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
1
作者 唐美君 李红 +4 位作者 张欣欣 姜洪新 王志博 郭华伟 肖强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头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并比较了不同龄数种群在发育历期、蛹重和雌雄性比等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1、23、25、27、29℃等5个温度条件下饲养的灰茶尺蠖幼虫,均出现龄数为4(蜕皮3次,简称4龄虫)和龄数为5(蜕皮4次,简称5龄虫)2种龄数。在21、23℃条件下,5龄虫和4龄虫的占比相当;当温度升高至25℃及以上时,5龄虫的占比显著高于4龄虫,达67.4%~78.6%。温度对5龄虫和4龄虫的发育历期、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雌雄性比的影响不显著。在同一温度下,5龄虫较4龄虫幼虫历期延长,蛹重增加,雌雄性比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受温度调控,温度升高则5龄虫的比例增高。这可能是灰茶尺蠖应对不利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龄数 温度 历期 蛹重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莉莉 郝振霞 +4 位作者 高贯威 柴云峰 王晨 陈红平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5-605,共11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甲醇和水(V甲醇∶V水=1∶1)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强阳离子交换剂作为混合吸附剂进行萃取净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Fu...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甲醇和水(V甲醇∶V水=1∶1)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强阳离子交换剂作为混合吸附剂进行萃取净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FullScan扫描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1种农药在0.5~200μg·L^(-1)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在10、50、100μg·kg^(-1)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0%~1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定量限为10μg·kg^(-1)。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含茶制品和茶代用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2017年度变化汇总 被引量:3
3
作者 汪秋红 傅尚文 《中国茶叶》 2018年第8期21-23,共3页
收集汇总了2017年度茶叶、含茶制品和茶代用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变化情况,为茶业从业者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 茶制品 茶代用品 标准 汇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含茶制品和茶代用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2018年度变化汇总
4
作者 汪秋红 傅尚文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0期32-35,共4页
收集汇总整理了2018年度茶叶(包括含茶制品和茶代用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变化情况,供茶叶从业者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活动参考。
关键词 茶叶 茶制品 茶代用品 标准汇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水果、蔬菜与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绳慧珊 张新忠 +8 位作者 王新茹 钟青 罗逢健 崔新仪 周利 孙荷芝 杨梅 楼正云 陈宗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飞行时间质谱(TOF-MS)是一种速度快、范围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的质谱技术,相对于常规离子阱、四极杆质谱仪,具有定性能力更强、通量筛查能力更高的优点,TOF-MS技术的不断改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手段,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 飞行时间质谱(TOF-MS)是一种速度快、范围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的质谱技术,相对于常规离子阱、四极杆质谱仪,具有定性能力更强、通量筛查能力更高的优点,TOF-MS技术的不断改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手段,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定性定量筛查分析中也日益受到青睐。该文针对2010年来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TOF-MS技术在水果、蔬菜和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上的应用文献,从TOF-MS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合相色谱联用3个方面上的应用出发,进行综述分析,并对该技术在水果、蔬菜和茶叶农药残留分析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质谱 水果 蔬菜 茶叶 农药残留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在冲泡过程中的浸出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鲁成银 邱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6,共14页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呈负相关。冲泡水温升高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的浸出率及其在茶汤中的浓度,冲泡时间与化合物浸出速率呈负相关,但随着时间增加,茶汤中化合物的浓度显著提高。新烟碱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浸出率较高,大部分农药浸出率高于60%。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氟、镍、钴在茶汤中浸出率较高,达到50%以上,铅的浸出率在20%~50%。基于质谱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冲泡过程的化学物质浸出规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热力学理论基础和传质动力学模型将有利于更深层面认识外源有害物质在茶汤中的浸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冲泡 内含物质 农药残留 重金属 浸出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被引量:7
7
作者 高贯威 陈红平 +3 位作者 柴云峰 金莉莉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6-424,共9页
邻苯二甲酰亚胺(PI)和灭菌丹总量作为灭菌丹残留限量标准,造成茶叶中灭菌丹检测的假阳性误判,成为阻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优化了QuEChERS前处理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中PI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多壁... 邻苯二甲酰亚胺(PI)和灭菌丹总量作为灭菌丹残留限量标准,造成茶叶中灭菌丹检测的假阳性误判,成为阻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优化了QuEChERS前处理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中PI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十八烷基硅烷和苯磺基强阳离子交换剂组成的混合分散吸附剂净化。在10、20、50、100μg?kg^(-1)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3%~104%,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0%。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1)。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PI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酰亚胺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唐美君 王志博 +2 位作者 郭华伟 殷坤山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5,共4页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灰茶尺蠖 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及高效毒株筛选 被引量:21
9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2 位作者 葛超美 殷坤山 肖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6-1691,共6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Eo 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并进行了高效毒株的筛选。结果表明,Eo NPV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致病力最强,2×104~2×108PIB·m L-1处理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82.7%~100%;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LC50值为2.32×106PIB·m L-1(饲毒后9 d);对不同代别灰茶尺蠖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别,以第2代为最高。从用灰茶尺蠖连续增殖5代的病毒样品中,筛选出高效毒株QF4,该毒株对灰茶尺蠖致死率比原始毒株提高51.5%,致死中时间缩短1.5 d。研究表明,应用Eo NPV防治灰茶尺蠖最适宜在第2代1龄期施用;QF4可作为病毒生产用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NPV 灰茶尺蠖 致病特性 高效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晨 颜鹏 +4 位作者 魏吉鹏 张兰 张丽平 李鑫 韩文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2-300,共9页
在过去10年中,施用生物质炭降低氮素淋洗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全面总结分析生物质炭在降低农田土壤硝态氮淋洗方面的影响,本文收集了2010—2016年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41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处... 在过去10年中,施用生物质炭降低氮素淋洗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全面总结分析生物质炭在降低农田土壤硝态氮淋洗方面的影响,本文收集了2010—2016年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41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86%的研究数据表明施入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且降低比例随生物质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98.2%的研究数据显示生物质炭的施入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淋溶体积,平均降幅达10.0%。生物质炭的施用效果以在中性土壤(p H=6.48)为最佳,硝态氮的淋失减少量达30.7%。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平均降幅达24.6%,其淋洗效果主要与生物质炭施用量及原材料有关,此外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等也是相关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关于生物质炭对硝态氮淋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土柱模拟,未来仍需长期的田间定位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硝态氮 淋洗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残留 被引量:4
11
作者 诸力 陈红平 +5 位作者 柴云峰 马桂岑 郝振霞 王晨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可编程多反应监测模式(SMRM)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2,4-表芸苔素内酯在0.8~8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不同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中标准样含量20、40和200μg·kg^(-1)添加水平下,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介于75.5%~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4%~7.0%之间(n=6),方法定量限(LOQ,S/N=10)在0.55~1.46μg·kg^(-1)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能够满足各茶类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2 4-表芸苔素内酯 天丰素 油菜素甾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炭疽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其示范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1 位作者 姚惠明 肖强 《中国茶叶》 2019年第9期32-35,共4页
茶炭疽病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为筛选高效的茶炭疽病防治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对其中防效优异的一种药剂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6种供试药剂中,22.5%啶氧菌酯SC、250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g/L吡唑醚菌酯SC... 茶炭疽病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为筛选高效的茶炭疽病防治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对其中防效优异的一种药剂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6种供试药剂中,22.5%啶氧菌酯SC、250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g/L吡唑醚菌酯SC的防效最优,药后21d防效均在98%以上。250g/L吡唑醚菌酯SC的大面积示范应用效果优良,春季喷施防效在84.7%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药剂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风吸式诱虫灯应用现状与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孝贵 郭华伟 +2 位作者 毛腾飞 付建玉 肖强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21-23,共3页
诱虫灯在农林、卫生和储粮害虫防治与预测预报上已有广泛应用。对大多重要茶树害虫来说,风力捕杀型诱虫灯是一种在捕杀方式上较电击式诱虫灯更优越的诱虫灯。这种以风力代替高压电击捕杀害虫的诱虫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风吸式诱虫灯,... 诱虫灯在农林、卫生和储粮害虫防治与预测预报上已有广泛应用。对大多重要茶树害虫来说,风力捕杀型诱虫灯是一种在捕杀方式上较电击式诱虫灯更优越的诱虫灯。这种以风力代替高压电击捕杀害虫的诱虫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风吸式诱虫灯,另一类是吹拂式诱虫灯[1]。目前茶园中应用较多的是风吸式类型的诱虫灯,它对茶小绿叶蝉等中小型害虫的捕杀效果明显。本文主要就近几年来风吸式诱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现状作一介绍,以期为茶树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虫灯 应用 茶园 储粮害虫防治 茶树害虫 高压电击 茶小绿叶蝉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有机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傅尚文 《中国茶叶》 2019年第4期9-11,共3页
随着有机农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推广,有机茶也成为最受关注的有机食品之一,因此,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完善法律法规,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有机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有机茶生产现状,展望了有机茶生产前景,简要介... 随着有机农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推广,有机茶也成为最受关注的有机食品之一,因此,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完善法律法规,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有机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有机茶生产现状,展望了有机茶生产前景,简要介绍了有机茶生产和认证管理的法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 法律法规 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茶园认证现场检查关注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东辉 邬志祥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1期13-16,21,共5页
在整个有机茶认证过程中,有机属性重点体现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因此,围绕种植过程的有机符合性检查是整个认证过程的核心内容。申请有机茶认证的企业,往往更加注重有机茶园周边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或在选择建设生产基地时把周围环境作为... 在整个有机茶认证过程中,有机属性重点体现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因此,围绕种植过程的有机符合性检查是整个认证过程的核心内容。申请有机茶认证的企业,往往更加注重有机茶园周边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或在选择建设生产基地时把周围环境作为首要条件,而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体系文件以及记录档案的保存等方面的要求有所忽视。本文针对近几年在有机认证检查中经常发现的薄弱环节,对有机茶园认证现场关注的内容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认证 转换期 平行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茶区茶尺蠖两近缘种的遗传分化及分布 被引量:12
16
作者 白家赫 王志博 肖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1-748,共8页
【目的】为了揭示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两近缘种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 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采自浙江省17个地点茶园的茶尺蠖533个样品进行了鉴定,并分... 【目的】为了揭示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两近缘种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 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采自浙江省17个地点茶园的茶尺蠖533个样品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在浙江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7个地点中,11个地点的茶尺蠖样品全部为灰茶尺蛾,另外3个地点(安吉、余杭和龙坞)采集的样品全部为小茶尺蠖,其余的3个地点(杭州西湖、杭州临安和杭州富阳)为两近缘种的混发区。【结论】在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的分布范围较广,小茶尺蠖的分布范围较窄,同时存在两近缘种的混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蛾 小茶尺蠖 近缘种 遗传距离 地理分布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法测定茶园用农药制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琴 周利 +5 位作者 罗逢健 杨洁 王新茹 孙荷芝 杨梅 陈宗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园用农药制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的检测方法。APEOs经Waters-BEH C_(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源(ESI+)条件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APEOs(n=3~20)在水剂、水乳剂、悬...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园用农药制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的检测方法。APEOs经Waters-BEH C_(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源(ESI+)条件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APEOs(n=3~20)在水剂、水乳剂、悬浮剂、乳油、颗粒剂和可湿性粉剂中的基质标准曲线在0.047~1503.6 m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6 1~0.999 9;在0.5~1 503.6 mg·kg^(-1)添加范围内,添加回收率为83.8%~12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3.7%,LOQ为0.5~150.4 mg·kg^(-1)。测定的51种茶园农药制剂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s)百分数含量均低于0.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质量分数为ND~32.1%,检出率90.2%,NPEOs在茶园用农药中应用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助剂 农药制剂 茶叶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黑刺粉虱与樟刺粉虱(半翅目:粉虱科)形态特征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吉锐 周孝贵 +4 位作者 诸葛敏 杜予州 徐志宏 周国鑫 邓建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5-1282,共8页
通过比较研究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Kasai和樟刺粉虱Aleurocanthus cinnamomi Takahashi形态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区分这两种刺粉虱种类。采集这两种粉虱标本,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茶黑刺粉虱和樟刺粉虱不... 通过比较研究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Kasai和樟刺粉虱Aleurocanthus cinnamomi Takahashi形态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区分这两种刺粉虱种类。采集这两种粉虱标本,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茶黑刺粉虱和樟刺粉虱不同龄期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研究;同时将伪蛹制作玻片标本观察。茶黑刺粉虱和樟刺粉虱卵、1龄若虫和2龄若虫形态结构比较相似,但是伪蛹形态不同,刺的数量及分布有较大的区别。茶黑刺粉虱中央区隆起,尤其是管状孔区域更明显,位于一个凸起的瘤突上;亚缘区上有10~11对刺排列,樟刺粉虱亚缘区具有刺14对,其中头胸部5对,腹部9对。茶黑刺粉虱管状孔隆起,亚心形或近圆形,盖瓣心形,几乎充塞了整个管状孔区域;樟刺粉虱管状孔半圆形,盖瓣半圆形,充塞管状孔一半区域。两种刺粉虱成虫整体上比较相似,复眼、胸部和腹部及前翅基部为橙黄色;前后翅及身体上的白色粉状物都是由后足将腹部蜡盘分泌物覆盖上的,茶黑刺粉虱的粉状物比樟刺粉虱要多。前后翅上有不同形状的白色斑纹,左右翅斑相连,但是樟刺粉虱前翅后缘全白,而茶黑色粉虱前翅后缘仅有部分白斑。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区分樟刺粉虱和茶黑刺粉虱,为农林生产过程中准确鉴定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黑刺粉虱 樟刺粉虱 形态特征 分类 粉虱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糊阈值的茶炭疽病斑面积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冬梅 袁琳 +4 位作者 颜鹏 范姗慧 周贤锋 张竞成 吴开华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91,共7页
茶炭疽病是一种发病比较普遍的茶叶病害,它侵蚀茶树叶部,造成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茶炭疽病图像进行分割和分析,可以实现病斑面积的自动识别计算,为病害识别提供新的手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阈值方法... 茶炭疽病是一种发病比较普遍的茶叶病害,它侵蚀茶树叶部,造成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茶炭疽病图像进行分割和分析,可以实现病斑面积的自动识别计算,为病害识别提供新的手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阈值方法计算茶炭疽病病斑面积,通过从不同颜色空间模型中使用模糊阈值方法分离目标叶片和病变区域,采用中值滤波和最大连通域技术消除部分边缘噪声干扰,最后根据像素转换的病斑区域和叶片面积计算相对病斑面积。实验通过对不同等级的病斑图像进行实验,以手动分割结果作为标准计算相对准确率和绝对准确率。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阈值方法能够有效计算茶炭疽病病斑面积,准确率达到90%以上,效果稳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病斑自动识别 自适应阈值 模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