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通过双认证评审
1
《中国茶叶》 2008年第2期16-16,共1页
2007年12月20-22日,由5位专家组成的农业部双认证专家评审组,对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资质认定和机构审查的双认证复查评审。
关键词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专家评审 农业部 认证 茶叶 资质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新 张颖彬 +4 位作者 潘蓉 王国庆 汪庆华 金寿珍 鲁成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19,共4页
简述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和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介绍印度、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茶叶质量控制的经验,分析茶叶加工过程现存的小规模企业多、监管难,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潜在危害因子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茶叶质... 简述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和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介绍印度、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茶叶质量控制的经验,分析茶叶加工过程现存的小规模企业多、监管难,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潜在危害因子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茶叶加工厂的升级改造、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等措施,以确保加工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质量安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9
3
作者 韩文炎 鲁成银 刘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15,共4页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和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究;加强肥料监管,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强化档案记录,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宣贯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 种植环节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54
4
作者 汪庆华 刘新 《茶叶》 2006年第2期66-69,共4页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现状 标准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质量安全 被引量:30
5
作者 鲁成银 《茶叶》 2004年第2期67-69,共3页
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 ,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在阐述茶叶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 ,对影响茶叶安全性的... 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 ,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在阐述茶叶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 ,对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茶叶质量 茶叶安全 感官品质评价 理化品质评价 安全指标评价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茶叶卫生标准变化 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新 《中国茶叶》 2005年第5期6-7,共2页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稳步增长,2004年中国茶叶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84万吨和28万吨.在农业部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据2005年对全国168家企业抽取277个样品调查,按NY 5244-2004<无公害食...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稳步增长,2004年中国茶叶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84万吨和28万吨.在农业部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据2005年对全国168家企业抽取277个样品调查,按NY 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判定,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极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卫生标准 安全水平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茶叶生产 中国茶叶 卫生指标 质量要求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鲁成银 《茶叶》 200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对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制定的背景 ,标准体系的构成 ,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以及标准实施情况检查的关键点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叶质量 无公害茶叶 无公害食品 检查 适用性 管理标准体系 品茶 制定 标准实施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质量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鲁成银 《中国茶叶加工》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从茶产品与卫生质量、内销茶与外销茶、国茶与国外茶品质比较等方面概述了我国茶叶质量状况。并针对茶叶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茶叶 质量 质量标准 农残限量 卫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检验的内涵
9
作者 沈培和 刘栩 《中国茶叶》 1998年第6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茶叶检验 管理茶叶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72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164,共6页
建立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72种农药及其异构体多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加水润湿后,乙腈均质提取,5g/100mL氯化钠溶液与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后,再用Carbon/NH2小柱净化,25mL乙酸乙酯-丙酮(1:1... 建立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72种农药及其异构体多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加水润湿后,乙腈均质提取,5g/100mL氯化钠溶液与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后,再用Carbon/NH2小柱净化,25mL乙酸乙酯-丙酮(1:1)淋洗。优化色谱条件,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分别在样品中添加标准农药样品0.1、1.0mg/kg水平上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65.3%~142.3%,相对标准偏差为3.0%~20.6%(n=6)。以信噪比RSN=3计算各农药的最低检出限为0.01~0.08mg/kg范围。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满足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农药多残留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88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9-416,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技术,建立了高灵敏度检测茶叶中88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目标化合物经加速溶剂萃取(ASE),Carb/NH2净化小柱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采用GC-MS/MS测定。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最...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技术,建立了高灵敏度检测茶叶中88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目标化合物经加速溶剂萃取(ASE),Carb/NH2净化小柱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采用GC-MS/MS测定。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进行了测试。其中87.5%的农药在低水平(6.4μg/kg)的加标回收率为70%~100%;87.5%的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每个化合物均采用灵敏度最高的离子对进行定量,并采用空白茶叶基质配制标准工作液。LOQ以10倍信噪比(S/N=10)计算,86.4%农药的LOQ值低于10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绿茶、乌龙茶、红茶以及普洱茶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2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王川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建立了茶叶中苦参碱残留检测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添加标准样品10-100μg/kg 3个水平时,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回收... 建立了茶叶中苦参碱残留检测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添加标准样品10-100μg/kg 3个水平时,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无显著差别;GC-MS/MS和LC-MS/MS回收率分别为81%-85%、82%-8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6%-11.5%和2.9%-4.2%。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LC-MS/MS与GC-MS/MS检测均能满足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的测定,但采用前处理方法二,LC-MS/MS检测茶叶中苦参碱残留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9
13
作者 尹军峰 傅尚文 +1 位作者 刘新 鲁成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23,共4页
介绍我国茶叶深加工业发展概况,从原料、加工过程和相关法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深加工产品 安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亚硝酸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古小玲 鲁成银 +3 位作者 刘新 于良子 陈利燕 汪庆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变异系数为4.6%,回收率为72.90%-86.53%。本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适用于茶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亚硝酸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88,共6页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提取(ASE),凝胶净化系统净化(GPC)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量。茶叶样品用乙腈溶剂经ASE提取,GPC净化,乙酸乙酯/环己烷(等体积比)淋洗。G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提取(ASE),凝胶净化系统净化(GPC)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量。茶叶样品用乙腈溶剂经ASE提取,GPC净化,乙酸乙酯/环己烷(等体积比)淋洗。G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表明,在添加农药标准0.010、0.100μg/g时,7种杀虫剂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8.2%~93.6%,相对变异系数(RSD)(n=5)为5.8%~19.1%。方法检出限为2.0~8.0 ng/g。该方法可靠,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序高,适用于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杀螟丹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2 位作者 王川丕 汪庆华 蒋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HILIC-MS/MS)测定茶叶中的杀螟丹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甲醇-乙酸(93:5:2)提取,C18固相萃取(SPE)或GCB与C18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以乙腈-10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ZIC-HILIC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 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HILIC-MS/MS)测定茶叶中的杀螟丹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甲醇-乙酸(93:5:2)提取,C18固相萃取(SPE)或GCB与C18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以乙腈-10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ZIC-HILIC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基质效应随着茶叶种类、样品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杀螟丹在0.005~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方法的定量下限(LOQ)为0.008mg/kg(绿茶)和0.005mg/kg(红茶)。采用绿茶和红茶基质进行1倍、5倍、10倍LOQ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测得回收率为70%~89%,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6%。该方法灵敏、准确,满足茶叶中杀螟丹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HILIC-MS MS) 杀螟丹 茶叶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氟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立达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03年第1期17-18,共2页
氟是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
关键词 离子选择电极法 分光光度法 单扫描极谱法 检测方法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茶叶感官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颖彬 王国庆 +1 位作者 龚恕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12-14,共3页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古称暹罗,其茶叶采制之法源自中国,《红楼梦》中就有王熙凤打发人给黛玉送暹罗进贡茶叶的记载。传统的泰国茶树品种为本地大叶种,近代暹罗茶模仿中国古代制茶方法,将一芽三四叶嫩梢连茶梗摘下,一手握满茶叶...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古称暹罗,其茶叶采制之法源自中国,《红楼梦》中就有王熙凤打发人给黛玉送暹罗进贡茶叶的记载。传统的泰国茶树品种为本地大叶种,近代暹罗茶模仿中国古代制茶方法,将一芽三四叶嫩梢连茶梗摘下,一手握满茶叶后用竹丝捆紧,名为“一干”。每干鲜叶蒸2h,冷却后放到篮中或竹桶中压紧,1个月后就可以食用,能贮藏1年不坏。20世纪以来,泰国从中国和日本引种了一定数量的中小叶种茶树,其中以台湾当地选育的软枝乌龙、台茶12号等品种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采制 泰国 品质分析 感官 《红楼梦》 台茶12号 中南半岛 制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栩 《中国茶叶》 2005年第2期25-26,共2页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制审评误差,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审评 误差控制 设备条件 专业技能 有效控制 茶叶审评 多因素 环境 茶人 评茶 合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丹 刘新 +1 位作者 王川丕 蒋迎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290-1294,共5页
对近几年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品茶、茶鲜叶、茶汤、茶饮料、茶提取物的理化成分测定和茶叶种类、产地的真伪鉴定、品质评价、定级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当前该技术在茶叶上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探讨今后的... 对近几年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品茶、茶鲜叶、茶汤、茶饮料、茶提取物的理化成分测定和茶叶种类、产地的真伪鉴定、品质评价、定级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当前该技术在茶叶上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应用 茶叶 理化测定 真伪鉴定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