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密瓜干燥技术现状与装备研究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常安太 郑霞 +4 位作者 肖红伟 姚雪东 张茜 刘德成 刘子金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7,共7页
哈密瓜是高糖和热敏性物料,其干燥时间和干燥品质的控制一直是哈密瓜干燥过程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综述了哈密瓜等果蔬的干燥技术现状和装备应用现状,并对不同干燥方法及其干燥特性和干燥装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预处理方式、联... 哈密瓜是高糖和热敏性物料,其干燥时间和干燥品质的控制一直是哈密瓜干燥过程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综述了哈密瓜等果蔬的干燥技术现状和装备应用现状,并对不同干燥方法及其干燥特性和干燥装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预处理方式、联合干燥、装备升级三方面对哈密瓜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哈密瓜新型干燥技术的开发和干燥装备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干燥技术 预处理 联合干燥 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干燥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德成 郑霞 +4 位作者 肖红伟 姚雪东 单春会 常安太 丑维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共11页
为了探索开发适宜缩短红枣干燥时间、提高红枣干燥品质的技术与装备,综述了红枣单一与联合干燥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红枣干燥技术与装备的对比分析。同时,阐述了预处理对红枣干燥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在研究红枣干燥特性... 为了探索开发适宜缩短红枣干燥时间、提高红枣干燥品质的技术与装备,综述了红枣单一与联合干燥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红枣干燥技术与装备的对比分析。同时,阐述了预处理对红枣干燥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在研究红枣干燥特性和干燥装备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红枣干制品实施适宜的干燥加工技术与研制新型干燥装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设备 单一干燥 联合干燥 预处理 红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加工技术装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阿依肯.叶留拜 刘富强 +2 位作者 温宝琴 李景彬 坎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224-226,共3页
秸秆饲用化设备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丰富养殖业的饲料来源,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秸秆粉碎机设备、全混合日粮设备、制粒设备等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加工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目前研究... 秸秆饲用化设备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丰富养殖业的饲料来源,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秸秆粉碎机设备、全混合日粮设备、制粒设备等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加工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农作物秸秆饲用化技术与装备的后续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用化 畜牧养殖 发展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与装备专利战略分析
4
作者 杨曦 张若宇 陈学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5期196-198,244,共4页
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是解决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种植缺水问题,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企业科技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专利技术的竞争... 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是解决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种植缺水问题,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企业科技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专利技术的竞争。为及时了解国内外地区企业和个人在该技术上的研究和专利布局情况,对2005—2015年近10年国内外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相关专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专利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分析 专利战略 膜下滴灌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果园沟型测量平台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吴岩峰 坎杂 +2 位作者 戚江涛 周馨曌 李亚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9,75,共9页
针对现有检测开沟质量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由激光雷达、编码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支架等构成的非接触式果园开沟宽度深度监测平台,基于编码器获取测量平台前行方向位移,并与上位机软件形成整套采集系统,可快速获取果园沟型三... 针对现有检测开沟质量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由激光雷达、编码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支架等构成的非接触式果园开沟宽度深度监测平台,基于编码器获取测量平台前行方向位移,并与上位机软件形成整套采集系统,可快速获取果园沟型三维坐标。为了降低外部环境对点云数据处理的影响,采用直通滤波进行果园沟型的有效区域选取,借助MatLab获取其三维点云模型,实现对果园开沟沟形的重构与沟深、沟宽数据的监测。通过重构沟型参数与实测参数对比分析可知:两者宽度相关系数为0.83,均方根误差为0.008,相对误差为2.47%;深度相关系数为0.75,均方根误差为0.009,相对误差为2.76%。研究结果表明:重构沟型参数与实际沟型参数吻合度较高,可精确反映原有沟型形貌特征,为智慧农业果园开沟质量智能检测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激光雷达 沟型测量 三维重建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基肥对行分层深施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何义川 汤智辉 +5 位作者 温浩军 郑炫 李建军 杨怀君 刘进宝 赵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8-536,共9页
【目的】研究北斗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肥料的对行深施。【方法】采用样机田间试验。【结果】平均施肥量为21.4kg/667m^2,变异系数为4.0%,施肥量比较稳定。肥料分层深施效果方面,深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9.8cm,浅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2.5... 【目的】研究北斗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肥料的对行深施。【方法】采用样机田间试验。【结果】平均施肥量为21.4kg/667m^2,变异系数为4.0%,施肥量比较稳定。肥料分层深施效果方面,深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9.8cm,浅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2.5cm,可以有效满足实际生产作业。【结论】该机主要由开沟分层施肥装置、覆土装置、排肥装置、限深行走轮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对行开沟、分层施肥和覆土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机械 分层深施 对行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Q-150型花生起拔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何义川 汤智辉 +3 位作者 杨怀君 孟祥金 秦天荣 张东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目的】针对经济作物花生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4HQ-150型花生起拔收获机.【方法】采用后悬挂式结构对该机进行设计,主要由挖掘装置、输送装置、集条装置等部分组成,配套动力为55.2kW拖拉机,对影响花生收获... 【目的】针对经济作物花生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4HQ-150型花生起拔收获机.【方法】采用后悬挂式结构对该机进行设计,主要由挖掘装置、输送装置、集条装置等部分组成,配套动力为55.2kW拖拉机,对影响花生收获效率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当机具前进速度为3km/h,挖掘深度为125mm,输送链轮转速为90r/min时,生产率为0.6hm2/h,花生收获损失率为2.7%.【结论】该机作业性能良好,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获质量,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花生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502-2016)检测标准,能够满足花生收获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收获机 挖掘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园避障除草机的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何义川 汤智辉 +4 位作者 杨怀君 孟祥金 郑炫 张东超 朱站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基于新疆果园经济作物葡萄种植模式,针对葡萄行株间中耕除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葡萄园避障除草机。中耕铲刀可以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对表层土壤起到疏松作用,同时可以将行间的杂草清除;两侧... 基于新疆果园经济作物葡萄种植模式,针对葡萄行株间中耕除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葡萄园避障除草机。中耕铲刀可以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对表层土壤起到疏松作用,同时可以将行间的杂草清除;两侧的避障铲刀可以将株间的杂草铲除,同时对株间表层土壤进行浅翻;螺旋镇压辊将浅翻后的大块土壤破碎,并将杂草掩埋,从而完成整个葡萄行株间中耕除草过程,达到增加土壤通气性、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及促使葡萄根系生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中耕除草机 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用瓜联合收获机捡拾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怀君 何义川 +5 位作者 孟祥金 卢勇涛 王敏 黄烁 张经常 汤智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5-170,共6页
为提高籽瓜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改进设计了籽瓜联合收获机的捡拾器,阐述分析了捡拾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优化了活动机架底板、捡拾弹齿和弹齿座杆总成结构参数。为研究捡拾器最佳工作参数,以行走速度、捡拾装置转速和座... 为提高籽瓜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改进设计了籽瓜联合收获机的捡拾器,阐述分析了捡拾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优化了活动机架底板、捡拾弹齿和弹齿座杆总成结构参数。为研究捡拾器最佳工作参数,以行走速度、捡拾装置转速和座杆间距为试验因素,捡拾破损率和漏捡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找出各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和较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行驶速度为1.5 km/h、捡拾装置转速为1 5 0 r/min、座杆间距为5 0 8.0 mm时,捡拾作业性能最优,其捡拾破损率为6.7%,漏捡率为3.2%。田间适应性收获试验表明:捡拾器对不同大小类型籽瓜品种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捡拾器 优化 籽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收获机分时四轮转向系统梯形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勇 陈兴华 +1 位作者 王健 付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7-262,共6页
为了满足红枣收获机田间作业分时四轮转向的需求,分别建立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四轮转向梯形机构的空间模型,并根据阿克曼原理,分析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和四轮转向梯形机构内外轮转角关系,建立了梯形机构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同时,利用... 为了满足红枣收获机田间作业分时四轮转向的需求,分别建立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四轮转向梯形机构的空间模型,并根据阿克曼原理,分析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和四轮转向梯形机构内外轮转角关系,建立了梯形机构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同时,利用Mat Lab软件进行关键参数的择优,最终确定了两轮转向梯形机构的梯形臂长为158.95 mm、梯形底角为65.43°、转弯半径为7 455 mm;四轮转向梯形机构的梯形臂长为241.02 mm、梯形底角为60.00°、转弯半径为4 303 mm。该梯形机构的研究为提高红枣收获机的转向灵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收获机 分时四轮转向 转向梯形机构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脱式打瓜集条机的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贤斐 付威 +1 位作者 李亚丽 李景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9-73,共5页
为解决新疆主要经济作物打瓜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集条技术难题,针对新疆打瓜的种植模式和生长特点,设计了一种梳脱式打瓜集条机。采用先摘后集的设计思路,创新使用了梳脱式采摘器。为此,主要阐述了梳脱式打瓜集条机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 为解决新疆主要经济作物打瓜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集条技术难题,针对新疆打瓜的种植模式和生长特点,设计了一种梳脱式打瓜集条机。采用先摘后集的设计思路,创新使用了梳脱式采摘器。为此,主要阐述了梳脱式打瓜集条机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设计等。其中,集瓜器采用双螺旋结构,减少了输送距离,降低了集条过程中挤瓜、伤瓜的现象。同时,梳脱式采摘器的使用解决了摘瓜过程中瓜藤、杂草缠绕及后续取籽作业过程中的堵塞问题,可为打瓜收获机械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瓜 集条机 收获 梳脱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器结构参数与喷油一致性相关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世龙 梅卫江 +2 位作者 倪向东 王蒙 徐国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5,共11页
针对喷油器在使用过程中因结构参数变化导致喷油一致性发生变化的问题,以CRIN系列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喷油器液力及机械运动过程分析,得出喷油器易损结构,运用AMESim软件构建喷油器仿真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以针阀偶件间隙... 针对喷油器在使用过程中因结构参数变化导致喷油一致性发生变化的问题,以CRIN系列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喷油器液力及机械运动过程分析,得出喷油器易损结构,运用AMESim软件构建喷油器仿真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以针阀偶件间隙、柱塞偶件间隙、针阀升程、衔铁升程为试验因子,将喷油量变化率及响应时间变化率作为影响喷油一致性的试验指标,建立各试验因子与试验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试验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出:当柱塞偶件间隙为4.38μm、针阀偶件间隙为2.66μm、衔铁升程为0.05 mm、针阀升程为0.34 mm时,喷油量变化率、响应时间变化率分别为1.70%和2.27%,达到最佳喷油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计算得出:当柱塞偶件间隙为3.05~5.93μm、针阀偶件间隙为1.50~3.95μm、衔铁升程为0.045~0.053 mm、针阀升程为0.33~0.38 mm时,喷油量变化率、响应时间变化率都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及工程对喷油一致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压共轨 电控喷油器 喷射特性 响应特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站伟 汤智辉 +3 位作者 何义川 郑炫 张东超 杨怀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153,共7页
针对果园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存在的果园行间和株间中耕除草劳动强度大、株间杂草清除困难、需进行人工二次补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株间自动避障除草装置。研究了避障装置的耕作要求,结合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整机的结... 针对果园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存在的果园行间和株间中耕除草劳动强度大、株间杂草清除困难、需进行人工二次补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株间自动避障除草装置。研究了避障装置的耕作要求,结合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整机的结构,并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设计,最终确定了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果园株间自动避障装置在正常作业速度3.5km/h下,碎土率为93.68%,耕作深度为14.64cm,株间漏耕率4.12%,避障通过率为100%,满足了设计要求,提高了果园机械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株间除草 自动避障装置 二次补耕 液压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振动挖掘装置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亮亮 李亚萍 +4 位作者 蒙贺伟 坎杂 戚江涛 刘潇 邓一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78,共6页
针对马铃薯收获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挖掘切削阻力大、耗能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五杆双作用振动挖掘装置,以输送速度、入土角、振幅及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以机组功耗为评价指标,采用功耗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 8.6.0软... 针对马铃薯收获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挖掘切削阻力大、耗能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五杆双作用振动挖掘装置,以输送速度、入土角、振幅及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以机组功耗为评价指标,采用功耗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 8.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功耗的影响次序为牵引速度>入土角>振幅>振动频率;以低功耗为优化目标,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了功耗最小组合方案,即牵引速度为0.53m/s、振幅为12.63mm、入土角为10.14°、振动频率为11.73Hz时,功耗为12.22kW。对该组合进行田间验证,结果表明:实际功耗为12.536kW,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为2.6%,符合设计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马铃薯收获过程降低功耗、减少阻力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振动挖掘铲 五杆机构 运动仿真 实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片热风干燥过程介电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欢 王吉强 +5 位作者 牛玉宝 曹玉雪 肖红伟 姚雪东 郑霞 王强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确定冬枣片热风与射频联合干燥射频介入的适宜条件,以冬枣为试验材料,应用终端开路同轴电缆技术测量不同频率(1~300 MHz)、温度(25℃、40℃、55℃、70℃和85℃)以及含水率(20%、35%、45%、60%和80%)条件下冬枣片在热风干燥过程中介电... 为确定冬枣片热风与射频联合干燥射频介入的适宜条件,以冬枣为试验材料,应用终端开路同轴电缆技术测量不同频率(1~300 MHz)、温度(25℃、40℃、55℃、70℃和85℃)以及含水率(20%、35%、45%、60%和80%)条件下冬枣片在热风干燥过程中介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300 MHz频段内,各温度条件下,冬枣片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因子均随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对比射频加热常用频段,27.12 MHz时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因子均明显高于40.68 MHz。射频频率为27.12 MHz时,各含水率条件下,冬枣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各温度条件下,冬枣片介电常数随含水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介电损耗因子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各条件下介电参数变化规律的分析与比较,确定冬枣片热风与射频联合干燥中射频介入的适宜条件:频率27.12 MHz、温度55~75℃、含水率(湿基)45%~80%,为后续冬枣片热风与射频联合干燥技术与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片 介电参数 频率 温度 含水率 热风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粉碎与搂膜联合作业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辛亮 赵岩 +3 位作者 陈学庚 颜利民 温浩军 缑海啸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0-198,共9页
【目的】针对新疆地区现有残膜回收机具残膜捡拾率低,立杆搂膜机具地膜自卸率低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新疆地区棉田残膜污染问题,研制了棉秆粉碎与搂膜联合作业机.【方法】首先对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关键部件设计进行了说明,然后对试验因... 【目的】针对新疆地区现有残膜回收机具残膜捡拾率低,立杆搂膜机具地膜自卸率低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新疆地区棉田残膜污染问题,研制了棉秆粉碎与搂膜联合作业机.【方法】首先对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关键部件设计进行了说明,然后对试验因素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刀轴转速、弹齿组数、机具前进速度进行试验与响应曲面分析,建立了响应面三维模型,并得出最优试验组合.【结果】当刀轴转速2 200 r/min、弹齿组数为12组、机具前进速度为4 km/h,残膜回收率为91.1%,棉秆粉碎合格率为91.5%;增加地膜自卸机构,卸膜率为96.7%.【结论】机具作业性能可靠,各项指标满足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 棉秆粉碎 搂膜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器精密偶件结构参数对喷油及泄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世龙 梅卫江 +2 位作者 倪向东 王蒙 徐国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1,共8页
针对喷油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精密偶件结构参数的变化引起喷油量及泄油量发生变化的问题,以博世CRIN2/3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喷油器精密偶件磨损对喷油及泄漏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AMESim软件构建喷油器仿真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 针对喷油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精密偶件结构参数的变化引起喷油量及泄油量发生变化的问题,以博世CRIN2/3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喷油器精密偶件磨损对喷油及泄漏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AMESim软件构建喷油器仿真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以柱塞偶件间隙、针阀偶件间隙、针阀升程为试验因子,以喷油量与泄油量为试验指标,建立了各试验因子与试验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法得出如下结论:当柱塞偶件间隙范围为3.00~3.07μm,针阀偶件间隙范围为1.50~1.77μm,针阀升程范围为0.32~0.38 mm时,能够实现在喷油量变化率满足国标的要求下,泄漏量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油器 精密偶件 磨损 泄漏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番茄虫眼及霉变的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艳 张若宇 齐妍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38,179,共5页
为了探求一种快速有效识别虫眼和霉变加工番茄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从光谱和图像2个角度对其进行检测。先借助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408~1 013nm的加工番茄高光谱图像数据,提取并分析感兴趣区域的平均光谱曲线进... 为了探求一种快速有效识别虫眼和霉变加工番茄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从光谱和图像2个角度对其进行检测。先借助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408~1 013nm的加工番茄高光谱图像数据,提取并分析感兴趣区域的平均光谱曲线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各波段权重系数优选了550,750,900nm 3个特征波长;然后通过特征波长下图像的主成分分析,选择缺陷部位与正常区域强度对照最明显的第一主成分图像,通过掩模、阈值处理和形态学开运算等图像处理方法对缺陷番茄进行检测判别。虫眼、霉变和正常三类番茄的识别率分别为93.3%,90%,100%。同时利用上述3个特征波长进行波段比图像运算,并选择波段比550nm/750nm图像进行缺陷识别,虫眼、霉变和正常三类加工番茄的识别率分别为93.3%,96.7%,100%。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主成分分析和波段比检测算法均可以有效地识别缺陷加工番茄。另外研究中仅选用了3个特征波段,数据量大大减少,为搭建开发适于加工番茄缺陷的多光谱在线检测系统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缺陷检测 主成分分析 波段比 加工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排式残膜回收机拾膜清杂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明恩 颜利民 +3 位作者 陈学庚 蒋德莉 王昭宇 范振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8-213,218,共7页
针对目前大多数秋后残膜回收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拾取地膜含杂率高、回收率低及难以二次利用等问题,设计了链排式残膜回收拾膜清杂装置。对机具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关键部件拾膜清杂装置进行了设计... 针对目前大多数秋后残膜回收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拾取地膜含杂率高、回收率低及难以二次利用等问题,设计了链排式残膜回收拾膜清杂装置。对机具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关键部件拾膜清杂装置进行了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运动分析,确定了捡拾钉齿的结构尺寸和排列间距;分析了地膜被捡拾的受力情况,得出了地膜所受拉力小于其纵向断裂力的结论;对清杂装置的螺旋输送器进行设计分析,确定了螺旋输送器的叶片直径、螺距及排杂口大小;对装置的田间作业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机具以4.5km/h进行收膜作业时,残膜回收率为89.97%,膜秆分离率为9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机 拾膜清杂装置 链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调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模式下被害棉叶图像的识别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声渊 马本学 +3 位作者 王文霞 罗秀芝 李玉洁 戴建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8-1295,共8页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危害棉叶症状识别技术,提高棉花病虫害的识别准确率。【方法】基于caffe深度学习框架,在CaffeNet网络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全连接层(记为CaffeNet+1),并结合迁移学习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采集健康、红...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危害棉叶症状识别技术,提高棉花病虫害的识别准确率。【方法】基于caffe深度学习框架,在CaffeNet网络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全连接层(记为CaffeNet+1),并结合迁移学习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采集健康、红叶茎枯、红蜘蛛、枯萎、黄萎、双斑萤叶甲、蚜虫、褐斑棉叶图像各975张作为样本集。随机选取验本集中80%的图像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20%作为测试集。【结果】迁移学习方式下学习率取0.005时的CaffeNet+1模型最优,在测试集上其识别准确率可达98.9%。【结论】在与全新学习模式下的CaffeNet模型相比,该方法可加速网络模型收敛,且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该技术方法在准确识别田间病虫害棉叶后表现症状的图像写出来具体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被害棉花 病虫危害 迁移学习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