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花器官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宇 张朝红 +3 位作者 支玉玺 徐炎 李志谦 王跃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8-892,F0004,共6页
通过探索感病葡萄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为葡萄抗病基因转化提供受体材料与理论依据。通过对小孢子显微观察确定最佳取样时期,取雌蕊、雄蕊和小花蕾作为外植体,用2种消毒方法消毒后,对比污染率,接种于4种不同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中... 通过探索感病葡萄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为葡萄抗病基因转化提供受体材料与理论依据。通过对小孢子显微观察确定最佳取样时期,取雌蕊、雄蕊和小花蕾作为外植体,用2种消毒方法消毒后,对比污染率,接种于4种不同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将诱导出的愈伤全部转移到体胚诱导培养基中,对体胚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观察,并比较4种不同培养基对次生胚诱导的效果。将体细胞胚置于成苗培养基中,在强光和弱光2种条件下培养,统计成苗率。结果表明,培养基PIV和培养基MSI有利于愈伤诱导,X6培养基是体细胞胚和次生胚诱导最适合培养基,WPM+0.15 mg.L-1 IBA最适合体细胞胚成苗,暗光培养3 d能提高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花器官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胁迫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梦龙 张鲁刚 丁海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134,共7页
为了明确钙胁迫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6份对钙胁迫敏感性不同的大白菜材料10S04、10S10、10S36、10S157、10S237和10S327,采用珍珠岩沙培法,分别浇施含有不同钙量的混合Hoagland营养液,营养液的钙供给量分别为苗期单株供给96m... 为了明确钙胁迫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6份对钙胁迫敏感性不同的大白菜材料10S04、10S10、10S36、10S157、10S237和10S327,采用珍珠岩沙培法,分别浇施含有不同钙量的混合Hoagland营养液,营养液的钙供给量分别为苗期单株供给96mg、60mg、30mg和0mg。定期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在培养40d时测定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量。结果表明,在钙胁迫下,大白菜幼苗各部分生长均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其根系受抑制程度较地上部分严重,幼苗叶片长度和宽度受抑制程度相似,叶片数受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钙胁迫增加,植株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逐渐加强,在缺钙(0mg)胁迫下,根系鲜质量分别只有全钙(96mg)营养液下的13.7%~76.1%,30mg低钙胁迫条件下,根系鲜质量分别只有全钙营养液下的33.5%489.6%;不同大白菜材料耐钙胁迫能力不同,在60mg钙胁迫下,10S04、10S10、10S36、10S157四份材料的根系均受到显著抑制,10S237在30mg钙胁迫下根系才受到显著抑制,而10S327在不同低钙水平间根系差异不显著,仅在缺钙条件下根系受到显著抑制,说明10S327对钙胁迫不敏感,且耐钙胁迫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钙胁迫 沙培 生物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干烧心病病状特征与抗性遗传规律 被引量:7
3
作者 石姜超 段岩娇 张鲁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为了全面认识大白菜干烧心病表现特点及抗病性遗传规律,以6种易感干烧心病的大白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养法观察干烧心病发病进程,发现在缺钙水培下,干烧心病的最佳观察时期是培养50~55d。以高感与高抗材料配制的F2代为材料,从发芽开... 为了全面认识大白菜干烧心病表现特点及抗病性遗传规律,以6种易感干烧心病的大白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养法观察干烧心病发病进程,发现在缺钙水培下,干烧心病的最佳观察时期是培养50~55d。以高感与高抗材料配制的F2代为材料,从发芽开始进行缺钙营养液培养,结果显示,F2代植株的抗病性呈现连续分布,干烧心病病害级别的次数分布呈现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特点,符合数量遗传特征,说明干烧心病抗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对干烧心病的系统观察发现发病不同时期、不同植株的干烧心病表现不同,主要有叶缘干枯、枯斑、坏死、停止生长、小黑点和退绿等6种病状,初步明确了不同病状发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干烧心病 缺钙营养液培养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保关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芳 张鲁刚 李冬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3-190,共8页
【目的】明确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及其多样性。【方法】采用遗传学方法和已报道的5个不育细胞质orf138、orf222、orf224、orf263和orf288的特异引物的分子鉴定方法,对8种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CMS3411-7、CMS7311、00S54-m-1... 【目的】明确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及其多样性。【方法】采用遗传学方法和已报道的5个不育细胞质orf138、orf222、orf224、orf263和orf288的特异引物的分子鉴定方法,对8种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CMS3411-7、CMS7311、00S54-m-1、00S54-m-2、12XC4、00S11-1、00S11-3和00S11-8)进行鉴定。【结果】恢保关系分析表明,Pol CMS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对于Ogu类型(12XC4)及Ogu和Nap综合类型(00S54-m-1、00S54-m-2、00S11-1、00S11-3和00S11-8)雄性不育(简称Ogu-Nap CMS)均表现为保持系。分子鉴定表明,8份白菜雄性不育材料中有2份的细胞质属于Pol型甘蓝型油菜不育类型,1份属于Ogu型萝卜不育类型,5份材料的细胞质为Ogu-Nap CMS不育胞质综合类型,没有芥菜不育细胞质。细胞质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份Ogu-Nap型甘蓝型不育胞质综合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中,1份材料(00S54-m-1)在BnTR4位点存在变异。【结论】明确了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及其细胞质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保关系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空渗入法的转基因大白菜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静 吴俊清 +2 位作者 李庆飞 张静 张鲁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4,共7页
采用真空渗入法,将萝卜VPE1基因的干扰载体pRNAi-RsVPE1转入大白菜中,共收获2 414粒种子,在质量浓度为30mg/L的卡那霉素筛选下获得抗性株297株,其中9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转化率为0.37%。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pRNAi-RsVPE1的转入导... 采用真空渗入法,将萝卜VPE1基因的干扰载体pRNAi-RsVPE1转入大白菜中,共收获2 414粒种子,在质量浓度为30mg/L的卡那霉素筛选下获得抗性株297株,其中9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转化率为0.37%。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pRNAi-RsVPE1的转入导致转基因大白菜叶片中同源的BraVPE在RNA水平上的表达量下降,验证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raVPE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渗入法 大白菜 BraVPE转基因 RNAI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CMS雄性不育发生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小勇 孙希禄 +1 位作者 方智远 张鲁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9-125,共7页
【目的】筛选和克隆与大白菜CMS雄性不育相关的应答基因。【方法】以大白菜不育系06J45和恢复系01S325-1为材料,利用cDNA-AFLP方法从F2S5群体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蕾中筛选分离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ACE技术对该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克隆,对基因序... 【目的】筛选和克隆与大白菜CMS雄性不育相关的应答基因。【方法】以大白菜不育系06J45和恢复系01S325-1为材料,利用cDNA-AFLP方法从F2S5群体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蕾中筛选分离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ACE技术对该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克隆,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定量分析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在F2S5可育株花蕾cDNA混合池中扩增出1条特异表达条带,通过3′RACE和5′RACE克隆得到相应的BrUP基因,全长1 407bp,编码403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rUP基因与大白菜Bra007268基因序列相近,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与拟南芥未知功能基因AT3G56750同源,一致性达90%。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BrUP基因可能是1个具有跨膜结构的O-型岩澡糖基转移酶基因,主要功能是进行糖基化修饰。qRT-PCR定量发现,BrUP只在花蕾发育早中期表达,且在大白菜不育株花蕾发育早期其表达量显著性下调。【结论】成功筛选克隆获得1个与大白菜雄性不育发生相关的功能未知基因Br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表达与克隆 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原胚团的诱导、保存、扩繁及其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程远 万东艳 +2 位作者 张宝林 王跃进 文颖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8-987,共20页
【目的】通过诱导、保存和扩繁葡萄原胚团,为葡萄外源基因转化及基因编辑研究提供受体材料。【方法】以4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和1个野生种葡萄的花器官为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在3种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通过二次再生途径诱导、保存... 【目的】通过诱导、保存和扩繁葡萄原胚团,为葡萄外源基因转化及基因编辑研究提供受体材料。【方法】以4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和1个野生种葡萄的花器官为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在3种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通过二次再生途径诱导、保存和扩繁次生原胚团并利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无核白’葡萄的雄蕊接种在PIV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10.8%);初生原胚团细胞核大、染色深且具有旺盛分裂能力,二次再生途径诱导的次生原胚团具有同样的细胞学特征且可以正常成苗。【结论】葡萄体细胞胚诱导受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影响显著;二次胚再生途径可以长期诱导、保存和扩繁原胚团,能为葡萄遗传转化持续提供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体细胞胚 二次胚再生 次生原胚团 细胞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不育系组合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鱼昭君 张淑娟 +1 位作者 闫芳芳 惠麦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8,共6页
为提高对不结球白菜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效率,以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ZY’作母本,5份稳定遗传自交系作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杂交组合,分析F_1代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0个产量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都有较高的正向中亲优势... 为提高对不结球白菜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效率,以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ZY’作母本,5份稳定遗传自交系作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杂交组合,分析F_1代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0个产量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都有较高的正向中亲优势,优势为10.11%~153.17%;除叶数外,其余9个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超亲优势为2.89%~89.30%。不结球白菜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取决于单株产量、叶柄长和叶宽。ZY×13xs156组合在单株产量、叶质量和叶长上有最强杂种优势,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雄性不育系 产量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江玲 贺明阳 +1 位作者 朱自果 王跃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865,共7页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命名为VqDSTS1,并进行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VqDSTS1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为1 179bp,GenBank登录号为JQ342086,编码39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VqDSTS1含有芪合成酶...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命名为VqDSTS1,并进行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VqDSTS1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为1 179bp,GenBank登录号为JQ342086,编码39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VqDSTS1含有芪合成酶基因家簇的特征识别序列‘IPNSAGAIAGN’和‘GVLFGFG-PGLT’;序列比对显示,VqDSTS1与其他葡萄种质的芪合成酶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95.2%~98.7%之间;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VqDSTS1受白粉病诱导表达,呈双峰模式.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家族的表达及功能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毛葡萄 芪合成酶 白藜芦醇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新品种“秋白80”纯度的SSR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效鹏 刘梦龙 张鲁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秋白80"大白菜杂种一代的纯度。用41对SSR引物对"秋白80"正反交及其亲本混合池DNA模板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1对可将亲本和杂交种有效区分开的引物BrID111757,其对杂交种扩增产生亲本互补的特征...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秋白80"大白菜杂种一代的纯度。用41对SSR引物对"秋白80"正反交及其亲本混合池DNA模板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1对可将亲本和杂交种有效区分开的引物BrID111757,其对杂交种扩增产生亲本互补的特征带,上述条带均在杂种一代中出现。用这对引物对100个"秋白80"的幼苗进行纯度鉴定,发现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因此,筛选出的SSR引物BrID111757可用于大白菜品种"秋白80"的纯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SSR “秋白80”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毛葡萄VqTLP15基因的克隆与抗病性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雅 闫筱筱 +2 位作者 张修铭 李智 王西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38,共12页
该研究以抗病品种中国野生毛葡萄‘商-24’和感病品种欧洲葡萄‘红地球’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TLP15基因,分别命名为VqTLP15和VvTLP15(GSVIVT0101876900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化拟南芥,并接种不同病原菌观察... 该研究以抗病品种中国野生毛葡萄‘商-24’和感病品种欧洲葡萄‘红地球’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TLP15基因,分别命名为VqTLP15和VvTLP15(GSVIVT0101876900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化拟南芥,并接种不同病原菌观察分析转基因株系的抗性,采用qRT-PCR检测SA和JA/Eth信号途径以及调控气孔运动的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VqTLP15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VqTLP15基因与葡萄基因组网站欧洲葡萄‘黑比诺’VvTLP15和‘红地球’克隆的VvTLP15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和99.66%。(2)亚细胞定位表明,VqTLP15定位于细胞质。(3)成功获得VqTLP15转基因拟南芥株系(L1、L2、L3)。(4)接种观察发现:白粉菌处理7 d后转基因株系对白粉菌的抗性较野生型(Col-0)提高,且其叶片的白粉菌孢子浓度显著低于Col-0;灰霉菌诱导的叶片坏死性损伤在转基因株系(L1、L2和L3病斑面积>40%的比例分别为71%、62%和67%)中显著大于Col-0(43%);接种PstDC3000后转基因株系叶片的病害表型没有Col-0明显,叶片孔径减小程度大于Col-0,且细菌浓度低于Col-0。(5)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白粉菌处理后转基因株系叶片胼胝质沉积、细胞死亡率和O2^-·水平都显著大于Col-0;灰霉菌处理后转基因株系的细胞死亡率、H2O2和O2^-·水平均高于Col-0;PstDC3000处理后细胞死亡率和O2^-·积累水平都高于Col-0。(6)qRT-PCR检测显示:接种白粉菌后,转基因株系中PR1和ICS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R1表达在接种72 h时达到峰值,而ICS1在接种120 h时达到峰值,LOX3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于接种120 h时降至最低水平,但仍高于Col-0;接种灰霉菌后,转基因株系中PR1、NPR1和PDF1.2基因的表达均上调,并在接种48 h时达到峰值,LOX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但仍高于Col-0;接种PstDC3000后,转基因株系中PR1、PDF1.2和NHL10的表达均高于Col-0,但WRKY53的表达低于Col-0,L1中COI1、FRK1、ATPPC2、FLS2、OST1的表达水平高于Col-0;接种flg22或LPS后,L1中COI1基因的表达低于Col-0,但ATPPC2、FLS2、OST1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Col-0。研究表明,过量表达VqTLP15基因降低了对白粉菌和PstDC3000的敏感性,增加了对灰霉菌的敏感性。VqTLP15基因可能通过介导水杨酸(SA)和茉莉酸/乙烯(JA/Eth)信号转导途径以及气孔免疫反应来参与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为葡萄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qTLP15 白粉病 灰霉病菌 PstDC3000 气孔 中国野生毛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