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对南疆荒漠绿洲滴灌棉田产量及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林涛 郭仁松 +4 位作者 崔建平 徐海江 汤秋香 张巨松 田立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7-53,共7页
设计0、150、300、450、600、750 kg/hm2 6种纯氮投入量,600~750 kg/hm2为农民习惯投入量,研究超量施氮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氮量是经济施氮量的1.53~1.91倍,产量仅为78.00%~78.60%,... 设计0、150、300、450、600、750 kg/hm2 6种纯氮投入量,600~750 kg/hm2为农民习惯投入量,研究超量施氮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氮量是经济施氮量的1.53~1.91倍,产量仅为78.00%~78.60%,氮肥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减少20%~60%的氮肥用量是可行的。增施氮肥对单株结铃数影响显著,对铃质量、衣分等无显著影响,过低、过高的氮肥均不利于高产结构的形成。随施氮量的增加纤维长度、麦克隆值,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超量施氮显著降低纤维的强力。在纤维品质的空间变异性方面,长度、强力受氮肥的影响较大,麦克隆值、短绒指数、伸长率受影响相对较小。可见,300~450 kg/hm2的氮肥投入增产效果最显著,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纤维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滴灌棉田 产量 品质 氮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郭仁松 王亮 +4 位作者 崔建平 林涛 郑子漂 玛依拉·玉素音 田立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04-1811,共8页
为探讨深松耕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秸秆还田和常规翻耕条件下,以不深松棉田为对照(SST0),设置深松30 cm(SST1)、40 cm(SST2)、50 cm(SST3)处理,研究不同深松深度下棉花关键生育期土壤指标变化及其产量形成特征... 为探讨深松耕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秸秆还田和常规翻耕条件下,以不深松棉田为对照(SST0),设置深松30 cm(SST1)、40 cm(SST2)、50 cm(SST3)处理,研究不同深松深度下棉花关键生育期土壤指标变化及其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深松能降低棉花生育期土壤体积质量、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同时使耕层土壤含盐量减小。与SST0相比,SST1、SST2、SST3处理0~6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84%、3.94%、4.78%,土壤紧实度降低1.84%、9.49%、16.57%。蕾期、花铃期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SST2最高,较SST0增加31.00%、64.50%,而土壤含盐量变化则与之相反,以SST2最低,较SST0下降11.10%、19.10%。深松显著促进了棉花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深松深度为40 cm时,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_(m)和生长特征值GT达到峰值,SST1、SST2、SST3产量较SST0提高0.26%、18.20%、2.45%。综上所述,深松40 cm时效果较好,对新疆棉田土壤特性改善和产量提高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土壤特性 产量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滴灌对绿洲棉田水盐运移特征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郭仁松 林涛 +4 位作者 徐海江 崔建平 马君 刘志清 田立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在南疆绿洲棉田,以河水为对照(CK),利用咸水与河水混合方式,设置矿化度为3,5g/L的微咸水,研究微咸水滴灌对棉田水盐运移特征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度为3,5g/L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在整个生育期呈上升趋势,且随矿化度增加... 在南疆绿洲棉田,以河水为对照(CK),利用咸水与河水混合方式,设置矿化度为3,5g/L的微咸水,研究微咸水滴灌对棉田水盐运移特征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度为3,5g/L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在整个生育期呈上升趋势,且随矿化度增加而增大,盛花期(7月21日)前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CK的土壤含盐量最高,盛花期后土壤含盐量5g/L>3g/L>CK,差异显著(p<0.05)。垂直方向,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大,且随着微咸水矿化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增大趋势,不同处理在盛花期以后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盐量呈下降趋势,滴灌次数越多处理间差异越大,至盛铃期(8月4日)达显著水平。水平方向,距离滴头越远土壤含水量越小,且随着矿化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3,5g/L土壤含盐量在盛花期前低于CK,盛花期后距离滴头越远土壤含盐量下降越小,且与矿化度呈正相关。与CK相比,3g/L皮棉产量下降2.1%,差异不显著,5g/L则下降9.6%,差异显著,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显著下降,而对衣分影响不显著。因此,棉花盛花期前可利用微咸水进行滴灌,且微咸水矿化度不宜超过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水盐运移 产量 棉花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永强 方辉 +4 位作者 范贵强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陈兴武 雷钧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2-1358,共7页
为探究人工模拟果树遮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照两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450万株·hm^(-2)(M1)、525万株·h... 为探究人工模拟果树遮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照两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450万株·hm^(-2)(M1)、525万株·hm^(-2)(M2)、600万株·hm^(-2)(M3)、675万株·hm^(-2)(M4)和750万株·hm^(-2)(M5)5个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两种光照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间冬小麦旗叶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光照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叶片的SPAD值、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则表现出相反趋势,且遮阴条件下Fv/Fm、ΦPSII、Pn、Tr、Gs均明显低于自然光照处理。遮阴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籽粒产量分别以M2和M3处理最高,分别达到5 250.26和9 190.07kg·hm^(-2);与自然光照相比,遮阴下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平均下降45.43%和28.45%,收获指数平均提高了23.68%。综上可知,光照和密度存在互作效应,遮阴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提高Fv/Fm、ΦPSII、Pn、Tr、Gs;在遮阴条件下,密度为525万株·hm^(-2),冬小麦各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均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冬小麦 遮阴 种植密度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SP技术鉴定新疆小麦抗病性相关基因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新 时佳 +5 位作者 王春生 王重 李剑峰 李艾玲 樊哲儒 张跃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4-590,共7页
【目的】鉴定新疆小麦审定品种(系)抗病性相关基因,为小麦育种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利用KASP技术对183份新疆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9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 46,频率为54.10%,64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 【目的】鉴定新疆小麦审定品种(系)抗病性相关基因,为小麦育种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利用KASP技术对183份新疆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9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 46,频率为54.10%,64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 14a,频率为34.97%,3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 68,0份材料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 21。新疆小麦品种(系)中抗病基因的分布频率较低,约为26.8%。【结论】筛选出的146份材料可以作为新疆小麦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KASP 标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覆膜对旱作雨养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牛婷婷 马明生 张军高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6-1906,共11页
【目的】研究干旱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覆膜处理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农田培肥和增产效应,筛选西北旱区绿色高效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为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目的】研究干旱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覆膜处理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农田培肥和增产效应,筛选西北旱区绿色高效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为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会宁县设计大田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无膜(CK)、秸秆粉碎还田(SS)、秸秆发酵还田(FS)、秸秆不还田+覆膜(MK)、秸秆粉碎还田+覆膜(MS)和秸秆发酵还田+覆膜(MFS)6个处理,测定不同秸秆还田与覆膜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贮水量和耗水量、土壤碳氮磷钾、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结果】2种覆膜处理下,秸秆还田可使全生育期耕层贮水量增加7.33%~16.2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73%~19.25%,其中,秸秆发酵还田的耕层贮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秸秆粉碎还田平均增加了6.39%和7.38%。覆膜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增幅分别为10.62%~16.29%、13.88%~18.87%;并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0.70%~8.03%、1.63%~8.01%、7.75%~13.86%、9.19%~40.48%和4.06%~10.62%。与秸秆还田或覆膜相比,秸秆还田结合覆膜处理的干物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3.10%~15.35%、11.02%~17.08%,1.84%~12.81%、8.94%~14.83%;其中秸秆发酵还田增加最多,平均为12.04%和10.08%。【结论】秸秆还田和覆膜通过调控土壤水分和养分,提升了土壤供水供肥能力,进而促进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同步增长。其中秸秆发酵还田(MFS)效果优于粉碎还田(MS),有利于春玉米抗旱、增肥、增效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覆膜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产量 秸秆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7
作者 胡国智 冯炯鑫 +3 位作者 张炎 吴海波 熊韬 李青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0-766,共7页
通过田间膜下滴灌栽培,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甜瓜的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甜瓜后期氮、磷、钾的积累量。在施P2O5140 kg/hm2、K2O150 kg/hm2的基础上施N 225 k... 通过田间膜下滴灌栽培,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甜瓜的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甜瓜后期氮、磷、钾的积累量。在施P2O5140 kg/hm2、K2O150 kg/hm2的基础上施N 225 kg/hm2,甜瓜的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各施氮处理甜瓜氮肥利用率在11%~29%之间,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甜瓜对钾的吸收量最高,氮次之,磷最少,表明甜瓜是喜钾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甜瓜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玉超 张永强 +4 位作者 石书兵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雷钧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7-1472,共6页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形态特征及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在2014-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300(N_1)、360(N_2)、420(N_3)和480(N_4)kg·hm^(-2)四个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茎部形态特...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形态特征及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在2014-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300(N_1)、360(N_2)、420(N_3)和480(N_4)kg·hm^(-2)四个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茎部形态特征、力学特征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滴灌冬小麦的株高逐渐增高,重心高度升高,平均节间长度增长,单株鲜重增加,而基部节间直径减小,茎秆基部的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降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冬小麦茎秆基部的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均呈降低的趋势。茎秆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单茎鲜重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节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N_2处理小麦倒伏率较低,产量最高,为6 315.76kg·hm^(-2),分别较N_1、N_3、N_4处理产量高4.72%、6.69%和13.59%。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控制施氮量可以降低滴灌小麦倒伏率,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施氮量 茎部特征 抗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雷钧杰 张永强 +5 位作者 赛力汗.赛 薛丽华 梁玉超 张宏芝 陈兴武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8-1086,共9页
为明确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360kg·hm^(-2)(N_5)共6个施... 为明确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360kg·hm^(-2)(N_5)共6个施氮量处理,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滴灌冬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均呈"S"曲线变化。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其转运效率、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均以N_3处理最高;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及籽粒产量在两年中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减趋势,也均以N_3处理最高,其中产量两年分别较N_0处理增产68.01%和67.39%。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240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与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对棉花磷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炎 姚银坤 +2 位作者 胡伟 高媛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04-201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海岛棉和陆地棉2个栽培种各主要生育阶段磷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分析棉花对磷素营养的利用特性和磷肥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钾用量相同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磷肥用量处理。【结果】2个棉花...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海岛棉和陆地棉2个栽培种各主要生育阶段磷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分析棉花对磷素营养的利用特性和磷肥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钾用量相同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磷肥用量处理。【结果】2个棉花栽培种全生育过程的磷积累趋势相似,磷积累量随增施磷肥用量而增加,吐絮成熟期,生殖器官的磷积累量远大于营养器官。从各生育期磷的积累量看,陆地棉对磷的吸收量要明显大于海岛棉。施磷对棉花增产,主要是增加了棉花单株铃数。海岛棉和陆地棉P2处理分别比P0处理增产11.16%和16%。由磷肥效应方程:海岛棉推荐施P2O5量为118.6 kg/hm^2,陆地棉推荐施P2O5量为80 kg/hm^2。海岛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O5平均为3.7 kg,陆地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O5平均为4.21 kg。【结论】施磷可以增加棉花对磷的吸收和积累,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棉花产量。陆地棉磷的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高于海岛棉,陆地棉较海岛棉对磷肥的吸收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磷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陆雪锦 张炎 +3 位作者 胡国智 李青军 胡伟 冯炯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86-2291,2298,共7页
【目的】研究甜瓜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对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田间小区试验,施钾量不同处理为:0、75、150、225 kg/hm^2。【结果】(1)随施钾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快增期(△t)延长,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处理延长了1~6d;... 【目的】研究甜瓜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对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田间小区试验,施钾量不同处理为:0、75、150、225 kg/hm^2。【结果】(1)随施钾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快增期(△t)延长,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处理延长了1~6d;施钾增加了甜瓜在△t时期内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快增期时施钾处理单株积累量比不施钾处理增加95.15~139.67 g;K_0、K_1、K_2、K_3各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速率依次在播种后63、66、65、64 d达到最大值。(2)合理施用钾肥,有利于甜瓜茎粗增长,成熟期K_2处理比K_0、K_3处理的茎粗值分别高出3.49、3.17 mm,(3)施钾量在150kg/hm^2时,叶绿素含量、含糖量达到最大值。(4)施钾对甜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钾量在150 kg/hm^2时,甜瓜产量达到最大值31 223 kg/hm^2。【结论】在经一元二次方程模拟后得出钾肥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1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甜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滴灌加工番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青军 张炎 +2 位作者 胡伟 王金鑫 哈丽哈什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8,共6页
通过加工番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规律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滴灌追施100%氮肥和初果期之后滴灌追施70%钾肥的基础上,基施65%磷肥和初果期之前滴灌追施35%磷肥(优化处理)比100%磷... 通过加工番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规律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滴灌追施100%氮肥和初果期之后滴灌追施70%钾肥的基础上,基施65%磷肥和初果期之前滴灌追施35%磷肥(优化处理)比100%磷肥基施的加工番茄干物质增加11.51%,产量提高3.59%,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6.06、4.15和5.26个百分点。氮肥和磷肥在初果期之前滴灌追施,氮肥和钾肥在初果期之后滴灌追施的滴灌配方肥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优化处理,且优化处理的肥料效益也好于滴灌配方肥处理。加工番茄在初果期之前滴灌追施氮与磷,在初果期之后滴灌追施氮与钾可以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增加肥料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加工番茄 干物质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及产量对追氮量和播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宏芝 陈兴武 +3 位作者 雷钧杰 乔旭 赵奇 高永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3,共7页
为给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合理施氮和播种提供依据,以主栽小麦品种新冬20号为材料,在播前基施农家肥(牛羊粪)15t·hm-2、尿素150kg·hm-2和磷酸二铵375kg·hm-2条件下,设置不追肥(CK)、追施尿素300kg·hm-2(N1)、追施尿素... 为给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合理施氮和播种提供依据,以主栽小麦品种新冬20号为材料,在播前基施农家肥(牛羊粪)15t·hm-2、尿素150kg·hm-2和磷酸二铵375kg·hm-2条件下,设置不追肥(CK)、追施尿素300kg·hm-2(N1)、追施尿素450kg·hm-2(N2)和追施尿素600kg·hm-2(N3)四个追氮量水平,以及375万粒·hm-2(M1)、525万粒·hm-2(M2)和675万粒·hm-2(M3)三个播种密度水平,分析了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光系统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所占的比例(qP)及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旗叶Pn、ΦPSⅡ、qP及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而穗数和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在N3M1条件下小麦拔节至灌浆期具有较高的Pn和ΦPSⅡ及较低的NPQ,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及穗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进而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因此在杏麦间作模式下,通过合理种植密度与增施氮肥可在改善小麦叶片光合性能、增加光合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进而实现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麦间作 施氮量 密度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模式对枣棉间作棉花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仁松 林涛 +4 位作者 崔建平 徐海江 汤秋香 张巨松 田立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8,43,共6页
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下宽窄行(45 cm+15 cm)和等行距(30 cm)配置模式对枣棉间作棉花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配置模式棉花在盛花期以前LAI、SPAD及Pn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盛花期后差异... 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下宽窄行(45 cm+15 cm)和等行距(30 cm)配置模式对枣棉间作棉花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配置模式棉花在盛花期以前LAI、SPAD及Pn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盛花期后差异显著。棉花Pn全生育期呈抛物线形态变化,蕾期以低密度等行距较高,随密度增大各处理Pn呈下降趋势,Pn在盛花期达到峰值,中密度宽窄行最高,为34μmol·m-2·s-1,盛铃期、吐絮期以高密度宽窄行最高,各时期均以冠外区高于冠下区。高密度种植利于降低宽窄行t0,提高Vm,Vm最大值为269.8 kg·d-1,分别比中、低密度高11%、52.8%,而中、低密度等行距Vm高于宽窄行,高密度反之。■t、t1、t2表现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因此,枣棉间作棉花适宜宽窄行、高密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行距配置模式 密度 光合特征 干物质积累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棉花蕾铃脱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炎 李宁 +3 位作者 胡伟 高媛 姚银坤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88-209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发生与脱落的动态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肥、磷肥和微肥用量相同情况下,设4个钾肥用量处理,即0、30、60、90kg/hm^2 K_2O。[结果]施钾可提高棉花上... [目的]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发生与脱落的动态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肥、磷肥和微肥用量相同情况下,设4个钾肥用量处理,即0、30、60、90kg/hm^2 K_2O。[结果]施钾可提高棉花上部(9~12)果枝上的现蕾数或降低下部(1~4)果枝和上部(9~12)果枝的蕾铃脱落率;同时,施钾可增加棉花各个果节的现蕾数和有效铃数,降低棉花1、2果节棉花蕾铃脱落率。蕾铃总脱落率在7月2~15日出现第1次高峰,8月2~16日出现第2次高峰。施钾显著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由棉花钾肥的效应方程,推荐K_2O量为48.6 kg/hm^2。施钾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棉花的长度、比强、伸长率以及可纺系数,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整齐度、马克隆值也增加。[结论]施钾显著增加了棉花现蕾数和有效结铃数,降低棉花蕾铃脱落率。现蕾数、有效铃数与施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蕾铃脱落率与施钾量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棉花 蕾铃脱落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雷钧杰 张永强 +8 位作者 赛力汗.赛 薛丽华 乔旭 张宏芝 于建新 冯兵 梁玉超 王成 陈兴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个生育进程中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基本呈N3〉N4〉N2〉N1变化规律;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以花后同化物转移贡献为主,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在27.41%-38.12%,花后为61.88%-72.59%;产量最高为9 540.15 kg/hm2(N3处理),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滴灌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干物质积累 转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磷钾肥基追比对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青军 张炎 +1 位作者 胡伟 胡国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0,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磷钾肥滴灌追施对玉米干物质、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部分基施、部分滴灌追施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要优于磷钾肥全部基施,其中磷肥75%基施和25%滴灌追施比磷肥全部基施的玉米干物质提高4.36%,产...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磷钾肥滴灌追施对玉米干物质、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部分基施、部分滴灌追施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要优于磷钾肥全部基施,其中磷肥75%基施和25%滴灌追施比磷肥全部基施的玉米干物质提高4.36%,产量增加8.14%;钾肥50%基施和50%滴灌追施比钾肥全部基施的玉米干物质增加4.86%,产量增加4.98%。磷钾肥部分基施、部分滴灌追施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其中磷肥75%基施和25%滴灌追施的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6.65%、28.42%、46.33%,比磷肥全部基施分别提高了6.0、8.44和8.95个百分点;钾肥50%基施和50%滴灌追施的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46%、27.92%、46.95%,比钾肥全部基施分别提高了4.26、0.99和11.8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钾肥 玉米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雷钧杰 张永强 +6 位作者 王成 赛力汗.赛 薛丽华 乔旭 张宏芝 梁玉超 陈兴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82-1787,共6页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滴灌冬小麦合理施氮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 kg/hm^2(N_1)、240 kg/hm^2(N_2)、300 kg/hm^2(N_3)、360 kg/hm^2(N_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滴灌冬小麦合理施氮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 kg/hm^2(N_1)、240 kg/hm^2(N_2)、300 kg/hm^2(N_3)、360 kg/hm^2(N_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籽粒特性、面团流变学参数和拉伸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面团稳定时间、弱化度、拉伸阻力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N_3处理达到最大;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及形成时间逐渐增大;拉伸面积和延伸度逐渐减小。施氮量对穗数影响不大,但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_3>N_4>N_2>N_1;产量以N_3处理最高,为9 540.15 kg/hm^2,分别较N_1、N_2、N_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均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施氮量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麦间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宏芝 陈兴武 +4 位作者 雷钧杰 乔旭 赵奇 张新志 努尔买买提.拖合尼牙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7-1952,共6页
【目的】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核麦间作模式下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方法】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变化的... 【目的】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核麦间作模式下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方法】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核麦间作模式下,重施拔节肥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向生殖器官分配、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重施返青肥处理,施氮量30 kg处理高于施氮量40 kg处理。产量最高处理为追施尿素30 kg、返青期:拔节期=3:7。【结论】在核麦间作模式下,在适宜施氮量条件下,适当降低返青期追氮量,增加拔节期追氮量,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增加光合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分配的比例,提高千粒重,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麦间作 氮肥运筹 小麦 光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雷钧杰 张永强 +6 位作者 梁玉超 赛力汗.赛 薛丽华 张宏芝 乔旭 王成 陈兴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6-158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LAI、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N3处理达到最大;胞间CO2浓度(Ci)呈先"先降后增"的变化,在N3处理最低。施氮量对收获穗数影响不大,但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3>N4>N2>N1;产量以N3处理最高,为9 540.15 kg/hm2,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施氮量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