长了块茎休眠期.在4.5~1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减小,分枝数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显著减少,平均单薯质量显著降低,群体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对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一致,<20 g和20~50 g块茎比率显著提高,>100 g块茎比率显著降低,50~100 g块茎比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陇中半干旱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供南方冬作区冬播用种,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为宜,配合初花期叶面喷施100 mg/L(45 g/hm^2)烯效唑,可有效调控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提早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植密度
产量
块茎分布比率
成熟期
休眠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陇中高寒阴湿区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网棚大田移栽生产种薯技术
2
作者
张荣
吴雁斌
+2 位作者
李高峰
文国宏
王一航
《中国种业》
2012年第10期79-80,共2页
甘肃会川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海拔2240m,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500mm左右,无霜期131d,土壤属黑麻土,有翅蚜虫少且迁飞晚,适宜马铃薯种植。为此,在甘肃省农科院会川试验站温、网室内,进行了马铃薯试...
甘肃会川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海拔2240m,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500mm左右,无霜期131d,土壤属黑麻土,有翅蚜虫少且迁飞晚,适宜马铃薯种植。为此,在甘肃省农科院会川试验站温、网室内,进行了马铃薯试管苗网棚大田移栽生产脱毒种薯的试验,探索出适合于甘肃省中部高寒阴湿区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关键技术,以提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繁殖系数,缩短脱毒种薯的生产周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现将其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脱毒种薯生产
高寒阴湿区
大田移栽
技术
网棚
甘肃省农科院
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膜和密度对‘陇薯7号’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曲亚英
李掌
+4 位作者
郑永伟
白永杰
文国宏
李高峰
陈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2-1249,共8页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d,生育期缩短11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g、20~5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50~100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g和>100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938.89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g块茎比率27.15%,50~100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种植密度
生育期
产量
块茎分布比率
陇薯7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曲亚英
李掌
+2 位作者
李高峰
李小波
郑永伟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陇薯7号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对块茎休眠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提前,块茎萌发期提前,休眠期反而延长,产量极显著降低。与正常收获时间(10月10日)相比,提前10、20、30 d收获,块茎萌发期分别提前7、7~14、14 d,休眠...
以陇薯7号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对块茎休眠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提前,块茎萌发期提前,休眠期反而延长,产量极显著降低。与正常收获时间(10月10日)相比,提前10、20、30 d收获,块茎萌发期分别提前7、7~14、14 d,休眠期分别延长3、6~13、16 d,产量分别降低16.73%、36.19%、54.6%。因此,采用提前收获达到提早解除种薯休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创新繁种技术,缩短生育期,使其生理成熟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薯7号
收获期
休眠期
休眠幅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陇薯7号’生长、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曲亚英
李掌
郑永伟
白永杰
王敏
罗爱花
机构
甘肃省
农业
科学
院
马铃薯
研究所
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试验站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1,共10页
基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马铃薯北繁南种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2016GAAS04)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青年基金项目"马铃薯对水分胁迫-复水的响应机理研究"(2015GAAS40)
+1 种基金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中早熟马铃薯育种岗位(GARS-03-02)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支撑工程专项“早熟马铃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甘发改高技[2012]672号)。
文摘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成熟期以及块茎休眠期的影响.【结果】烯效唑和多效唑能够显著降低株高,减少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能够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平均单薯质量,显著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烯效唑可缩短块茎休眠期,多效唑和矮壮素不同程度延长了块茎休眠期.在4.5~1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减小,分枝数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显著减少,平均单薯质量显著降低,群体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对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一致,<20 g和20~50 g块茎比率显著提高,>100 g块茎比率显著降低,50~100 g块茎比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陇中半干旱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供南方冬作区冬播用种,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为宜,配合初花期叶面喷施100 mg/L(45 g/hm^2)烯效唑,可有效调控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提早成熟.
关键词
马铃薯
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植密度
产量
块茎分布比率
成熟期
休眠期
Keywords
potato
plant growth regulator
planting density
yield
tuber distribution ratio
mature period
dormant period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陇中高寒阴湿区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网棚大田移栽生产种薯技术
2
作者
张荣
吴雁斌
李高峰
文国宏
王一航
机构
甘肃省
农业
科学
院
马铃薯
研究所
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试验站
出处
《中国种业》
2012年第10期79-80,共2页
基金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0-P05)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高质量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1102NKDA025)
文摘
甘肃会川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海拔2240m,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500mm左右,无霜期131d,土壤属黑麻土,有翅蚜虫少且迁飞晚,适宜马铃薯种植。为此,在甘肃省农科院会川试验站温、网室内,进行了马铃薯试管苗网棚大田移栽生产脱毒种薯的试验,探索出适合于甘肃省中部高寒阴湿区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关键技术,以提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繁殖系数,缩短脱毒种薯的生产周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现将其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脱毒种薯生产
高寒阴湿区
大田移栽
技术
网棚
甘肃省农科院
陇中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膜和密度对‘陇薯7号’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曲亚英
李掌
郑永伟
白永杰
文国宏
李高峰
陈富
机构
甘肃省
农业
科学
院
马铃薯
研究所
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试验站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2-1249,共8页
基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2016GAAS04)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GARS-03-02)
+1 种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9-P06)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支撑工程专项(甘发改高技[2012]672号)~~
文摘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d,生育期缩短11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g、20~5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50~100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g和>100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938.89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g块茎比率27.15%,50~100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关键词
覆膜
种植密度
生育期
产量
块茎分布比率
陇薯7号
Keywords
Film mulch
Planting densities
Growth period
Yield
Tuber distribution ratio
Longshu 7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曲亚英
李掌
李高峰
李小波
郑永伟
机构
甘肃省
农业
科学
院
马铃薯
研究所
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试验站
广东省
农业
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基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2016GAAS04)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GARS-03-02)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09-P06)
文摘
以陇薯7号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对块茎休眠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提前,块茎萌发期提前,休眠期反而延长,产量极显著降低。与正常收获时间(10月10日)相比,提前10、20、30 d收获,块茎萌发期分别提前7、7~14、14 d,休眠期分别延长3、6~13、16 d,产量分别降低16.73%、36.19%、54.6%。因此,采用提前收获达到提早解除种薯休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创新繁种技术,缩短生育期,使其生理成熟期提前。
关键词
陇薯7号
收获期
休眠期
休眠幅度
产量
Keywords
Longshu 7
Harvest time
Dormancy period
Dormancy range
Yield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陇薯7号’生长、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曲亚英
李掌
郑永伟
白永杰
王敏
罗爱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陇中高寒阴湿区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网棚大田移栽生产种薯技术
张荣
吴雁斌
李高峰
文国宏
王一航
《中国种业》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覆膜和密度对‘陇薯7号’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曲亚英
李掌
郑永伟
白永杰
文国宏
李高峰
陈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
曲亚英
李掌
李高峰
李小波
郑永伟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