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境胁迫下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61
1
作者 杨舒贻 陈晓阳 +2 位作者 惠文凯 任颖 马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1-489,共9页
抗氧化酶系统被认为是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重要的防御体系.研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是揭示植物抗逆机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概括和整理,内容涉及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系统被认为是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重要的防御体系.研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是揭示植物抗逆机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概括和整理,内容涉及干旱胁迫、盐胁迫、酸胁迫等,并分析了最新、前沿研究报道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胁迫 抗逆 抗氧化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皮状丝孢酵母对甘蔗渣酶解液产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尚常花 王闻 +4 位作者 朱顺妮 秦磊 王忠铭 袁振宏 谢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78,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碱和高温液态水2种预处理方式对发酵的影响。甘蔗渣分别利用碱和高温液态水(LHW)预处理,然后使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在LHW和碱预处理后的酶解液中,分别含22.06和39.28 g/L总糖。不经过浓缩,也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物质,酶... 本试验旨在研究碱和高温液态水2种预处理方式对发酵的影响。甘蔗渣分别利用碱和高温液态水(LHW)预处理,然后使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在LHW和碱预处理后的酶解液中,分别含22.06和39.28 g/L总糖。不经过浓缩,也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物质,酶解液被用于皮状丝孢酵母的油脂发酵试验。经过3 d的培养,在LHW预处理的酶解液中,皮状丝孢酵母的生物量达到了8.08 g/L,油脂质量分数为52.00%,油脂系数高达19.03%。在碱预处理的酶解液中,经过8 d的培养,皮状丝孢酵母的生物量为13.67 g/L,油脂质量分数为43.20%,油脂系数为15.03%。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所产油脂与棕榈油的组成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渣是一种有前景的产油脂原料,LHW是一种良好的预处理方式。该研究为利用甘蔗渣发酵产油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高温液态水 预处理 甘蔗渣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无轴螺旋连续热解装置送料器设计及中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明峰 徐强 +3 位作者 蒋恩臣 任永志 吴宇健 陈晓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共6页
为解决有轴螺旋送料器存在质量大、能耗高、易产生机械干涉等问题,该文设计了送料能力为150 kg/h的生物质无轴螺旋送料器,并以稻壳为原料开展了冷态输送和热解试验。设计的无轴螺旋送料器关键尺寸为:螺旋外径为400 mm、螺旋轴径为80 mm... 为解决有轴螺旋送料器存在质量大、能耗高、易产生机械干涉等问题,该文设计了送料能力为150 kg/h的生物质无轴螺旋送料器,并以稻壳为原料开展了冷态输送和热解试验。设计的无轴螺旋送料器关键尺寸为:螺旋外径为400 mm、螺旋轴径为80 mm、螺距为200 mm,送料器采用柴油燃烧机和热解气回烧的方式加热,计算出燃烧机需要提供的功率为95.43 k W。稻壳冷态输送试验表明,当送料频率为50 Hz即无轴螺旋的转速为2.03 r/min时,无轴螺旋送料器输送稻壳的送料量为224.3 kg/h>150 kg/h,无轴螺旋送料器的实际送料量高于理论计算值。稻壳热解试验表明,当加热腔最高温度为(700±50)℃时,随着热解时间增加,稻壳炭的挥发分质量分数由22.45%减至13.6%,灰分质量分数由29.38%增至33.44%,固定碳质量分数由48.17%增至52.96%。稻壳炭的高位热值随热解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在试验范围内增幅不大。热解时间对生物炭品质影响较大,即传热速率是限制大型连续热解反应器处理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业化应用的大型热解反应器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提高热解传热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设计 无轴螺旋 送料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基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科林 沈荣晨 +4 位作者 郝磊 李佑稷 张鹏 江吉周 李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44,共24页
工业化无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包括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其中这些所产生问题主要是由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引起的。光催化技术具有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工业化无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包括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其中这些所产生问题主要是由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引起的。光催化技术具有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从水中制氢、降解污染物等优点,从而在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因此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在各种光催化剂中,碳化硅(SiC)由于其优良的电学性能和光电化学性质,在光催化、光电催化、电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各种SiC的合成方法,具体包括模板生长法、溶胶凝胶法、有机前驱物热解法、溶剂热合成法、电弧放电法,碳热还原法和静电纺丝等方法。然后详细地总结了提升SiC光催化活性的各种改性策略,如元素掺杂、构建Z型(S型)体系、负载助催化剂、可见光敏化、构建半导体异质结、负载炭材料、构建纳米结构等。最后重点论述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机理以及SiC复合物在光催化产氢、污染物降解和CO_(2)还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光催化 光催化析氢 光催化降解 光催化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餐厨垃圾现状及其处理措施 被引量:39
5
作者 程亚莉 毕桂灿 +1 位作者 沃德芳 谢君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4期266-271,共6页
随着城市的扩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富有市场潜力,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各国均致力于新的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惯用的焚烧、填埋、喂养畜禽等处... 随着城市的扩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富有市场潜力,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各国均致力于新的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惯用的焚烧、填埋、喂养畜禽等处理手段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需求,对其进行饲料化处理、好氧堆肥以及厌氧制沼制氢等技术也正有取代之势。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餐厨垃圾的现状、处理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在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和处理措施,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餐厨垃圾处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现状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粮作物燃料乙醇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霞 陈迪嘉 +1 位作者 叶广英 谢君 《新能源进展》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非粮燃料乙醇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本文就我国木薯、甜高粱、菊芋、葛和菊叶薯蓣等几种非粮能源作物的资源优势、非粮乙醇转化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对我国非粮作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燃料乙醇 非粮能源作物 淀粉 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尚常花 朱顺妮 +2 位作者 王忠铭 袁振宏 谢君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微藻是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柴油原料。微藻培养是微藻生物柴油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微藻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对自养、异养及兼养三种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微藻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微藻 生物柴油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对甘草渣的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小燕 王帆 +3 位作者 王艳玲 余强 王忠铭 袁振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6-452,共7页
以甘草渣为研究对象,9种氯化胆碱为氢键供体的低共熔溶剂(DES)作为溶剂,对甘草渣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甘草渣理化特性的影响。醇类DES中,乙二醇/氯化胆碱的预处理效果最好,在150℃,1 h条件下最大木质素脱除率为38.33... 以甘草渣为研究对象,9种氯化胆碱为氢键供体的低共熔溶剂(DES)作为溶剂,对甘草渣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甘草渣理化特性的影响。醇类DES中,乙二醇/氯化胆碱的预处理效果最好,在150℃,1 h条件下最大木质素脱除率为38.33%。酸类DES中,乳酸/氯化胆碱在100℃,1 h处理条件下木质素脱除率最高为40.87%,纤维素保留率高达95.28%。碱类DES中,乙醇胺/氯化胆碱在4 h,150℃处理条件下木质素脱除率最大为73.02%。物理表征结果说明,DES可破坏纤维素分子内氢键,断开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的酯键,使纤维素可及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后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利用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去木质作用 甘草渣 低共熔溶剂 理化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研4号’王草和五节芒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瑞芳 李春江 +1 位作者 秦甜甜 张建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获得生产生物能源的优质原料.【方法】在田间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净... 【目的】获得生产生物能源的优质原料.【方法】在田间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和结论】‘热研4号’王草和五节芒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且‘热研4号’王草日均Pn(25.45μmol·m-2·s-1)略高于五节芒(25.08μmol·m-2·s-1).2种草的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率(LUE)和气孔导度(Gs)与Pn一样,最大值均出现在13:00时左右,且‘热研4号’王草的Tr、LUE和Gs也都略高于五节芒,只有WUE略低于五节芒.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呈正钟型,在11:00时左右达最高值(均为0.86μmol·m-2·s-1),早晚最低,而胞间CO2摩尔分数(xi)日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此外,‘热研4号’王草和五节芒的Pn均与大气CO2摩尔分数(x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分别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Gs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说明‘热研4号’王草的光合能力比五节芒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研4号’王草 五节芒 光合特性 能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乙醇生产的‘热研4号’王草石灰预处理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瑞芳 张腾飞 张建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目的】提高‘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生产乙醇的转化率.【方法】采用石灰进行预处理,对时间、温度、石灰用量、固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分析.【结果和结论】最优预处理条件... 【目的】提高‘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生产乙醇的转化率.【方法】采用石灰进行预处理,对时间、温度、石灰用量、固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分析.【结果和结论】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时间3 h,温度125℃,原料的石灰用量0.15 g·g-1,固液比(m∶V)1∶12(g·mL-1).此时‘热研4号’王草的干基失质量率、木质素移除率、半纤维素移除率和纤维素移除率分别为28.1%、65.4%、37.5%和6.1%.预处理的‘热研4号’王草经酶解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总酶解得率分别为43.5%、85.7%和55.2%,比未经处理的酶解得率分别提高了18.1、4.5和4.4倍.此外,影响酶解得率的主要因素是预处理时间和温度,其次是石灰用量和固液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研4号’王草 石灰 预处理 乙醇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光催化剂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家国 李鑫 +1 位作者 王伟俊 张留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共2页
光催化材料和技术在能源^(1,2)、环境、健康^(3,4)、生态建筑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先进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5。当前,光催化材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低的光催化效率和快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传统Ⅱ型异... 光催化材料和技术在能源^(1,2)、环境、健康^(3,4)、生态建筑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先进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5。当前,光催化材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低的光催化效率和快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传统Ⅱ型异质结光生载流子的还原氧化能力被极大削弱,热力学上并不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材料 光生载流子 光催化剂 光催化反应 生态建筑材料 还原氧化 光催化效率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木质纤维素原料酶解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小燕 张荣清 +3 位作者 简雅婷 余强 王忠铭 袁振宏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7,共7页
以碱处理后甘蔗渣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物料混匀方式、添加3种低共熔溶剂(DES)、分批补料的进料方式、添加半纤维酶对高浓度底物酶解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磁力(机械)搅拌能够加快酶解速率,但对提高酶解效率作用较小;低浓度DES的添加... 以碱处理后甘蔗渣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物料混匀方式、添加3种低共熔溶剂(DES)、分批补料的进料方式、添加半纤维酶对高浓度底物酶解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磁力(机械)搅拌能够加快酶解速率,但对提高酶解效率作用较小;低浓度DES的添加对酶解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分批补料底物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g/L,分别在12 h、 36 h补料100 g/L,使底物总质量浓度达到350 g/L,酶解96 h后,总糖质量浓度达到162.7 g/L,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解率均为51%左右;在分批补料基础上,添加1 000 IU/g的半纤维素酶,利用复合酶进行酶解96 h,总糖质量浓度达到218.9 g/L,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解率分别为72%和63%,较未添加半纤维素酶时提高了40%和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高底物浓度 酶水解 分批补料 半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
13
作者 高瑞芳 李国栋 张建国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9-1575,共7页
从几种可能富含发酵木糖-葡萄糖酵母菌的材料中分离得到68株酵母菌,分别对其发酵、产乙醇、耐乙醇、木糖利用及木糖-葡萄糖发酵能力进行研究,筛选出发酵木糖-葡萄糖能力较强的酵母菌株。通过镜检观察、耐渗透压、耐受pH值、同化碳源和... 从几种可能富含发酵木糖-葡萄糖酵母菌的材料中分离得到68株酵母菌,分别对其发酵、产乙醇、耐乙醇、木糖利用及木糖-葡萄糖发酵能力进行研究,筛选出发酵木糖-葡萄糖能力较强的酵母菌株。通过镜检观察、耐渗透压、耐受pH值、同化碳源和氮源试验,研究筛选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并通过26S rRNA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利用木糖-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进行产乙醇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S3和Y4菌株发酵木糖-葡萄糖能力较强,经分子鉴定分别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株Y4和对照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产乙醇能力显著高于菌株S3(P<0.05),且菌株Y4和N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S3与N组合其乙醇产量显著高于菌株Y4,N,S3单独及Y4与N组合,但显著低于S3与Y4组合及S3,N,Y4三者组合(P<0.05),其中三者组合的乙醇产量最高,为39.74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筛选 鉴定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对新鲜甜玉米秸秆生产乙醇的影响
14
作者 高瑞芳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廉价,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一个重要资源。本研究以切短的新鲜甜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酵母菌(J)、乳酸菌(R)及纤维素酶(E)3种添加剂,进行J、JR(J+R)、JE(J+E)、JER(J+E+R)、MJ(灭菌后添加J)、MJER(灭菌后添加J+E+R)、CK(对... 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廉价,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一个重要资源。本研究以切短的新鲜甜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酵母菌(J)、乳酸菌(R)及纤维素酶(E)3种添加剂,进行J、JR(J+R)、JE(J+E)、JER(J+E+R)、MJ(灭菌后添加J)、MJER(灭菌后添加J+E+R)、CK(对照)处理,在室温下分别密封发酵10,20,30和40d研究新鲜玉米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适宜发酵时间和添加剂。结果表明,甜玉米秸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而且J、JR和MJ 3个处理的WSC含量显著低于CK(P<0.05);发酵时间和添加剂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及各添加处理都是发酵10d乙醇产量最高,在所有处理中MJ发酵10d效果最好,其乙醇产量达17.89%DM,亦即在室温下甜玉米秸秆灭菌后添加酵母菌发酵10d,其乙醇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秸秆 发酵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Co_(0.2)Ni_(1.6)Fe_(0.2)P助催化剂改性P掺杂g-C_(3)N_(4)纳米片高效光催化析氢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荣晨 郝磊 +3 位作者 陈晴 郑巧清 张鹏 李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5,共10页
随着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20世纪以来气温上升得更快。开发环境友好型能源取代传统化石燃料是当务之急。氢能源作为-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能源。光催化水分解水产氢作为为一... 随着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20世纪以来气温上升得更快。开发环境友好型能源取代传统化石燃料是当务之急。氢能源作为-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能源。光催化水分解水产氢作为为一种环保型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氢能生产方法。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是构建高效光催化剂的关键。然而,利用高度分散的助催化剂构建高效、稳定的产氢光催化剂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首次成功地采用--步原位高温磷化法制备了高度分散的非贵金属三金属过度金属磷化Co_(0.2)Ni_(1.6)Fe_(0.2)P助催化剂(PCNS-CoNiFeP)掺杂P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PCNS)。有趣的是,PCNS-CoNiFeP与传统氢氧前驱体磷化法制备的CoNiFeP相比,没有聚集性,分散性高。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映射图像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结果表明,PCNS-CoNiFeP已成功合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CNS-CoNiFeP在200--800 nm波长范围内较PCNS略有增加。光致发光光谱、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光电流分析结果表明,CoNiFeP助催化剂能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加速载流子的迁移。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结果还表明,负载CoNiFeP助催化剂可大大降低CNS的过电位。结果表明,以三乙醇胺溶液为牺牲剂的PCNS-CoNiFeP最大产氢速率为1200 μmol-h^(-1).g^(-1),是纯CNS-Pt(320 μmol-h^(-1).g^(-1))的4倍。在420 nm处的表观量子效率为1.4%。PCNS-CoNiFeP在光催化反应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透射电镜结果表明,6-8 nm的CoNiFeP高度分散在PCNS表面。高度分散的CoNiFeP比聚集的CoNiFeP具有更好的电荷分离能力和更高的电催化析氢活性。由此可见,聚合的CoNiFeP-PCNs(300 μmol-h^(-1).g^(-1))的产氢速率远低于PCNS-CoNiFeP.此外,CNS的P掺杂可以改善其电导率和电荷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属磷化物 光催化产氢 无贵金属助催化剂 磷掺杂 石墨相氮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D Mn_(0.2)Cd_(0.8)S纳米棒/2D Ti_3C_(2)纳米片肖特基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姜志民 陈晴 +3 位作者 郑巧清 沈荣晨 张鹏 李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90,共11页
开发低成本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实现可见光下高效、持久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1D Mn_xCd_(1-x)S纳米结构由于载流子扩散路径短,长径比高,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H_(2)析出活性,而广泛地应用在... 开发低成本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实现可见光下高效、持久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1D Mn_xCd_(1-x)S纳米结构由于载流子扩散路径短,长径比高,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H_(2)析出活性,而广泛地应用在光催化H_(2)析出应用中。然而,单一的Mn_xCd_(1-x)S光催化剂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和量子效率低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和H_(2)释放动力学,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合成了Mn_(0.2)Cd_(0.8)S纳米棒(MCSNRs)和Ti_3C_(2)MXene纳米片(NSs)之间的1D/2D肖特基异质结。采用各种表征方法深入地研究了金属Ti_3C_(2)MXene NSs在Mn_(0.2)Cd_(0.8)S纳米棒上促进光催化H_(2)进化的关键作用和潜在机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元素分布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证实成功地构建了低成本的肖特基杂质结,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产氢反应中。此外,在Na_(2)SO_3和Na_(2)S混合牺牲剂溶液中,进行了光催化析氢反应。优化后的1D/2D肖特基异质结的最高析氢速率为15.73 mmol·g^(-1)·h^(-1),比纯MCS NRs(2.34 mmol·g^(-1)·h^(-1))高6.72倍。在420nm处获得了19.6%的表观量子效率(AQE)。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二元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性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更有趣的是,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和极化曲线谱都清楚地证实了MCS NRs和Ti_3C_(2)MXene纳米片之间的有效电荷分离。线性扫描伏安法(LSV)也表明,MXene助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纯MCS NRs的过电位,证实2D Ti_3C_(2)NSs可以作为电子导电桥梁,改善H_(2)析出动力学。总之,金属Ti_3C_(2)MXene NSs和MCS NRs之间的2D/1D杂化肖特基异质结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而且可以减少H_(2)析出过电位,从而显著提高光催化产氢活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低成本肖特基异质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为光催化H_(2)生产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氢 1D Mn_(0.2)Cd_(0.8)S纳米棒 Ti_3C_(2)Mxene纳米片 2D/1D肖特结 太阳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原料混合发酵制备沼气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丽琴 章伟伟 谢君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前,我国沼气的发酵原料主要是禽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随着厌氧发酵技术的发展,更多种类废弃物也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废弃物沼气化利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重大意义。论文综述了我国生物质资源,如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农产... 目前,我国沼气的发酵原料主要是禽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随着厌氧发酵技术的发展,更多种类废弃物也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废弃物沼气化利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重大意义。论文综述了我国生物质资源,如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市政有机废弃物和能源作物的特性和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的优缺点,比较了这些原料的沼气生产潜力,探讨了混合原料发酵技术及重要的几种沼气发酵外源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沼气发酵原料 预处理 混合发酵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的选育及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炼 张爱萍 +1 位作者 徐晓立 谢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100,共7页
从纤维素酶产生菌绿色木霉TY-2出发,通过紫外诱变技术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菌株H-28,其产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力稳定在2.67 U/g左右,较出发菌株提高58.08%。以麸皮和蔗渣为主要原料对变异株H-28进行固态发酵研究,单因素优化了... 从纤维素酶产生菌绿色木霉TY-2出发,通过紫外诱变技术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菌株H-28,其产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力稳定在2.67 U/g左右,较出发菌株提高58.08%。以麸皮和蔗渣为主要原料对变异株H-28进行固态发酵研究,单因素优化了培养基、培养条件和表面活性剂对菌株H-28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后选取影响产酶较大的4个因素:发酵时间、Mandels营养盐液、蛋白胨、吐温-80做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优化后突变菌株H-28的产酶能力最高值为6.79 U/g,是出发菌株的4.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纤维素酶 诱变选育 固态发酵 滤纸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的生物炭pH值与N和K离子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峰 杨璐菡 +3 位作者 张争艳 吴西文 钟旋 蒋恩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41-4146,共6页
通过固定床石英管热解装置将稻壳、木薯秸秆及玉米秸秆在350、450、500、550、600℃进行充分热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得生物炭的RGB值(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及相应的灰度值,研究了生物炭灰度值与其水溶液中的pH值及阳离... 通过固定床石英管热解装置将稻壳、木薯秸秆及玉米秸秆在350、450、500、550、600℃进行充分热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得生物炭的RGB值(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及相应的灰度值,研究了生物炭灰度值与其水溶液中的pH值及阳离子(NH_4^+-N及K^+-K)吸附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的pH值随着灰度值的增加呈现"S"型增长趋势,并符合DoseResp模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66、0.9592和0.9219,残差平方和(RSS)均小于0.01;除玉米秸秆炭的K^+-K吸附量与灰度值的关系为线性负相关外,3种生物炭的NH_4^+-N和K^+-K吸附量与灰度值之间满足一元高次非线性模型,R2范围在0.8595~0.9999.本研究为快速预测生物炭在水溶液中的pH值和阳离子吸附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RGB 灰度 PH值 阳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酸胁迫下大叶相思幼苗抗性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舒贻 李俊成 +2 位作者 惠文凯 陈晓阳 马玲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5期11-17,共7页
为探讨大叶相思幼苗耐强酸胁迫的生理机制,试验采用水培法,设置了pH 3.0、pH 2.0和pH 5.8(CK)酸胁迫梯度和3天、9天两个持续胁迫时间,观测了大叶相思幼苗在不同强度酸胁迫下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如过氧化物... 为探讨大叶相思幼苗耐强酸胁迫的生理机制,试验采用水培法,设置了pH 3.0、pH 2.0和pH 5.8(CK)酸胁迫梯度和3天、9天两个持续胁迫时间,观测了大叶相思幼苗在不同强度酸胁迫下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如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酸胁迫加重过程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出下降趋势;(2)与CK比较,在pH 3.0胁迫下,Pro无显著变化,但在pH 2.0持续胁迫下显著上升,表明当pH值低至2.0时,大叶相思幼苗受到严重胁迫;(3)与CK比较,在pH值为3.0和2.0持续3天、9天的胁迫下,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表明大叶相思幼苗在极强酸胁迫下膜脂过氧化程度并未显著提高;(4)与CK比较,在pH 3.0胁迫下GST和GPX活性显著上升,但在pH 2.0胁迫下无显著变化;与CK比较,在pH 3.0胁迫下GR和POD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在pH 2.0胁迫下有所下降,表明大叶相思幼苗体内不同抗氧化酶在应对不同程度强酸胁迫时表现不同,其中GST对强酸胁迫响应最为敏感。综合分析各指标在不同梯度酸胁迫下的变化,认为大叶相思幼苗耐强酸胁迫的生理调节阈值可能在pH 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相思 酸胁迫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